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晨光熹微,在院子角落立有兵器架,挂有刀剑枪斧。旁边是假山水池,水里雾气氤氲。

“公子,宫中段皇爷世子到府,特意要寻你,主公有请你过去。”

一名佩剑侍卫疾行到园门外,拱手行礼向院内说道。

雾气中,有道彪腹狼腰的身影隐现,这是个上身赤膊少年。身影刚正趴在地上,不断起伏,闻声立了起来。

这少年正是凌云,侍卫见到立刻上前。

凌云拿过递上的汗巾,拭净身上的汗,扭动了几下胳膊,侍卫给他穿上青袍,结束停当走了出来。

行至会客厅,看见一个黄衫瘦弱少年,正拿着把折扇,在花厅中看壁上的山水画。

旁边,是高升泰正在主位,坐着闭目养神。

”云见过义父,父亲大人早安,是世子有事寻我?”

凌云上前行礼,向高升泰请过早安茶。

“这是皇家段世子,听闻你在府内读书修行,特意过来寻你,你们多亲近亲近!”

“云见过世子”凌云立刻行礼。

“世兄不必客气,和誉是在宫内闲着,没玩伴陪我,特意出来寻你的!”段誉含笑答道。

“世子请坐!”

“世兄请!”

“你们两个聊,老朽回房了。”高升泰见状,道了声罪,出去了。

“恭送父亲大人!”

“恭送老大人!”

高升泰也明白自己在此,两个年轻人会聊得不自在。抬头拿眼看了凌云和段姓少年,就先行出去。

凌云内心也是明白,这段家同高家,曾经帝位更迭,本是水火不相容之理。

如今的天南大理,人口数百万,国土面积也大。

东至普安路横山,西至缅甸江头城,南至临安路鹿沧江,北至罗罗斯大渡河,拥蛮卒近二十万众。

目前,主要是滇东三十七部,再加八府四郡四镇拱立大理国政。

高家,独控滇东,爨人的乌蛮和白夷共三十七部。

段家,联姻高家辖下白夷部。

目前段正淳的正宫姓高,是高升泰之妹高升洁。

大理其余西弭各部四镇,归赵、李、董和杨四家。

而曾经烜赫一时的杨家,夺帝谋反被高家诛灭后,也只余极少部众苟延残喘。

高升泰退位后,受封大理通鄯阐侯,世袭罔替。

封地威楚,五百余里,高氏的人,出任大理清平官,世代辅助段皇。

为维系追随家族的部众,以及高氏的其他诸部族生计,大理国相和八府四郡,驻军统领一直是高氏兼任。

段家挂名国主,高家为国相理政,高家掌兵。

高升泰之子侄,分封姚州、镇南州、楚雄府、南安州各地。

辖地北迄起定远、黑井,南至愕嘉,东迄响水关,西至南涧的广大区域。

今年,再封其子高明清,为姚府演习。

几月后,辖地已直至越擕、会川。

目前大理,精锐三万,各营统领,大多是高氏族人。

在三十七部,乌蛮或则白夷地区,大部分寨子,都还是蛮夷原始生活,是高氏派兵拿刀,去逐年文宣教化的。

大理国,要促成子民教化这件事情,确实要花很大精力。

但是蛮夷土著,拜祭山神,信原始巫术,通佛性文化。

而大理国历朝,寻博学之人,宣教蛮夷。

很多中原和天竺僧人,应试儒科,去教化万民。

大理为此,封有精通佛法的高僧,做国师。

大理国师,分为三等,分别为无为寺僧、崇圣寺僧、罗荃寺僧。

佛寺,是兼具宗教、军事和教育的重镇。

无为寺,是各项习武考核之所。

崇圣寺,是臣民入学之所。

罗荃寺,是主持各项重要法事,并调节民间日常各种纠纷之所。

段家或者其他世家,贵族弟子在七岁时,便要到崇圣寺,学习诸经,听僧官讲课,学习汉文和梵文。

表现优异者,才会受到重用。

而大理国的“师僧”,可以娶妻生子。

史载大理,段氏“掌权者在退隐后出家”,实际情况并不尽相同。

但只要段氏异动,有掌控兵权的苗头,会被几大家族迫退位。

皇室段氏,退位者众多,不论自愿,还是强制退位,历来直接送到大理崇圣寺看管,或则送无为寺出家。

这崇圣寺和无为寺,正是大理各大世家妥协的结果。

目前大理在位是段正淳,眼前这世子,正是有合法继承权的段和誉。

段和誉送了凌云几本中原典籍,是注释版本的书籍,诸如《五经》、《文选》、《三史》和《初学记》四类。

还送了大理皇家特制的“铎鞘陨铁双剑”,剑柄金丝缠绕,剑身青黑,纤毫毕现,制作精美。刃口吹毛断发,锋利异常。

这是以象皮为鞘,镶嵌血石红翡,能鞘插两剑。

凌云看了,就知道这段和誉,用心了。

觉得这小子,很会为人,并不是像小说那般呆头呆脑。

难怪史载此人,治理大理国时,在帝位时间最久。

那几册中原典籍和铎鞘陨铁双剑,都是市面难得之物。

注释版本,是需要找中原商人,指名定购。

大理陨铁刀,也是宫内赏赐勇士用的。

“凌世兄,我想约你到城南,进崇圣寺去游玩一下。”

“好,最近我也读书没有头绪,就随你去一趟。来人,派人前去给世子出行安防护卫!”

“诺!”

“世兄,不必兴师动众,就我们两人轻车简从就可以!”段和誉急忙拦住凌云。

“世子出行,怎可随意?我先告知义父,稍后侍卫会去崇圣寺,通知主持安排静室”凌云可不傻。

这要是半路出了刺客,背锅定是自己。小小的义子,还不值得高氏出头,担待这类重大干系。

“那行吧”段和誉看着他。

既然,已去同高升泰报知出行。就知道今天,对这少年再也不必试探。

看得出,属于办事稳妥之人,难怪会被高氏看中,着力栽培。

一行人半个时辰,就已经到了崇圣寺门边。知客沙弥已经等候在门外,直接将两人和侍卫领了进去。

在禅房静室等了半天,忽然有个沙弥过来,说道:“主持在大殿,请两位公子过去!”

段和誉同凌云对望一眼,立刻随僧人来到大殿,见到大殿已经有很多人。

“六铉大师,听闻你琴剑双绝,但是今日我们从罗荃岛天境阁过来,是想比较一下拳脚。”

凌云闻声一看,却是两个天竺胡僧,白袍黑面,卷发虬须。说话的是高瘦僧人,其旁边还有个矮胖僧人眼珠乱瞪。

“我师傅说今天来的是天竺第一高手哲罗星,外号不出名,但是在天竺过来的很多僧人知道他!”段和誉在旁边向凌云悄声说话。

凌云却是知道,段和誉必定是事先得到了他师傅六鉉比武消息。

段和誉自幼爱武,喜欢每天看宫中侍卫舞刀弄剑。七岁时,已经拜入“天南神剑”六鉉大师门下。

六鉉年轻时,曾单人独剑上秦岭匪寨,三天挑了连云十九寨后,和甘陕金钟罩高手“八臂金刀”周侗齐名。

西南六鉉的剑术,和西北周侗的箭术,威震中原西部武林,曾经是并称“西双绝”。

他游访名寺古刹,后来到了大理,留在了大理国灵鹫山的无为寺。

这灵鹫山,就是大理的点苍,传言山峰有处崖岩,极似灵鹫那山展翅欲飞状,就此而得名灵鹫山。

而六鉉,精通文韬武略,大理皇家聘他,专门教贵族子弟。

“南无阿弥陀佛,天竺和天南都是佛家圣地,你我本是佛门弟子,同根同源,何必相争!”六鉉喊了佛号,回头看向凌云二人,点头回礼。

眼前这老和尚,听闻有七十多了,保养很厉害啊,看起来不怎么老。像个年轻人,一定内力精深。

凌云知道中原,有很多武林高手,不少人已经名传天下。

比如周侗的师父,因身具“百步神拳”的武功,闻名天下。曾以神拳,打败七十多位擂台拳手。

三十年前在擂台,击杀了西夏高手黑疯僧,被武林人尊称“天下拳王”,他就是浙东双林寺高手金台。

此人年轻时,三次上嵩山,以掌力挑战,挫少林五神僧。

听闻,他打败北国高手李沧海,就是那轻功剑法厉害的“御尘仙子”,已经退隐江湖了。

“六鉉大师,你是闻名的高手,不必太谦虚,请接我这摩诃婆罗多指!哬,看招!”只见那哲罗星已经直接出手。

摩诃婆罗多指?凌云也迷糊了,没听过啥天竺武功啊。

后世只听过那边,有咔拉喀什拳和拳刃,其他的没见过啊。

“只要,我受到的攻击厉害,我的回击,就是摧毁性的。我花了四十年时间,苦练人体一百零八个穴位,才发现这个秘诀。这秘诀是把体力和精神力量加在一起,以获得最大反击。”哲罗星边说,边伸出手指。

六鉉大师正捧着剑对阵,段和誉就立在六鉉大师旁边,紧张得面无表情。

哲罗星面带微笑,右手伸直,同时弯曲中指,无名指,小指这三指扣住拇指,只把右手食指伸出,指向距他三米多远处的六鉉大师。

六鉉大师一动没动,因为他要等哲罗星,对方发起进攻才拔剑。

一个小时,就这样过去了,两人站着谁也没动。

段和誉看着奇怪,就上前一步,突然他发现不对。

比武场,两人的中间,他好像碰到一堵看不见的墙。

他动弹不得,僵在那儿,而后突然后退,倒在地上,两眼紧闭。

在不到半息功夫,六鉉大师突然拔剑,劈空朝段和誉身后击出,甩手飞剑,插在比武场中间地上。

段和誉受伤,他立刻下场,抱起徒弟,朝静室奔去。

“…噗呲…”

只见哲罗星张口一口血喷出,人已经委顿,向后倒去,晕在地上!

“咦?”凌云觉得奇怪。

这六鉉大师的一剑,并没有运气或者其他,没带有任何剑风,就像个不会武功的小孩子,无力挥出木棍玩那样,剑也没碰到哲罗星,可哲罗星就吐血了。

“师兄!你怎么样?”旁边矮胖胡僧蹲下来抱住哲罗星,不住摇着他手喊。

“咳……咳……,多罗星,我输了,这人厉害,我们走!”好大会儿,哲罗星醒了,扶着矮胖胡僧肩膀,勉强站了起来。

“我去,这不出力气就算厉害啊,你欺负咱大理老和尚算啥,那中原少林寺五千多个高手,你敢去惹一下,看把你头打扁!”

“啥?五千多高手?少林寺?中原?”哲罗星回头看着凌云问。

“是啊,天底下的人,都知道。天下武功出少林,他们有七十二绝技,早就威震武林几百年啦”凌云转眼答到。

让这两个家伙吃苦头,天龙里面不是说,有天竺和尚偷学武功,被扣留少林寺六七年嘛!

你这两个人这么爱到处比武,那就去少林被海扁一顿算啦,反正现在北宋的少林寺也受到朝廷扶持,听说也是有几千个武林高手!

哲罗星和多罗星对望一样,立刻拱手抱拳“今日得罪了,我们这就返回罗荃寺,后会有期,”

凌云立刻跑去静室,他要看段和誉到底受了多重的伤?

进的禅房,正看到六鉉大师给段和誉把了脉,在安排沙弥取药过来。

“大师,世子的伤是怎么回事?”凌云问道。

“大意失荆州啊!没想到,天竺武术原来是这个原理,要破他这个气劲简单,不需要外力,自然靠近即可!”六鉉大师看向段和誉,小声说道。

“啊?不用力气就打到他吐血?那他练功四十年亏大了!”凌云不觉就嘀咕出声音。

“那也并不是浪费他时间,每个人并不都能精微把控力道,他这天竺武功是布满气劲,以意御劲、以劲发力,同易筋经原理一样。刚好我练了易筋经,否则也不一定看破他!”六鉉大师说道!

“他的发力原理被看透了,别人不碰他,他也就反伤不到别人,只能伤到他自己啊!这相当于道家水无常形,借力打力的原理!”凌云感觉这就像是用太极对付金钟罩啊?敌不动,那我不动。我动,就必让敌乱动。

“嗯,中原内功大多发劲原理相同,几乎是以意领气,以气催力。佛门对内气的研究,没有道家那么见微知著。道家讲究炼气长生,而佛门讲究习武修禅”。六鉉看着这少年还在听,就干脆提点了一下。

嗯,这“炼气”和“习武”之间明显不同,可见道家比佛门偏向于炼气。我们中土注重内气,天竺武功注重发劲;道家特别注重炼血气;中土佛门武功对天竺武功改进,增加了炼内气。

看来,是得放侧重点了,每天空地俯卧撑也不是事儿啊,终究是得搬弄内气!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