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南又行半日,到了密林边界。
眼前不再是一望无际的林海。在这一块群山之中难得的平原山谷中,是它从未见过的人类村落。
村头的围屋显眼至极。其内房屋纵横林立,井然有序,上下五房与厢房相加,屋子逾百间。围屋之前是一个半月形的池塘,或为饮水灭火之用。
除了围屋,村里其余房屋院子倒不大。单院独栋,大多沿着小河两岸及村内大道分散建立。村间小道或笔直或曲折,交叉之后将地面割成一块一块。村旁稻田里男子劳作,小河边上妇女洗衣,村中鸡犬随意游荡,山坡之上,牛羊悠然吃草。
村内大路穿过村落后蜿蜒向远方而去,拐过右边山角,消失在视野里。
眼前一切,都甚是新奇。
它低头看着自己身子,捏了捏脸庞,心内思忖,是不是自己和他们也一样呢?
虽如此想,但是它终究知道,其实并不一样。
不过他决定,就暂时待在这里。
它又抬头远望。在那目光所极,看得不甚清楚的远方,同样是重重叠叠的山脉,只是比之它走出来的群山,更要巍峨高耸。绵延不断的大山横亘在大地之上,成千上万座高峰直插入云,天地之间,已然相连。
他看得入神,那里又是什么地方?
收回思绪,下了山巅,它在四周寻了半日,在南边山林找到个隐蔽的山洞,作为栖息之所。这山洞洞口狭窄,周边草木繁盛,茂密的枝叶将洞口遮盖了大半,远看如同寻常山壁,不到跟前细看,哪里知道是个山洞口?虽则洞口狭窄,但洞内别有洞天,甚为宽敞,正是隐匿的好地方。
况且这山洞离山村不近不远,也正合了它的需求。
它平日外出,依旧小心隐匿,害怕遇着人类。十数日来,它将周边数里走了数遍,只见过野兔、獐子等一类小兽,虎豹等猛兽从却不见踪影。
它心下思忖,或是猛兽害怕人类,故而已经离开此处?可它也从未在山上见过人类。倒是有人在村边山林砍拾枯木干枝,仅此而已。
这让它更是纳闷不已。
又过数十日,依旧是同样光景。它放下心来,胆气渐长,开始往山林边去偷看村民生活。
这一日午后突起大风,乌云满天,天色顷刻变暗。未得片刻,砸下豆大雨来,打得树叶簌簌作响。大风卷过山林,又折了不少弱枝细干。
那雨下得紧,一炷香仍是未有变小之势。雨水积得多了,从各处山顶流下,汇成各道溪流,几经汇合,到了山坳时,已经变成了一道威势无俦的滚滚山洪,裹带着无数山石泥土冲往山下,到了山脚平坦之处,瞬间倾泻开来,变成了滔天洪流,淹过山谷。
好在山谷宽阔平坦,山洪冲了一段距离,到村落之时,已经渐渐平顺。小河汇了山洪来水,虽然水位上涨不少,却也淹不到两侧的房屋。
难得的是,那河水依旧如往日一般不疾不徐的流着,与之前山洪的滔天冲落,简直是判若两样。但雨水太大,各家各户闭紧门窗,村里也没人在外头走动。
它那山洞位处高处,洞口两侧山石平滑,倒也不怕山洪冲击。但见到如此威势壮大的山洪,也不禁咋舌。心想若是一般山兽,恰好碰到如此山洪,哪里还有生还的可能?
这雨又下半个时辰,方才渐歇。漫山云雾缭绕,无数白练垂挂远山之上,相互映衬,煞是好看。雨后空气清新,它走出山洞,大口畅快呼吸,甚是神清气爽。
再看山下村落时,河水居然已经回落成平日模样,不由啧啧称奇。
当夜月明星稀。它上到山巅,在山石上盘腿闭眼静坐。这姿势乃从梅川一身上学来。当日梅川一受伤之后,就地盘腿打坐,平复伤势。它那时灵智初开,并不知其中奥妙,后来化为人形,灵智日长,虽然样貌只如七八岁孩童,但心智实有过之。想起了这一出,于是有样学样,发现大有裨益。虽说少了根基的气机运行心法,但打坐静修讲究形正气顺,姿势也很是重要,否则为何不睡着躺着趴着或者站着?只因打坐,确实是先贤不断摸索而得的静修法门,形正则十分利于气机运行。它有样学样,就此得了几分精髓。
每次静坐之后,不仅神清气爽,四肢百骸舒坦,气力更是大涨,体内的珠子也日渐增大。如今它在山石之间攀爬奔跑,平稳如羚羊,迅捷如猿猴,加之身形矮小,更显诡魅。
谁知它今日静坐,灵气入体时断时续,颇不顺畅。它直坐到后半夜,亦未有好转,不禁纳闷,起身离开。
其后数日内,雨水更为紧密。近乎每日午后皆雨,或大或小。小则山林浅润泥土微湿,大则雨如倾盆漫山白练。南方雨水甚多,但它也从没见过如此密集的雨水。
此后数日,它再往山巅打坐静修,灵气仍是一样不甚顺畅,甚至更为稀少断续。它不知缘由,但身子并无问题,也就暂时不放心上。
或是雨水渐多,不便外出的缘故,村民往山脚来的次数也越来越少,每逢大雨天户户紧闭门窗,无人在外,天地间就仿佛再无一丝人气。它明了了村民习惯,常常趁着雨天下山,在村边隐蔽处偷偷观看人类生活,一来二去学到了不少东西。
先是用山兔皮给自己粗略缝了身上衣服,又拾了软草铺成卧榻,最后还学会了吃熟食。当然对它而言,那做饭的门门道道还是太过复杂,油盐酱醋就已经分不清,焖炒煎煮等手法更是难如登天,又没什么厨具,自然是不能像人类那般做菜。但好在它看出了要吃熟食是定然是离不开火,也就记在了心上。村民生火方法不一而足,富贵之户用方便的火折子、火镰,贫苦之家则大多只能用火石生火,稍稍麻烦。它看了几次,回到山上寻到了火石,试了几下,当真让它生起了火。
之后它又琢磨出了法儿:将生鱼用树枝串了,放在火上慢慢烤熟。虽然没有油盐姜等佐料搭配,味道寡淡,还带着些许腥味,但对于它来说,已经是香的不能再香。
山谷小溪水质奇好,因此鱼儿也甚为鲜美,颇得它的喜爱。
但雨水多时,各处山头雨水大多汇入此溪,一并流向山下,最终就会变成来势汹汹的山洪,冲进小村河里。若非见过,平日看着小溪,又怎会想到,那滚滚山洪,居然源自水流潺潺的小溪?
这一日上午天气晴朗,它在溪边吃完烤鱼,心中莫名起念,便沿岸逆流而上,要去探寻小溪源头。
穿过几处山林坡岭,已到未曾踏足之地,却仍未见源头。它也不急,徒步慢行,直到头上乌云聚拢,天色渐暗,估摸又要降雨,方才加快了脚步。
如此已过一个时辰,待到拐过一个山坳,眼前豁然开朗,才终于算是到了小溪的源头:只见眼前一面陡峭山壁,一道近乎笔直的山缝,犹如被巨斧劈开一般,从山壁高处由深至浅延伸到山壁底处,水流正是从那山缝底部缓缓流出。
它从旁边的山石攀缘而上,来到了山壁上,居然是一个深潭。水潭另一侧接着一处更为高耸的石壁,石壁下方的潭面之处,可以看到一个宽约二米的山洞,潭水或是从那洞中而来。这水潭不大,但潭水清幽碧绿,直冒冷气。俯视潭面,竟有深不见底之感。想是那石缝有漏洞连着潭水深处,所以潭水慢慢流出,方才成了小溪的源头。
它站在水潭旁,深吸了一口气,感到一丝异样,于是坐在潭边,开始打坐静修。
果如所料,没有前些天的滞涩堵塞,时断时续。
它是头一次如此清晰的感觉到,天地间的灵气如争先恐后一般涌进身体,经过经脉以及五脏六腑,然后被腹中的珠子欢快吸收。只是短短的时间,珠子隐约又变大了一圈。
它只打坐了片刻,就张开了双眼,缓缓站起身来,只觉得周身通泰,神清气爽。
它又仔细看了周遭,除了水潭稍显特别之外,仍是看不出此处为何如此不同,但心中已经有了计较,往后要常到这儿来打坐。
天色变得更加暗淡,眼看就要落雨。它不急于归去,于是在周边高处寻了一个山洞,作为暂居之所。
不片刻下起大雨,又过片刻,小溪之水已成山洪之势,一路汇了其他溪流,浩浩荡荡冲往山下。
等到雨停之后,它又折回水潭边上,大雨过后水位只是稍稍上涨,想来这潭极深,蓄得住这许多雨水。
此后它就在潭边山洞住了下来。待到夜晚时分就在此处打坐静修,温养体内珠子。
谁知此后数日,落雨竟是一日紧过一日,雨量也是越来越大,尤以这一片山地最为明显,有一两日竟是雨水连绵不绝,出洞不便,只能在洞中打坐。
雨水愈多,山洪愈大。它近日未曾回过村边洞穴,却不知那小村是否还能抵受得住这日益增强的山洪。
它却不知,此时山下小村来了一批客人,走进了村头孙氏围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