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哪抓的兔子,你小子又跑到山里了是吧。”
“没有,爹,我就在咱村外抓的。”
这少年正是十年后的狗蛋。
“孩他娘,把兔子给孩子炖了吧,孩子正长身体的时候。”
这时屋里传出一个妇人的声音:
“好,等我缝好这双鞋面就做饭。”
十年的时间一晃而过,狗蛋的父母也已经有了些老态,由于常年的劳作,两鬓之间已经有了些许白发。
“咳咳咳”
这时二狗咳嗽了几声,声音沉闷,狗蛋见状连忙走到二狗的身后,拍了拍他的后背。
“爹,你的病还没好吗?”
“没事,老矛病了。”
自从三年前,二狗便患上了咳嗽的毛病,有时严重起来,咳的整夜睡不着觉。
“要不要再去老张头那给你拿点草药?”
狗蛋有些担心的问道。
“不用,咳一会就好了,你去给我倒杯水,狗蛋。”
“好,我这就去。”
狗蛋又拍了拍二狗的后背,进屋从破旧的瓦罐里倒了一杯水,小心翼翼的端给了蹲坐在门槛上的二狗。
狗蛋的脸上有些担心,也有些自责,三年前他调皮跑到山里玩,结果误了时辰,在森林里迷了路,二狗见狗蛋迟迟未归,便独自一人去山里寻找,结果染了风寒。
二狗带狗蛋回来便发了一场高烧,虽然在老张头的草药下,烧退了去,却也留下了这咳嗽的老矛病,随着二狗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咳嗽的毛病也愈加严重。
二狗接过茶碗,猛的灌了几口,这才压住了咳嗽。
二狗抬头看着狗蛋稚嫩的脸庞,由于经常和父亲一起下地干农活,皮肤显得有些黢黑,虽然体型不是很大,但整个人显得十分的壮实,典型的农家孩子。
“狗蛋,你也老大不小了,该娶亲了,看上谁家丫头了,我让你王婆去帮你说媒。”
“爹,我还小呢,前几年虎子哥进县城里当学徒,如今也好几年了,我也想和虎子哥一样出去闯荡。”
“出去闯荡不耽误你成家,等你结婚了再出去也一样。”
“娘,我饿了,快做饭吧,我帮你收拾兔子。”
狗蛋连忙转移话题,提着兔子便朝河边跑去。
孩子他娘也放下了手里的活,叹了口气,对二狗说道:
“这孩子一心想出去,结婚也不急,等他出去闯荡两年回来也不迟。”
“咱家就他一根独苗,我这不想看着他结婚吗,我这身子我知道,也不知道能不能抱到孙子了。”
“这些年,咱俩也省吃俭用攒一些积蓄,要不你去县里找个大夫看看。”
老张头虽然懂得一些草药,但是也只是略懂,只能治疗一些简单的病症。
“那是留给狗蛋以后结婚用的,不能动,我的身体我知道,再撑十年八年的没问题。”
孩子他妈听到这话也不再多说啥,起身做饭去了,四周也慢慢的安静了下来,只剩下柴火折断的声音,和锅碗的碰撞声,偶尔夹杂着几声咳嗽,听着很是沉闷。
此时二狗已经提着兔子来到了村外的一条小溪,便随意的找了块大青石,熟练的处理起了兔子。
当成和宋先生一起学习的三人,如今二丫在县里给一个大户人家当丫鬟,虎子在一个酒楼里当学徒,学习记账,只有他还在村里,他也想和虎子哥一样去县城里,去年过年的时候他和他爹二狗去过一次县城,那宽阔的街道和许多没见过的东西都深深的吸引着他。
狗蛋不一会便处理好了兔子,便往回家走去。
……
“狗蛋,去把这个兔腿给宋先生送去,这些年多亏他教你写字。”
二狗看着对兔肉垂涎欲滴的狗蛋说道。
“好,我这就去。”
狗蛋虽然有不愿,但还是忍住对兔肉的渴望,用草绳绑起一只煮好的兔腿向宋先生家走去。
宋先生经过了十年的时光,已经到了中年,越发的和善,村里的不少小孩都和他学认字,虽然不能考取功名,但也能在县里某一份差事。
狗蛋走到宋先生家门前,抬手窍门。
“师父,在家吗?”
不就门就应声而开。
“狗蛋呀,吃饭了吗,来进来坐。”
“不用了师父,我爹叫我给你送点兔肉,这就走了。”
狗蛋将手里提的兔腿递给宋先生,便往回走去。
这几年宋先生过的十分清贫,所以村里也时常帮衬。
如果时光能一直如此,狗蛋可能会一直是那个狗蛋,也不会有这后面的许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