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时分,热气已消。
各家各户开始生火做饭,烟囱里升起了袅袅炊烟。路上行人渐少,街边路口,三五成群的人或蹲或站聚在一起聊天。
上到国家政策,下到鸡毛碎皮,他们都聊得津津有味。
这时,突兀地,村委会的喇叭响了:
“刘家集资,月息二分,明天开始,详情于明早八点刘家门前告知。”
一连吆喝五遍,喇叭声戛然而止。
随后,村民们的话题自然而然地转向了刘家,然而,哪个刘家?北雨村姓刘的,足足数百家!
于是一问十,十问百,百问千,北雨村近万人都在乐此不疲地讨论这个话题。
次日,清晨,天微微亮,有好事者就起床跑到刘家门前查看动静,只有三三两两的老人家习惯早起,遛弯到这里歇歇脚。
天大亮以后,再跑过来看时,门前已经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
原来是刘家请了三只锣鼓队,在助威。不仅如此,锣鼓队还游走在大街小巷,吸引村民跟着走,的确是为刘家带来了一波又一波人流,也让大家意识到这他么的是刘家请的啊!
真是巧了,他们原本也想过来听听的。
八点整,刘家大门打开。刘瑜从家中走出,手里提溜个小喇叭。
锣鼓声停下来了,村民的议论仍在继续,现场人声鼎沸,讲什么都听不到的。
只见刘瑜一声不吭,打开了喇叭,喇叭里立马就高声喊出:
刘家集资,月息二分,逐月发放,最低五千。
一连吆喝了五遍,人群才逐渐安静下来了。
随后,刘瑜关掉录音,开启扬声模式,放在嘴边说道:“诸位父老乡亲,客套话就不说了。刘家有发财的门路,我们家已经发财了。但是,没人嫌钱多,所以,刘家需要更多的资金。”
“你们也不是白给,就按照村里的规矩,二分利。”
“因为是第一次合作,我担心你们出幺蛾子,你们担心我卷钱,所以,第一次期限就是一个月,到期还本偿息,中途离场,没有利息。”
“刘家不是叫花子,一次借钱,最低不少于五千,低于五千,不要过来了。”
“这是合作,你情我愿的事情。所以,我要定个时间,早上八点半到十点半,下午三点半到五点半。不在这个时间段,我不愿意收钱的,周末,我也不愿意收钱,如有请假,会贴在外墙上。”
“以上,就是详情,大家散了吧。”
说完,刘瑜把喇叭的录音打开,重复播放详情,又把喇叭挂在门上,人则是进屋了。
外面热闹持续了很久,有些人还来拍门,不知是何目的,刘家一律当作没听见。
回到家中,刘瑜拨通了李佑富的电话。
“喂,我是刘瑜。”
“奥,刘瑜啊!你回家了?”
“嗯,我在家。我是要告诉你,我已经在家里开启大规模集资了,如果你有想法,就趁早行动,不出一月,家里的资金就会被我抽空了。”
“啊?你们动作也太快了!”
“手快有,手慢无,坐等天上不会掉馅饼,你好好想想吧,我15号到京都。”
“你这次过来是……”
李佑富还要再问,对方却已经挂断了,气的他来了句国骂。
想了想,李佑富没再打过去,对方就是想给他制造心理压力,让他屈从,再打过去,对方都未必会接的!
他在外摸爬滚打这些年,形形色色的人见多了,这些伎俩对他没用。
随机,他打电话给小姑父,两人关系要好,他在家的空房子,就是交给小姑父带看的,
“喂,老陈,在家干嘛呢?”
小姑父名叫陈达荣,出生在陈家村,是一个小村落。
“什么都没干,在外面看热闹,刘家在集资,场面很大,你打电话回来有事?”
“我也听说了,就是想问问你侄子是做什么的,还需要在村里大规模集资?”
“这个事,他谁都没说。你也感兴趣?”
“有点,他是你侄子,他集资,你就干看着?”
“没有,刘瑜已经发动我们一起集资了,你要是有兴趣,可以把钱给我,利息是一样的。”
“我再想想。”
李佑富挂了电话,心中还是有些担忧,可是时间又这么紧急。倘若他不抓紧时间搞钱,刘瑜再过来一个猛龙过江……
村里的钱,他没份,这边的钱,他也没份。
其实,当刘家公开集资以后,他什么都没份了,因为消息传的很快,远在京都的人,也都知道了。
试问,钱借给刘家有利息,借给你,你给什么?能高过刘家吗?显然不可能嘛。
只是,他被忧虑蒙蔽了双眼,还不自知罢了。
刘瑜挂断电话,就搬了张桌子,放在门楼里,桌子上有笔墨纸砚,计算器,验钞机,印泥等物品。
随后,他把大门打开,取下喇叭,返回稳稳地坐在椅子上。
这时,村民蜂蛹而至,将他紧紧围在中间,桌子都被按的吱吱响,险些要趴下了。
这那像是集资,像是追星现场!
村民们乱七八糟的问题扑面而来,这热情的场面,使周围的温度都拔高了五六度。
看来村民还是有一些闲钱的,否则,还过来问做甚?
上午很快就到点了,刘瑜宣布下班了,人群逐渐散去。
刘瑜顿感轻松了,靠着背椅休息,之前,太吵闹了,险些搞得他耳鸣。
这时,刘瑾走了出来,看见外面还有三三两两的人留意这边的情景。
“干得不错,最混乱的时光已经过去了,接下来,就是等待了。”
“等待?”
刘瑜有些不解,问道:“村民都很热情,问得也很仔细,你的意思,他们还不会马上行动?”
“你怎么会觉得他们立马就行动呢?他们又不傻,买只鸡都要三思,往外掏钱有那么容易?”
顿了顿,继续指点道:“有一句话叫:无事献殷情,非奸即盗,用在这里很合适。所以,你越表现得在意,他们就越担忧,因为他们对信息的掌握太少了,只能通过你的表现来分析事情的可靠度。”
“等到你积攒了财富和名声,村民尝到了甜头,事情就反过来了。你不在意那点财富了,所以表现得冷淡了,村民们又开始担忧了,担心你不再需要他们手里的钱。”
“所以,要懂得利用普通人的心理做事,那样就会事半功倍,而且,大家都会说你好。”
刘瑜若有所思,之前,他想了很多策略,却忽略了这个人心人性,现在想想,的确很重要。
“你认为我该怎么做?”
“简单,有一句话叫:无欲则刚!你表现得足够强势,冷漠,随意,甚至是居高临下。他们才会相信你不是图财,而是赏他们一些钱财。”
刘瑜听懂了,他深深地叹了口气,缓缓地闭上了眼睛,以他的正直,他本不屑干这种玩弄人心的伎俩,但是,刘瑾专门出来提点,他也不能无视。
陡然间,他觉得村民有些可悲,可叹,可怜。
“记住这句话,自古真情留不住,总是套路得人心。”
说完,刘瑾转身回去了。
下午,一张白纸糊在墙上,上书:下午有事,等明天。
然后,有人不经意发现,刘瑜躲在草里钓鱼。
这真的是……不靠谱。
如此两天,村民还觉得他只是不靠谱,可是,第三天,到了门前一看,想骂一句mmp。
请假一天,都等着。
拢共开业三天,营业时间只占三分之一,这真的是奇葩!
村民们看看纸,又看看手里的钱,默默无语,这他么的……有钱都送不进去了啊!
什么情况啊?这么任性的吗?
有村民上门打听,刘母还是在家的,客气地说,去了京都。
京都城,是在天子脚下,是高大上的存在,现在他去了那里,难道说他的生意就在京都城?
村民们一顿发散思维,越发觉得刘瑜高深莫测,神龙见首不见尾……
此时,刘瑜已经进入京都范围了,昨晚,他就出发了,带着刘瑾。
原本他是想开业两天,处理完麻烦,再让刘瑾代为看顾想。现在就不用了,随心所欲,自由自在,想干干,不想干就关门,他很喜欢这份差事。
再有半个小时,两人到了租住的房子,刘父正在收拾东西。
东西有点多,主要是工具比较多,干活都用得上,这玩意也不能借别人的。
刘父是准备带回家去的,这次回去,基本就告别北漂生涯了,拿回家去还能用。
然而,一看到两人开过来的车,刘父的心就颤了一下。
新车,轿车。
他的工具运不回去了。
怎么办?送人吗?不舍得。
“你们新买的车?怎么不开面包车过来,我这些东西……”
“放心,你想运回去,就都给你运回去。”刘瑜知道刘父舍不得这些工具,木匠,怎能没有趁手的工具?
这就像刀客没有刀,剑客没有剑一样!
“怎么运回去?”刘父很不解,你这小车后备箱也装不下,还容易划伤,弄脏新车。
“你瞧好吧。”
刘瑜笑了笑,拿着电话给李佑富拨了过去。
过了十几分钟,李佑富开着皮卡车过来了。
这时,衣服,被子,鞋等服饰都已经装车了,屋里只剩下工具和一些木料。
李佑富下车一看,卧槽,到了没半个小时,这就又要走了?幸亏,他有准备。
“刘瑜,你是过来接你爸的?”
“嗯,马上就走了,惊不惊喜?”刘瑜笑着问道。
李佑富尴尬一笑,回道:“是惊吓,不是惊喜。”
说着,他拿出一张卡,递给刘瑜,说道:“一百万整,密码就写在上面,幸亏我准备好了,若是等你来了才准备,什么都晚了。”
“哈哈,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刘瑜接过卡,仔细看了一眼,点点头,就收入怀里,问道:“这全是你的积蓄?”
“那哪能啊,一大半都是借的。”李佑富急忙摆摆手否认。
“那你可有点不厚道了,你趁着我集资的消息还没传过来,借了一波钱,等他们知道消息了……”
“我可没有这么干!”李佑富老脸一红,否认道:“谁要是干了,那是要被戳脊梁骨的。我借的是外地同行的。”
其实,他去借了的,人家说本来是要借给刘家的,转借给你,可以,要付利息。李佑富本想空手套白狼,这才恍然,老脸红的要命,那场景要多尴尬,有多尴尬。
“那行吧,还是你有办法。”刘瑜笑着点点头。
“另外,我要借那个一月期的。”李佑富补充道。
“嗯,随你,说定就行了。”
刘瑾点点头,转而看向屋里的工具。
李佑富略微放下心来,见他看向屋里,就明白该出点力了。
然而,这时,刘瑜突然又说道:“当初我在京都集资,你出力最大,我说过给你个机会,定额五十万。那时,你要是从外面借钱……”
“可能也要面临被人追@债的风险,反正只要你宣布集资,这个机会就废了,你得补偿我啊!”
李佑富这时是人间清醒,经历了上次的尴尬,他又恢复了精明。
“哈哈,”
刘瑜不以为意地笑了笑,回道:“此一时,彼一时,不能现在的法律去定过去的罪犯。那时,你要是做了,我会提高你的利息,而现在……”
“现在也可以啊!”李佑富眼前一亮,不由自主的地说道。
“行吧,原本可以提一分,现在只能提半分了,好好干,以后还是有机会再涨的。”
“好吧。”李佑富看起来懊悔,心里却是很开心,什么原本一分,现在半分,那都是你嘴上说的,天知道你怎么想的。
只有拿在手上的利益才是实实在在的。
“那这一百万怎么算?”
“按照规矩,这个月还是二分利。”
“行,那按规矩办。”李佑富很利索地答应了,好像很慷慨一样。
随机,李佑富凑近了,问道:“你说的那个再涨半分利的机会,有没有个标准?”
刘瑜暂时没想过这个问题,再说了,涉及到制定标准,不是他说了算得,于是,不由得看向了刘瑾。
“刘瑾,你怎么看?”
“那我提一个,累计超过三百万,提至三分,五百万,提至三分五,七百万以上,四分。仅限年内有效,明年重做调整。”
刘瑜一思,就明白这是每加两百万提一档,上限四分,简单明了,还行。
“嗯,你不是要标准吗?给你了,就这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