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苍旻霁凉雨,石路无飞尘。千念集暮节,万籁悲萧辰。鶗鴂昨夜鸣,蕙草色已陈。况在远行客,自然多苦辛。”

听声音,就能想到这是一个少年。

在苍林深处,伴随着这这语声,一个衣衫褴褛少年,肩头搭着虎皮,正在深一脚、浅一脚的穿林过树丛,踏走出山来。

不错,这林中少年正是凌云,他今日准备下山。以往是担柴进城,但是,他如今有了虎皮,想进城去,卖了换一些粮食。

他还想购置铁剑用物,那山下平原的大理国,其都苴咩城热闹,就是要去的方向。

大理苴咩城,背靠点苍山,面朝弭海,地处远离中原的南疆,大理虽是小邦,但城内汉夷杂居,城内外的国民奉佛居多。

时逢阳春三月仲旬,大理国都观音街庙会,凌云进城卖虎皮,正是落个好价格的时候。

因大理国君世代治理蛮夷,同白夷部落女子联姻,每年对白夷的护国有功勇士,多有赏赐金波罗。

所谓金波罗,就是金色虎皮。当时皇家,多用绫锦缝制,服饰以紫红为贵,披虎皮为尊。

盖因皇家对立功者,常以虎皮作为奖赏,所以金波罗的价格,一直很好,很多店家悬赏猎人,进山寻大虫,就算是获得皮和肉,也多高价收购。

凌云刚进城,被几个眼尖的白夷店家拉着,要出价收购。凌云常年进城卖炭,倒是也知道这些人,金波罗的寻常价格可不低。

几经讨价还价,终于成交。

“伢子,你要哪种钱?我这里有海贝串儿,盐巴颗儿,还有老宋铜壳子三种!”那店家询问凌云要哪种货币。

“海贝儿是好多嘛?盐巴颗儿也要得,给我看哈子你的那个老宋铜壳儿”凌云让他拿出来都看看。

发现那些海贝上,有奇怪的古文字,这文字他有点熟悉。

前世做电商时,琢磨过一段时间的收藏,特别是文玩类古币。

那弯弯曲曲古怪的文字,他在一枚仿古大理铜币见过,听玩家说是白夷文字,意思是“文信千宝”。

没想到,这个大理流通的海贝上,居然是刻这种白夷文字,不知道文字是什么意思,估计西亚沙漠河内各国流通过来的吧。

凌云又拿起手中的古钱,对这北宋铜币一看,正面隶文写的是“绍圣通宝”,背面星月纹,他内心暗自吭蹬一下。

此币轮廓圆形,轮宽不匀,廓纹不整,竟然圆未用规,方未用矩。

看到这个大宋钱币,他也明白了自己所处时代,原来这是大理段正淳时期。

凌云以前,曾经想直播文玩,下过一些苦功夫,专门跑赣南,在一位老头子家里学习,辨识古币瓷器,对那些特别奇特的东西,很有印象。

他讨教那赣南收藏家,知道北宋绍圣年间,铸币的一些事情。

这个期间的元宝钱,文为篆、行、隶三体,分铜质或则铁铸,通宝的钱文直读,字体笔画细小工整。

传至后世,却是铜者好寻,铁钱难得。绍圣以元宝隶书体稀有,已经稀少罕见。

虽然大理国是边邦小国,但是货币在都城,有多种同时流通。出城后,钱币也分地区用。

都城之外山民,多是要盐巴币,方便以物换物。

乡地的富绅地主之家,多收海币窖藏传家。

而狗头金和大宋铜币,多是坐商行贾通用,在观音街的茶马货栈交易。

宋人进大理都城,或者到大宋各地行走,买瓷器茶马,多用铜币交易。

“伢子,那给你铜钱索?”

凌云拿着铜币,半晌没言语,店家已经知道,他喜欢要那铜钱。

就数了六吊钱给他。这每枚铜币十文,所得六千文钱,够他搬的了。

“店家,打听一下都城里,卖铁剑的铺子,是在哪儿?咱们大理国这里和大宋那边,有没有武功高强的人啊,我想去学点防身的。”

“伢子,那你就问对人了。这卖铁器的铺子,在西边那条街巷尾。”

店家告诉他,张老头子打的剑不错,滇西无量山上清宫,那些道士有武功,就是买的他家的铁剑。

在天南大理,会武艺的多啊。听说皇家崇圣寺那些和尚,一阳指厉害。梵净山的那些女人,飞檐走壁的功夫也厉害。大宋那边官军有很多厉害的,五十几万的乡兵都会武术。

那些商客说,大宋有几千个教武艺的教头,专门下村子传授武艺,他们那儿还有很多和尚有武艺,什么少林寺高僧、资圣寺和尚,也会武艺。

更是听说浙东那边,有个姓金的啥人厉害,很多人说他是百步之外拳击伤人,是周边几国武林第一高手啊……

这个店家在旁边,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后边凌云已经没仔细听了,他脑海里翻江倒海般思索。

他明白了,这是在一个崇尚武学的时代,好像是北宋天龙的武侠世界了。

无量山剑法,一阳指,少林功夫……这是一桩桩武术啊。

周边小国羡慕中原繁华,大宋兵力强横,这大宋官军和民间那么多高手,并不是后世所说的那般孱弱啊。

难怪萧峰要以死抗命,要求辽宋两国修好。真实历史的耶律洪基,是向往中原文化,作为这个时期的皇帝,他辽国同大宋的关系,好得穿同条裤子。

看到南边几十万会武艺的兵力,打仗互砍要死很多人的,哪里会有别的想法,小部落舔都还来不及呢。

凌云扛着钱币,走向西街,来到巷子尽头,看到了这个打铁铺子,有几个赤膊学徒,正在“叮叮当”地打铁。

铺子门旁边,站着一位皓首老人,葛衫短打,捋着袖,拿把蒲扇子,正在凉快。

时下阳春季节,他铺子几个人,热的汗流浃背,到门口就能感觉,热浪滔天扑面而来。

“店家,你这儿有卖铁剑吗?”

门边老人看了他一下,没有言语,只是手指了一下墙角。

凌云蹲在墙角,翻看拨弄了一下刀剑。

这有不少铁剑成品,都还没开刃。还有些刀具,只有刀身大致形状,还没装进手柄卡槽的。

凌云选了一把,目测剑身一米多,比划了一下,掂量掂量感觉比较合手。

“老人家,你可以帮我开刃吗?我买一把出城进山用。”

“这把三尺三寸,两百文就可以了。我等会儿给你开刃,你稍后回头来拿。”

“好。”凌云付了钱,准备又去东边的观音街买些东西。

大理国苴咩城,观音街这里,是个热闹的茶马市场。每年三月十五庙会,人山人海。辽夏宋和西域各国商人来的多,大都是在这里的货栈交易。

转过街头,行了没多久,还没走到货栈,路边是一排雕花阁楼,屋顶居然带有九个镇脊神兽的,奇特的建筑风格,让凌云不觉多看了一眼。

听见一阵萧声传来。这萧声忽高忽低,缥缈旋转,如泣如诉。

凌云听着,好像穿过了岁月,如梦似幻,前尘往事如浮光掠影,从眼前飘过。

静静痴痴地站在那里,他也不知道为什么,眼中涓涓地泪流了下来。

“这位公子,不知是何事引你伤心流泪?老朽看你站了在路中流泪。冒犯之处,还请见谅。”萧声停了。

凌云清醒过来,抬头看见一个老人,正在问他。

只见这老人,穿着深紫宽袍大袖,下巴处三绺长须,眉发虽白,但形貌高雅,双手持着一枝紫色铁笛,正含笑望着他。

“老人家,没什么,刚你的萧声很好听,让我想起了自家往事。打扰了老人家,请问贵姓?”高泰云抱拳施礼。

“喔?看来你小子也算同道中人。老朽高升泰,往事不说也罢。相逢即是有缘,这是老朽暂居之处,如果小友不介意,可以过来一起喝杯山茶聊聊。”

”好,正好我也没多少事情办,叨扰了”凌云抱拳说道。

他前世在社会里,摸爬滚打多年,一向豪爽的性格,心头此时并没有多想。

“小兄弟是爽快之人,有缘啊有缘。请!”那老人伸手请他入内。

凌云随这老人进屋,原来这是个三进小阁楼,后边是个清净的四合小院子。

凌云心头随后想起,那刚看到的屋脊,在古代敢用九个镇脊神兽的人?这至少也是侯爷吧,或者是天子级别啊。

大理姓高侯爷,好像就两个。一个领兵,一个为相。五年前,是大理国上治年间,在位的是什么高升泰还是啥名字,他内心隐约有些印象。

难道,这是那个前朝开国皇帝?是老百姓自发拥立登基开国,可听闻那国主高升泰死了啊,这又是怎么回事?

“高国主,请恕罪,小子不知天高地厚,唐突了”

凌云进院子后,立刻躬身行礼。

“咦?你居然能认出我,小子有眼力,无妨,无妨”

凌云脑袋里“嗡”的一声,面前这位可不是简单人,原来还真是那位。

当初大理国民推举上位国君,可这人是高升泰?

传闻他不是驾崩了吗?本朝国主是段正淳那个皇帝啊。

“啊,乡间传闻,你不是两年前……龙体驾崩了吗?”凌云也吃惊。

“登极大宝两年,然已还位。段家数年治国,对民间散发消息,传言我去世了。这也是我要求的,其实是隐居此地。”高升泰顿了半刻。

“来,坐吧,我平时甚少见外人,也没人同我说话,今日见你有缘,见上一面。”他招呼凌云喝茶。

震惊片刻过后,凌云也平息了心,他前世心思沉稳,待人接物素来自有定力。

凌云毫不拘束的坐着,同老者交谈起来。

高升泰对这少年刮目相看,如此举止言行,沉稳少见,也是大理国幸事。

细想自己本身,在位深得国人黎民拥护,也就放开心交谈了起来。

听得少年无意间,猎得苍山金虎,居然获仙经,更是暗暗称奇。

凌云主动说起这个仙经,是因为高升泰。这人深得民心,曾经更是大理武林好手。

他说起自己一些打算,想买铁剑,习一些强身健体之术,更想找一些道家典籍,参考一下如何修行。

“孩子,你幼年丧失双亲,身世如此可怜,但是你的性纯志坚,也让我感动,我在世时日无多,如果你不介意,可以拜我膝下。”

高升泰的这番话,让凌云心头感动,他也是心思细腻的人,立刻起身,准备纳头跪拜。

“义父,请受我三拜,孩儿这厢有礼了。”凌云伏在地上。

他知道五代十国,多有人随意收义子。但是北宋年间,收义子是很慎重的事情。

“好孩子,快起来,你且安心,在城中此处住下,为父可给你一些便利,让你习得一身本领。安身立命也好,用武艺报效朝廷也罢,总归都是好的。”

凌云拜了义父,心头欢喜,立刻站外老人旁边,给老爷子端茶送水。

“来人,你们先安排好公子住处,随公子去灵鹫山取回物品”

“喏”屋角应声过来两人。

凌云也吓了一跳,看着穿黑衣的两人,对高升泰行礼后,退回屋角。

他才发现,屋内还有其他人。

这两人在屋角暗影处,进门不注意的人,也贸然看不清那儿有人。

不多久,凌云向义父告辞。

去铁器铺子取了剑,带着两个高家护卫,回灵鹫山古洞取回虎肉虎骨。石洞中和他山下草庐除了斧头,并没有多的值钱物品。

自此,凌云搬来城中安心住下。

高升泰也自身习武数十年,凌云在府内向他虚心请教,学的一些基本招数,特别是短巧闪避擒拿之法。

凌云也每日练剑,把前世自己的家传剑法,多温习几遍。将前世师门歌诀拳谱之类,找东西记录下来。

他用打熬筋骨的法子,日夜苦练拳脚筋骨。偶尔也打坐,存想身中百神,思索那部洞经,结合前世师门秘语,琢磨想通之处。

高升泰每见此少年,禀赋佳奇,进境很快,也暗叹其用功甚勤,高氏武学后继有人。

大理国皇室段正淳,听闻高升泰收义子,是个乡下少年,也遣宫中内侍到高府,送了笔墨书籍衣物过来。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