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小镇今天在一般人看来和往常一般无二,但从某一方面来说又是惊天巨变。

今天过后,刘长安祭拜了父母,修了老宅子,属实是到了一年中最闲适的时候,没什么事,而李嗣融是个闲不住的人,就拉着刘长安到了小镇外的一条河中垂钓。俩人沿河而上,挑了好几个看似不错的钓点,水面上都有些鱼儿跳动,李嗣融对这些钓点都是不太满意,理由是小鱼太多,如果下杆就会小鱼闹窝,烦不胜烦。刘长安却认为这里听好,说道:“能看见鱼,就说明这里有鱼,即使是很小的鱼,也能说明这里适合藏鱼。我小时候没吃的时候,就经常来这边抓鱼。所以对这边比较熟悉,我挑的这几个钓点,都是以前我抓鱼的时候经常来的,每次都能抓到鱼,不过抓到大鱼的次数很少,只有几次而已,但是每次抓到鱼的时候我都很开心。”

刘长安自顾自的说着,放下身上背着的钓鱼的工具。找准自己要垂钓的点,打了几个窝子,随后开始垂钓。

李嗣融无语,没见过这么执拗的人,没办法,也只好在旁边打了个窝子垂钓。

刚打窝的时候,是没有鱼的,需要等鱼聚集起来才好垂钓。李嗣融道:“你经常钓鱼吗?”

刘长安依旧盯着鱼漂,虽然知道不会有什么动静,但仍然怕错过任何一个动作。因此对每一次鱼漂的动作都是极其珍惜的。

“很少,钓鱼很费时间的,我又不是很闲的人。”刘长安说着提了一杆,重新挂上鱼饵,又抛入水中。

李嗣融却没管那鱼漂什么动作,反而是坐在河边,看着远处的风景。

“对了,你识字吗?”刘长安突然道。

“这你就太看不起贫道了,如果不识字怎么能当道士呢?”李嗣融头也不回,漫不经心的回答道。

“我这里有一本别人给的书,但是我有些看不懂,你能帮着瞅瞅呗。”刘长安说着把那本书掏出来,递给李嗣融。

李嗣融转过头,接过书,只瞄了一眼,便合上书,惊奇道:“你这本书可不一般啊?”

“哦?你看得懂?”刘长安说道,注意力从鱼漂上转移过来。

“你先说说你这本典籍从哪来的。”刘长安将前因后果细说一遍。李嗣融思索片刻,示意刘长安禁言。一道声音在刘长安心声想起。“勿言,回家说。”然后刘长安突然把书籍收入袖中,双手提竿中鱼。

刘长安会意,闭言不语,开始专心钓鱼。

到了晚上,刘长安敲了敲李嗣融的房门,房门打开,李嗣融侧身示意刘长安进入。刘长安刚欲说话,却被李嗣融示意禁声。

随后李嗣融双指并拢,默念法诀,随后金光乍现,将两人笼罩其内。刘长安感到惊奇,欲言又止道:“这是?”

李嗣融坐下,到了一杯水,一饮而尽。答道:“这是山上仙家术法中的一种,叫做隔音术,在此我们的交谈不会被外人所察觉,除非境界比我高得多的人。”

“仙家术法?”刘长安奇怪道:“你是山上修士?”

“我没说我不是啊,你又没问。”

“可是你一点也不像啊。”刘长安说道。

“那是我比较平易近人,别扯远了,咱说说正事。”李嗣融正襟危坐说道:“这本书是本仙家门派的修真法诀,品级不算太高,只是一般的入门法诀,可奇怪的是这为什么会出现在你的手上。”

刘长安掏出书本,又看了一下内容道:“这本书能让我踏足修仙一途吗?”

“修仙一途不是什么人都能走的道路,一部顶级的修真法诀或许很难得到,但是对于山上仙家门派来说,一部普通的修仙法决倒不是什么秘密。我修习的功法都比这高级。修仙一途,靠的主要是机缘和自己的天赋资质,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李嗣融抚了抚袖子说道。

“你走修仙一途?”李嗣融突然反应过来,看向刘长安。

刘长安默不作声。

“我现在也不知道你的资质如何,要不你试试按照上面的试一试。”李嗣融说道。

刘长安挠了挠头:“我之前尝试过,根本不明白上面所述的意思,就在院子里坐了一夜,睡着了,第二天都有点着凉。”

李嗣融拍胸脯道:“这不是有我呢嘛。即使你没有资质,凡人修习仙家法诀虽然没有灵力流转,但是延年益寿还是可以做到的。反正又不要钱,虽然我不知道谁能抗下那么大的因果给你这本法诀,但对你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机缘。看你怎么选了。”

刘长安端坐道:“自然是选择修仙一途,你也说了,机缘在修仙中很重要,极为重要,现在,我有这个机会,我为什么不抓住他呢。”

李嗣融走到窗前,望着窗外夜色,仰头看天道:“很好,你现在已经有了准修士的思想了,我辈修士,就是抓住机缘,与人争,与天争,争道行,争寿命。”

刘长安按照李嗣融的解释,盘腿坐下,开始探索自身经脉灵力。李嗣融在旁护道。稍有差池的时候李嗣融便出声提醒,刘长安渐渐熟悉了灵力流转。

李嗣融在护道过程中发现刘长安与一般修士修炼不一样,刘长安本身资质并不高,无法靠着自身吸收天地灵气,反而是靠着体内一股特殊的力量不断吸收灵气以滋润刘长安自身,就像是一座搭建在刘长安身体和天道之间的桥梁,桥梁很长,运输灵气的效率太低,但是这种力量正在慢慢同化为刘长安身体自身的力量。这种变化很慢,就像愚公移山,一撬一斧缓慢变化,这意味着刘长安在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修炼会变得很缓慢。但是即使缓慢,依然能搬山倒海。但是这也暴露出一个问题,刘长安的修炼速度必须跟得上他寿命的消耗。

却说小镇中那唯一的一家酒铺,掌柜的姓李,是个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可惜婆娘肚皮不争气,一直没能给他生个大胖小子,所以早些年间收了个徒弟,也算半捡来的。养着养着就有了感情,本来啊,李掌柜这辈子都看开了,想着是上辈子怕是做多了伤天害理的事,所以这一世没少拜佛烧香。想着靠着布施的功德来抵上一世的债,这辈子是没什么希望得到福报了,除了做生意有点抠搜的,做人确实没什么可以让别人指指点点的。唯一的徒弟,也是当做儿子来养,虽然平时也不缺打骂,但是每次下手都极有分量,每次都是给你棒槌然后塞一个甜枣,而且从来不提徒弟的身世问题。许多镇子上的老人都说李掌柜对他徒弟比他儿子都亲。

李掌柜的徒弟叫做李乾,年纪和刘长安差不多大,小镇上没人清楚他的身世,传言是早年间外地人逃荒来到小镇上带过来的。那年冬天,李掌柜开门,就发现门口躺着一个怀抱婴儿的女人,女人早就没了气息。李掌柜正准备把这对苦命的母子拉到小镇外埋了,没想到刚把女人的尸体扔进坑里,怀里的娃娃就哇哇大哭,哭的李掌柜心肝颤抖。没办法,李掌柜脱下身上的棉衣将娃娃裹起来,埋了女人,将娃娃抱回家了。

李乾渐渐长大,但是他和刘长安不一样。

小时候李乾当过一段时间刘长安的跟班,那时候李乾特别羡慕刘长安,没人管着他,想干嘛干嘛。爬树掏鸟蛋,下河摸鱼,做弹弓等等无所不能。但是后来稍微大一些,李乾就要跟着掌柜的学习酿酒,还要看着铺子,和刘长安的关系就渐渐淡了一些。直到后来只有刘长安去酒铺买酒时能看见李乾,两人也只是相视一笑。

不知道是真感动的菩萨还是怎么着,李掌柜婆娘去年突然怀上了,可把李掌柜高兴坏了,又是敲锣又是打鼓,整的一条街上的人都知道了。甚至破天荒的限时一个月酒水半价,可把镇中上的一些酒鬼高兴坏了,纷纷说着希望李掌柜多生几个,酒水再便宜一些更好。李掌柜也不恼,笑呵呵的回应着:“我都这个岁数了,还能生几个呢?这把老骨头可受不了啊。”

可是啊,人都是好了伤疤忘了疼。

李乾自此以后的待遇,有了些许细微的变化,比如,李掌柜对他的态度有些倨傲了,相比以前没有那种严厉中带着慈爱的感觉。

李乾不是傻子,他能感觉得,而且感觉得很深刻,仿佛能窥探人心中最深处的想法。尽管感觉得这些变化,可李乾仍然当做不知道,像平常一样,每日看铺子,学酿酒,只是多了一项任务,那就是照顾小少爷。对,就是“小少爷”。

小镇今天在一般人看来和往常一般无二,但从某一方面来说又是惊天巨变。

今天过后,刘长安祭拜了父母,修了老宅子,属实是到了一年中最闲适的时候,没什么事,而李嗣融是个闲不住的人,就拉着刘长安到了小镇外的一条河中垂钓。俩人沿河而上,挑了好几个看似不错的钓点,水面上都有些鱼儿跳动,李嗣融对这些钓点都是不太满意,理由是小鱼太多,如果下杆就会小鱼闹窝,烦不胜烦。刘长安却认为这里听好,说道:“能看见鱼,就说明这里有鱼,即使是很小的鱼,也能说明这里适合藏鱼。我小时候没吃的时候,就经常来这边抓鱼。所以对这边比较熟悉,我挑的这几个钓点,都是以前我抓鱼的时候经常来的,每次都能抓到鱼,不过抓到大鱼的次数很少,只有几次而已,但是每次抓到鱼的时候我都很开心。”

刘长安自顾自的说着,放下身上背着的钓鱼的工具。找准自己要垂钓的点,打了几个窝子,随后开始垂钓。

李嗣融无语,没见过这么执拗的人,没办法,也只好在旁边打了个窝子垂钓。

刚打窝的时候,是没有鱼的,需要等鱼聚集起来才好垂钓。李嗣融道:“你经常钓鱼吗?”

刘长安依旧盯着鱼漂,虽然知道不会有什么动静,但仍然怕错过任何一个动作。因此对每一次鱼漂的动作都是极其珍惜的。

“很少,钓鱼很费时间的,我又不是很闲的人。”刘长安说着提了一杆,重新挂上鱼饵,又抛入水中。

李嗣融却没管那鱼漂什么动作,反而是坐在河边,看着远处的风景。

“对了,你识字吗?”刘长安突然道。

“这你就太看不起贫道了,如果不识字怎么能当道士呢?”李嗣融头也不回,漫不经心的回答道。

“我这里有一本别人给的书,但是我有些看不懂,你能帮着瞅瞅呗。”刘长安说着把那本书掏出来,递给李嗣融。

李嗣融转过头,接过书,只瞄了一眼,便合上书,惊奇道:“你这本书可不一般啊?”

“哦?你看得懂?”刘长安说道,注意力从鱼漂上转移过来。

“你先说说你这本典籍从哪来的。”刘长安将前因后果细说一遍。李嗣融思索片刻,示意刘长安禁言。一道声音在刘长安心声想起。“勿言,回家说。”然后刘长安突然把书籍收入袖中,双手提竿中鱼。

刘长安会意,闭言不语,开始专心钓鱼。

到了晚上,刘长安敲了敲李嗣融的房门,房门打开,李嗣融侧身示意刘长安进入。刘长安刚欲说话,却被李嗣融示意禁声。

随后李嗣融双指并拢,默念法诀,随后金光乍现,将两人笼罩其内。刘长安感到惊奇,欲言又止道:“这是?”

李嗣融坐下,到了一杯水,一饮而尽。答道:“这是山上仙家术法中的一种,叫做隔音术,在此我们的交谈不会被外人所察觉,除非境界比我高得多的人。”

“仙家术法?”刘长安奇怪道:“你是山上修士?”

“我没说我不是啊,你又没问。”

“可是你一点也不像啊。”刘长安说道。

“那是我比较平易近人,别扯远了,咱说说正事。”李嗣融正襟危坐说道:“这本书是本仙家门派的修真法诀,品级不算太高,只是一般的入门法诀,可奇怪的是这为什么会出现在你的手上。”

刘长安掏出书本,又看了一下内容道:“这本书能让我踏足修仙一途吗?”

“修仙一途不是什么人都能走的道路,一部顶级的修真法诀或许很难得到,但是对于山上仙家门派来说,一部普通的修仙法决倒不是什么秘密。我修习的功法都比这高级。修仙一途,靠的主要是机缘和自己的天赋资质,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李嗣融抚了抚袖子说道。

“你走修仙一途?”李嗣融突然反应过来,看向刘长安。

刘长安默不作声。

“我现在也不知道你的资质如何,要不你试试按照上面的试一试。”李嗣融说道。

刘长安挠了挠头:“我之前尝试过,根本不明白上面所述的意思,就在院子里坐了一夜,睡着了,第二天都有点着凉。”

李嗣融拍胸脯道:“这不是有我呢嘛。即使你没有资质,凡人修习仙家法诀虽然没有灵力流转,但是延年益寿还是可以做到的。反正又不要钱,虽然我不知道谁能抗下那么大的因果给你这本法诀,但对你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机缘。看你怎么选了。”

刘长安端坐道:“自然是选择修仙一途,你也说了,机缘在修仙中很重要,极为重要,现在,我有这个机会,我为什么不抓住他呢。”

李嗣融走到窗前,望着窗外夜色,仰头看天道:“很好,你现在已经有了准修士的思想了,我辈修士,就是抓住机缘,与人争,与天争,争道行,争寿命。”

刘长安按照李嗣融的解释,盘腿坐下,开始探索自身经脉灵力。李嗣融在旁护道。稍有差池的时候李嗣融便出声提醒,刘长安渐渐熟悉了灵力流转。

李嗣融在护道过程中发现刘长安与一般修士修炼不一样,刘长安本身资质并不高,无法靠着自身吸收天地灵气,反而是靠着体内一股特殊的力量不断吸收灵气以滋润刘长安自身,就像是一座搭建在刘长安身体和天道之间的桥梁,桥梁很长,运输灵气的效率太低,但是这种力量正在慢慢同化为刘长安身体自身的力量。这种变化很慢,就像愚公移山,一撬一斧缓慢变化,这意味着刘长安在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修炼会变得很缓慢。但是即使缓慢,依然能搬山倒海。但是这也暴露出一个问题,刘长安的修炼速度必须跟得上他寿命的消耗。

却说小镇中那唯一的一家酒铺,掌柜的姓李,是个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可惜婆娘肚皮不争气,一直没能给他生个大胖小子,所以早些年间收了个徒弟,也算半捡来的。养着养着就有了感情,本来啊,李掌柜这辈子都看开了,想着是上辈子怕是做多了伤天害理的事,所以这一世没少拜佛烧香。想着靠着布施的功德来抵上一世的债,这辈子是没什么希望得到福报了,除了做生意有点抠搜的,做人确实没什么可以让别人指指点点的。唯一的徒弟,也是当做儿子来养,虽然平时也不缺打骂,但是每次下手都极有分量,每次都是给你棒槌然后塞一个甜枣,而且从来不提徒弟的身世问题。许多镇子上的老人都说李掌柜对他徒弟比他儿子都亲。

李掌柜的徒弟叫做李乾,年纪和刘长安差不多大,小镇上没人清楚他的身世,传言是早年间外地人逃荒来到小镇上带过来的。那年冬天,李掌柜开门,就发现门口躺着一个怀抱婴儿的女人,女人早就没了气息。李掌柜正准备把这对苦命的母子拉到小镇外埋了,没想到刚把女人的尸体扔进坑里,怀里的娃娃就哇哇大哭,哭的李掌柜心肝颤抖。没办法,李掌柜脱下身上的棉衣将娃娃裹起来,埋了女人,将娃娃抱回家了。

李乾渐渐长大,但是他和刘长安不一样。

小时候李乾当过一段时间刘长安的跟班,那时候李乾特别羡慕刘长安,没人管着他,想干嘛干嘛。爬树掏鸟蛋,下河摸鱼,做弹弓等等无所不能。但是后来稍微大一些,李乾就要跟着掌柜的学习酿酒,还要看着铺子,和刘长安的关系就渐渐淡了一些。直到后来只有刘长安去酒铺买酒时能看见李乾,两人也只是相视一笑。

不知道是真感动的菩萨还是怎么着,李掌柜婆娘去年突然怀上了,可把李掌柜高兴坏了,又是敲锣又是打鼓,整的一条街上的人都知道了。甚至破天荒的限时一个月酒水半价,可把镇中上的一些酒鬼高兴坏了,纷纷说着希望李掌柜多生几个,酒水再便宜一些更好。李掌柜也不恼,笑呵呵的回应着:“我都这个岁数了,还能生几个呢?这把老骨头可受不了啊。”

可是啊,人都是好了伤疤忘了疼。

李乾自此以后的待遇,有了些许细微的变化,比如,李掌柜对他的态度有些倨傲了,相比以前没有那种严厉中带着慈爱的感觉。

李乾不是傻子,他能感觉得,而且感觉得很深刻,仿佛能窥探人心中最深处的想法。尽管感觉得这些变化,可李乾仍然当做不知道,像平常一样,每日看铺子,学酿酒,只是多了一项任务,那就是照顾小少爷。对,就是“小少爷”。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