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几日大雨,高泰云除了向父亲固定的晨昏请安,每日继续锻炼臂力三个时辰,余暇时将自己关屋内整理头绪。
“来人!”五日后,高泰云方出得门口喊侍卫过来。
“公子,今日出门?”侍卫过来请示。
“不,你们去找一些雕刻师傅过来,另外寻狼毫和一些纸墨!”高泰云吩咐。
“喏!”侍卫行礼后转身疾步出院。
高泰云的目的,是要做一些雕版印刷的东西。
他不知道大理,是否有活字印刷,但这个得做一些其他的。比如复刻、加印古洞仙经、拓印符篆之类的物事。
侍卫领了几个木雕师傅进来,高泰云交给他们一些东西,说了一些注意的事项,这些人出门去了。
高泰云是要做一些符文,既然要借用道家名义,不管外人这些符文是何意义,自己要保持神秘。
首先得批量准备符篆,以后开山门授篆不必那么累,直接给现成的就是。
不错,高泰云准备从蛮夷的民俗着手,首先就是堪舆布施和丧葬规制。
他准备仿天师道,先期在滇东三十七部设道坛。
以等级森严教律,开法坛授篆制度,笼络人手。
在灵鹫山,那发现杀死大虫的半山腰,不远处整理了平地。
已经重新竖立石柱,是高大的青石砌柱牌坊。
石柱顶端,覆雕云纹拱形山门,那山门上篆刻“仙都宫”三字,虬意古朴。
山门后,数百工匠正忙碌。
已经将倒塌的仙都寺旧庵拆除,清理出更大一片空地。
挖土削木,平整山地,正在大兴土木建造石头地基。
他准备按中原道家的规制,修建玄门道观,此处仙都宫,将会是高泰云授道的起点。
高泰云自己,身着新制道袍,拿着地罗去了山顶。
他的服饰,全部做了新的一些改动,背后织有太极八卦图。
没错,他直接糅合太极图,准备宣扬玄门化生。神秘的太极图,确实把他逼格提升了不少。
山门后,沿着山势边缘,一条整齐石阶,通向旧庵后的山顶。
行到半路,有个泉眼,周边围成石井,溢出井沿的井水清澈,沿着路沟流向山下。
在石径泉眼旁,数十步处,山壁有个洞口,那是他发现经书的那个隐秘石洞。
周围山壁,数十丈内,已经清空石头杂物,直接把那些小树、藤蔓去除。
洞前条石平铺,成了三丈宽的地面。
又新做了七尺石碑,放在洞口,刻“玄光道门真如意,福地洞天授仙经”,朱砂覆字痕。
洞顶的山壁,刻下“凌云阁”三个篆字。
洞前方十余步,放有一张石桌,刻有太极图,另配四个云纹石凳。
那块遗碑,正面重刻符文,碑顶“消遥”二字,也改刻成了“逍遥”。
石碑是特意留下的,背后原有字体没动,放置在洞内,在一块深处高台基上。
这个洞口,拓宽了,白天进洞,肉眼可见正面石刻,是幅巨大的太极阴阳图。
阴阳鱼图周边,围绕石刻的先天八卦,极其醒目。
此洞内,深两丈,高近一丈,宽约六七尺。
高泰云知道,这就是后世点苍,那仙都寺后的“道传洞府”。
只不过,他另外吩咐工匠,做了点别的。
在洞内深处侧面,左右加凿了两个石洞。
是五尺高宽的洞口,入得侧洞,可见几个碗口大的采光透气孔,这是两间均进深丈余的石室,以后可以做练功静室。
现在摆放进一些石函玉盒,目前石函内空的,玉盒内也是空的。
洞内,已经清扫干净,可以容纳十数人。
洞壁,让工匠按自己画的三十六式昆吾剑法图,依次把剑招刻在洞壁左侧。
并刻上“先秦芈胜公悟得壹佰貮拾捌式,剑法只可传兵道儒三家。”
又在洞壁右侧刻下“太乙逍遥诀”,曰:“玉清留下逍遥诀,四字凝神入炁穴。六月俄看白雪飞,三更又见日轮赫。水中吹起藉巽风,天上游归食坤德。更有一句玄中玄,无何有乡是真宅。”
灵鹫山的山顶上,凌风扑面,他在亲自堪舆道观的朝向。
这堪舆看似神秘,高泰云却只是需要找准志向,避掉衰位,做个样子罢了。
他要这些动作,让工匠和围观的百姓知道,看见他有能力堪舆风水,自会为他在大理传出名声。
高泰云的举动,确实是有很大的轰动。
因为大理,其实并不缺道家术士,只不过多年未见。
他身旁,立着两名剑童。高升泰送给他七十二名少年,他给少年们配了铁剑和道袍。
下得山来,他径直回了高府,向高升泰说了,准备去中原大宋一趟,求取真经。
带了四名剑童出行,他此行目的明确,就是前往北宋的秦凤路,寻访一位大师的传人,求取道家真经。
一路风尘,快马加鞭,半月之后,高泰云到了秦凤路郿城。
此地属于凤翔,《孔子家语·好生》:“凤翔麟至,鸟兽驯德。”
一行五人在周边乡野打听,问得果然有名石姓黑发高龄神医。
到得其人住处草庐,时逢午时,烈阳高炙。
“请问石翁可在?小道有事相访。”高泰云在门外,拱手做礼。
“道友寻我何事?”传来一句中气十足的声音。
只见出得一位青袍老者,高泰云抬头一看。
这老人看来精神矍铄,听闻已八十有五的高龄,却黑发红颜,神宇非凡。
原来,此人正是高泰云千里求经的石泰。
“我本在天南修道,月前有紫*阳真人托梦,嘱我到郿城寻石翁受传悟真篇。”高泰云是脸不红心不跳,行礼直言道。
盖因此老者,是三十年前紫*阳真人弟子,就是那张伯端的唯一传人,得授紫*阳悟真篇。
这悟真篇是金丹之术,正是高泰云所求取之物,前世听师公说过。
这是玄门正宗心法,如果要修炼昆吾剑法,或者悟透大洞仙经,是必然要此功法预先筑基的。
悟真篇原本失传,后世多是注释版本,所以托梦云云,只不过是欲求得真本。
高泰云前世,知道一些注释经文。
诸如“……元精或元神聚于黄道,精气神汇合在顶,五脏之精聚而不散,眼耳鼻舌无时不绕真而行,龙吟虎啸方至铅汞之生,夫唱妇随,唯有阴阳本性,玉鼎汤煎,阳骨八瓣如婴囟,金炉火炽,黄庭圆融火一遍,至此,金丹方才成而能观,呈之能见,太乙归真,终始本来是一体……”等。
这什么“夫唱妇随”,很多贸然以为,是男女双修功。
师公曾经告诉他,这句是玄门秘语,却是指另外一种意思。主旨人体吸收外部精气,是天地间阴阳二气。
二气需交互同行,在穴位和经脉中,按照特定的快慢节奏运行。
很多人,贸然理解成双修功。或是进食精气血肉,为炉鼎宣泄。
或是邪性之徒,取阴采阳,甚至做出夺取红丸伤天害理之事。
“喔?”石泰闻言,也是上下打量。
这个少年道士,看他丰神俊朗,目若朗星,暗道确实是个聪慧少年。
高泰云看石泰眼神,知他疑惑。
就直接出言,说几句悟真篇,请教石泰。
这几句,以前曾经是风水诀,夹杂在师公的堪舆歌里,他记忆尤新。
石泰听他所问,就耐心做了解答。
这让高泰云眼神一亮,心底拨云开雾,豁然贯通。
原来,玄门堪舆的歌诀里,果真如同师公所言,是暗藏着修内丹妙法。
石泰看他神态,暗自点头,觉得天道有眼,恩师绝学终于有了传承。
“小友,请入内一叙。”石泰侧身直接伸手,邀请高泰云进草庐。
“多谢,叨扰石翁了”高泰云也不再犹豫,随他入内。
进得草庐坐定后,石泰从屋里取出一部金册,放屋子正中案几,束手在案几侧面站立。
“你可有意拜入恩师名下?老朽想代先师收你做关门弟子。”
“师傅在上,容弟子三拜叩首。”高泰云立刻起身,朝着金册行了拜师礼。
“师弟,容我为你慢慢道来,先师悟真篇。”石泰很有耐心,给这少年,讲了起来。
这部真诠秘本,共九九八十一首歌诀。
其中七言四韵,一十六首,以表二八之数。
绝句,六十四首,按周易之诸卦之数。
五言,一首,以象太乙。
后面添加了《西江月》,一十二首,以象征年岁之节律。
有关金丹修炼中,那鼎器尊卑,药物斤两,火候进退,主客先后,存亡有无,吉凶悔吝的所有问题,尽都包涵在中间。
由于金液还丹,并非尽成明心见性、直达真觉的修炼目的。
于是又作了歌颂乐府,及杂言等篇文章,附之卷末,明心见性、直达真觉的法度。
“师兄,万分感激你,师弟我自幼怀教化蛮夷之志。此去后,定回天南开宗立派,”高泰云今日受益匪浅,准备辞行。
他暗自决定,要将先师的大道传遍滇东西弭,开坛授篆福萌汉夷,乃至整个中原。
“师弟学有所成,以慰先师厚望,我也可安心退隐山林了。”石泰老怀大慰。
“师兄,其实你可以继续寻有缘人,授此真经,师门还需要很多人来传承啊。我这儿,还有另外偶的仙经一部,不求甚解,还请师兄帮忙参详,日后传授与我。”高泰云劝导他。
接着,又掏出了怀中秘籍,是那雕版印刷的《大洞仙经》,递给石泰。
道家的秘语甚多,很多以为,是妄人或迷执之徒,充分胡猜测乱想,并著于文字。
那些人,将那些先人圣典,随意笺注,或谬误百出,或诌象万端。
致使仙经,体无完肤,而且蛊惑后学,耽误了不少的赤心向道之人。
石泰是已经悟道之人,通玄门秘法,可以给他探路,看这真经是否可修行。
石泰接过看了一页,只觉玄奥晦涩,合书向高泰云说“好,那我多琢磨一些时日。”
高泰云却是知道,这师兄虽然八十有余,但内丹自成后,夜晚也有穿针引线的眼力。
道家记载,传闻石泰百岁过后,又还长寿了几十年。
他得石泰亲自面授机宜,知金丹药物、火候的秘语口诀,其原理非常简单,其重要之处并不繁锁。
可谓,指流水以告源头,说一而使之顿悟,发散思维,想到了百端的道理。
拨开云雾见天日,拂尽尘沙明镜现,与古之丹经对校,可谓天衣无缝。
由此而想到,世上求仙学道者,十有八九,要想见闻真机,难有一二。
万幸的是,自己在这里遇上了。
高泰云留下两名剑童,给师兄调教。
辞行后,快马加鞭,星夜兼程,赶回大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