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咳,本章纯粹自我学习方法的总结,还有在读书的同学的话认真看一下,确实很有裨益的。高中我凭借这一套学习方法,很轻松的考了个211。
正文开始
王天宇,一个很腻害的人,他的哥哥是二中的骄傲,吴起刚进学校的时候他哥刚以全市第一毕业。他呢虽然上了一年的高一,但逃课半年。最终看在他哥的面子上学校没开除,又让他留级重读。还依旧给他分到了快班。有人肯定会说不公平。
但是别人逃了半年课,但高一第一次月考就是快班第一。虽然有上过一次高一的成分,但是换一个人有真能做到吗。所以同学们不要迷之自信。天才的弟弟依旧是天才,这是基因决定的。
但王天宇是个伤仲永类的人。认真读了一个月的书,旧病复发。逃课一个月入网吧包月。回来的时候已经开始半期考试。一下子变成快班中间档。老师准备打电话给家长,王天宇却是把家长电话填的是自己的。
想开除又惜才。最后不了了之。治不了的后果就是变本加厉。或者说收敛式的变本加厉。一个星期五天半的课只逃三天,两天在学校里面学。同时又因为高中老师不点名,老师教学的班级太多,逐渐的大家忘了这一号人。
吴起是王天宇的同桌,自然两人关系最好。他也是王天宇的小迷弟。不论是知识点还是题目,王天宇总是简单题一做就会,复杂题看一眼答案以后同一类的题目就不会再错。
吴起自认为自己也是个天才。但是在他这儿,和半个废材差不多。不过全班也就是这半个废材能跟得上他的思绪了,并且佩服他这个人了。其他同学都是抱着远离怪同学的心态没啥交集。
话题扯远了,吴起刚上高一,因为没分进实验班的原因(离实验班还差20分)憨憨的跑去问班主任,老师实验班高一分完了我还有机会吗。
班主任朱老师脸色都变了,但还是温和的说到“高一升高二分科的时候还回再分一次班。但是进不去也没关系,实验班的老师教学能力和我们差不多”
年少无知的吴起还不知道自己因为这简单的一问得罪了老师。毕竟这一问直接问道了最深处的问题,质疑快班老师的教学能力。之后分配班级委员,学习委员没用班级入校成绩最好的李晨,直接点了吴起的将。你不是能吗,给你点压力吧,学习委员成绩比不过班上同学。
吴起对于自己的学习还是不太紧张。当周围的同学都在紧锣密鼓的学习着高一的知识的时候,吴起还在刷着初三的题目。其实到中考结束他的数学都没有完全学完。二次函数和几何组合的问题始终还是差了一大截。中考150的数学题只拿了134,唯独丢了那两道数形结合题。让吴起觉得始终不算圆满。
终于在高一第二个月完整的把最后的初中短板补齐。吴起也收货了他第一次月考的成绩班级15。快班(4个班)排名70。与第一的同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班主任同志都忍不住想把学习委员转给王天宇了。奈何天宇不争气,月考成绩出来第二天就去包月了。
等回来的时候已经是下个月了。其实相处一个月吴起已经熟悉同桌的脾气,这第一个月也没安分,隔三差五逃晚自习,就为了去网吧打lol。第二天趴课桌睡觉。吴起因为长的比较好高大,中考两本教辅加上高一6本教辅,完全挡住老师的视线。
让他白天也能养足精力,晚上继续战斗。所以从大多数人的角度来说,算是从犯。但咱就压根不在意。只觉得这个人很有趣。吴起的角度是这么想的,
因为补齐了短板,吴起开始认真学习高一知识点。高中和初中最大的区别就是高中两本书的知识点顶得上初中三年的,因为知识点多,知识点组合出来的题型就更多了,试了两天的题海战术应风终于发现,自己的题海只是题海中的一滴水。
这里面有两个难点,你题海战术需要练习的题目多到你需要一天24小时都把时间放在里面。就这还不一定刷得完所有的题目,如果你刷完了大多数题目。那么第二个问题来了,你刷了什么?题目?哪个题目?不知道。对了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要想将所有题型全部都记忆下来,那基本上也是天方夜谭。当然你想说我可以只记忆一部分,那也可以拿个不错的分了。没错。但是这不够啊,因为高考不考重样的。你记忆的那一小部分在高考如果同类出现,那一定是个简单题。大多数难题的分数就别想拿了。这样的话考个本科还可以,上重点?做梦。
所以这个时候得换个思路。既然题型记忆,题海战术靠不住。那我就进行骨架结构,众所周知高考题目都是缝合怪。各种知识点的穿插组合成为高考最终的难题大题。这里面需要两种东西,基础知识点的熟悉和掌握程度。这个知识点有什么作用能怎么用。就像人体的组织结构一样,他在题目中一定是有功能的,提供数值还是提供某种性质。
就像中考的压轴题,给你的条件是为了让你反应知识点,知识点是为了让你考虑他的用法。如果是这样的话。每个知识点你都得清楚他的用处和在题型里面的结构。同时除了知识点,还需要一把手术刀。这把手术刀叫做思维。命题人再出题的时候总是会去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不是记忆能力。
思维给题目提供了变通的可能性,给知识点提供了更多的组合。而常见的思维能力其实书本上早就给出来。数学常见的就是函数方程思维,数形结合,分类讨论与整合,问题转化与划规,枚举和整体,豁然和必然。物理上整体隔离,图像,极限思想和极值思想(数学),微元等等,化学上计算守恒法差量法,化学平衡模型法控制变量法等等。
当然思维方式就是几句话,就像哲学最早的思想方法三段论一样,所有的a是b,所有的b是c,那么所有的a是c。逻辑很简单,但是想要用好就得需要有强大的底层只是能力。比如三段论用的最多的就是计算机的逻辑结构,但是计算机的逻辑结构的复杂性却早已经超出了想象。
想到这一步的时候,吴起其实就已经开始不着急了。因为解题的思维能力是需要庞大的知识积累为前提的。所以他现在需要做的就只是慢慢了解每个知识点他的特性,在题目中的作用,如何体现。一个个的积累,细枝末节也不放过,然后反复记忆。
直到将之形成一种习惯。而这个过程中因为高一高二的只是为了巩固知识点,所以即使只是停留在第一阶段,吴起依然能够获得一个不错得分数。等到了高二下,再学习思维的话就基本上做到了自己认为的最好。
于是,吴起放慢了脚步每天就是利用一个个题目来总结知识点。最终即使没有王天宇这样好的智商,没有他过目不忘的能力。在他水磨豆腐,滴水穿石的坚持之下。半期考试,依然意外的获得了平行班级第一全年纪前十的成绩。当然这是建立在他文科功底也很好的大前提之下。文理科都很均衡。
然而,好的成绩这意味着麻烦不断。开始不断有人来问他题目。是的,他体会到了王天宇和李晨的痛苦。或者说比他们更痛苦。王天宇是直接用不会来拒绝别人的求教,这也就从很多方面造就了他不被喜欢,也没几个朋友的处境。李晨则是来者不拒,耐心讲解。吴起也学了李晨,毕竟吴起才是学习委员嘛。于是一个主动从实验班调下来的同学张辉(女)问了应风一道函数问题,就发生了如下对话。
“你这个题目很简单得,上课的的时候老师说过。我觉得你应该从想的是方法,而不是这道题的解法。”
张辉“我晓得你先教我这道题的解法嘛”
吴“这道题它问的是a的取值范围,而且他是函数问题而和a相关得是不是函数的定义域。那我现在问你,老师讲过的函数定义域和值域的基本求解方法有哪些
张“定义域有额,,,,嗯,,根号下不能为负,反比例不能为零,应该就是这些。”
吴“没错,因为这道题他是以一个表达式为未知数,所以我们是不是应该先求出来。我们求这种类型常用的是什么方法呢”
张“额,老师说过但是我记不清楚了。”
吴“我给你讲一下你记一下,常用的是代还令T等于这一堆式子然后反解出x等于和t有关的式子,然后将t看为x代入f下。就可以做出来了,当然这道题因为外面x是带有4次方的式子,而且式子里面是带有x的平方。所以这题最好的是配方法,不是说代换法不能做,而是比较复杂,我们观察一下这个式子的结构里面是平方,外面是4次方,那外面这个四次方我们就可以用什么公式来解呢”
“,,,。”翻着白眼看着吴起
主角浑然不觉。继续说道“平方和公式呀,我们初中学过的,凑一下倒过来就行了凑出来不就是x的平方减4括号的平方,和f下结构一样,就直接代换就行了,懂了不”
“等我反应一下”
吴起“这道题对应出来的是你的初中因式分解这一块还不是很熟悉,而且老师讲的知识点还是应该做个笔记。你也是爱学习的,应该要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不然以后会很难的”
张辉“行,谢谢啦”
然后全程语气温和的吴起就传出了一个盛气凌人的坏人形象。据当事人张某的回复“我是张请你指点指点我,不是指指点点我的”
而在这之后,张辉又拿同一类的题目来问了应风。只不过是把平方差公式改成立方差公式而已。
吴起又给她讲解了一遍,顺便又反复提了那句“应该多做笔记,联系一下因式分解。这道类型题我给你说过的,如果你做了笔记的话翻出来看一看,平时温习一下应该都不用问我”自此之后,全班没人再问过吴起一道题。盛气凌人成了应风得代名词。想亲民的应风觉得莫名其妙,但是有无可奈何。
他真的只是给别人说一下该补习的短板。他不知道错在哪儿。不过自从自己看了越来越多的文学类书籍,他反而对这些评价没这么在意了。只不过是又一次的孤立而已,自己已经习惯一年多了,有何必在乎呢。这样正好,没有人来打扰自己,自己反而能够多看点书。二中的图书馆是一个很神奇的图书馆,他在里面找到了一本66年的毛选,看了几天觉得兴趣不是很大,不是毛选的战略思想和方针不对,而是自己走的越远越对政治书提不起来兴趣。
相对于社会的变迁思想的进步来说。他反而更喜欢的是向内探索。文学和艺术始终才是他的最爱。最终他在图书馆里面找到了一个存放散文的小小的角落,这个角落里有仓央嘉措爱情的困惑,有惠特曼工业时代下人的热情,有波德莱尔的恶之花,神牛麻醉品等等,此外还有陀思妥耶夫斯基,还有一本关于蜜蜂的散文的书籍因为作家吴起不记得了,但是这个养蜜蜂的过程具有很高的文学欣赏价值。在这个角落里,装满了吴起所喜爱的诗歌和散文。而这些书,吴起借出来以后因为挚爱不已就没有归还过,只是不停的在接受图书馆三倍赔偿的惩罚。而这三倍赔偿在有一段时间里,让吴起几乎每天吃馒头。然而此中已经有了最大的快乐,何必在乎身体发肤呢。
王天宇对吴起的影响是很大的,他通过自己天才的表现让吴起认识到自己也只是中人之资。自己的长处在于脉络的寻找,追本溯源。但是就真正的学习能力和那种秒不而言的一瞬间想清楚很多事的能力,自己是没有的。同时,他也让吴起看到,其实只要成绩好,老师的包容度是相当大的。所以当成绩好了以后,他开始飘飘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