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避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但是逃避能够让事情暂时不需要解决。
应风害怕面对丫丫受伤的眼神。沿着河一路走来,丫丫的悲伤情绪已经慢慢的传递到自己身上了。
或许一开始郭昌平问应风的时候,丫丫并没有喜欢应风。但一个月下来,从每天孤独回家,写作业,教弟弟写作业,睡觉。
每天最期待的事情竟已经变成了向应风倾诉她的各种想法。
应风给她说些哲学和艺术政治的有趣讨论。当她准备永远的沉溺并享受其中时,她感受到了那个男人的冷漠和疏远。
应风不知道她会有多悲伤。但他承受不了自己的愧疚。所以第二天他去爬山没有联系丫丫,爬山回来他给班主任请了两天病假,又去爬了山。请了两天病假又逃课三天半继续去爬山,之后又到了周末。
逃课一个星期里,他看到了各种树,长在绝崖峭壁上横着生长的,主干弯弯曲曲的,两人合抱粗细的,长在山洞里的。也看到了许多草,狗尾巴,芦花,兰草,韭菜,蒲公英,也有许多千篇一律的壮丽风景。
他们都有着自己的遗憾小草任人践踏,绝壁上的树木随时有倾覆的风险。人生嘛,岂能事事如意。愧疚如何,遗憾如何,会很如何,不过生命的一部分
然后他回到了学校,和郭昌平的后排换了座位,坐到了郭霞旁边。丫丫并没有说话,只是受伤的看着整个过程。其实很多人很害怕养宠物并不是处于讨厌。只是害怕自己有一天厌烦小狗到处大小便,把家里弄得一团糟。那时候如果自己不耐烦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送人了算了。
人没狗生活会越来越好,狗狗没人会不会饿死,会不会思恋呢。所以大多数人想养宠物只停在了第一步。应风突然发现自己已经把丫丫当宠物走到最后一步了。
人呢,就是这么种奇怪的动物,因为智慧,人成了众生之上高高的神,但是神究竟需要什么呢,神自己都不知道。就像圣经里面说的是爱人,仁善那上帝或许只是随意的呓语,人照着自己认为的方式去认为,所以上帝说了爱世人。
既然爱世人,撒旦又从何而来,爱世人那应该好人坏人都是它的孩子,好不是针对他,坏也不是针对他,为什么还是有这么多教条高速世人要善良。
人也是一样的,当人征服了世界,虫鸟绝迹在钢筋混凝土的城市,猪狗牛马收养在圈栏里面后,五谷生长在乡间田中后,人再也不需要为生存发愁了,在回过头突然发现,自己一直只有本能,只是去活着,却没有活的目的。
精神需求,可是精神就是上帝,谁知道需要什么。从以前思考到现在,从上一代思考到这一代,又延续到下一代。提出来无数观点,政治权利,自我实现的价值需要等等等。于我而言这只是一个资本对人的诱导,精神需求的本身上存在的,但由它引导出来的一切都是虚无的建立在他人之上的。
人活着什么精神需求都不要,只要完善满足自己的每一个念头。就已经足够了。比如说当面就愧疚的时候主动逃避。当面对绝望的困境时,自我安慰宝剑锋从美丽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不过是选择一种方式来让自己的念头通达而已。但是再完美的方式总有遗缺。哎呀呀就是缺了的这一角,这是吴起内心黑暗的角落,只是他从不层曾在意这黑暗的一角对他潜移默化的影响。
当然,作为一个渣男和女生门讨厌的学霸,孤独是永恒的话题,而孤独不需要适应。它只是固定的在某几个地方停留,在吴起早起吃粉时,在一个人走在路上的时,看散文感到烦卷时,同一首哥听腻时它总是会告诉吴起,你的心缺了一角,你必须要去面对这个世界,尽管世界是讨厌你的。
但总归你还得与世界做一次和解,填补自己空虚的心。然后第二位主人公走进了他的世界。一个傻子一样的女生,多傻呢,一套题无数遍的讲解还是不会,但奇怪的是其实双方都并不感到厌倦。
倒不是这小笨蛋长的多有姿色勾起了吴起性冲动的本能,那时候那个年纪就是有这贼心,也没这贼胆。
那时候吴起读到了一首诗,仓央嘉措的问佛,佛祖确实给吴起做到了解惑,但只是解惑,缺没有解决,因为当遇到这个女士的时候,吴起孤独脆弱的内心得到了填补,但是久居幽冥之人,必然上幽冥的气息。
吴起的偏执超出了吴起本人的想象,他认为美好的,应该长长久久的留在他身边,但是当他再一次明白这只是一个蠢笨的笨蛋之后,他又在痛苦这样的日子究竟需要延续多久。
当然,女生的心思比谁都细,这是这女生高中的时候唯一聪明的一次。她问吴起“我们能在一起多久,然后哭了
“就像丫丫那受伤的眼神,再一次令吴起那内心破碎的圆盘支离破碎。吴起躲闪着她的眼神只是问道“囊个蠢,怕是待不了好久了”
然后那女子哭的更伤心,终于,她哭到了一个虚假的诺言。吴起就像一匹失去了主将的野马低声的给他说你不说我们就不会分手。然后吴起逃了一个星期的克,手机不接,短信不回,内心充满恐惧和愧疚。恐惧于自己的残忍逼着对方说分手,愧疚于自己的残忍,逼着对方说分手。
最终,吴起的残忍获得了他半个想要的结果。这个让他抱憾终身的苦果。对于亚亚,或许是内心漾起了一丝涟漪。
但是对于这个伤透了心的女子,无耻,确实感觉一辈子的伤害。
年轻的谈恋爱的人,你何曾想过你在一片荒原上。在喧闹的人群里。在钢筋铁骨的城市。突然,一个陌生人上来捅了你一刀。然后跟您说一句,我就是要让您记住我是谁?我曾经来到过你的世界。
而吴起正在做的就是这件事情。他看着那一身明晃晃的眼睛一点一点的暗淡消沉,默默的关注着他从一个重点班坠落的到专科。吴起只是知道自己还得残忍点,忘了自己吧,那女生。唐飞飞
当然,这是后面的故事,如果说吴起这一辈子放下底线,开始给自己的生活设置陷阱的开始,应该就是这一次对于感情的残忍分割。
然而,俗话说的好,一山更比一山高,恶人终有恶人磨。这个恶人,便是吴起那首藏头诗的主人。
这个时候的吴起,高二分班了,分到了实验班,他的目的确实达到了,又是全校第一,这个时候的王天宇有准备留级了,然而
哥哥已经走了,留下的影响力也渐渐消磨,终究还是转学去了最烂的高中当起了学霸。这个事情就像有些人说的。
天才就是99%的汗水,加上那1%的灵感。有的人说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元素。没有他就做不到突破到下一阶段的结果。
但这对于一个真正时候高中哪个是主义理论的文科生而言?就是扯淡。用马克思已经很明确的说明了。量变是质变的积累。质变是量变的结果。当量的积累到达一定的阶段之后,一定会引起质的变化。所以残酷的现实再次证明。阶梯的灵感是来源于自身的积累足够。
最多就是人的聪明程度不一样,所能接受的快慢而已。更无耻,进入高中的实验班的时候。实验班的班主任找他谈了一番吴起的未来。在班主任的想象中,吴起应该参加数学竞赛,物理竞赛,化学竞赛。
然后获得高考加分。最终,如愿以偿的冲击民华和南大。然而,老师眼中的应该是一个勤奋好学的学生,然而吴起并不是。
但吴起连他自己第一阶段的目标都没做好。他已经开始迷茫了。因为他已经发现未来是一条坦途,只要继续走下去自己就变成了一个被物理法则操控的所谓不信命但又时刻在命运漩涡之中的可怜虫。
他看过机械决定论,也就是说到我们假设这世界上的。东西在某一个瞬间完全禁止。之后,在物理规则的作用下开始运动。那么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相当简单且恐怖的理论。每一个离子改在哪个位置,每一个人该做什么已经被决定了。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不去满足一下自己内心所向往的东西呢。
写一首诗,唱一曲词,平复自己那空虚的内心又不至于毁灭自己所生存的世界。于是,他从新看起了仓央嘉措的诗文,别人看的或许就是仓央嘉措的情思。
但吴起只是想让自己的内心被完全剖析。可能他和另一群人就是厨子和食客的区别罢了。厨子在意食物的技巧满足自己内心的需求,食客只在乎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