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串音符可以引起对一个人的思念。一首歌曲可以令人陷于无限遐想。一首诗可以道尽世事的沧桑。
文学人物被写作好手描绘得准确,不仅可以让人物高度标签化,符号化,也极其容易让人物品牌化。
文学人物属于文学作品,也属于社会,更属于商业化的,文化价值的营销市场。
研究发现,在中国古代,写小说的人常常看不到自己的作品得以印刷传世。写小说换不来钱,作者不能够凭借写小说发财致富。写小说只能是作者的爱好或者特别的情怀。
现代社会的文学创作者比起前辈,要幸运的多。文学创作可以是一种养家糊口的职业。文字之外,文化产品还有电影、电视剧、舞台剧、戏曲、短视频等。文化市场有对作者的版权保护,有各种平台或机构的引导和奖励。
从某种意义上讲,作者的命运即作品人物的命运。作者对世界的认知和思维方式,决定了作品人物的宿命。
无论从猫的视角,上帝的视角,或者主人公的视角来观察这个世界,文学作品人物的宿命不会因为观察视角不同而有所改变。
人物的命运设定时至少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动笔之前已知文学人物的生命轨迹的曲折与离奇。二是,文学人物的结局是可以回溯的,可逆的。
优秀的文学作品,其中的人物命运是可以倒叙的。倒叙的逻辑成立,合理。
这是因为,沿着时间顺序,回溯成为一种假设,是一种事实上的虚构,这和正叙的虚构不矛盾,是可以互相印证的。
中国古代有一种回文诗,同理。
由此,不难发现,人物的生死秘密全在倒叙的逻辑是否成立。这也是读者得以产生共鸣,遗憾、同情等阅读感受的基础逻辑。
一江春水向东流,奔流到海不复回。这是自然界的规律。
人生的命运客观上讲是不可逆的,但在文学作品里,由于作者的主观构思和创造,人物的命运呈现出多样性,可变性。与现实生活相比较,文学作品人物更可能有资格拥有可塑性,合理性。
对现实世界的理解与解释,成为作者必须具备的写作能力。
……
人生的模式呈现多样性。以《荷马史诗》中的奥德赛命运为例,他从特洛伊城下获得成就感,踏上了回家之路。
途中耗时十年,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回到了希腊故乡。他与不怀好意的,不断骚扰妻子的竞争对手大战一场,获得胜利。妻、儿再次团聚,他们一家重新过上幸福生活。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也是模仿这一段历史故事。
《悲惨世界》冉.阿让,一介平民,为一次很小的偷窃行为,锒铛入狱。数年后,他出狱,在一次留宿教堂时,被教神父宽宏大量所感动,他痛改前非,重新做人,终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为社会做出了贡献。
《西游记》孙悟空,诞生自一块石头,没有家庭背景。他四处求学,学到了本事。他大闹天宫得罪玉帝。他身体被压在五指山下达500年之久。在获得佛教的观音和如来指点迷津,救助以后,加入西天取经团队,终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修得正果,被封为斗战胜佛。
这几个例子,是一种人生模式。在西方文学中,人生常常被宗教度化,经过曲折反转经历,终重新获得生命的意义。
一个人是否有愿意,给自己的命运留出变化的空间,这是人生的态度。一个人若没有能力做到,则是人生的宿命。
……
在文学作品中,人物是作者构思的结果,是反映作者的思想和价值观的工具,因此,人物的命运难以显现出太多的腾挪,变化空间。人物总是在一个预设的系统内活动,难以逾越围栏,即便现实中他有无数种可能发生变化。
人物的宿命,即小说的故事线索。
……
蚊子在晚上出来活动,准备弄些吃的。它发现床上躺着一个壮汉。没有蚊帐遮挡,也没有电子蚊香防护。安全措施松懈,它本来可以采取偷袭的方法获得成功。可是,它却要发出嗡嗡的叫声,吵醒睡眠者,结果被一巴掌拍死。
嗡嗡的叫声是蚊子飞行是翅膀震动与空气发生摩擦造成的,属于自带的生物功能。它乘着夜深人静的时候出来吸人血,却不能关闭发声功能,这就是使它非常容易被人发现。蚊子一定不知道嗡嗡叫声,会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这便是蚊子的宿命。
……
能够准确地叙述人物的宿命,是参透了文学写作技巧的,懂得文学创作的深层次逻辑关系。
鲁迅笔下的祥林嫂、阿Q、孔乙己等人物,在作品中,他们展现出人物宿命,其生命轨迹在那个时代,必然如此。这是一种文学的表达,揭示出哲学意义上的深层含义。
《红楼梦》里的人物同样如此。从一开始,人物的命运即被交待清晰,青埂峰下一块没有补天的一块石头记录着一段故事。作者在将人物命运的必然结果暗示给读者之后,又从头展开故事情节,像是在倒叙一样。
元宇宙文学里的人物同样具备宿命的特点。
有一个差异在于,元宇宙文学在人物命运安排上,系统是开放的。在一个必然的系统性逻辑关系之中,会因为人物的意识接收到来自外界的某种信息,从而改变了人物思维。
元宇宙文学的人物宿命的含义,与传统的现实主义文艺理论所表达的有所不同。
在元宇宙文学理论中,人物可能是一个人工智能,或者人受到人工智能影响,在思维上显现出这样一个特点。同时,人物生存环境的超现实化,让人物命运转变,甚至反转成为绝对可能。而在现实主义作品中,这一个逃生之门被完全堵死了。
红楼梦被看作是魔幻现实主义作品也不错。从开篇女娲补天故事讲起,有一个男婴含着一块玉石出生、以及梦幻仙境中主人公,在梦中完成的事情直接成为现实等,都是佐证。
……
为了彰显人物的丰满度,让作者充分着墨,多侧面描述人生的全部过程,人物的经历被可以切分成三个阶段。每一阶段的人生,可以被塑造为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可以共存于一部小说里的某一个章回里,他们可以相互对话,彼此关怀。人物关系不仅仅是单一线段,还可能是多条平行线,或交叉线。
这个构思奇妙。佛家思想在文学中的应用和体现。
同时,文学人物设以虚实存在,以虚拟推动真实情节,以及整个事件进程。这些人物也可以预设为正像和镜像,可以出现在同一部书中。
因此,小说人物的宿命轨迹,不仅是线性的,立体的,也可以是多维的。
人物宿命的轨迹,体现出作者构思的方式。在元宇宙文学中,这种人物命运轨迹或许更加丰富,呈现出多样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