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上文书说道,天庭大帅波旬乘坐骑驾云来至金刚轮山。山顶排起大阵,乱刑引着波旬来到三才阵中。那波旬念念有词,只见手中金光一闪,多了一杆白幡。波旬对乱刑道:此幡名为白骨镇魂幡,乃是上古魔神死后所遗白骨炼制的。你将此幡放置在这三才阵的阵眼上,便可压制住这浓重的戾气。

乱刑双手恭敬接过道:得令。波旬对乱刑道:你且记住,此间事不可向外人说起,如有天庭之人来查看,一律不许其靠近大阵。乱刑恭敬道:得令。波旬道:你就安心在此处看守,等本帅心中所想得以如愿,必会给你记一大功。乱刑道:属下谢大帅栽培,乱刑定不负大帅所托。波旬点头道:此间事已了,本帅也该回天庭了。乱刑道:恭送大帅。波旬道:免送。言罢带着二侍者离了金刚轮山。

且说波旬三人回到南天门,波旬下了坐骑,一侍者牵走巨象。二人进了南天门,侍者道:主上,这乱刑呆呆傻傻的是否可靠?波旬道:别人不敢说,乱刑对本帅那是绝对忠诚。别看他憨傻,凡是本帅交代给他的事情,他都完成的很圆满。侍者道:只是此事与以往不同,金刚山上戾气太重,虽有镇魂幡压制,但难免会被天庭神仙察觉。倘若被帝释天知晓,派人前去查看,到时候只怕是纸里包不住火啊。

波旬冷笑道:无妨,那金刚轮山乃是本帅闭关修炼的道场,以本帅在天庭的地位,有哪个不知死活的敢前去查看?即使是帝释天亲自前往,那也需征得本帅同意方可。侍者道:主上运筹帷幄,属下敬佩之至。言语间已来到六梵天,波旬与侍者回幽兰殿不提。

再言玉罗子,话说玉罗子被帝释天罚了三十道天雷,在静音阁中静养。帝释天赐下了三粒金丹给他,让他每日服用一粒。这金丹绝非凡品,乃是用上等仙草神药炼制。玉罗子服下后不消片刻,只觉得丹田炙热,全身经脉畅通,一股雄厚的真气游走大小周天。如此连续服丹三日,玉罗子的内伤已好了大半。

这三日中不断有仙友前来探望玉罗子,瑶池还特意差人送来六个硕大鲜美的蟠桃。玉罗子拿起一个咬了一口,满口的汁水,香甜软糯,一个桃子吃下,周身清爽。昊天只要一得闲儿就来静音阁陪玉罗子解闷儿。

第四日,玉罗子仙体已大好,下了床榻,出了房门来到庭院。只见他舒展身子,正巧昊天此事来到静音阁,见玉罗子如此情景,忙上前问道:你可要保重身子,这才修养三天就下了床,只怕身子吃不消啊!玉罗子笑道:不妨事,在下身子已无任何不适。困在屋中烦闷,故此出门来活动活动筋骨。玉罗子问道:瑶池仙子寿辰将至,不知寿宴准备的如何?

昊天道:说来也奇怪,往年瑶池过寿诞,也就是天庭众神玩乐一日罢了。今时今日帝释天却要大办,邀请了紫微、东岳二位帝君。燃灯、世自在王、智胜三位高僧,还请了祖龙老前辈。排场如此之大,也不知帝释天有何打算。

玉罗子疑道:昊天兄如此说,在下也感觉天庭要出大事。这些大神通者平日里都极少出仙府,想要见一面都不易。只怕也只有天帝之尊方能请动他们。玉罗子接着问道:尊夫人这些时日怕是闲不住了吧!昊天苦笑道:不怕你笑话,那是个没心没肺的人。如你所说,她确实闲不住,但确是嘴闲不住。现如今桃园中蟠桃已熟了大半,她便整日价待在园中,非要吃痛快了才肯罢休。这天庭众神各司其职,唯独她乐得清静。

玉罗子笑道:尊夫人自来天真烂漫,又是帝释天同胞妹妹,地位尊崇,这天庭大事小情也无需她来操心。玉罗子接着道:左右在这静音阁中也是无趣,倒不如昊天兄陪在下去蟠桃园中走走,找尊夫人说说话,以解心中烦闷。昊天点头道:甚好,想来你在阁中闷了这几日,也该出来活动活动筋骨了。说罢二人并肩同行。

蟠桃园中,瑶池独坐石桌前。石桌上放着偌大的果盘,盘中盛满了新鲜的大桃子,这桃子个个通红。瑶池手捧着桃子,嘴里不停的嚼着,吃完的桃核被随意的仍在地上。昊天与玉罗子此时漫步行来,玉罗子见此情景打趣道:瑶池仙子好兴致啊!胃口也好!瑶池闻言回头看,见是他二人到此,忙招呼其过来坐下。

瑶池道:你二人来的真巧,刚摘的新鲜桃子,好吃的不得了,快来尝尝。昊天二人来到石桌前落座,瑶池边吃桃子边问道:玉罗子,你的身子现下恢复的如何?玉罗子道:有劳夫人惦记,在下现在已无大碍,帝释天赐下三粒金丹,功效十分了得。瑶池道:皇兄也真是的,不就是私自下界一趟,就降下如此重罚。

昊天道:妹妹不可胡言乱语,这原本就是玉罗子的错。若果真只是私自下界,帝释天定会从轻发落,也就是禁足两三日。但是你玉罗子在大殿上,当着一众文武群臣的面,逼迫帝释天下旨释放天庭重犯,你有没有把天帝的威严放在眼里?有没有把天规放在眼里?再者,凡大事需从长计议,你可倒好,一心想救孤夜子,观你平日里不曾如此执着。原本我在一旁也想替你解劝解劝,那曾想你一意孤行,即便满朝文武替你求情也无济于事。落得如此下场,怨不得别人。

玉罗子听罢低头道:昊天兄教训的是,只因见那孤夜子在阴暗的水牢中受苦,一时情急顾不得那许多,壮着胆子直上凌霄殿。现在想来也是后怕。瑶池道:也难得你一片痴心,不知你今后有何打算?玉罗子笑道:说来也巧,帝释天施恩于四海,预派遣天兵协助四位龙王镇守四海,特命在下坐镇东海总督天兵。如此一来我与孤夜子便可朝夕相处了。

瑶池叹气道:你倒是称心如意了,只可惜你这一走,天宫就少了些许热闹。不过也好,离了天宫你也能逍遥自在些,还能与佳人相伴。瑶池对昊天道:昊天哥哥,你什么时候能带我到下界走走?昊天笑曰:妹妹莫急,等你的寿辰过后,我便禀明帝释,领你到凡间四处走走。瑶池眼睛一亮道:此话当真?昊天道:绝无虚言。瑶池道:甚好,我也有几千年没有下须弥山了。

玉罗子问道:说了大半天的话怎么不见妙音呢?瑶池道:还说呢,这几日妙音姐姐可是累坏了,你受了雷刑不能行动,姐姐把你的那份执事也都揽了过去。玉罗子道:真是辛苦妙音了,在下身体已然康复,可以替妙音分担些辛劳。昊天道:你还是安分些吧,现下再忙也不缺你一人,这不还有我吗!如你所言,帝释想要调派兵力,协助龙王镇守四海由你总督。你应快些调理好仙体,担负起这重责大任。

昊天接着道:在此为兄还是要嘱咐你几句,那东海不比天庭,到了那里没人管束与你,切记不可贪玩,不可因私事而误了差事。否则将来闯下大祸,只怕是无人能救你......玉罗子听罢点头道:昊天兄所言句句在理,在下都一一记在心里,此次得帝释信任,担此要职,在下定竭尽全力协助四位龙王镇守四海。

这时瑶池从盘中拿起两个大红蟠桃,放在他二人面前道:好啦,好啦,说了这么久,吃个桃儿润润喉。昊天哥哥今儿是怎么了?话这么多,平日里也不见哥哥你唠叨过。瑶池对玉罗子道:别的不说,这回你去东海见她结果如何?孤夜子对你心意如何?但不知你玉罗子有没有那个能耐抱得佳人归。

玉罗子苦笑道:不瞒二位,那孤夜子天生性情孤傲,这次我私自离开天庭去东海见她,她还是一如往常般对我。见面之时口中不愿多说一句话,更无半点关怀之意。瑶池道:事在人为嘛!以你玉罗子的品貌、性情,降服她孤夜子不在话下。另外女孩子嘛!都矜持,你与她多亲近,日子久了就有了情意。

昊天插话道:以为兄之见,那孤夜子不理你怕是另有缘由。玉罗子疑道:哦?是何缘由还请昊天兄明讲。昊天道:我猜她是不想连累你,如你所言,孤夜子并非普通娇弱女子。论性情,论胆识她孤夜子不输男子,她又怎会不通情理?她所犯之罪差点牵连整个龙族,以她现在的境况不宜密切来往。

昊天一席话让玉罗子茅塞顿开,醒悟道:昊天兄所言极是,在下怎么没想到呢。昊天道:所以,玉罗子你要快些养好仙体,你出来也好大一会儿了,也该回静音阁歇着了。玉罗子道:也好......言罢三人起身离开蟠桃园不提。

再言敖鸾,前文书说道,敖鸾随夜叉兵离了修罗宫,出了南瞻部洲。入南海一路回到东海水晶宫。敖鸾进宫,径直来到大殿。殿外守卫高喊道:太子回宫......敖鸾应声步入大殿,只见龙王背对着自己负手而立。敖鸾头都不敢抬,倒身下拜道:父王,孩儿回来了。许久,龙王叹出一口气,回过身来双眼盯着敖鸾道:此去南瞻部洲玩的可还称心?敖鸾道:孩儿此去不曾游玩。龙王面色一冷道:那你此去所为何事?就是为了见修罗公主?敖鸾低头不语。

龙王接着道:你这孩子,现如今翅膀硬了,敢一意孤行了。招呼也不打就敢只身前往修罗宫,你可知你此去好比羊入虎口,随时可能丢了性命。敖鸾低声道:孩儿这不是回来了吗。龙王闻言圆睁二目,怒道:还敢顶嘴!敖鸾不敢再多嘴。

龙王道:那日你与乐神一同去了南海,许久不见回来。为父便派人去归墟寻你,从敖荣那里得知你早就离开南海,去了南赡部洲,原想着你偷偷去见心上人,用不了多久就能回来。谁知这一等就是好几日,为父十分担心你的安危,迫不得已派出夜叉兵去修罗宫寻你。敖鸾低声道:让父王挂念是孩儿不孝,孩儿知错了,请父王责罚。

龙王叹气道:罢了!你起来吧,见你安然无恙为父也放心了。再者,接你回宫另有一事。敖鸾问曰:父王请讲。龙王道:再过几日就是帝释天的胞妹,昊天将军的夫人,瑶池仙子的寿辰。天庭已派人来下了帖子,请我等上天宫赴宴。话说这次瑶池的寿宴办的异常盛大,连太祖爷也在被邀之列,听闻那些远离凡尘的大神通者也被请到了。

龙王接着道:再者那日到了天庭后,你先往慧行天静音阁中看望乐神玉罗子,听闻他受了三十道天雷,伤的着实不轻啊!敖鸾闻言一惊道:好端端的怎会手这般重的刑罚?龙王叹气道:说来也是玉罗子痴情,竟独自一人上了凌霄殿,当着众文武的面请求帝释天释放孤夜子。无奈,帝释天只得下旨重则于他。

敖鸾道:孩儿平日里便与乐神交好,听父王说他受了刑,心下也是挂念。孩儿遵照父王的意思,到天庭后先去见乐神。龙王道:记着带上一盒鱼龙精元,此物能助乐神滋养仙体。敖鸾道:孩儿记下了。龙王道:你先下去吧。敖鸾道:孩儿告退。敖鸾退出大殿。

话说这敖鸾退出大殿,并未回归自己的处所,而是一路径直来到水牢。水牢大门口,守卫士兵见敖鸾来此,齐施礼道:见过太子!敖鸾点头道:免了,去把孤夜子的牢房打开。士兵领命去把牢门打开。敖鸾进入水牢,就见孤夜子背对着他躺在石榻上。敖鸾走近两步轻声道:这些时日不见,姐姐可还安好?孤夜子听见是敖鸾,便起身坐好。只见孤夜子面部、勃颈处的鞭痕已经淡了。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