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天、地、宗社。
鸣钟鼓,奏礼乐,赐宴等仪式后。
元遇殊穿戴衮冕礼服端坐在御座之上,接受文武百guan的拜贺行礼,称臣上奏。
元遇殊袖袍一挥,位居百guan之首的白善谋便站出列来,宣读即位诏书。
正式为自己取字为子熙,更改国号为元,年号为神武。
神武元年七月中旬,元遇殊册封余姝为皇后,赐居椒房殿,更名为遇殊宫。
册封长子元景和为皇太子,赐居东宫。
元遇殊与余姝早在登基之前便秘密日夜商讨封爵一事,如今正式册封一众勋贵功臣,授予爵位,世袭罔替。
封白善谋为丞相,统领百guan协助元遇殊,封其为宁国公。
封沐南为太师,为沐国公。
封尉迟庭为礼部尚书进光禄大夫,为迟国公。
封展楼为永昌侯。
封余顺天幼子余显为吴国公。
等一众文臣均有加封。
封其义父冯广为镇国公。
封沈开为一品骠骑将军,为鄂国公。
封秦遇为一品虎贲将军,为秦国公。
封展钦为二品昭武将军,为骁勇侯。
封刘武争为争气侯。
追封其父元四六为大元兴皇帝,其母安氏为大元兴皇后。
追封其兄元仲为中山王,尊兄嫂曾氏为中山王太妃,让其长子元越世袭其位,也是为中山王,赐封地徐州一带。册封元仲次子元殷德为殷王,赐封地祁州一带。
册封妹妹元妙依为依云公主,追封其妹夫李敢为忠义侯,其子李符元承袭爵位,是为忠义侯。
元遇殊虽未念过私塾,之前也未曾接触过政治,但其胜在好学,自与白善谋共事以来,便虚心跟其学习,不耻下问,也不以大将军姿态压人。微末之时,也经常与余姝、白善谋在民间考察疾苦,体恤民情。所以深知百姓疾苦。
神武元年八月,元遇殊雷厉风行,废除前朝之严政苛法,尊崇以民为本,以休养生息、与民更始定为国策,推行新政。
秦朝时多有捐钱买guan之局面,导致guan员冗多,元遇殊下令裁guan减职。做到guan职上一人做一事,而非先前多人一事还完成不了,效率低下。
元遇殊下令减轻各地徭役赋税,甚至免除重灾之地的赋税,重视农桑,奖励垦荒,奖励种植经济作物者,抑制各地豪强屯田之局面。
命户部清查流民户口,组织迁徙百姓,解放秦朝时的旧奴婢。
命工部派人去各地丈量土地田土。
命礼部制定礼法,以防礼乐崩坏。
之前秦朝乱世之时,货币横出,庄纪一年便颁出五种货币,导致物价飞涨,奇货可居。
元遇殊下令铸造新币是为大元通宝,以此统一货币。
九月,元遇殊以建国之初,当正纲纪为名,命丞相白善谋纠集集贤院一众学士制定律法。
神武元年十二月,余姝生二皇子,元遇殊取名为元晏清,寓意大元江山海晏河清。
神武二年三月份,大行科举考试,获一众天子门生。元遇殊大换朝廷班底,为朝廷注入新鲜血液。
神武二年五月,户部尚书夏霄言上书元遇殊,称乱世刚结束不久,民间壮丁无几,从事农桑之人多为老弱病残,且军费开支庞大,国库已无存银供其花销,当需裁军三十万,让这三十万大军投身于农桑之中。
元遇殊公然于朝堂之上跟其讨价还价,夏霄言据理力争,唾沫星子横飞。
最终为了发展,元遇殊只得忍痛割舍十五万大军归还农桑。
二年七月,礼部侍郎周如山上奏元遇殊千言之书,字字泣血,劝元遇殊要为皇家考虑,为皇嗣考虑,为大元的江山社稷考虑,举办选秀,为皇家开枝散叶。
元遇殊无语至极,早在立后之初便已跟群臣立誓,此生后宫之中只有余姝一人为后,不得纳妃,不选秀。
如今又有人触犯霉头劝其纳妃,便知是世家大族、王公勋贵们在背后操控其手,要往后宫里塞上自己家的黄花闺女们。想想那些肥头大耳、油头粉面的千斤小姐们,元遇殊不由得一阵恶心。
当即大怒,挑选前朝宫中三十余名年老珠黄的老嬷嬷们送入其府中,命其开枝散叶。如若一年之后,老嬷嬷们未产下一儿半女便拿周如山是问。
周如山接旨后吓得瘫软在地,以至于后来看到女的便害怕不已,此事也成为了朝中的笑话。
为了存钱打仗,元遇殊的龙袍都是交由余姝缝了又补,补了又缝。
连平日的用膳起居等都是由余姝操办过账目,二人如同寻常夫妻般恩爱。每月也省下了不少的银子。
一日朝堂之上,元遇殊又在舌战群臣以至于神情激动,从御座上跳下来就要打人,结果缝缝补补的龙裤一下子就崩坏了,露出了缝有小花样式的明黄色亵裤。
元遇殊尴尬至极,群臣心照不宣,第二日上朝之后,朝服上都纹有一朵小花花。
自元遇殊在长安登基以来,燕王顾渊退居塞北,凉、幽等野蛮之地后,便养精蓄锐,重组精骑,在雍州之地不断挑衅生事,隐隐有来犯之意。
神武三年四月,为了不军备废弛,元遇殊下旨命骠骑大将军沈开率京郊大营在京郊大行演练,大有威慑北地燕王之意。
三年六月,正值元遇殊二十七生辰之际,北边齐朝齐宣宗沈疏画派遣使者来长安献上丰厚的礼品,意欲结交。
此前,三朝之内,各有内乱,自顾不暇,如今大元已定,是为新朝。
齐宣宗沈疏画想通过与大元结交平定本国藩王之乱。
元遇殊于太和殿接见齐使者,欣然接受,并且设宴款待。
齐国使者见大元皇帝如此年轻也是惊讶不已,回国之后便向齐宣宗汇报大元情况,称大元非往日之秦朝可比。
长安街道两旁店肆林立,突兀横出的楼阁飞檐,商铺招牌旗帜高高飘扬,粼粼而来的车马,络绎不绝的行人,叫卖声此起彼伏,沿街的摊位周围都围满了人,画舫在湖上游,百姓脸上都洋溢着轻松的笑容,俨然一副盛世景象。
使者称在太和殿内,接见其时,大元皇帝一身玄色云缎锦袍,上纹有沧海龙腾的图案,腰间缠着一条金丝蛛纹带。端坐在上,睥睨天下,浑身散发着威压。
使者抬眼望去之时便撞进其深不可测的眼眸之中,便见其摇摇若高山之独立,且年岁不过三十上下,甚是年轻。
沈疏画闻言对其兴趣非常之大,称若有机会定要亲自前往长安一探其风采。
三年十月,皇太子元景和年满六岁,到了启蒙之龄。元遇殊下旨于宫中建造岳麓堂,专供皇室子弟与王公子弟在里面念书。且命当代圣人兼儒学大家耿子濡为太子太傅,教导其启蒙。
神武四年三月,元遇殊决定北征消灭燕王顾渊,为子孙打下一片完整的江山,永绝后患。下旨命骠骑大将军沈开为征燕大将军,虎贲大将军秦遇为左副将军,中山王元越为右副将军。令各路大军沿运河直达京州。
四月,沈开主力军于雍州直击燕王顾渊,大败,元军损失惨重。
燕王顾渊在塞北之地沉练四年,专习克沈开之法,其排兵布阵与四年之前大相径庭,且打法更加狠辣,塞北精骑野蛮无比,所到之处皆烧杀抢掠来供给大军。
而左路秦遇与之相持不下,右路元越小胜一局。
五月,沈开立即变化策略,由秦遇统主力军,派遣重步兵与枪兵专与塞北精骑对线,重整大军再次进攻,三路皆大胜。俘虏了燕三子顾弑元。
七月,三军收复了雍州。
因此时之际即将入冬,塞北地势复杂,且天气恶劣多变,稍有不慎便会迷路,若是此时深入塞北,将会被熟知地势的燕军给灭。
沈开百里加急请命驻军雍州,时刻派兵打探塞北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