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慕白先生微微一笑,“就是我最得意的弟子之一,黄越,颇有些诗才。”

严松点了点头,率先出来,自然是对自己很有自信。

黄越沉吟一下,然后唱出一首诗。

严松听完,微微点头,笑道,“虽然还略有稚嫩,但基础扎实。”

他不由期待起来。

第一个如此优秀,后面的不会差。

但是让他失望的是,后面出来的学子一个比一个差,一首像样的诗句都没有。

严松脸色垮了下去,叹气道,“徐州也算是文学底蕴深厚,没想到诗句落魄如此。”

书院之中学子代表着这片地区最高水准,烂到如此,整体水平可想而知。

“儒道修为与心性相关,真正沉下心读书才有建树,一旦走歪门邪道,文气积攒不住,自然化不出高明诗句。”慕白痛心疾首。

他经验丰富,知道这些学子们肯定走了捷径。

严松叹气,“还是朝廷刮下来的不正之风影响。”

他摇了摇头,“还有谁?”

书院里落针可闻。

学子其实都准备了几首诗,但见大佬不悦,没敢再出来。

黄越得意扫了一圈,按照这些人刚才的水平,他肯定是这次的优胜者。

“我有一首诗。”

柔小瑶怯生生走了出来。

成片目光落在她身上,小姑娘脸蛋顿时红成一片。

她倒不是故意最后才出来,主要是性格胆怯,前面同学们又跃跃欲试,所以不敢插话。

“柔小瑶,一位很不错的小姑娘,不过诗嘛,就差了一些。”慕白先生简单介绍。

严松点了点头,“小姑娘不用怕,如果你诗真做得好,我赠送你一本手抄诗集。”

女学子不能带去接风宴,但可以以其他方式补偿。

黄越见到有人出来,先是一愣,看清是柔小瑶,嘴角滑过一道不屑的弧度。

柔小瑶水平他太清楚,记性不错,但诗句并不在行。

柔小瑶不敢抬头,缓缓念道。

“轻垂辫冠结发缨。”

很工整。

严松一愣,目光意外的撇了一眼,虽然开头简单,但韵调已经起来。

“临别叮咛缓步行。”

柔小瑶又唱。

静动转换居然如此自然?慕白先生猛的抬起头,惊讶的审视柔小瑶。

这位学生一向低调,没想到居然能排出如此水准的前句?

而且关键的是,这两句开头点出了这次的主题。

严松被外放离京,虽说是好事,但是谁愿意离开故土?

无端的,严松心中涌起几分愁感。

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去,回去时故友是否还在?

“不曾与君须会合,暂判别离君莫伤。”

柔小瑶轻微停顿,就念出了全部诗句。

屋子一片寂静。

黄越困难地咽了口吐沫,死死的盯着柔小瑶。

“不曾与君须会合,暂判别离君莫伤。”慕白先生击节而歌,兴奋叫好。

最后两句,道出了离别的蕴意。

只是暂别,别悲伤,人虽分离但总归会相见。

“此诗何名?”严松长长呼出一口气,看住了柔小瑶。

柔小瑶想起洛千羽的叮嘱,轻声道,“此诗叫《黄鹤楼送友》。”

“名字好怪?”慕白先生愣了。

黄鹤楼?这个地方怎么没听过?

“黄鹤楼在凤阳街,是一家酒楼,我家世子就是在那喝酒的时候诗兴大发,偶出此诗。”

“原来在那,等等。”慕白先生双眼瞪圆,“你说是谁做的这首诗?”

“我家世子。’

“洛千羽?”

“那个被先生赶回家的笨蛋?”

屋子一片哗然。

“慕白兄,这怎么回事?”严松奇怪问。

慕白先生没有回答,依旧盯着柔小瑶,“你跟我说实话,这诗真是洛千羽做的?”

“我发誓。”柔小瑶神色严肃。

怎么可能,慕白先生懵逼了。

柔小瑶秉性他很了解,绝不会说谎。

可是为什么是洛千羽?

当年这位秦王世子愚不可及,一首启蒙词句生生背了一个月。

他一怒之下将其赶回家,这件事徐州城人尽皆知。

此时洛千羽做出如此诗句,岂不是啪啪打他脸。

一个诗才被你慕白放走,你还说你是良师?

见好友脸色古怪,严松继续追问。

慕白先生叹气,将洛千羽的情况说了一下。

“居然有如此奇葩学子。”严松一愣。

“此人愚不可及,这事我看有蹊跷。”

“慕白着相了,我看这洛千羽也许只是特立独行,哪有人启蒙词能背三个月,肯定是他用来掩饰放荡不羁的个性。”严松微笑道。

他本就是特立独行的人,对这种学子并没有太多的抵触。

会是这样吗?慕白先生也犹豫了。

“肯定只是巧合,也许是风景好,这才让他做出诗来。”黄越咬牙,不甘心第一被夺,给洛千羽找理由。

倒有这种可能,其他学子点了点头。

做诗讲究灵感,有时候环境好,诗句的灵感就来了。

有些大儒居住山中,观日而出,观潮而落。

精心积攒文气,几年后就会做出一首传世大作。

那个黄鹤楼到底是什么地方?居然能让那个废物做出绝句诗?

他都行,我去岂不是能做出千古绝唱?

学子们目光古怪起来。

柔小瑶不知道有意还是无意,小声道,“黄鹤楼这几日正在翻修,两日后便会对外营业。”

两日后吗?

看来有必要去看看。

底下的目光在交错。

就算今天没有获得优胜,但是只要能做出上佳诗句,就是一朝成名。

诗会获胜者已经出现。

严松从随身物品翻出一本古朴的手抄本,递给柔小瑶。

“你家世子不是书院学子,这是我亲手撰写的圣人诗句,就送给他当个礼物吧。”

羡慕的目光瞬间在柔小瑶身上炸开。

……

秦王府。

内堂。

中央立着一尊三足加盖的铜香炉,镂空处不断向外氤氲出淡淡的香烟。

洛千羽捧着婢女送上来的热茶,抿了一口,“所以说,一本手抄本?这就是诗会的收获?”

“那严松太小家子气,居然只送一本手抄本。”吕伯岔岔道。

世子的诗句多珍贵啊,如在其他地方显现,价值非凡。

“可惜了,如果世子还在书院,这次接风宴就能去了。”柔小瑶一脸惋惜。

“区区接风宴本世子还看不上。”洛千羽拍着柔小瑶的背宽慰,然后不小心滑了一下,“这次小瑶做的不错。”

柔小瑶红着脸退到后面,“世子笑话我。”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