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大荒,苍茫不见边际,浩瀚难视际涯。其间林莽而草茂,山崖高耸,湖泽错落,山水间有莽莽沼气蒸腾,不见人烟。然走兽遍地、猛禽翱翔、水怪徜徉。或有山野流传中的妖、怪、精、魅之属,则不可深言。

大荒茫茫浑然如一,而在苍茫间却是有一小村坐落,恰如蛮龙点睛,又似灵猿捧月。于是乎好似灵潭注入了活泉,生生之气源源不绝,荒蛮间如点睛般渲染出丝丝缕缕的人色。

大荒的夜来得很早,下山归来的狩猎队伴着猎犬的吠嚷和孩子们的嬉笑逐渐临近、妇人们陆陆续续提水出入村中央的井子街、之后隐约间有大人呼唤小孩的声音传来、接着是院子木门关上的吱呀声。最后在零星间断的犬吠声中被夜色一遍一遍的浸染。

子夜,清浊浮沉,阴阳交泰之际。

此时的村民想是早已进入梦乡,原是静谧的村落,此时却有不为人知的事情正在发生。

借着迷蒙的夜色,隐约间可以看到村西王大夫家院子外正有四道身影蹑手蹑脚的徘徊。其实说是蹑手蹑脚又有失恰当,因为这四个黑影的手脚都是着地的,只是这些黑影时人立而起时又落下。

若有双耳聪慧异常者仔细去听,便闻有一个闷闷的声音:“山老每一次都那么慢,我都等不及了,要不我们进去等?”语气间有急耐的味儿,也有试探的语气。话语间歇间还有砸吧嘴的声响传出,好似马上要开始一场饕餮盛宴,可以尽兴的虎狼大吞。若是有村人夜起听到这般语气的话语定会毛骨悚然,讷讷难言。

接着又是一道有别于前边闷闷声音的声音传出:“黄嗅,你可不可以耐心点,要么你就去接山家爷爷?”这道声音是其间最大的黑影传出的,竟是一个女子的脆亮声音,语意听着似在抱怨,实则语气中也有一丝急切之意。那咧开的嘴不时有长舌舔着狭长唇。

又见一个黑影蜿蜒扭转,之后一头立起向四方摆动延伸:“你们声音小一点,小心被那条恶犬发现,吵醒了熟睡的村民就不好了。”这道声音娇柔中又微微带颤,听声音应是一年轻女子。

最后一个黑影扑腾数下,竟是歪歪斜斜的飘了起来,应该是会飞起来:“来了,来了,山爷爷来了!”它围绕着众黑影飞了一圈,声音绵软中还带着稚气,如若不考虑“她”飞在空中的身影,听声音应是一小女孩。

听到此言,众身影齐齐朝一个方向看去。只见不远处有一道矮小的身影徐徐走来,说是爬,实则用挪一字更为贴切。其行宛若蜗牛,让人看了就抑制不住想要上前他推一把,看着着实着急。

就在众身影翘首以盼之际,忽然一身影如烟般飘忽远去,看其方向正是那挪来身影的方向,肉眼可见两道身影汇聚之后变成一道黑影,眨眼间又似雾幻化而来,只听到一道声音传出:“慢点!你慢点!我老人家晕。”原来正是那个第一个开口说话的身影飞奔了出去将不远处它们口中的山家爷爷驮了过来。

“可以进去了吧?”

“且慢!”

“啪嗒!”

“啊!我的腰。”王大夫家院子里先是传来一声硬物碰撞石板的声音,之后是老人家一声声叫疼。

“说了不要扔,每次都是这样。”

“我其实可以飞起来带山爷爷的。”

“你自己飞都不利索。”

一时间你一言我一语七嘴八舌,四个,不,是五个黑影吵吵闹闹间便来到了院子正堂门前。

“快快变化人性。”听声音正是他们之前口中所说黄嗅,声音中有急切的味道。

“对对,大山爷爷的规矩。”

如若有有道之士听到这一番话定会大吃一惊,因为凡妖魅精怪之属,唯有凝神之境才可幻化人形,甚至在广泛认识中那些天赋一般的种族只有到了化灵之境才能完全化形。而什么是凝神之境?什么又是化灵之境?修士间流传的风评盛佳的《通灵要旨》中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通慧灵韵,奠道之基,是为通灵;道藏于身,浩瀚似海,是为藏海;百川汇流,聚化成洋,是为归洋,灵韵如一,神意通达,是为凝神。

而这一段话描述修者境界的记述中,在描述化灵境的用词,却是这样的:蕴灵化道,仙灵伊始。而修者流传间的话语会在其描述后加这样一句话:脱胎凡腐,人仙两别。

……

月亮在不觉间已经升上了树梢,院子的地面上洒下斑斓的树影,院子里的事物也渐渐清晰了起来。只听到吱的一声,正堂的屋门轻轻地打了开来。

只见一个上身前曲,两只胳膊不自然下垂,头戴一顶麻布帽子的半大不小的男子走在前边,他正是之前话语中被称作黄嗅的,两只胳膊伴随着腿脚的跨动不自然的前后摇摆着,看着极不舒服,给人一种这人是刚刚学活走路的感觉一样,他一摆一顿不久后终于进入正堂。

噗~噗~~过了好一会儿黄嗅这才将头从门框里边探了出来,言道:“好了,都睡着了,气味也都散得差不多了,快进来吧!”虽然话语平静,但声音间隔间携带的颤音还是暴露了他不平静的心绪。

“几人”鱼贯而入,这是正堂深处的一处屋子,陈设朴素简单,但应有之物倒也俱全,颇有种温馨惬意的小家韵味。

“哼!黄嗅的屁还是这么臭!这都过了半天了。要不还是我挨个咬他们一口吧,我保证毒不死他们,完了再将毒液吸回来不就好了,也保证不伤害道到他们。”声音柔中带娇的夜姬尽管此时已经化为人身,但她的思维还是有别于常人,言语随意但可见其质。

“不行,雁过留痕,伤口是不会消散的。”

每每这个时候还是身形矮小的最后到达的山三人老持重,只是他声音微有稚嫩,说话却总是老气横秋,让旁人总感觉怪怪的。

“好了,还是麻丫头先来。”

听他们如此云云,竟是此间常客。一副老规矩照常的熟悉做派,细思极恐。

唤作麻丫头的此时化作了一个瘦弱的小姑娘,她踮着脚丫慢慢走到了屋子炕头边。

借着透过窗间朦胧的月光可以看到,炕上依次熟睡着四个人。为首的是一个中年男人和一个中年妇人,应是对夫妇,挨着下来的是一个五六岁的小童,虽是稚嫩但相貌普通,没什么特别之处,只是脑袋略大,不似此间年岁的童稚所有,加之此间的孩子大多身形瘦弱,他那个大脑袋就显得尤为突出。他紧挨着旁边的娘亲,双手紧紧攥着娘亲的被头。

如此温馨的一家三口,却是不知在深夜熟睡之际,“有几人”曾在炕头徘徊不去,这样的事情曾又发生过几次。

视线顺着一家三口往旁边挪移,挨下来的是?是的,再小童挨下来的炕上同样是个男孩,只是年纪大了不少,约有十一二岁。只是说来也是稀奇,“他们五人”站在这里也不是单单的一两次了,可是每每探视几人是否睡熟时,到大头娃娃这边硬是忘记大头娃娃边上还有一个十多岁的男孩,也许是“他们”太过于急迫接下来要做到的事情了吧?

“山爷爷,我可以摸一下宝宝吗?”炕边麻丫头喏喏了一会,还是说出自己心头的想法,并热切的靠近了大头宝宝,小手伸出摸向了炕上最小的这个大头童子。

细思极恐,常言道妖物吸食活人精气,只是放着两个身强力壮的大人不理,旁边稍大一点的孩子从头看都不看一眼,这便要伸手探向那个最小的小孩。妖邪之物竟是如此欲念?莫非在进食心爱的食物之前还要亵玩一番?

只是接下来的画面有些不可捉摸,让人感叹!妖物果非我类,行事难以揣度。却听得……

“快点。”

“就你麻烦。”

“嘿嘿嘿。”

“好吧。”

最后发声的自然是老爷爷形象的山三无疑。只是看似大家都在催促麻丫头,实则嘴边嚷着,看向他们口中的宝宝时却极其的温柔,甚至是怜爱。只有二娘(最大的黑影)最近看向大头宝宝的眼睛总是冒着绿光。

只见那麻丫头却是轻轻地拂过娃娃的大脑袋,揉揉下巴,轻捏鼻头,好像是触碰自己最珍爱的东西一样。最后凑到孩子嘴边轻轻的吸了一口。之后退了开来,在一边扑腾着胳膊转起了圈圈,很是欢快,不能自已。

麻丫头虽然在一边陶醉,但这一场妖异的盛宴还在进行着。

之后走上来的是夜姬,她欣喜的绕着脑袋凑到孩子身上轻轻嗅了嗅,伸出了略为细长的舌头好像要舔那童子一下,可是好像又想到了什么身子一顿停了下来。最后还是凑到孩子嘴边略是享受的嗅了嗅,也轻轻的吸了一口,之后退开位置,只是步子有些凌乱,毫无章法。

此时的二娘早已经迫不及待,一步跨了上前去,咧着嘴靠了过去。滋溜一声,她连忙收了连到嘴边的垂涎,嗅上去深深吸了一口。

这一口较麻丫头,夜姬大为不同,吸气绵长深远,可见其是使了力气。

顿时,屋子里的气氛为之一变。她恍惚间好似感觉到了所有目光都注视着她,她也意识到了问题。正要说些什么,可是旁边已经吵翻了天。

“你、你、你你。”

“哎呀!”

还清醒的黄嗅和山三很是急切,恨恨发声。听到声音的另两个也渐渐围了上来怒视二娘。

待连番声讨过后,二娘似乎终于可以说话了,顶着一颗因为过于激动而控制不住的狭眼狼头,唉声道:“我又,又怀孕了,那口子说是多一点对腹中孩子有益。”声音到了后边已经略带哭腔。

“我家那口子总是说多子多福。”说到后边狼头幻化变为一个风情妇人的样子,恍惚间她又想到了什么似的,一脸怯怯却而泛起娇羞的样子。

“哼!”夜姬明显是不接这茬。黄嗅欲言又止,麻丫头喏喏。

“下不为例!”山三最后给与提醒。

于是他们好像忘记了什么,是的,盛宴还在继续,此时终于轮到了黄嗅,他一开始就嚷着等不急,此时,他一个前冲冲到了炕沿,鼻尖险险抵在大头娃娃稚嫩的脸上。

“你离远一点,别呼气,别呛着宝宝。”

“嘿嘿嘿。”黄嗅听到斥责也不恼人,好像是真的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凑上去仔仔细细的看了看娃娃的眉眼,也轻轻地吸了一口,眼睛眯着一脸享受的样子。

最后终于轮到的老爷子山三。对嘛!他是老人家就应该给后生晚辈先来嘛!哈哈哈,他一边想着一边不疾不徐的走上前去,一只小手背在身后,是的,由于他幻化的人形个子身份矮小,故只能称作小手,由于个太矮又踮着脚凑了过去,抑制不住欣喜还是摸了摸孩子的脑袋又意识到这不符合他身份就低声自语道:“好孩子,真是好孩子。”接着也不多言,轻吸了一口,不住地点着脑袋,一脸如此的样子。

就在事情在向着不可捉摸的方向发展的时候,突然,“喔喔喔!”一声鸡鸣!

“快跑啊!天亮了。”

“带上我老人家。”

“不要喊,声音低一点,别吵醒别人。”

“又不是见不得太阳。”

一会儿村子里就变得空空如也,只留声声鸡鸣。

只是从始至终“他们”都不曾意识到,“他们”身为妖物因何就认为那些进人家门先变人身、只能轻轻吸一口、走的再怎么急也要合上门这些是理所应当的。使他们下意识就感觉理应这样。而不是妖物本性,恣意妄为。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