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出了希尔顿我们就径直驱车回家了。一路不住地算计着,谭述到后势必先找到李玄婷,没找到估计也要找到老黑。老黑在哪里呢?他在哪里,不就是那个石牌坊嘛!这也太离奇啦!谭述的家就那么大一个院子,怎么会有这么多石头?这可是真的吗?估计估计也该有两三天了。又到了看那串佛珠、经书的时间,关于玉莲禅社究竟想做什么,待见到谭述后自然明白。

到家后,我叫老黑先走一步:“这些天你哪儿都不要走,到茶馆呆着吧!等那谭述到你这儿来,他发现你后你说我没时间,等他第三次到茶馆时你才会叫我来!”

“嗯,知道了!”

吃完饭后,我嘱咐许言汐:“我先到书房去,您一会儿整理好后上来找我,今天晚上我俩一起把那个佛珠、经书学得很好,白天您费点内气吧,要是体内有打坐的人先上楼梯的话,我会等您的。”

许言汐点了点头:“好吧!你们先上吧!我随你们去吧!”

到了书房,解下禁锢阵法,拆开皮包,拿出佛珠、经书放在桌案之上。佛珠是宋朝时的产物,已有已历千年之久,但它却有一股特殊的力量。我拿起其中一本《三字经》读了起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之初,性也初。经书上裹着红布,红布刚一解下来就有怨气。

经书里有那么多沉重的委屈,并不多见,我暗暗运内息了一下,首先保护了自己,才翻了一遍这经书。在阅读完《论语》之后,我的心情很激动,因为我发现了一个新想法,这就是我将会遇到许言汐这样一个人。这个人很特别,我把他叫做许言汐。终南山上有个火凤凰,我也曾听过它的咒语。因为许言汐曾经说过我的下一刻能放松一段时间,所以我会努力保持低调。或许经历过很多,如今愈发想要隐去。长得好,长得平凡的人总是让我憧憬,那么第一步是从隐住自己做起吧!

经书翻过好几页后,才大致了解到这种怨气是如何来的。刺血原是一个僧人,他的虔诚之意与他的怨恨之气有关。此经原本是为纪念一位高僧而写,但他在抄经过程中,却把自己的鲜血洒在了佛经上。这究竟是为什么呢?难道是因为他有什么仇心吗?一开始刺血抄经,此人心里一定含恨颇深。这样,那么抄经的原因是什么?是安抚心魔,还是另有隐情?

看看书中的文字,丰满又富有张力,里面渗透着王者霸气,写出来的此人心中不仅有恨,更有着贵族般的高傲。这样说来,此人该是一位王族中人。他就是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一书法家”——王羲之的后人王献唐。王羲之是东晋大书法家,也是魏晋时期书法最高成就的代表人物。《兰亭集序》则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该书扉页记载了这样一段文字:“永昌二年弟子道源刺血作墨恭书此如来真释无上妙法弟子十恶之身罪沉沦性海苦寻玄灯但求佛祖垂护明月当空尽除心魔酷戒灭障早证菩提"。

我细细揣摩这段文字,分明是禅宗僧人,咋说来像是律宗僧人呢?禅宗用“彻悟”一词来形容自己的智慧,是很恰当的;可是禅宗大师慧能在《大智度论》里却用了另外一种说法——“彻悟”二字。苦觅玄灯者也是一句道家风范的话,而不是佛家的玄灯,这就说明了道家弟子的身份。而禅宗中的"月",则是指"月";而"月"与"心"之间的关系也很有趣:在禅宗看来,"月"就是"心";而"心"就是"性";而"性"和"心"两者的结合,就形成了禅宗所谓的"明月"——即"本性"或"佛性"——即心,性和心的结合;但是与后文酷戒灭障、早证菩提一相呼应,似有冲突之处。

冥思苦想,心中大抵有所领悟。这个故事是关于唐高宗与唐太宗之间的关系的。公元654年,李世民称帝建立大唐王朝。为了纪念这位“贞观之治”的帝王,取了个新名——贞观。永昌是武则天的年号,"明月当空"是她的四个字,也是她成为唐朝的女皇后的年号。武则天死后,她的儿子——武从王,为了纪念自己的父亲,便把自己的名字改为了“武”,即“武”字,因为他的父亲叫“武”,所以又有了“武”字和“武”字二义,意思都是指武从王。他出身于贵族家庭,父亲是着名的贵族,曾为李唐王室做了很多贡献,被尊为“道祖”,“道祖”是太上玄元皇帝所创,是道教的国教。玄灯之说可能是其故意留了身份并对后世说高为李唐皇族。

循着这一思路再认识,这和尚并没有说他的罪,而是说他有十恶。我们在《大唐西域记》里看到了,在《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卷十二上》有这样一条记载:“凡犯人犯颜直谏者,终身不得赦”。古来十恶之罪,最为著名者有之,其一谋反、其二大逆、其三谋叛、其四恶逆、其五大不敬...此似指其为李唐皇族、曾卷入谋反、身后沉沦性海、苦寻玄灯、乃败北后四处逃难避难。

如此看来,后文、“但求佛祖垂护、明月当空、尽除心魔、酷戒灭障、早证菩提”数句,并非修行人清静之言,而只是对武则天满含恨意的咒骂。在武则天统治时期,有一位名叫王玄德的高僧,他的身份很特殊:他既不是唐高祖李渊手下的将领,也没有任何权力。这和尚遁入佛门完全不为修佛而逃、为报仇而逃,所以这血雨腥风中有那么多委屈。此经自为玉莲禅社之宝,似乎玉莲禅社所守之根本不属于禅宗终极之秘之列,直觉让我知道这个秘密之要害在于这个唐代王族僧人。

合经而闭目静思,莫非那青莲尊者是抄经之人?再看这两句话:“缘起缘灭随自在,对白衣秀士彼岸花来——”意思是说,彼岸花(曼珠沙华)是佛家中的吉兆四华之一,也是见花除恶的象征。但在中国古代,它却被看作妖魔鬼怪。《大藏经》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一位高僧在印国旅行时,看到一个名叫曼珠沙的女人在花圃里摘东西。此曼珠沙华最为著名之来源正是此《妙法莲华经》。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