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前记:三百年前,王族式微,礼乐崩坏。周天子江源被楚王楚潇架空。楚潇逼迫江源册封其为摄政王,协管九州大陆。挟天子以号令诸侯。诸侯王闻之不满,纷纷上书天子弹劾楚王,楚王何其嚣张,派出重兵镇压,以周天子之令将晋王斩杀。

众诸侯大怒,拥兵自立,纷纷割据一方,分出大小十六国,自此九州大乱,楚潇趁乱弑君,吞并长江北地六国,自立新朝,自此楚朝建立。

齐王沈度仗其封地为丰腴之地,扫灭江东五国自立齐朝。

秦王顾衡拥骄兵悍将,宾客五千,横扫江南五国,自立秦朝。结束十六国之局面,三朝鼎立。

而楚、齐、秦三朝摩擦不断,边境之地常有战事。

秦朝秦武帝顾衡传至六氏孙秦悯帝顾疾时,奸臣庄纪当道,把控朝政,收敛百姓之财。纵容王公勋贵抢占民田、婢女。家奴及远亲横行不发至百姓民不聊生。且加重徭役赋税。大兴土木,为秦悯帝修建陵寝行宫。加之时逢旱灾,颗粒无收,百姓已无存粮,路边多有饿死之骨,然其王公勋贵仍贪图享乐。各地豪杰纷纷揭竿而起,藩王骚乱。

襄州南县余舜天家贫,父母早丧,举目无亲,因饥饿遂偷盗粮食被押至官堂,被判刺字发配充军。行至襄州澧县时,与一干充军弟兄揭竿而起,斩木为兵,招呼地方百姓反暴秦苛政。

冀州温子尧为一介儒生,出生金陵温族世家,富有谋略,叔父为当朝金吾卫统领温符,拥兵一万,温子尧策反其割据金陵一方,为其出谋划策。

戍边燕王顾渊坐拥精骑三万,三军护卫五千,割据凉州、幽州一带。

元遇殊,至德十二年生,生于襄州南县一卖炭之家。其父元石开与母安氏生二子一女。元遇殊排行老二,因其母生元遇殊之际灶门自燃起熊熊烈火,金光迸发,火龙盘踞屋檐,久久不去,直至元遇殊啼哭乃消散。故取名为元灶。兄长为元仲,妹妹为元妙依。

至德二十二年,秦惠宗顾长武听从中书左丞庄纪之谗言,迷恋长生之道,为修仙观,加重赋税徭役。下诏抓捕壮丁。元四六被官兵抓去,后惨死于官吏之手。元母则于至德二十五年病逝,家贫无以为继,埋葬双亲后,兄长元仲继承卖炭父业拉扯元遇殊与元妙依长大。

元遇殊生性侠义豪爽,好习武,力大无穷,喜好结交勇武之人。与同村打铁匠展楼私交甚好。

至德二十九年五月,秦惠宗顾长武因长期吃仙丹暴毙于北宸宫,年仅十六岁的太子顾蚀因与庄纪不合已久,为防被除,庄纪以太子往丹药下毒之罪捕杀太子,太子携家丁出逃民间,不知所踪。庄纪遂从宗室之中选出年仅五岁的禧王殿下顾禧不日登基为帝。改年号为成华。

庄纪视顾禧为傀儡,常僭越矫诏。更加变本加厉搜刮民脂民膏。朝中皆为其爪牙。

同年,元仲因操劳成疾,撒手人寰。留妻曾氏与长子元越、幼子元殷德。元遇殊与大嫂曾氏将大哥埋于西郊之地,却因西郊之地被当地乡绅熊捌盯上,熊捌派家丁阻扰其下葬,元遇殊失手打死一家丁,被熊捌告至官府。官府与熊捌勾结,处处为难元遇殊,判其草菅人命之罪,欲将其斩首。元遇殊只得携大嫂全家与幼妹逃亡。

行至钦州地带时,元遇殊已将身上盘缠用尽,五口全待元遇殊一人养活,不得已之下,元遇殊只得将其安顿于郊外破茅屋之中,自己前往钦州横县谋生。

以往钦州之地为江南重镇,以漕运闻名,太平之时此地商贩络绎不绝,因世道大乱,百姓皆迁往无战火之地,而钦州正归余顺天麾下大将冯广所统辖,正遭温符大军进犯,故城中几乎人影无踪。

正此之际,元仲幼子元殷德发热不退,急需用药,元遇殊只得潜入冯广所驻扎之地偷草药,却不料被巡逻官兵发现,元遇殊只身一人仅凭从他人手中夺来的大刀将在场官兵撂翻在地,无人敢靠近其身。此事惊动了冯广手下的百户李敢。

李敢连忙赶来,便见元遇殊手持大刀,威吓众人,官兵只得将其团团包围,但无一人敢冲上前去。李敢见元遇殊高大魁梧,且剑眉星目,虽一身粗布麻衣,但却贵气难言。以为是哪家落难武将公子。于是令其他官兵退散,问道:“尔等何人!胆敢擅闯军营重地,你可知这是冯将军的营帐吗。”

元遇殊见其遣散众人,便知其地位不低。但也不敢松懈手中的刀,元遇殊边往帐后退边答道:“我不知道,我只知我的侄儿病了,城中医馆都关了,一个大夫也找不到,他们都说大夫被你们抓来了,我只是想给他拿药治病”。

李敢见其实诚,起了想招募其为兵的心思,问其是否愿意。称若其入其营下,便将其家人接至军中,派人照顾起居。

元遇殊思虑片刻,想起大哥元仲的话,在乱世之中,要么为君,要么为奴。如今老家襄州已无容身之所,五口皆靠其一人养育,与其苟活于世,不如做个男儿好好拼一把。遂投奔冯广帐下当起了小卒,李敢也未曾食言,将元遇殊大嫂一家及其幼妹接至军中,暗自派人好生看管。

成华元年一月,冯广大军派出一支队伍潜入温符手下之将熊向所驻之地。

熊向原本乃朝廷一小小的步军统领,受温符之策反,成为了温符手下得力干将,曾在罗生城以五千士卒的兵力对抗朝廷王州将军的数万精兵,且守住了钦州罗生城。

自此熊向之名大噪。而温符大军主力在禹州与燕王顾渊胶着不下,无暇顾及钦州之地,且熊向苦苦守城已久,城中粮草早已不足。冯广与众将商议选出军中骁勇之人潜入城中直击熊向大营。

元遇殊这些时日在李敢的训练之下,武艺不再与之前那般急躁冒进,且马术精进,已与能李敢在马上过招数十回合不甘下风,且元遇殊为人仗义豪爽,军中士卒皆爱与其结交。听闻军中要选骁勇之人,元遇殊自荐前往。

一月三十夜。由军中百户周方德带队,一行人潜入钦州罗生城之中,夜间罗生城如同鬼市一般,悄无声息,一切井然有序。周方德等潜入大营便开始与其厮sha,周方德为立功,带领十人脱离队伍直找熊向之营,见一营地挂着帅旗便冒然闯入,却中了熊向早早设下的埋伏。

熊向早有预料,于是冒充士卒在士卒之营。见有人闯入便命提前埋伏好的士兵冲出来乱刀砍死周方德等。

元遇殊见状,忙召集周围弟兄向回撤,熊向也不敢冒然追进于是命部下整顿。谁料过了片刻,一片火光袭来,点燃了熊向剩下的粮草,熊军大乱,忙去扑火。

熊向知定是之前那波人弄得手脚,也不敢轻举妄动。于是按住jing兵不动警惕四周。不一会儿四面传来sha声,元遇殊骑着马挎着大刀冲在最前方,大刀一挥。一簇簇火箭矢铺天盖地的射了过来,不一瞬,营地便燃起了熊熊火光。

熊向当即大怒,跨马而上,不顾部下劝拦,执意要斩sha元遇殊。

元遇殊大刀一横,挥舞的威风凛凛,直扫敌军,手起刀落便有数十个人头落地,其勇猛之势令温军胆寒,竟被逼的连连后退。熊向大喝一声,其所持为枪,只见其快马冲至元遇殊之右侧,快枪刺出,招式狠辣凌厉,但元遇殊皆能灵活闪躲。

此前在南县之时,因南县盛产jing铁,朝廷曾派人来此地与打铁世家展家商议,让其为朝廷制作兵器,故打铁匠展楼私底下乃为朝廷秘做武器之人,家中藏有模器无数,供元遇殊把玩过招。

熊向毕竟为老将,非元遇殊此等新生牛犊便能所比,数十招下来元遇殊渐渐体力不支,元遇殊便迂马与其周旋于火光之中,熊向大骂其狡猾无比。

元遇殊余光一撇见熊营中焚烧刀砍死伤大半且粮草也毁之殆尽,元遇殊也不恋战,灵活摆脱了熊向,率领余下的弟兄冲出了敌营。

回到军营后便立马向上汇报军情,此事很快传到冯广之耳,冯广听闻大异。本商议着是为打探熊营之中余下兵力以及粮草情况,且为扰乱其军心乘机砍杀jing兵良将。竟成想大伤熊营元气。有如此之势,明日攻城可待。

冯广乃召见元遇殊入账。

入目便见一张虎皮毯直铺向前,账内众虎将立于两侧,冯广端坐在帅座之上,一身银铠在账内烛火之下熠熠生辉,威压甚重,但元遇殊毫无畏惧之意,行完军礼便直视冯广虎目如实汇报。

冯广忽的质问其为何不按计划行事。众将闻之一颤,冯广乃出了名的暴脾气,谁都不服,只臣服余顺天。

元遇殊也并无慌乱,沉稳说道当下情况若是依计划行事便会沦为熊向的刀下亡魂,战场上情况瞬息万变,便是要灵活运用战术。

冯广闻之又爽朗大笑,众将面面相觑不知大将军此番是何意。

接着冯广道,军中自有军规,你虽立下大功,但你越级行事,触犯了军规,念你初上战场便有如此赫人战绩,本将本该罚你四十大杖,便减去一半,罚你四十军棍,待会儿自行领罚,赏赐就没有了,功过相抵。

元遇殊闻言有些失望,倒不是因那四十军棍,而是因不能升任小旗,此番竟还受了罚。

待元遇殊受罚之际,冯广帐下立于身侧的指挥同知问道,将军此为何意。他虽有犯军规,但毕竟功大于过,完全可以晋为小旗。

冯广沉吟道,此番首立战功便大加褒赏,虽为鼓励,却很容易迷失自我,此人虽沉稳有加,但依旧是少年心性,骨子里还是狂的,难免会心生怨怼,就看他怎么对待此心境。且他此番认为他的决定是对的,下回谁又能保证呢,就算是本将也不能。战场无情,刀剑无眼,本将军不想让此等帅才沉迷于功勋之中,要好好磨砺他。

指挥同知见其如此欣赏元遇殊便又问道,既如此,将军何不将其带至身侧,亲自教导。

冯广摇摇头,军中不乏此人,初上战场便取得战功者有之,本将军之前不就把余帅手底的任非空带在身侧,可他呢,还不是因为骄傲狂妄死在温贼手里。不急,再看看罢。

指挥同知也是个人jing,知冯广嘴上是这么说。于是派人告知李敢,叫他好生照顾好元遇殊及其家人。

经此一役,那些遂战有功的弟兄们都领了赏赐,纷纷在营中传着元遇殊之骁勇,元遇殊走到哪儿便有不少人跟随着,很是令人头疼。

不日,冯广亲自率兵上阵,当即攻克罗生城,将熊向斩于马下。收俘二千,金银财宝数箱。

成华元年五月,冯广大军攻下钦州全境,元遇殊立下不二之功,冯广晋其为百户,收其为义子,其妹元妙依也被收其为义女。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