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巴图鲁,满语勇士的意思。

鳌拜作为大清第一巴图鲁,自然不会退缩,午时即带着六位满洲骑兵到了校场旁等候。

大顺这边,六品以上官员也陆续到达,等候“皇上”到来。

下午未初三刻。

凡册在胡一山、吴德胜护送下,到达校场。

校场内有块平地,已设有军帐,中间放着一张龙椅,两侧各放着三张方椅。

军帐两侧每隔几米就插有大顺五彩长龙朝旗,在微风中高高飘扬,每侧足有二三十根,何其壮观。

众臣与鳌拜皆行礼后,在凡册带领下步入比武场,并安排几位核心人物坐下。

凡册坐于正中龙椅之上。

左手第一个坐着牛金星,第二个是鳌拜,第三个是李自敬。

右手第一个坐着田见秀,第二个是刘宗敏,第三张方椅空着。

其余官员则站于身后。

刘宗敏说道:“禀皇上,何时可开始比武。”

凡册答道:“刘将军莫急,朕已派人在远处安放箭靶。”

“禀皇上,外臣鳌拜与刘将军可先比试马上功夫,先下马者为输。”

“鳌统领,朕意今日演武点到即止,以免有所闪失,以误两国交好之情。”

“禀皇上,鳌统领既有此意,臣刘宗敏自当奉陪,请皇上恩准!。”

凡册考虑了下,说道:“二位将军,比武可以,但需用未开锋之刀戟,如中途朕有口谕,二位随即停止,如何?”

“外臣鳌拜遵旨!”

“臣刘宗敏遵旨!”

二人跪拜接旨后刚要起身,鳌拜补充道:“禀皇上,外臣还有一事;既然刀剑并未开锋,外臣请皇上恩准去除铠甲,而后开始比武。”

凡册觉得并无大碍,于是恩准了。

这时,李炎叫将士抬了一排未开锋的兵器过来,上面有长剑、大刀、长戟、双锤、长锏等。

鳌拜看那长戟的木柄居然包了铁皮,用起来应该比较称手,也就选了它。

刘宗敏平时就喜欢用刀剑,不喜欢其他兵器,于是选了大刀。

二人皆骑上战马,跑到左右两侧,想对而立。

凡册一声令下,两人开始相互冲锋。

快要接近时,鳌拜的马朝左边偏去,长戟向刘宗敏刺来。

刘宗敏则将马朝往右偏去,身体一躲,用大刀将长戟挡向天上。

随后鳌拜将长戟在空中回旋一圈,随后打向对方。

刘宗敏见势提刀回马,也砍向长戟。

两人在兵器在空中凝固了。

只见刘宗敏双手持刀,砍到了长戟中间。

鳌拜则双手持戟,抵住了大刀。

突然刘宗敏刀峰一偏,朝长戟头部滑去。

鳌拜左手随即松开头部,骑马朝前奔去,暂时离开交战区。

而后他趁刘宗敏还未转身,反转马匹朝刘宗敏尾部刺去,杀了个回马枪。

刘宗敏此时作战不利,立刻策马快速向前跑去,躲开长戟。

鳌拜立刻骑马追赶,两人的战马朝远处跑去。

大概跑了百来米,刘宗敏突然引马向左侧跑去,鳌拜也跟着左转。

就在刘宗敏完全转过来时,与鳌拜相接了。

鳌拜手持长戟刺向对方,刘宗敏来不及躲闪,肩膀被刮了一下。

但是他也趁机将刀砍向鳌拜,也将对方手臂擦了一刀。

虽然两件兵器均未开锋,但毕竟都是战场上拼杀过的将军,手劲很大,两人的衣服都被拉开了口子。

刘宗敏不服输,抡起大刀就像鳌拜脑壳砍去。

鳌拜也是久经战阵之人,反应够快,迅速将长戟横在头顶,顶住了大刀。

两把兵器又一次僵在了一起。

刘宗敏拼尽全力向下压,鳌拜的马都开始不住的移动脚步,感觉有点招架不住了。

毕竟是满洲第一巴图鲁,鳌拜弯腰向下蓄力,然后猛的双手持戟向上一冲,立刻就把刘宗敏的大刀顶开了。

随后,他骑着战马拉开一段距离,侧身把戟水平甩向刘宗敏,来了招横扫千军。

刘宗敏也不是吃素的,迅速将大刀竖起,挡住了横过来的长戟,用以一弹,将戟弹了开去。

“皇上有旨,点到即止,第一轮比武结束,两位将军请回!”胡一山在军帐外大声喊道。

刘宗敏和鳌拜领旨后迅速停止,然后骑马回到军帐,坐到了各自方椅上。

凡册问道:“二位将军,可分出胜负?”

“禀皇上,鳌统领用戟精湛,快而有力,不愧是满洲第一巴图鲁,臣甚为佩服!”

“禀皇上,刘将军过誉了;臣观将军骑术了得,大刀冲砍之法很是精妙,唯有身经百战方可练得。”

凡册说道:“二位将军惺惺相惜,今日之战可传为佳话;两位先稍事休息,随朕观看秦、汉二营演练,而后再比第二轮。”

“外臣遵旨,愿随皇上观看。”

“臣遵旨,愿随皇上观看。”

这次演练,只安排了两队步兵,一队骑兵,三门红夷、三门大佛郎机。

先是红夷、大佛郎机齐发,射向远处的山体,飞起阵阵灰尘。

凡册趁机问道:“鳌统领,听闻贵国汉军八旗拥有红夷重炮上百门,已有攻破任何坚城之实力,让明军甚为胆寒,不知是否如此?”

“禀皇上,外臣只知道汉军八旗确有红夷重炮,至于是否上百门,确实不知。”

凡册敢肯定他绝对知道,只是此事属于军事机密,未得大清皇帝口谕,不敢擅自透露。

“鳌统领,朕得知大清辽西重镇锦州,不仅布有重兵,还有火器工厂,可制造火铳、鸟铳及各类火炮,已具相当规模;明朝除关宁军外,已无精锐之军,如此多火器,不知用在何处?”

鳌拜被问得欲言又止,不知如何回复,毕竟是在大顺国都,但自己又是大清重臣。

片刻过后,他开口了:“禀皇上,大清以北有俄罗斯、准噶尔、喀尔喀三国,以西则有叶尔羌、和硕特,强敌环伺,唯有坚城利炮方可立国,请皇上明鉴。”

明明就是进攻型国家,还方可立国?你们不仅侵占了明朝辽东、辽西,还向西吞并了蒙古察哈尔、科尔沁等部,而且臣服了强大的喀尔喀汗国,并与其联姻。

其余国家中,最强大的就是俄罗斯帝国,此时已经初具今日的规模,占领了欧洲大片领土以及整个西伯利亚,几乎拥有整个亚洲北部。

其次为准噶尔部落,拥有中亚大片领土,虽然暂时没有称汗国,不过依然强大。

还有和硕特汗国,此国拥有青海南部以及整个西藏,实力不容小觑。

最后是叶尔羌汗国,领地为新彊及青海西部,实力相对较小,但仍然不是小国。

不过外交本来就是尔虞我诈,风云诡谲,不必太当真,也不能太死板。

凡册说道:“鳌统领,大顺与大清结为同盟,可共抗强敌;只是中原富庶,沃野千里,城池无数,大清真无入主之意?”

鳌拜顿时面色凝重,连续两个棘手的问话,但再难也要回答。

“禀皇上,外臣今日递交国书,本为结盟之事;大清之敌不是大顺,而是俄罗斯与准噶尔,请皇上明鉴。”

“鳌统领,朕随口一说,不必在意;快看场上,三眼铳手、鸟铳手即将射击!”

军帐正前方远处,站着三排鸟铳手及三眼铳手,每排均为一半鸟铳、一半三眼火铳。

随后,他们进行了射击演练,几十米远处箭靶皆中。

凡册问道:“鳌统领,听闻大清汉军八旗人人皆备火器,可还有兵卒练习弓矢?”

鳌拜回复道:“禀皇上,据外臣所知,汉军八旗自使用火器以来,继续操练弓矢者甚少;但蒙古八旗一直精于骑射,与满洲八旗旗鼓相当。”

“鳌统领,朕闻满洲八旗以重甲步兵及铁甲盾车最具战力,骑兵反而不如二者;蒙古八旗才为精于射术之骑兵,不知是否如此?”

“禀皇上,外臣所带六位骑手,三位选自蒙古八旗,另外三位则为满洲八旗,可否让六位骑手于校场演练射术?请皇上示下。”

“准!胡一山可在?宣六位骑手进入校场演练!”

胡一山听后随即出去传旨。

整个校场已被近卫营及秦、汉二营围了起来,形成了一个很大的正方形的禁区,六位清军骑手被挡在了外面,只有鳌拜被允许进入。

胡一山进来说道:“禀皇上,六位骑手不愿卸下军械,近卫营都尉吴德胜禁止他们入内。”

鳌拜此时说道:“禀皇上,六位骑手绝不会有其他心思,只是大清武士未得军令,军械不能离身;外臣这就去下令,卸下军械。”

凡册说道:“鳌统领,不必如此;胡一山,传朕旨意,六位骑手可持械入内。”

李炎也趁机下令将箭靶换成新的。

不一会,六位骑兵依次进入校场,因为装束略有不同,看得出来排头三位为满洲八旗,后面三位为蒙古八旗。

鳌拜请示凡册后,走到他们身边,然后下令开始演练。

只见在离靶七八十米远处,六位骑手开始策马飞奔,从右边箭靶跑到最左边箭靶,然后再回旋到右侧,而后又从右跑到左。

突然,其中一位开始张弓搭箭,向右边第一个箭靶射去,而后又张弓依次射向第二个,第三个…………

紧接着,第二位也重复第一位的动作,剩下四位也是如此。

几轮过后,箭靶上已布满弓箭,整个过程流畅且迅速,每一支弓箭均未脱靶。

看的出来,蒙古骑兵射术还是略高于满洲骑兵,难怪都说蒙古骑射天下第一,名不虚传。

李炎上前说道:“禀皇上,秦营也派六位骑兵进行演练,请皇上恩准!”

凡册说道:“准!另将箭靶全数更换,而后开始演练!”

李炎接旨后就先派人换了新的箭靶,而后传了六位骑兵进入校场。

六位大顺骑兵也效仿清军战术,圆形跑位,而后依次射箭。

几轮过后,箭靶上也布满了弓箭,并且也未脱靶。

凡册心里暗自高兴,说道:“大顺骑兵与满蒙骑兵均善于骑射,均为精锐之军,此为两国之福;鳌统领、刘将军,既然骑射已比,就不用二位亲自上场了,可有异议?”

鳌拜与刘宗敏都表示遵旨,并无异议。

凡册继续说道:“鳌统领,朕已命尚食局略备薄酒,几位将军想和统领一醉方休!”

接风宴上,几位将军陪鳌拜畅饮着,不时夹两口菜肴往嘴里面送,一片欢乐祥和。

凡册坐了片刻,以还要处理政事为由,先行离去。

皇帝陪臣子吃饭喝酒,那是赏识,随时可以离开。

臣子被皇帝安排饭局,或是陪外臣喝酒,那是职责,必须完成任务。

君为臣纲,自古如此,概莫能外……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