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钱彬神经质的发出了来自于灵魂的质问,絮絮叨叨的开始码起了今天的内容。

……

章玲儿晚上回到家里,把她在国外的生活经历回顾了一下,想想自己当时都做了些什么,但又好像没啥意义。

国外最大的优势就是它有一个天然的环境,处在其中,你每时每刻都得想着怎么交流应答。如果不想被排斥在外,或者哪怕你只是想要一个正常的生活,你都要面对与很多人的沟通交流,不然的话,怎么生存下去呢。

都说汉语难学,中国人觉得很搞笑。下意识觉得这有什么难的呢,就是不念书的人也能说的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不是吗。

但老外不这么想,特么的多一个点少一个点,文字截然不同;同样的话不同的语气说出来,意思截然不同;不同的话,换个逻辑说出来,其实意思差不多。老外学汉语特么的脑子能坏掉……

这就是天然大环境的优势,你在这个环境里不知不觉的,自然而然就能够掌握,甚至都不用特意花什么功夫。当然,资深的汉语言专业人士还是不一样的,但应付应付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需要很精深吗?

外语也一样,如果只是简单的日常沟通交流,不去涉及专业领域。那它其实也没有那么难。

“没有环境,那就人为的创造环境,语言这个东西,说要比做重要的多,你不能拿出来用,你学它干嘛呢。”

这是章玲儿第二天一早对秦牧说的话,结合她自己的切身经历以及老刘的一些话,她都略作整理的给秦牧说了一篇。

“也就是说,你有办法帮我提高外语的学习效率?老刘居然还能这么安排,挺让人意外的。不管怎样,我都要谢谢你们,先不说我能不能有提升吧,至少你们愿意帮我,我就很领情。”

秦牧也没有矫情什么的,他的确需要有人帮他指点一下让他头疼的外语,章玲儿也的确有这个能力,这个事他记在心里,帮过他的人,他将来也当有所回报,这是他的做人原则。

“既然事情的大概你已经清楚了,留给你的时间并不多。要兼顾好其它科目不掉线的前提下,这个难度其实不小,不过我倒是觉得你应该没问题。”

章玲儿微微一笑,也不解释她为什么对秦牧很有信心的样子,直接转到正题:“你之前是不是纯靠硬记单词、语法,考试题集和课堂笔记,觉得有这些东西的话,应该也够了是吧,至少应付考试应该差不多可以了,对吗?”

章玲儿似乎很笃定,甚至都不需要从秦牧口中得到确切的回答便接着道,“纯粹记忆的话,无法活学活用不说,学起来也没有乐趣和积极性。无法让你更进一步的、身临其境的走近语言的本质。”

“我相信你的词汇量,也知道你很拼,但语言这个东西,你的学习方式有些偏差;你会痛苦,但你仍会去做,这点我不怀疑;但痛苦这个状态并没有改变,你也调动不了自己更大的潜力和效率。”

“话不多说,太抽象了也不好理解,简单来说就是你把你认为对的,合适的,说出来,由我来跟你对话。

之后,我来分析其中的错漏,帮你检索,这是个积累的过程。当然,我们毕竟只是中学生,所以涉及的知识点倒还不算太大,不过这也只是相对而言,你需要做的前置准备工作量也不容小觑。

这是因为我并不清楚你的具体情况,所以这个准备工作只能由你来做,只有你自己最清楚自己的情况,而我则需将你的错漏不足之处记录下来,日后穿插在别的情景对话中,对你再做考较。

也就几个月的时间了,说少不少说多说多,今天就找时间试一下吧,凡事开头难,等你熟悉了这个步骤,慢慢就会变得很简单,现在、此刻,你不用想太多。”

章玲儿神情很郑重,也尽量让自己说的通俗易懂,方便秦牧今后能贯彻这种训练,而章玲儿提出的这种办法有三个关键点:

第一,秦牧必须坚持着把他所有的外语储备知识,以场景对话的方式梳理出框架和层次,这个工作量很大,没有毅力是坚持不下来的;

第二,如果没有一个像章玲儿这样的外语大拿,这种操作就没有了任何意义,无法检索纠正秦牧的错漏不说,可能还会把秦牧往沟里带。而汇总并重组这些知识点日后对秦牧再做考核,这是很繁复细碎的工作,单单就这一点,章玲儿也是值得让人钦佩的。走上社会的人,谁跟你谈无私?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秦牧需要把点点滴滴的疏漏一点点更正修改过来,并牢记在心。至于效率如何,一看场景对话的氛围和效果,兴趣喜好才是人类最大的动力。二看秦牧的吸收消化能力,压力不可谓不重。

当然,章玲儿是不清楚秦牧还有个外挂般的存在,因此,她也不是很有底气。

就这样,此后的校园生活中,学校师生经常能在某些地方,例如走廊、操场、楼梯道等等场所,看见秦牧和章玲儿两人彼此拿外语对话交流,时不时停顿一下,各自拿笔记写写划划,然后继续。

每次也不长,几分钟十几分钟不等。但一天下来总有个七八回,两人会找机会再做“沟通交流”。

起初一两个月的时间,还是由秦牧做素材准备,等到章玲儿差不多摸清了秦牧的外语跟脚,她便开始自己制作场景内容,其中夹杂各种知识点,回头再与秦牧拆解对答。

这个过程中,章玲儿很欣慰的是,一般只要她指出过一次的错漏并引申详解一番后,再下次的演练中,秦牧基本不会再犯,除非章玲儿故意挖了个深坑,等着秦牧跳进去。这种情况,能让当事人映像深刻。。

就这样,两人坚持到了离高考还剩最后的3天的功夫,而秦牧在结合具体语境的情况下,对于语言的把控和理解较之从前已不可同日而语。最近一次的测验中,秦牧的外语成绩提高了二十多分,虽然距离章玲儿那种的还相差比较大,但也已经远远超出了老刘最初的预期。

最后几天的时间,学校通常是不会再让学生去做什么事儿了,调整心态,简单梳理一下知识点,放松心情迎接高考就行。

此刻,已经是平日的晚自习时间,操场一角,秦牧和章玲儿再做着考前的最后一场情景对话。

已不拘是什么内容什么题材什么形式什么语气,章玲儿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引着秦牧对答。

秦牧现在也已经很少再犯一些低级错误了,通常得说上好一会,章玲儿才能抓到一两个错误的细节,给秦牧做着分析解答。因为火候也已经基本到位了,这种不拘一格的对话交谈就会显得十分轻松惬意。在秦牧眼里,外语不再是一门学科,而是一个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工具,自然而然不用刻意。

天上明月被云层遮盖的时隐时现、时明时暗,显得今夜不算特别精致,但操场上的两人却不甚在意,各自沉浸在语境交流之中,很是畅快。

章玲儿很有一种满足和成就感,就像她的毫无私心一样,单纯的就会为秦牧当下取得的成果而开心,也为自己的付出得到的回报而欣喜,这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

而秦牧,他同样也很感慨。就像当初章玲儿说的那样,语言就是要在各种各样的场景里拿出来说才有意义,它不是纸面上的问答填写,它并不呆板,而是有灵性的。

同时,他也十分感激眼前这个善良聪慧的美丽少女,她很可能直接改变了秦牧的一生运势,而少女所做的一切,却不图他什么。

“章玲儿,你将来是打算去北大是吗,你想读什么专业?我们以后大概率应该还会是校友,你对我的帮助我都记在心里,我不管你是怎么想的,反正我是拿你当恩人的看待的。

我家里的情况你大概也知道一些,我以后的人生只能靠我自己,而读书这条路之前我甚至不觉的它能对我有什么帮助,但,现在却不一定,我还是有些希望靠自己改变命运的。”

秦牧看着月色下的美丽倩影,暗暗又对自己说了一句,“但愿我将来能够配得上你,不知道来不来得及。”

章玲儿没做多想,“那我们到时候在北大再相聚。异地他乡的,身边能有个高中老同学感觉还是不错的。也算是我们之间小小的一个约定吧。加油,我们都是。”

章玲儿朝秦牧比了个手势动作,随后便不再多做停留,朝着场外走去。秦牧站在原地就那么一直看着,直到章玲儿的身影彻底模糊消失不见。

章玲儿会在家里先待几天,然后会在她爸妈的陪同下参加高考。秦牧则根本没打算回去,只是跟母亲说了说大致情况。

此时,秦牧思索更多的是,学要上,钱也得赚了,不能循序渐进的慢慢来,母亲等不了。而章玲儿,秦牧也不想让她等太久。

月光下,秦牧右手握拳攥的紧紧的,似乎想要牢牢抓住什么一样。

“你已经在我心里留下了刻痕烙印,而我也不舍得看着你再次从我身边离开……”

……

单身狗钱彬写着写着,他写不下去了。。

“你妹的,我还单着身呢,你呀的就准备开始努力攒钱娶媳妇了??”

我是上帝,秦牧你想那么容易美人携手简直痴心妄想,不给你点磨砺尝尝,你怎么理解作者大大心里的苦……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