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公主接至冀州后,元遇殊夫妇二人终得相见,相拥而泣。道尽相思之苦。
此情此际,余姝也自知其弟罪孽深重,只得站在丈夫身边。
为替其弟减少罪孽,余姝自来冀州之后便为将士们补衣穿线,询问伤兵,以及安抚其军中家眷,经常布施粥米于街头,供给百姓。到了夜深,便在普渡寺为弟弟抄经礼佛,愿能减轻其罪孽。
军中及百姓皆歌颂其贤德。
而妹妹元妙依自从丈夫李敢被斩之后,形如枯槁,无任何生气,元遇殊便痛心不已。
白善谋认为元遇殊手握重兵,可以凭借其在军中的威望及在百姓之中的威望,且余璋对其已是不仁不义,道义之上元遇殊完全可以自立为王。
白善谋便劝道:昭烈帝之宏愿便是一统中原,令百姓安居乐业,呈海晏河清之象,而当今陛下却与将军君臣相疑,残暴无比,动辄便斩杀将军一干亲眷弟兄,此非雄主啊!将军,陛下的意思已经昭然若揭,其不仁不义,将军完全可以取而代之。一展鸿浩之志,缔造王霸之业,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元遇殊细细咀嚼这几个字,反复回味。
自古“窃国者侯,窃钩者诛”,多少王侯将相为了权力争的头破血流,不惜夺权篡位。弑父弑君。只为坐上那孤独的九五之尊之位。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就连元遇殊也忍不住心动。
只甘做舜臣吗,不!倾国皇权,应当尽操吾手。
白善谋替其起草檄文,昭告天下。
当今大舜皇帝不义,违背昭烈帝之愿,猜忌功臣,大行屠戮之举,令人寒心,愧于昭烈帝,人人得而讨伐,元遇殊虽无大智,却一心为民,
今吾自立为王,顺应天命,若得百姓支持,必率百万雄军一统江山!
檄文一出,民间皆声讨大舜皇帝之恶行,纷纷表示愿追随元王一统江山。
消息很快传至皇宫。
舜天殿,余璋站在大殿之上,披头散发,拿着檄文,冲至群臣面前,砸到他们脸上,面目狰狞,嘴里反复念道:朕就知道他要谋反,朕就知道!随后便大砸殿中器物,整个大殿都回荡其刺耳的怪叫,癫狂至极,无半分人君模样,令余顺天的旧部寒心不已。
冀州,白善谋提议,先折返入主襄州为好,从余璋手中先接管政权,统管大舜之疆域。
元遇殊却不愿放弃北伐的机会,于是命身边心腹大将,沈开,秦遇统军三十万继续挺进,自己则率五万兵马南下入主襄州。
六年九月,元遇殊一路顺畅无阻返回襄州,各城守将皆为元遇殊之部下将领,余璋自知无望抵抗,也不愿像幼时那般被余万应困时的无助,受尽屈辱。
便在元遇殊攻进宫之前,遣散了众臣,于九月五日一把大火焚了璋姝宫,自焚而亡。
元遇殊赶到时,昔日辉煌,凝聚余顺天心力的璋姝宫已成了废墟。也只得惋惜,万般感情在心中纠缠成结。
将士从废墟中发现了几具焦黑的尸体,经由其身边服侍宫人确认,确定是余璋及其宠爱的近侍等的遗体。
元遇殊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
开始着手后续入主襄州事宜。
将余璋埋于南县余顺天之陵附近,草草了事。
为其加恶谥,谥号为舜戾帝。
然后便命沐南起草诏书,昭告大舜天下,大舜已亡,今后由元王接管。
随后将余顺天旧部收于自己麾下,提拔一众青年武将。
诏书一出,许多豪杰便前来投奔元遇殊,其中便有南县元遇殊幼时玩伴,本自秦朝失民心以来,就已隐居深山的打铁匠展楼听闻好兄弟自立为王,也率自己的家业来投奔元遇殊,愿为其提供大批精良武器,元遇殊喜不自胜。
十月,元遇殊于襄州整顿兵马,将来投奔的散卒与各地抽调而来的精兵强将整合,汇聚成四十万兵马,誓要此番灭秦杀燕。
元军北上,取道荆州三阳城,与阜埠城的燕军对垒相持,此地有个阜埠河,湍流险峻,元遇殊不敢轻易冒进。
是夜,元遇殊夜渡阜埠,领军出击燕将粟普,大破燕军,攻城略地,所向披靡。
随后,元遇殊引兵西进,遇沈开之大军,二人合力攻下申城。而此时秦遇已开辟北方战场,利用险峻的地势与燕军抗争。
燕王顾渊一面命燕军在京州一带坚守,阻击秦遇之军前进,一面命大将宋邺组建新军击赵,派遣其入赵腹地协助大将军陈平进攻徐州筑城,分散其他诸侯的兵力。
击败赵王楚淮之后各路诸侯如同乌合之众般溃散而逃,燕王顾渊便将全部力量用于对抗元遇殊。
燕王顾渊寻元军主力不成,便屯兵荆州鸿城与元遇殊形成对峙,阻碍其向西进军之路。
不久,秦遇歼灭京州附近一带的燕军,完成对燕侧翼的战略打击。
眼见着京州防线快要被突破,燕王顾渊想抽兵回援。却遭元军主力袭击,此时燕军在北势力不断被蚕食。燕王主力军只剩五十万余。
十一月,大将宋邺赶到,绕到元军后路与燕王合计包抄,击败元遇殊。燕王小胜。
七年二月,秦遇再次发动猛攻,攻破京州外围守军防线,成功入关内。
元遇殊、沈开、展钦、元越等各路元军约计七十万人与六十万燕军于荆州灵璧城展开大战。
元军以沈开率军居中,展钦则为右翼军、元越为左翼军,元遇殊则断后,率部跟进。
沈开挥军进攻,诱敌深入,前军先诈降,而后引兵后退。
前军燕将唐境轻敌,深入其地。
而后沈开命左、右翼军包抄攻击燕军后部步军。后军迎战不利,元军将其前后军分割两半,而后元遇殊率部将其绞杀。燕军大败,伤亡士卒共有数十万。
灵璧城失守,秦朝门槛被占。京州羽翼已被秦遇切断,燕王顾渊势孤援绝,多次突围,均失败。未能打开局面。
元遇殊之军就如一张大网般,逐步收拢,层层紧逼。
三月,燕王在此攻势之下,只得退至雍州之内部署防线,而后率部回老本营,北边塞之地,凉州。
四月,秦遇攻至秦朝皇城长安。
而后便率部下驻军长安附近的郊外休整,等待元遇殊入主。
五月,元遇殊占据荆州,挥师徐州,先后攻齐、伐魏、破殷、灭韩。将占据徐州的诸侯散军收服,随后东进京州。
此时,元遇殊已占大秦大半江山,只剩北方雍州、凉州、幽州。
六月,正值元遇殊长子元景明三岁生辰,元遇殊顺利入主京州都城长安。
皇城内秦朝旧臣知燕王顾渊大势已去,识时务投降者有之,愚忠大秦者有之。
而秦悯帝顾禧素车白马,俯首系颈,手持大秦传国玉玺,出城受降。
元遇殊接过玉玺,坐于马上。
望着覆压三百余里、廊腰缦回、檐牙高啄、辉煌大气的宫城,再望向手中刻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玉玺,不由得的一阵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