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且说袁绍听闻孙坚斩了华雄,心里不是滋味,马上给荆州刘表写信,共话当年情谊,祝贺刘表成功平定荆州,希望双方结盟共图天下,声称要助刘表夺回南阳,刘表大喜,马上应允。那么刘表是怎么得到荆州呢?此事说来话长。

当初,孙坚杀死荆州刺史王睿,董卓任命北军中侯刘表为荆州刺史。刘表,字景升,山阳郡高平县人,身长八尺余,姿貌温厚伟壮,年轻时便知名于世,名列“八俊”之一,乃汉室宗室。

刘表得到任命,见袁术屯兵南阳,交通阻断,于是隐瞒姓名,独自一人骑马穿过南阳。刘表来到南郡宜城,出示任命文书和印信,招小舅子蔡瑁、中卢名士蒯良、蒯越兄弟到帐下任职。蔡瑁,字德珪,襄阳蔡州人,乃蔡讽之子。蒯良,字子柔,襄阳中庐人。蒯越,字异度。不久,黄祖率军前来投奔。刘表问四人道:“现在宗贼横行,民众不附,袁术在南阳蠢蠢欲动,祸乱难以解决。我想在这里征兵,但怕民众不愿从军,不知有何对策?”蒯越答道:“治平者以仁义为先,治乱者以权谋为先。兵不在多,在能得到贤能的人。袁术勇而无断,苏代、贝羽乃一介武夫,不足为虑。宗贼首领大多贪婪残暴,部下对他们心存忧虑。我手下有一些具备良好修养的人,可派遣他们到宗贼首领那里,用利益引诱他们,他们必定会一起来。使君趁机诛杀那些残暴无道之人,再安抚收编他们的部众。本州之人听闻您的盛德,必定扶老携弱前来投奔。然后军队集结,民众归附,南据江陵,北守襄阳,荆州八郡可传檄而定。袁术就是来了,亦无能为力了。”刘表大喜道:“此计甚妙,我当依计而行,请助我一臂之力。”

蒯越派手下人诱请宗贼首领五十五人至宜城赴宴,酒酣耳热之时,刘表起身离去更衣。刀斧手一齐冲出,将宗贼首领全部砍杀干净。蔡瑁、蒯越、黄祖马上带兵袭取他们的地盘,兼并他们的部众。江夏贼张虎、陈生拥众据守襄阳,刘表又派遣蒯越单骑说其归降。于是刘表命蒯越为章陵太守、封樊亭侯,蔡瑁为南郡太守,黄祖为江夏太守,刘表深感袁术强大,不敢与其争锋,于是上表袁术为南阳太守,默认袁术占据南阳。刘表致信袁术,对袁术低声下气,刘表、袁术两不相争。

长沙太守苏代不服刘表,公开说道:“我奉乌程侯孙坚之命代守长沙,岂能听命于刘表!”刘表大怒,命蔡瑁、蒯越率军讨伐,长沙军队都被孙坚带走,苏代手下全是新兵,苏代不敌败走,刘表任命张羡为长沙太守。荆州各郡守县长纷纷解下印授逃走,刘表就这样控制了荆州七郡,于是在襄阳招兵买马,以观时变。刘表的崛起让袁术如芒在背。

袁绍听闻孙坚大胜董卓、全军进入洛阳,当即召集部下商议。曹操、许攸道:“如此良机,我们应该马上出兵帮助孙坚,进攻董卓,如此董卓指日可擒!”颜良、文丑道:“兵马都已备好,只要主公一声令下,我们可以立即出发,踏平长安。”袁绍道:“现在董卓已到了长安,我们对面已经没有敌人,我大展拳脚的时机终于到了。”

袁绍任命会稽太守周昂为豫州刺史,密令周昂率本部四千兵马渡过黄河,南下偷袭阳城。阳城乃孙坚地盘,孙坚的粮草军资皆屯于此处,是攻打董卓的前进基地。谁也没有料想到袁绍竟然不是攻打董卓,而是攻打袁术、孙坚。周昂偷袭得手,一下子拿下阳城,袁术闻讯大怒道:“小妾生的兄弟实在可恶,竟然干出这种见不得人的勾当,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命桥蕤率军攻打周昂,公孙越自告奋勇率本部人马同行。两人攻了半个月毫无进展,公孙越身中流矢,坠马而亡。

刘表早就在襄阳秣马厉兵,整军备战,见袁绍得了阳城,袁术军队已去争夺,南阳空虚,有机可趁。于是刘表命令黄祖渡过沔水,占领樊城、邓县,将矛头直指袁术,袁术腹背受敌,无奈之下只得向孙坚求援。

再说孙坚一切安排停当,准备进兵函谷关,西取长安。孙坚命令军队向新安、渑池等地发动进攻,截断新安至渑池之间的通路,新安已成孤城,指日可下。不想阳城被袁绍军队占领,粮草供应不上,袁术又连番求援,孙坚叹道:“我们同举义兵,是为挽救江山社稷,现在逆贼马上可以打败,没有想到这些可恶的诸侯竟干出这种事情,普天之下谁能与我同心戮力啊!”说毕,孙坚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别过头去,对着长安方向凝望良久,只得下令撤军。

孙坚回军阳城,马上调整攻城方式,大军攻城顿时变得井然有序,凌厉凶猛,阳城危在夕。周昂看见孙坚旗帜,知道孙坚已到阳城,连忙率军逃走。

袁绍闻讯大怒,召集部下商议,袁绍道:“袁术虽为兄弟,但不与我一条心,他比敌人更可恶,一直以来都与我作对,我想把他除掉。孙坚虽然打败董卓,自身损失也很大。我欲亲率大军趁机攻打袁术、孙坚。不知各位意下如何?”逢纪劝谏道:“不可!袁术地盘小,人口也不多,但是袁术兵强,就是我们打赢了得利也不大,如果主公与袁术两强相争,不论结果如何,都对主公不利。”袁绍道:“请问我们下一步应该怎么办?”逢纪道:“依在下愚见,要做大事业,不占领一个州,没法站住脚根。现在冀州强大充实,韩馥才能平庸,主公最好往冀州发展,这样最有利。一旦有了冀州作依托,何愁大事不成!”袁绍屡屡因粮草问题受制于韩馥,早就对韩馥不满,当即采纳。

孙坚回师鲁阳,袁术亲自出城三十里相迎,孙坚向袁术献上战俘、良马三千,其它缴获物品无数,袁术大喜。孙坚收到陶谦来信,孙坚与袁术商议,命督军校尉朱治率领步骑三千援助陶谦,从此陶谦与袁术盟好。

袁术在鲁阳设宴欢迎孙坚凯旋,酒过三巡,袁术问道:“孙将军大胜而归,缴获无数,为何不见传国玉玺啊?”孙坚道:“传国玉玺乃朝廷重宝,一向由朝廷严加保管,现在朝廷已迁至长安,理应在长安,我怎么会有传国玉玺呢?后将军真会说笑。”袁术道:“大家都说你在洛阳得了传国玉玺,此事尽人皆知,我看你还是把传国玉玺交给我,暂时由我保管为宜。”孙坚道:“传国玉玺乃是朝廷之物,此乃公器,只能公用,理应归朝廷所有,由朝廷保管。”纪灵抽出宝剑,怒骂道:“孙坚,你不要敬酒不吃吃罚酒。你要是不把传国玉玺交出来,休怪我无礼!”程普霍地站起,也拔出宝剑,怒目圆睁,针锋相对地说道:“谁对我主公无礼,我这就砍了他!”双方将领都拔出剑来,气氛骤然紧张。刘勋道:“末将以为传国玉玺应属袁公!”袁术连忙说道:“各位不必多言,我们都是一家人,我绝对相信孙破虏将军,他说没有就没有。”于是各位将领重新入席。袁术对孙坚道:“刘表在荆州已成气候,如今刘表大军进入南阳邓县,您看我们应该怎么办?”孙坚怒道:“刘表是董贼爪牙,趁我不在,占我长沙,是可忍孰不可忍,我当出兵讨伐!”袁术大喜道:“我敬孙将军一樽,祝您旗开得胜!如果您打败刘表,我就没有后顾之忧了,我们再提兵攻打袁绍那个畜生,以报偷袭阳城之仇。”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四月,孙坚率军直扑樊城。孙坚趁着夜色进攻,一举把刘表樊城水军消灭,樊城船只悉数缴获。接着孙坚围住樊城攻打,樊城守将陈生、张虎抵挡不住,连忙向邓县的黄祖求救。黄祖命人将箭书射入樊城,与陈生、张虎约定两日后三更时分劫营,命俩人趁机率军杀出,内外夹击,消灭孙坚。

两日后傍晚,黄祖提兵从邓县来救樊城,不想刚出城就被孙坚的斥候发现,孙坚马上命令程普、孙贲率骑兵夜袭邓县,自已率黄盖、韩当半路设伏截杀黄祖。二更时分,黄祖大军进入伏击圈,只听一通鼓响,孙坚全军发起进攻,孙坚在前,黄盖在左,韩当在右,三方联合夹击,一举将黄祖军队消灭,黄祖带着亲随逃回襄阳。

再说程普率少量军队来到邓县城下,对守城将士喊道:“黄将军担心弓箭不够,特命我等来取。”守城将士不辨真伪,打开城门,程普冲入邓县,马上占领城门,孙贲率骑兵快速突入,占领邓县。

次日,孙贲将俘虏押至樊城城下,命人在城下喊道:“你们的援军已被消灭,你们快快投降吧,负隅顽抗只有死路一条!”张虎、陈生大惊失色,樊城守军军心不稳,士兵趁着夜色用绳索吊着出城来降。孙坚大喜,下令军队全力攻城,不出两日,樊城城破,张虎、陈生战死。

孙军乘胜渡过沔水,来攻襄阳,刘表不敢出战,关闭城门死守,孙坚三面包围襄阳。襄阳城小、城墙低矮,孙坚率军猛攻,刘表军队苦苦支撑。刘表无奈,只得派黄祖趁夜出城去搬救兵。过了半个月,黄祖带兵来救襄阳,当即向孙军发动猛攻,蔡瑁在城头看得真切,大喜,打开城门,率军杀向孙军。孙坚命徐琨、孙贲、黄盖率军截住蔡瑁军厮杀,自率大军迎击黄祖。双方战至傍晚,黄祖军队经不住孙坚军队的反复攻打冲击,败象已现,黄祖只得命令军队向岘山方向边打边撤。孙坚望见黄祖在阵中指挥,率亲兵猛扑过去,黄祖见孙坚攻至近前,大惊,连忙丢下军队逃跑。孙坚见状,当即追了过去。

孙坚在黄祖身后奋力追赶,孙坚马快,离黄祖越来越近,不知不觉将部下远远地抛在身后,黄祖跑入岘山,经过一个拐弯,正遇吕公,黄祖大叫道:“吕公救我,后面来的就是孙坚。”吕公道:“黄将军快走,这里由我应付。”说完急命手下埋伏于竹林之中,不一会儿,孙坚单骑追入岘山,吕公一声令下,乱箭齐发,孙坚中箭而亡,一代名将就此陨落,时年三十七岁。

尚书郎桓阶因父亲去世返回长沙奔丧,正好经过襄阳,听闻孙坚战死,连忙见过孙坚手下诸将,单骑进入襄阳拜见刘表,讨回孙坚的尸首,程普、韩当、黄盖将军队撤至宛城。孙贲、吴景、祖茂、孙河、孙香等人率军一千,将孙坚灵柩运至曲阿,朱治护送孙坚家小早已从江都来到曲阿迎候。灵柩一到,吴夫人、孙策等人早已哭成一团,孙贲、吴景、祖茂、孙河跪在吴夫人面前哭道:“我们没有保护好主公,这是我的罪过!”吴夫人哭道:“不是你们过错,这是上天对我孙家不公啊!”众人将孙坚遗体埋在曲阿。朱治哽咽着对孙策道:“少主公,这是我跟随你父征战时写的详细记录,我睹物思人,不能自己,还是留给少主公吧,请少主公收下。”孙策泣道:“朱叔叔,您对我家最好了,我年少无能,以后还要仰仗叔叔,他日若有出头之日,定当厚报!”

孙策、祖茂、孙河在孙坚墓前结庐而居。孙贲、孙香、朱治前来道别,祖茂含泪对三人道:“我以前终日跟随孙将军,要是那天我也能紧紧跟着,主公也许不会死,要是真的遇到危险,也许我能代主公死,这都是我的错啊。现在主公什么地方都去不了了,我终于可以日日夜夜陪伴着主公了,再也不用担心跟不上主公的步伐了,你们忙你们的吧。”祖茂从此退出征战,一直为孙坚守墓,直至终老。

孙坚薨后,再也没人去讨伐董卓了,从此诸侯混战正式开始……

此后孙坚长子孙策开创江东基业,后来孙策遇刺身亡,将江东基业传给孙权。

孙权进一步巩固江东基业,于黄龙元年(公元229年)四月在武昌称帝建立吴国,尊其父破虏将军孙坚为武烈帝。

《三国志》作者陈寿评价孙坚曰:孙坚勇挚刚毅,孤微发迹,导温戮卓,山陵杜塞,有忠壮之烈。

全文结束!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