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爹,这么说我们乘风而去,不久将会看到姐姐了?”
数日后武佑从闭关中冲天而起伤势尽复,武秀儿迎了上去,笑嘻嘻地问道。
“哈哈哈,傻孩子你可知这茫茫东洲有多大?”
“单说像枫城这样的城池就数以万计,凡人国度更是不可计数,你爹我要是带着你俩御风也不知道十数年能否到达九重天。”
虽是感叹东洲之广袤,九重天之遥远。但脸上笑意并未有半分减少,显然武佑早有算计,倒是一副为女儿和子陌讲解东洲地貌人文的样子。
“啊!那我们怎么办?”
武秀儿惊得张大了樱口,眼睛眨呀眨,很是配合自己的老爹,惊奇地问道。
子陌虽是看到武佑一脸笑意,知道武伯伯早有腹稿,但初闻此间浩渺,心中震撼,凑上去要听解释。
“你们可知道禁之地,无念之海?”
武佑虽有考校之意,但神情变得郑重,眉宇间有感叹有敬畏,声音也不由得小了三分,好像怕被什么听到一般。
子陌愣神,他没有任何修者经历,修者常识更是鲜少知道。他不由得看向武秀儿,想从她那里得到答案。武秀儿这一次显然是知道的,并没有让人失望,脱口道:“那不就是古来传说中的魂寂之地,有东洲第一禁地之称的无念海吗?”
“对,正是此地,传说无念海东倚天柱山,而天柱山西北角有一古道,名为鸾霄。此道在每年只有特定时间可以通过,此道有一处天生地长的天势之地,只要我们可以通过此道,借天地之力,虚空传送,就可以省十数年跋涉之功。”
“那为什么不直接飞过去啊?”
“为什么翻过鸾霄古道就可以省数十年之功?”
武秀儿和子陌同时出声,很明显武佑这句话中有很多有违常理的难明之处。
“有人说天柱山有通天之势,傲视寰宇之姿,久而久之,以势蕴灵,以灵衍道。孕育天地之势,衍化先天道痕,是天生地养的绝渡之地。又有人说天柱山是圣人衍道之地,有后天道蕴,此山只有圣人可飞渡。”
“至于鸾霄古道也是相似,众说纷纭,但大体有两种说法较为广泛,一则是有自然衍生的有乾坤倒转之能的天然阵势,另一则是有大能之士摹刻道纹,布下可跨域而行的大阵。”
语罢,武佑也是啧啧称道,感叹天地伟力。
……
一路跋涉,可谓是风餐露宿。经过这段时间相处,三人之间更是熟路了不少,好些事情相互之间已经有所了解。令武佑暗中称奇的是这个第一次远游的少年行事难得的沉稳,好多时候都可以帮到他,这让有护送之意的武佑省了不少心力。更令武佑欣慰的是,在离开锦衣玉食第一次离家的幼女也难得的体贴懂事,一路艰辛都坚持了下来。
数月后的黄昏之际,一行三人终于靠进入了天柱山脚下。
“爹,快看,风铃镇。”
武秀儿第一个发现路边一块斜倒的青石,上书风铃镇三字,高兴的叫了出来。这一路上小女少了一丝大家闺秀的柔弱,多了一份不属于这个年龄身份的淡淡英气。
武佑和子陌走近看看,都露出了喜悦的神情。
“没错,风铃镇,倚剑崖,我们一路疾行,今天天黑之前入镇子休憩,之后就渡鸾霄古道。”
这一路前行,难免要聊起期间名山险地,风土轶事。而说到天柱山人们所言往往离不开倚剑崖以及名剑和名剑背后的故事。而灵剑寒鸦正是倚剑天柱山。
“我要看剑崖群雄竞剑而憾失,我要一观寒鸦剑。哈哈哈。”
眼看目的地快要到了,武秀儿显然很是开心,难得的露出了一路上罕见的一面,大声叫嚣。
是啊,任谁将要遇到通灵宝玉上的神兵而不激动呢?跟何况是通灵剑谱中的名剑。
且不说剑谱中灵剑无一不是有通天纬地神鬼莫测的威能。更具传奇的是每一柄神兵背后都有一个动人心弦的故事。
比如他们将要遇到的这柄灵剑——寒鸦。传说此剑铸成之时天地失色,日不显东南,而月盈西北。其间有遮天寒鸦绕庐(剑庐)三日后明灭世间,始天地归色,日月复还。此剑一生无鞘,所依皆毁,剑气隐于许寸,无物可倚。故曰:东洲寒鸦,绕庐三匝。日月幻化,无处依它。
……
期盼中前行数里,终于看到了牌坊,此物已经有些年头,木梁上的漆色已经斑斓,上书风铃镇三个褪色大字。
三人前后进入镇中。令他们奇怪的是,日落时分街上已是鲜有生气,偶有行人却也是行色匆匆,镇内大大小小的商铺已经支上了木板,关的严严实实。前后路过好几家客栈,内有灯火人声,外门却是关的严丝合缝,子陌连去敲门,内中人都称其客满。
这一家客满也就罢了,可是这不大的镇子都转遍了,都是客满就有些说不通了,再加上镇子里的人看他们神色怪异,就更让人他们压抑难明了。
就在三人打算去镇子南边的庙宇过上一夜的时候,突然一道声音在身侧响起:“如若不嫌弃寒舍,可进内歇息,粗茶淡饭倒是管够。”
三人回头时却见斜侧院子支着大门,大门旁的大树下一摇椅上躺着一个头发散乱的老头。老头毫无异色,一边说一边咕噜噜的对着酒壶喝起了酒。
武佑细细看了看这个好像突然蹦出的老者,加之进镇子后所遇之事皆有蹊跷,想从这个老人身上看出什么,可是看来看去毫无可疑之处,且见其人乃一介凡俗,气血也是稀薄的可怜,不是仙修也不是武修,明显就是一个落魄的长者。遂就躬身一拜道:“那便有劳老丈了。”
说着顺着老人指引走进了院子。
子陌跟在最后,正欲要去扶一把欲要起身的老人家,却见老人家一手提酒壶,另一手一甩摇椅,就将摇椅拎起来夹在腋下,同时微微侧身朝子陌笑道:“老头子还能拿得动,就不劳小兄弟了。”
说着又走近一步瞅着子陌笑道:“是个好娃娃!”
之后又朝子陌身上一扫淡笑道:“他们也不错!”
这句话好似有着歧义,好似在夸赞走在前边的武佑父女两人。
子陌身子一僵,肩头的雀儿呆若木鸡,怀中的小山缩头。
“老头子我住正屋,东边三间屋子都有床,可随意住下。老身这就去为诸位备些粥饭。”
说着就拎着摇椅走进正屋去了。
武佑此时也注意到老者似有不协,而且自从到了这里处处透着怪异,他朝子陌使了个眼色,自己便跟着老人走了过去,连声道:“外来之人,借宿一宿,怎可忙劳长者,我来帮忙。”
说着就跟着进了正屋,子陌则和武秀儿去了东屋。
……
待收拾好床铺,检查了屋子后,已经上灯了,子陌开门从东房北边那间屋子走了出来,吱嘎!这时旁边中间那间屋子的门也正好敞开了,武秀儿从中走了出来,子陌看向武秀儿,武秀儿摇了摇头。
视线相交之后,都投向正屋,俩人遂朝正屋走去,谨慎推开屋门,只是刚进的正屋,一股米粥的五谷之香就顺着鼻尖流入舌腔味蕾处,勾惹馋涎。顺着灯光进入厨房俩人都是一愣。只见武佑正和老者聊着什么,看俩人聊得很是投言,都满脸堆笑。
“正好,粥也熬好了,快进来。”
先开口的竟然是武佑,老者也在一旁笑着。
桌子不大,刚刚好容纳四人,子陌端起一碗熬得稀烂色泽金黄的米粥看向武佑,他们这一路走来,也经历了不少,相互之间也早有了默契。
“看什么看,还不快赶紧吃。”
子陌与武秀儿得到答复,就有点迫不及待,双双端起了粥碗直接开口吃了起来。要知道这一路上鲜有人家,吃食都是在野外寻些野味,这不论什么东西吃多了总是要腻的,今晚终于遇到了谷米之粥,吃起来很是可口。
吃到一半,见气氛热切,不免聊起镇子上紧闭大门的怪异之处。
“没什么事,就是此间来了个异物,晚间不论听到什么声响也不要管,随它就是了。倒是前些天有几个自称是修道仙人的,非得要去干什么捉妖除怪的傻事,一身家当丢下就再也没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