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早上再读一遍《为人民服务》,以验证这两天悟到的写作技巧,即文学作品的人物视角下的语言表达方式和特征。验证结果让我满意。

中文写作自我训练的五个维度,包括政治人物作品、人类文明的思想家、中国思想家、中国当代文学、世界文学家作品。代表作家的代表作要反复阅读,建立文学写作自我训练的五力理论。

文学作品的文字表述里有人物就会有人物视角和人物语言特点。我认为可以涵盖诗词和散文,以及小说。甚至,各种演讲或政治性文章,只要有人物在里面说话,都包括在这个判断之内。

……

第一个视角是上帝视角。这是必须存在到。很多时候,这个视角可以确保作者能够将故事叙述能够顺利进行下去。但是使用这个视角应该有严格限定,不宜滥用。否则会影响读者对文学人物的多角度审美和准确理解。

第二个视角是特定叙事者。指有明显立场的文字叙述人。中国历史书籍的作者,比如司马迁、司马光的作品《史记》和《资治通鉴》等。在文学作品中,这个视角下的文字数量要严格控制比例,应该做到适可而止,恰到好处。比如各种文艺思潮和文艺理论指导下的文学作品。以及偏于政治性的文章。

这两个视角在文学作品里都经常被使用,不可或缺。这就像企业经营获得收益后,任何国家的税务机构得分得一部分利益一样。作者必须考虑这两个角色本身,存在的价值观以及利益诉求。比如许多偏重于政治性诉求的文学作品。这类文学作品显著特点是,它为某一个阶级利益服务,着力维护某一个政党的价值观,或者着力表现和弘扬某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诉求。如《日瓦戈医生》、《高卢战记》以及中国文学史上的伤痕文学等。

第三个是文学作品里的人物视角。这可以有多重种分类。比如主角和配角的分类,他们负责主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或者协助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第四个角色是社会环境必配的人物。它的目的在于构建文学的真实性和合理性。比如美国作家丹尼斯·勒翰的小说《禁闭岛》改变的电影,剧情一开始,泰迪和恰克这两个人物乘船前往禁闭岛途中,大船即将靠岸时,开船的人即属于这样的角色。船夫只出现一个镜头,只说了一句话台词,后面的情节中这个人物不再出现。

第五个角色是与主角产生某种关联的人物。这些人物是主角在小说里的人生阶段性遭遇者,同路者。他们与主角不是贯穿始终的因果关系。这些人物各种类型都有,包括与主角人生以反面或对立的状态存在。主角的人生过程中遭遇的各种对立角色,和谐角色都可以被看作匆匆过客。他们不与主角人生构成恒定不变的关系。甚至,连配角都算不上。但是可以真实存在。

文学作品里,能与主角产生恒定因果关系的人物永远不能存在。我更愿意以人生的同路人称呼这些角色。这一点同现实生活极为相似。无论作者的文学价值观如何,实际上,作者所塑造的主角形象具备唯一性和特殊性,并且无可替代。因此,伟大的作者和文学作品里的主角,在本质上,其诉求经常高度契合或者一致。

客观上讲,文学里的主角人物都会显现出孤独性或者唯一性。这才叫主角塑造。主角的文学诞生是一个虚构过程,同时是一个现实过程,他在有意识上和实践中都具备排他性。否则这个人物塑造就不能称之为真正的主角。

能够引起文学作品的主角命运转向或改变的事情,通常可以分为必然和偶然两类。必然性经常来自上帝视角下的因素,偶然性来自主角的人生在某一个阶段遭遇的同路人。这个同路人有自身特征,简单说属于存在着正义或邪恶。正义带来好的变化,邪恶带来不好的变化。

……

上帝视角下的因素从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学中就有很多人物形象。比如《荷马史诗》里的阿喀琉斯。他是神海洋女神忒提斯的儿子。他的命运从出生就已经注定。叛逆导致他在攻陷特洛伊城之后,被射中脚踝而死于非命。奥德赛从特洛伊返回家乡途中,在大海上航行遭遇到诸多困难。这些困难都与神有关。

邪恶,诸如基督教的撒旦,他给人带来厄运。

可以细分出很多类型,比如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自然灾害如古罗马时代的庞贝古城被火山覆灭。人为灾害如1912年4月14日深夜,远航美国的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

……

上帝的视角是可以看清完整的主线索的。除此之外,特定叙事者不可以。但可以转述上帝的视角。文学作品的主线索贯穿始终,不会断裂,不会消失,但可能会时隐时现。在章节偏离过度的时候,主线索起到边界的作用。或者说,叙事者对文字份量的分配比例考虑,在于故事情节与主线索之间的距离。这一点,常常凭借作者的直观感觉,未必是严格的比例计算。

主线索表现为起始至终结。无论中间的过程如何波澜壮阔,故事终究会终止。若是以人物的命运为主线索,将是死亡结局。若是人性为主线索,将是信念毁灭。

这是最简单的梳理方法。比如中国传统经典小说《水浒传》,宋江被毒酒杀死。《三国演义》中的桃源三结义兄弟的死亡等。比如日本文学《罗生门》的人性中善良毁灭等。

当然,主线索有更多样的设计模式,人性最终也可能是升华,如《悲惨世界》等。

除了上帝的视角以外,文学作品里的人物视角对主线索的观察都是不完整的。包括特定叙事者视角。就局部而言,某些人物可以与故事某条线索形成完整呼应,这叫分支线索。比如,《红楼梦》里的贾瑞,被凤姐数次戏谑之后得重病不起,又屡看风月宝鉴,最后精尽人亡。这个悲惨的爱情故事宣告结束,故事线索终止。但是,整部书的主线索是贾家败亡,却仍在继续。

分支线索的价值贡献在于,确保整部书的故事完整和丰满。同时,确保故事的真实性,呼应读者的某种阅读诉求,满足某种政治性价值观诉求需要等。

……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