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陕交汇之处,群山叠抱之中,有一处宛如世外桃源的地方。此地山势巍峨,水清木秀,密林的深处蕴有奇花异草,险峰沟豁中时现珍禽怪兽,这就是浣山。
金秋十月,漫坡的拐枣树上果实已经熟透,一串串地垂了下来,颗颗恰似紫色的玛瑙,晶莹剔透,地上的野果红红艳艳,一簇簇遍布山坡,中间一座小院,两遛庄稼好似绿色的飘带,将大山点缀成一幅画卷般的田园秋色。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好光景却无人赏眼,人们正忙忙碌碌,操办着一场丧事。
时不过三,入土为安,这地方一向都是这个习俗。说是人死去三天不进地府,魂魄就会焦躁不安,它们游走于阴阳两界,在阴间惹事,在阳间害人,惹得阎王生气。
得罪了阎王爷后果很严重。三界之内六道轮回,其中人道跟畜道都由阎王爷掌管着,本来死者活的时候没干什么丧天理的事,应该继续投胎做人,可阎王爷一生气就把人打入畜道,然后一头猪呀狗的就享有了做人的权利,历年来骂人惯骂畜生,就是这个理。
院里的灵棚还没拆,送殡的队伍已经向外出发,走在最前面的叫招魂先生。招魂先生手举着黑白两色幡,旁边有个人迎空撒着纸钱,后面时不时响个乐儿伴奏,在这里就是体面的葬礼了。
“仙人指路,鬼魅遮开,阎罗普济,还我命来——”招魂先生披头散发,叫的有声有色,一不小心还当他是那个死者。
后面的人听了就痛感悲哀,一时间亲朋好友们放声大哭,水汽大增,半空中就多了朵云彩。
这过程咋看上去没有不妥,实际上招魂先生的说词大有问题。
这种送葬习俗已有千年,往前招魂先生都是道观里的道士,阎罗普济四个字是广成普济,里面有个意思,浣山一直是供奉广成子,俗称广成子道场。广成子是道家天尊,法力高过天仙,死者还阳在他那里是轻而易举,这里边就没阎王什么事。可如今这儿的道士都被清除,道教神仙自然也不再用,广成就改成了阎王。
可笑的是这么一来阎王爷就承担起救苦救难的重任,自己砸自己的生意不是?
“嘟嘟”,“呜哇——”,哀乐声大起,哀乐队开始一显身手。
一行人没走多远,路中间突然现出了一个道士,伸手拦住队伍。
招魂先生眼神不好,挺两眼瞅着还是不敢相信。眼前的好像是个道士啊,怎么回事,这里怎么会有道士出来?
想的没错,这里就像道人的禁地,好多年都看不到一个道士。
这当口后面的人就涌上来。只见一个年轻的道士,头戴逍遥巾,身穿靓青道袍,看来甚是庄严,挡住路高声说道:“生人岂能入土?赶快回转!”
人居然是活的?!大伙儿都不知道如何是好,望着道士发呆。
道士一脸清气,长的鼻梁挺直,口眼圆润,似乎有传说中的仙风灵气,会不会真的是神仙?不过有的女人就只有心里痒痒,寻思自家的男人要是有人家的一半就好。
好一会儿才有人说话。这人五旬年纪,身上一袭长衫,手里一部书卷,挎个小木箱,大咧咧嚷道:“老夫阅人无数,从没听说看看棺材就知道里面人是死是活。小道长你如何知道她是个活人?”
“阴入鬼道神灯灭,阳有天成一点红。”道士一句话滚熟,然后意气风发,出口大言,“若是不知阴阳,莫辨生死,贫道又何必做这个道士?”
这话玄乎,老先生一听就撇嘴。你这油尖嘴滑的,是欺负山里人不得见识,小小的年纪跟老夫说混话,弄玄虚,才懒得理你。
世上总有许多人故弄玄虚,让真话没有人信。其实道士这话是实话,说的意思,第一句是魂,人死魂灭。人有三魂,其中只有人魂相伴人体,也叫命魂。人腹中个叫神台的地方,人魂位于神台之上,如同一盏明灯将身体照亮,人们也称神灯,而当人死之后人魂就会散去,俗称人死灯灭。
第二句话说的是真炁,也叫元阳。胎儿受孕于父母后,五脏六腑尚未形成,靠的就是真炁维系,临到降生之时,真炁开始收缩,直至成为一点元阳,藏于肾脏之中。元阳乃生命之基,一旦元阳耗尽人也如同无根之草,活着的人或强或弱,总还有一点元阳存在。
之所以说道士的话实在,是这两句话就是说何者为死,何者为生,回了老先生的话,就透着见得到神灯,识得出元阳这层意思。话说回来,道士这话说给修士就正对路,如此对方要问,小道兄是开了天目还是练了元神?咱们絮叨絮叨,请指点一二……话就说清楚了。
道士看他不答,想是初次见面,失礼冷落了长辈。赶紧作揖行礼,后才说:“小道姓周名缜道号靖元,初来贵地,多照顾则个。前辈可是本地的郎中?”
老夫背着药箱不是郎中还是猎人不成?老先生本不待见他,可人家一番礼数也解了心里疙瘩,就手捋胡须道:“老夫正是廖郎中,说起来这么大浣山还没有不知道老夫的。不过你说的阴阳这些咱俗人可不懂,你总得说出点事来。”
小道士不觉失落。本来几句话说清楚的事儿,这就多了好些啰嗦。罢了,说事也容易。
略略一想说道:“这个人不是得病,是遇到了怪事,出事以后就不省人事。”
人群中响起一个女人的声音:“他知道二妹子出殡,摸不准就知道她的事。”
小道士就是一呆。谁说这里民风纯朴来着?不是这回事。不忿说道:“贫道驱鬼降妖,治病救人,为的是缘,行的是道,何来为骗?”
人群里有人问:“那你跟俺们有缘?”
小道士点头,“浣山乃广成子道场,同为道统一脉,见死不能不救。话说贫道来这里就为的是道家香烟,别有所求,有钱的出个香火钱,不宽裕的分文不取。”
廖郎中听了就睁大眼,说道:“小道士你这样做,当你是救苦救难的菩萨?”
心想你道士捉鬼没错,跟我郎中抢饭吃就不对了,你还要分文不取,想搞恶性竞争?
小道士看他那样就笑了,“贫道虽然年少,也是行医有年,医不登门还是知道。不过此人之状非医家所能救治,既已判了入土,何不让贫道一试?贫道不远千里来到这个地方,只为了正阳观的一炷香。”
医不登门是条古训,说的是郎中不主动上门给人看病,不过这并非规矩,上门看病也没人拦你。
这番话令人们动容,说闲话的女人更是把头低到了胸前,但是廖郎中大声说:“等等。小道长,正阳观里可没有道士。”
“贫道就住在正阳观。前辈若是不信的话,回去的时候跟贫道一块走一趟。”小道士心里不痛快。此事从何谈起?你这一句话,我就住的地方就没了?真叫个岂有此理!
“才不去。”廖郎中奋力摆着手,脸上有几分紧张,“那里你也敢住?告诉你那里有鬼,还有的鬼专门只吃道士。”
这话颇有荒唐,可人们听了也只点头,七嘴八舌地讲着正阳观的事情。
正阳观不是个普通的地方,曾经是浣山的圣地。道观历史悠久,虽然浣山以前是个世外桃源一样的地方,为世人所知时间不长,但是正阳观已经名声在外,山外的人但凡知道浣山,就知道正阳道观,“两百里浣山,八百年正阳。”这句话已经广为流传。
不过,今日的正阳观如同一座鬼域。十年前的一场大屠杀,令正阳观横尸遍地,此后就传出观里闹鬼,没人敢去。不过不怕死的还是有的,尤其新来不久的外地移民,听说这么大的地方空着,图方便就硬住进去,只是都住不到两天就赶紧搬走,做实了闹鬼的传言。
究竟这里的道士为何被屠戮还是一个谜,众人的说辞五花八门,但有一个意思:住在正阳观无异于作死。
小道士浑不在意此番忠告,不屑道:“贫道巴不得见见这样的恶鬼,硕鼠吞猫,反了不成?”·
廖郎中没好气了,指着棺材道:“你就说她的病,说不准了赶紧走人。”
小道士为难。心想今天这种事可是机会难得,正好一展身手,可这也强扭不过了,只怕要弄出岔子。“不强求,贫道告辞了。”他做了决定,拱拱手转身就走。
这下廖郎中受不了。把道士赶走了,棺材里的人算死算活?赶紧招大伙儿追上去,拽胳膊揪衣服总算把人拉住。
凑巧小道士有个胃疼病,说犯就犯了,手捋着胸口直喘粗气。旁边男男女女一看就急了,多有人在埋怨廖郎中,上来有的捶胸脯有的捶背,还有的给他捶大腿,伺候的真是叫个周到。
大伙儿一齐要他说点什么。
小道士真想说出原委,可寻思着阴阳还是不能直说,要慢慢道来,因道:“自古以来道分正邪,正道安神,邪道乱心。就此事来说,本来贫道是一无所知,刚听说是位妇女走失,这样八成就是冲撞了阴物。这种事不在住家附近,也不在人来人往的地方,一般都在个荒凉地,有百年以上的老坟,不出意料还是个坟场……”
说到这儿就听到一片惊呼,人们起身动了起来,一个结实的壮年汉子尤其激动,嘴里催促着。
小道士茫然了。这甚么情况?重点还未说到,不听完再走?
一路上廖郎中都在陪着他,俩人走在最后。廖郎中是能说会道的那种人,一会儿就把事情说得清清楚楚。
死者名叫邢二妹,刚才结实的壮年汉子王大石,二人是夫妻。出事前邢氏回了娘家,说好了她自己回来。本来一个女人走山路不安全,可邢氏高大粗壮,一般男人还对付不了她,尤其长相粗陋,典型的家中宝类型,王大石也对她放心。不过这条路上有个岔路口不容易辨认,王大石有些担心,因为邢氏是个路痴,万一要走错路就去了坟场。当日下午他看邢二妹没回家就急忙约了邻居沿路寻找,果然在坟场找到了人,已经不省人事了。
廖郎中对小道士很感兴趣。小道士着实有点神气,竟然能算到出事地点在坟场。小道士说这不奇怪,有这种本领的就不是普通鬼魂,是有修行的阴怪之物,都有长年修炼之所,这样的场所只有两种,一是荒无人迹的苦寒之地,那里既清净,又有需要的寒气,还没甚么危险,二是阴气很重的地方,阴气更利于修炼,这种地方就是坟场了。
小道士也不客气,说你老郎中自称名医,居然看不出人是死是活。廖郎中又生气了,不耐烦说了句人都臭了,小道士就不敢再问下去。
知道了开头,后面的事还没谈就到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