原来那日太史慈应邀前往管府赴宴之后,很快就从管统的口中探知他是袁绍那边的人。
由于太史慈之前曾在辽东避难,对袁绍一派一直都没什么好感。
于是在趁势灌醉了管统之后,太史慈直接跑路回老家照顾老母去了。
只是他才在乡下待上没多久便听到了蔡子陌被推举为东莱太守的消息。
曾当过奏曹使的太史慈一下子就从中嗅出了阴谋的气息。
蔡子陌之前在黄县城头上已给太史慈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今想来,蔡子陌虽有勇有谋,却终究只是个十来岁的童子。
生怕其年幼被欺的太史慈当即辞别老母再一次回到了黄县县城。
巧的是太史慈才到太守府门口,就遇上了牵马回府的张清。
说实话,张清之前虽答应无论蔡子陌做出何种选择都会一路追随与他。
但身为长者,张清终究不能眼看着蔡子陌以一介幼子之身犯险于权谋的漩涡之中。
更何况以这几日段奎等人的表现来看,他们利用蔡子陌做傀儡的意图已昭然若揭。
可以想象一旦蔡子陌失去利用价值,段奎等人势必会将他弃之如履。
此刻眼见太史慈来访,张清宛若溺水之人抓住了一根浮木。
于是张清连忙将这些天来所发生的事,一股脑地都告诉了太史慈,并希望他能说服自家的小主公改变主意推掉太守一职。
而太史慈也正有此意。
两人就此一拍即合双双来到了蔡子陌的书房。
虽说太史慈的造访让蔡子陌多少有些意外。
但看着他与张清二人眉宇间不约而同所冒出的一丝焦虑之情,蔡子陌不用问也知道太史慈这是为了自己做太守一事而来的。
这不,三人才各分主宾寒暄就坐。
那一边太史慈便已开门见山地问道:“听说小郎君被推举成了孝廉?”
“都是各位长辈的谬赞。祥不过是做了该做的事而已。”蔡子陌谦逊地作答道。
“小郎君莫要妄自菲薄,那日在衙门口小郎君的忠孝有目共睹,更何况这世上敢上城头与大军对峙的少年本就凤毛麟角,小郎君这孝廉就慈看来确也当得。”
太史慈在将蔡子陌夸赞了一番之后,突然又话锋一转道:“正如小郎君所言,众人推举汝为孝廉是因为汝做了该做的事,不过这世上有些事情却是不该做也不能做的,一旦做了不该做的事情,非但不会被人理解,可能还会引来杀身之祸啊。”
早有心理准备的蔡子陌自然不会三言两语就被太史慈给吓住。
却听他对着太史慈明知故问道:“依太史将军看来祥做了什么不该做的事了吗?”
“小郎君以为凭汝的才识资历真能当一郡之长?”太史慈注视着蔡子陌反问道。
承接着太史慈的视线,蔡子陌不慌不忙地回应道:“祥年幼学浅,做太守确实有些贻笑大方,但是祥自负有一样东西能让祥胜任这一郡之长!”
“哦?是什么?”太史慈饶有兴致地看着蔡子陌,想要从这个胆大妄为的蔡家小郎君口中听到一番精彩的说辞。
然而蔡子陌只是朝天拱了拱手说出了一个很寻常的答案:“那就是祥对大汉的忠诚之心。”
对大汉的忠诚之心——这样一句话在汉朝似乎是个再寻常不过的表忠心之语。
上自达官贵人下到黎民百姓,鲜有人没有说过类似的话。
至于有几人是发自真心忠于大汉就没人说得清楚了。
然而蔡子陌这句看似平常的话语在太史慈与张清听来却蕴含某种深入骨髓的情感。
因为他们并不知晓蔡子陌口中的“大汉”并非是一个朝代一家皇室,而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
但蔡子陌的赤诚之心却已然被在场的二人所领会。
于是太史慈与张清暂时不再去想如何说服蔡子陌,而是静静地等他继续说下去。
就这样在两个壮年武将的注视下,外表年少的蔡子陌侃侃而谈道:“祥以为当今大汉正处于生死存亡之际,天子蒙尘于奸佞之手,天下诸侯却不思勤王只知争权夺利,更有甚者还割据一方心怀不臣之心,若能以太守的身份统领东莱支持朝廷,也算是为大汉复兴出一份助力。”
听到这里,太史慈虽感动于蔡子陌的忠义,可还是狠下心对其直言不讳道:“小郎君有此忠义之心慈深感钦佩,只是小郎君莫怪慈说话难听。”
“小郎君现下虽被奉为太守,可实际却并不掌权,况且东莱的豪绅们恐怕也不一定会认同小郎君的志向吧?”
“太史将军说得没错,祥眼下确实只是豪绅们手中的傀儡而已,但是既然祥现在做了东莱的太守,就代表祥比寻常人更多的机会实现自己的志向。”蔡子陌说着,突然提高声音道:“正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祥虽年未及冠,却也愿为天下苍生舍身一搏!”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这短短八个字,却直接说到了太史慈的心坎里。
他闻言震惊半响,才忍不住开口沉声问道:“小郎君,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
面对太史慈的问题,蔡子陌端正坐姿昂首回答道:“是的,祥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也明白一旦踏上这条荆棘之路就绝无回头的可能。”
“然则正如太史将军那日在城上所言,丈夫生世,当带七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祥虽非丈夫,却也拥有一颗报国之心。”
太史慈听蔡子陌引用他自己的口头禅来说服他,不由在心中为之莞尔。
可是表面上太史慈依旧不动声色地驳斥道:“但是这乱世并不是光靠汝一腔热血就能一挽狂澜的。”
“太史将军说得对,光凭一人之力确实无法改变这乱世,但倘若能集合天下千万义士之力,这天下间又有何事不能为之。”
说罢,蔡子陌当着太史慈的面纳头就拜道:“太史将军,祥,不,应该是整个东莱郡正需要将军这样的义士,祥在此恳请将军为家乡父老为汉家天下出山。”
太史慈没想到蔡子陌竟然会反过来游说自己出仕东莱,一时间还真不知该如何回应才好。
然而蔡子陌却根本不给太史慈多想的机会,却见他跟着便起身反问道:“还是说太史将军打算南投刘繇刘使君?”
“此事你怎知晓?”被一语道破心事的太史慈一脸惊愕地瞪着蔡子陌失声问道。
须知投靠刘繇一事太史慈虽已酝酿了一段时间,可也只是近两日才与老母提起过。
可蔡子陌却在轻描淡写间说了出来,这怎能不让太史慈觉得不可思议。
这会儿的蔡子陌自然不能告诉太史慈自己是看过他的人物传记,故而才知道他未来会去投靠刘繇的。
不过根据既定的结果反推论据却并不是件困难的事。
只见此时的蔡子陌欣然回应道:“太史将军莫要惊讶,这事其实不难猜。”
“想必将军也已知晓管郡承其实是袁绍那边的人,因此祥在听闻将军自管府不告而别后,便知将军一心忠于汉室不是贪图富贵之人。”
“再来据祥所知,将军从辽东回来后就一直在老家侍奉令堂,可那日曹军围城将军却出现在了黄县城头,由此可见将军亦是顾念乡情之人。”
“再来看刘繇刘使君,其出身东莱又是汉室的远亲正好符合这两点,太史将军会考虑去扬州投靠刘使君也就不足为奇了。”
蔡子陌的这番分析有理有据使得太史慈不得不相信,蔡子陌只不过是根据自己的言行推断出了自己的决定而已。
但就是这样的解释给太史慈带来的震撼却远胜于所谓预知占卜之类的鬼神之言。
因为熟读兵法的太史慈心知带兵打仗除了行军布阵之外还在于读心。
读敌人之心,读将士之心。
唯有如此为将者才能做到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如果蔡子陌能根据这几日发生的事推断出自己的心思,那便意味着他日后也能根据军情分析出敌将所想。
而眼前这个少年才不过十几岁而已。
意识到这一点的太史慈不禁在心中暗自感叹——这蔡家小郎君真乃奇才也。
蔡子陌并不知晓此时的自己在太史慈心目中的形象已从有将才上升为了奇才。
不过汉末三国历史人物的生平确实可以说是蔡子陌手上王牌中的王牌。
须知历史事件终究会随着蔡子陌的干涉而发生变化。
可历史人物性格却不会因此而改变。
正如蔡子陌知道以匡扶汉室保家为民为由能说动太史慈这样的忠义之人。
而同样的话说给吕布听那就是在对牛弹琴。
通过对历史人物性格的分析蔡子陌不仅能对症下药。
而更为重要的是他还能撇开坊间的种种传闻分辨出李逵与李鬼。
以太史慈想要投靠的刘繇为例。
他因19岁时结集十多人混进贼窝趁隙将盗匪头目斩首成功救出堂叔而出名。
并由此被推举为孝廉进而官拜郎中。
因此民间一直流传只要能得到刘繇和他兄长刘岱,就等同得到了龙与麒麟一样。
但历史证明真当乱世来临之时,刘繇和刘岱都无法担当龙与麒麟之名。
如果历史没有改变的话,刘繇在未来将与小霸王孙策会战九场战役,并且场场皆败。
而大多数战役的败因都是判断错误所致。
哪怕是刘繇亲自参予的曲阿攻防战,也是因为其在开战之前误判了周瑜佯攻之计,所以导致最终失败。
蔡子陌既然知道太史慈此番南下是所托非人,自然是不能再让英雄蒙尘。
想到这里蔡子陌嘴上也不再留情,直接就对还在沉思中的太史慈坦言道:“不过祥以为太史将军投靠刘繇却非忠义之举。”
倘若刚才一上来蔡子陌就说这话,太史慈可能会笑他是无知小儿。
但经过先前那番分析太史对蔡子陌已不能等闲视之。
于是他当即探身问道:“何以见得?”
蔡子陌见太史慈神色陈恳,心知自己的话在对方的心中已有了些分量,故而跟着解释道:“刘繇虽是汉室血脉但绝非汉室正统,若论忠于汉室将军自然应该忠于当今天子才是,虽说天子此刻正落于奸佞之手,但朝廷还在,国祚还在,倘若人人都另奉其他刘氏宗室为首,这天下间不知要冒出多少汉家天子来?”
“其二,刘繇虽出身东莱,可他此刻正在扬州为官,将军若为一个东莱人而置整郡的东莱百姓不顾又何谈顾念乡情,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将军既有报国之心,大可留在东莱出仕,如此一来既保护了自家乡亲又报效了朝廷。”
“好个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太史慈击掌赞叹了一声,却又不罢休地再一次试探蔡子陌道:“不过东莱地贫人稀又夹于数大势力之间,怕是连自保都不行吧。”
“地贫人稀可以募民屯田,夹于大势力之间可以合纵连横,祥以为值此乱世,只有退缩之人,没有不可成之事。”蔡子陌说到这里,再一次冲着太史慈深深叩首道:“只要有太史将军相助,祥相信东莱一定能一步步强大起来,直至足以捍卫大汉!”
蔡子陌一席铿锵有力的话语吹散了太史慈心底最后一点顾虑。
虽说太史慈择主确实是以忠于汉室、顾念乡情为标准。
但他真正想要的却是主公的信任。
从最初担当奏曹使,到后来避走辽东,再到解救孔融。
太史慈对每一个主公都尽心尽力,但每一任主公却都不能给予他足够的信任。
但眼前这个匍匐在自己面前的少年却与那些道貌岸然的府君们不同。
太史慈能感受到他是真心诚意将自己当做国士来对待。
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既然有人能赏识自己的才华,对方年龄是大是小又有什么关系?
“哈哈,小郎君今夜一席话,真是让慈如梦初醒。”在心中做出决定的太史慈先是朝蔡子陌拱手作揖,继而回头冲着张清歉然地笑道:“抱歉了张壮士,看来是你家小主公说服了在下啊!”
张清从未想到过自家小主公能收服太史慈这样的名将。
可蔡子陌却当着他的面做到了。
不仅如此蔡子陌与太史慈之间的对话也让他对天下局势有一番新的理解。
于是乎,心悦臣服的张清也像太史慈一样由衷地向蔡子陌抱拳道:“小主公,张清这次是彻底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