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来客共四人。

为首老者看起来年逾古稀,却精神矍铄,红光满面,一副白髯飘然垂挂胸前,一看就是养生有道之人。其余三人之中,最显眼者莫为那身材高大,肌肉虬劲的中年汉子,虽是站在最后,却带着一股无形威压。站在老者两侧的二人则不甚显眼,一个是如游方道士一般的中年人,一个则是像账房先生一样的苦眉男子。

围屋家主名唤孙通,亲自出到门口迎接,寒暄之间,恭敬的将四人迎入正厅。

入座后,孙通道:“今次又劳烦武长老与诸位跑一趟了!”

那老者名唤武问天,虽年逾古稀,修为不浅,但也只是个寻常堂主,又哪里是什么宗门长老?但孙通这一声长老还是叫得他大为受用,当即捻须大笑道:“孙员外太也客气,都是为宗门办事,哪有什么劳烦不劳烦的!”

孙通点头道:“那是那是!但也需武长老操持,这事情方才办得稳妥。”

武问天又是哈哈笑了两声,心想这事办得妥了,当可为宗门立一大功,他日获封长老,也并非不可能。想到此处,摆摆手低头沉声道:“说回正事,情况如何了?”

孙通道:“近些时日雨水愈加充足,我按长老您的指令,勒令村民不可进山,倒也无人敢违背,并无纰漏。前几日感应到上边有了异动,当即传书通知长老您前来。”

武问天点头道:“这事马虎不得,办妥了不仅你我受用无尽,孙昊在南山宗也更能站稳脚跟,假以时日,大道可期。”

孙通闻言大喜,躬身拜道:“犬子能得武长老栽培提携,实属三生有幸!孙某在此谢过!”

武问天摆摆手道:“你我之间,无需客气。”

言谈期间,下人早已备好宴席,虽是南疆小村,菜色倒也颇具特色,多是当地山野美味、地方特产,看得出下了一番功夫。

五人饭桌入座,继续交谈。

此时,武问天才向孙通详细介绍了其余三人。那精壮汉子命唤李铮,游方道士一般的男子名唤公孙奉,苦眉男子名唤孔理,三人都是南山宗一等一的好手。此次武问天将三人全都带来,可见对此事甚为上心。孙通一一拜过三人,三人唯武问天马首是瞻,应过孙通之后,也不再过多言语,陪坐一旁,吃些菜肴,听孙通与武问天二人交谈。

谈妥正事,又闲谈约有半个时辰,停箸之后,孙通亲自陪同四人回到南院歇息,方才告辞离去。

对于这些山上神仙,孙通哪敢有丝毫怠慢,此番竟是把自己居住的正院让了出来,以做四人歇息之处,如此还怕招待不周。但武问天年老成精,阅历非凡,又岂会不知他的用心?倒也坦然接受了他的安排。孙通见得如此,心内更是欢喜。

第二日一早,早有下人在门口听候差遣,得知四人起了床,即刻准备早餐,待四人洗漱完毕,早餐恰已备好,时辰不差分毫。孙通陪着四人用过早餐,武问天道:“今日我上山看看,李铮你与我同去”。

孙通送两人出到门口,问道:“长老可还需要向导?”

武问天摆摆手道:“此番快去快回,无需向导。”原来他前次上山,是有向导领路。二人大步飘飘,两息之间,已到了百米之外,速度远胜奔马,不片刻消失在山林里。孙通看着二人远去,想到孙昊他日也有望成如此仙人,心内大为欣喜。

到了林中,武问天道:“我先行去那水潭,你尽快赶到。”

李铮道:“我理会得”。

武问天点点头,身子拔地而起,御风而去。

李铮循着他的气息,发足狂奔,在这密林之中,速度仍是迅捷至极,比之平原奔马竟也不遑多让。他一路急奔,身形还能辗转挪腾,竟然不沾片草只叶,脚下更是平稳,亦不激起半点尘土,化为一道黑影,闪过山林之间。

时辰尚早,天空尚未积云,料来短时无雨。黑熊刚想出洞,心生不善之感,悄然探头望去,只见一名老者站在水潭边上,正在俯视潭水,正是武问天。黑熊尚在观望,忽见一道黑影至石壁下拔地而起,落在老者旁边,正是李铮赶到。这山壁高有数十米,李铮一跃而上,功力深厚,可见一斑。见得如此,黑熊更是屏息静气,丝毫不敢乱动。

武问天道:“周边灵气确是全往此处汇聚而来,那一道聚灵符下得不错。想来再过数日,它就会醒来,随着暴雨山洪向山下而去。到时我们也要一路跟随,直到它化形成功,方才捕捉。”

李铮道:“只不知它这一走,要走多远路途。沿途两岸百姓,只怕要受不少牵连。”

武问天道:“此事难以预料,约了你等同来,正是为保万全。”

李铮道:“武先生也从未见过此物?”

武问天摇头道:“说来惭愧,老朽痴活百岁有余,见过的异兽不少,但确实是未曾见过此物。”讲到此处,他眼神渐渐变得炙热,又道:“如我所料不错,这异兽应是那上古蛟类遗种,世间又有多少人见过?我等若能齐心合力将其拿下,这等功绩自不必说!”

李铮闻之一凛,道:“蛟类遗种?!想不到这东西竟有如此来头!”

他此番受武问天邀请前来,只听说是有大异兽要拿,成功了将是大功一件。原想无非是虎豹成精,又有年岁积累,妖力强绝,因此稍稍棘手罢了。待到出发时才知公孙奉与孔理同行,略感惊讶,预感到事情或与所想不同。但一路上武问天未有细说,他素来寡言少语,只埋头做事,故而也未多问。今日到了潭边,也以为只是鱼、龟等异兽罢了,谁知竟是蛟类之属,又如何不惊异。

武问天郑重的点了点头道:“正是如此,故而我约了你等四人前来。”

李铮点点头道:“如果真如武先生所料,此事是得慎之又慎。”

武问天苦笑道:“幸得你们四人前来相助,不然只怕难上加难。”

南山宗算不得大宗,靠着毗邻南疆十万大山的地利,才堪堪挣到个南疆大宗门的名声。南疆崇山峻岭,林深树茂,异兽甚多,南山宗正是以捕捉异兽售贩,维持宗门发展。此事事关宗门存亡,故而善于捕捉异兽的门人弟子,自然也就最受看重。但也因如此,门内难免勾心斗角,各怀鬼胎。宗门倒不禁止,对于捕捉异兽一事,任你各凭本事,各出奇谋,只要没有冲突以致内斗,一切皆可放手为之。

经过多年熏陶,门下弟子对这规矩已经很是熟稔,平日都热衷于结队往各处去寻捕那异兽。未免冲突,自然是要尽量避开其他门人。武问天今次前来此处,只带了相熟可靠的三人,也正是如此。既能办事,又避免走漏风声,为他人捷足先登。至于功成之后,宗门封赏丰厚,四人分了,想来也足够充裕。

慎重起见,今番再次确认之后,才与李铮明说事由。

要说这消息,还是来自孙通之子孙昊。两年前,武问天去往十万大山地界探寻异兽,路过此处,感应灵气甚足,于是打算稍作盘桓,一探究竟。又恰巧看到小村在旁,于是前往孙家借住。只稍稍露了些山上手段,就被当成神仙迎入门中,好生接待。原来孙家并非普通山野村氓,原是中州大族孙氏之分支,只因政权更替,祖上受了牵连,于是避居此处。好在后辈多有才干之辈,不仅存续了大族之风,还将家业经营得有声有色。

孙通为当代家主,奉“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为圭臬,更是善于交游,因而在方圆数百里内颇有声名,见识亦算广博。别人或不知武问天底细,孙通焉有不知之理?他看得出武问天真是山上之人,故而诚心接待,心想或能结下善缘。武问天看他心诚,也颇为满意,本想给些符箓丹药以做回报,却恰好看到孙家长子孙昊,发觉此子根骨甚佳,若有指引,未必不能成就大道。武问天起了惜才之意,于是与孙通明言身份,说要收孙昊为南山宗门内弟子。孙通自是高兴,又召来孙昊问过。孙家祖训不事政途,孙昊本就有向道之心,如此一拍即合,由武问天收孙昊入了门。

入门之后,武问天与孙昊细谈,竟无意在他的话语中,得到了不一样的信息。原来周边这一片地儿,历来暴雨、山洪繁多——独独是此处如此,有时仅隔着一座山岭,别处烈阳高照,此处却是大雨倾盆。但要说完全不同却又不尽然,也是全然一样的山林。要说真有特殊之处,也就往山内十数里的高山处有一个深潭,积水甚多,据到过那的人说从未见过水位下降。但此处既然雨水繁多,积水不散也并非什么奇事,也没人放在心上。如果说奇怪,降水又以水潭周边为最多,好似雨水都是水潭招来的,这倒算得是一件怪事。

孙昊本只是粗略说到此事,谁知武问天却上了心,特意要去水潭探探,孙通便派了向导领路。徒步上山,并非武问天多此一举,不过是因为他心下早有盘算,想沿途再寻通灵异兽。正因如此,黑熊到了此处,再没发现有大的野兽。

当时武问天到了水潭,发现了不同之处。水潭不断吸纳周边灵气,但若不在水潭边上,则断然感受不到。武问天以神通小心查探潭内情况,这一探非同小可,原来那潭水深处尚有一洞穴,其内潜伏着一物,周边灵气正是被它不断吸取,只是它一直未动,也分辨不出是何物。

但武问天略一思索,心中已有眉目。

原来十数年前,武问天机缘巧合得了一本残书,叫做《异兽志》,仅剩寥寥数十页。整书皆为粗陋黄纸,所记内容荒诞不经,不仅异兽名称闻所未闻,生活习性也是匪夷所思,远悖常理。

彼时武问天已年近百岁,但也未曾见过书中任何一种异兽。他拿了一些异兽之事求问宗门长老,结果被直斥为无稽之谈。将书给长老稍稍一翻,长老更是嗤之以鼻,把书丢还与他,不愿再多看。

他本也不信这书,如此一来,更觉得该书只是胡编滥造弄出的消遣玩意。而这书作者署名倒也有趣,为“河畔行者姜”,有亲友笑称,此人或是在河边走得多了,脑子进了水,才写出那么一本书来。

但武问天毕竟将书翻过,书中内容也大体记得。思索之时,脑中忽然闪过书中某处内容:南疆山林多雨水,或有上古异蛟旁类遗种,擅潜匿,蛰伏多年而不出。除所在之地雨水变幻不定,别无异象。待修行有成,则于夏秋之际,借暴雨之力,随洪而下,汇江入海,若能化蛟,便大道可期。

这处内容,武问天曾问过长老。长老却道南疆山林虽雨水众多,然地形起伏不定,难成大河大江,纵使有蛟类遗种,又如何得到入海化蛟机缘?况且蛟龙一说,实在太过虚无缥缈,不可尽信。

但此时武问天所见,却实实在在如书中所写,几是一般无二。他细心查探后,更是验证了书中说法,心下不由激动万分。那时已是秋冬之际,他料想异兽要汇江入海,最快也是来年事情,便在潭中下了一道符箓,用于监测异兽。武问天返回孙家之后,传了孙通一些相关秘法,言道如有异动,则立即以秘法通知,其后便携孙昊回了宗门。

待要再寻那本《异兽志》,却已无影无踪。探问周边亲友,一样毫无进展,让他大为懊悔。此时才知那河畔行者不是普通人物,只怪自己才疏学浅,识不得好货。至于对那一位鄙弃《异兽志》的长老,武问天自然腹诽不少。

此后他又独自来了数次,捕捉水潭周边的异兽,倒有不小收获。他又让孙通约束村民,严令进山。正因如此,黑熊在山上未见人类踪迹。

过了春季之后,孙通即约了李铮、公孙奉与孔理,道有桩大机缘要争取。三人对于武问天素来信服,欣然应约。收到了孙通信息后,武问天立即带三人前来,以做周全谋划。

其实他心里也颇为忐忑,这捕蛟一事,只怕南山宗也未曾有门人做过,毫无经验可鉴。但是富贵险中求,这一桩机缘万万不可错过,无论如何都要争取。他既一早打定主意,也就做了些谋划布局,倒也不是毫无准备。

今日进一步确定了这异兽就是蛟龙之属,他心情大好。两人又交谈了片刻,便即下山,徒步回返,武问天又以神识不断探寻,一路已经再无其他异兽。

黑熊躲在洞中,看着他二人远去,又观望小半刻钟,料定二人不会再折返,去到潭边,在两人所站地方细细观看。黑熊早知这潭水有古怪,却不知潭底异兽的存在,更不知周边灵气正是它吸取而来。他在此打坐静修,可谓是得到了潭底异兽的余惠。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