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快来看看城门口贴的这是什么?”

“招贤令?”

“谁给念一下啊?”

“大秦二世皇帝扶苏颁布招贤令,令曰:今日之大秦乃天下人之大秦,自周后,诸国纷乱,战死者不计其数,我大秦承天命,创万事基业,今天下初定,百废待兴,吾民本善,期盼安康之心朕亦知之,奈何乱贼频起,复诸侯战乱之伤,兴,百姓苦,亡,百姓亦苦,朕心甚痛,朕闻天下豪杰雅士漏藏与野,今求贤若渴,必唯才是举。”

念诵的人是一个多少认识点字的读书人,这个时期的读书人不像后面的读四书五经,都是杂学,始皇帝焚书,烧了《尚书》《诗》《书》还有诸子百家的一些书,但是相对于其他的农学,道家的还留存了不少,本来吧,大秦一统的时候并没有这么些个事,儒家劝秦始皇学古而治今,李斯呢就反对,认为“儒生不师今而学古,道古以害今”然后才提出的焚书,但是没坑儒,真把儒生都杀了就不会流传下来儒家的东西了。

所谓的“坑儒”坑的其实是骗了秦始皇的两个方士,侯生、卢生为了迎合秦始皇长生不老的想法就说能找到长生不老药,结果呢,当然是找不到,所以始皇帝陛下一气之下就把咸阳附近的方士都杀了,这就是所谓的“坑儒”,说白了,这个时代的百家对于秦始皇的仇恨只不过是你把我的书都给我烧了,然后我恨你,但是我还能偷摸的口口相传。

招贤令的颁布在市井中成为了人人谈论的热门话题,但凡现在还处于大秦统治之下的地方,都有张贴,都是赢辉直接派人下去,县太爷想不贴,小心脖子上的脑袋。这个时代还没有茶楼之类的,不过也不妨碍人们的八卦之心,各种犄角旮旯蹲着两三个,或者城门洞那猫着几个,闲散的懒汉依靠在自己门口都能和别人侃上几句招贤令,证明一下自己现在也是关系国家大事的人,还有的一拍大腿“俺去也”然后扛着锄头感觉自己就已经是大秦的国士无双,雄赳赳气昂昂的朝着每个村落或者县城的报名点就去了,过了半天再回来说一句“哎,那斯不识天下英雄。”随后有条件的就和口酒,没条件的就凑合喝口水。

虽说人们的表现各异,招贤令上的一句话,只要是活得岁数大点的都赞同,那就是“诸国纷乱,战死者不计其数”,不用往上倒三辈,往上倒一辈就行,谁家没有战死或者因战至残的?自己家没男丁的话,邻居家有男丁的还没有吗?皇帝说的大实话赢得了大部分人的支持和赞同。

“大家对于皇帝的这封领书怎么看啊?”在一个小黑屋里围坐着几个人,桌子上点着灯,但是那弱小的微光根本看不清周围几个人的面目,在这种极度诡异的氛围之下其中一个人的声音响起“从古至今,不论是朝堂还是在诸侯国,能掌握权力的无一不是咱们世家,即便有几个恃才傲物的下场是怎么样的?如那孙膑还不是照样缺了两块骨头。”

“此言甚是,我看,这个领书应该是皇帝扔出来探探路,看看咱们的反应,如若阻力巨大,应当奈何不得我们,如若我等放手不管,唯恐将来咱们就成了人下人了。”

“不妥,咱们不能跟皇权迎着对抗,这令书,即便天下人当作笑谈,也恐会有当真之人,如果咱们硬抗,那其不是树敌?”

“哪待如何?”

“我等,对下不闻不问,对上概不所知。”

“好!”

“甚妥!”

几个傻子凑合在一起就是一群傻子,所说的一人计短二人计长,那也要看长到哪啊?屋内几人散伙以后,房子被不知从哪来的人直接拆除,本来就是在荒郊野外,打扫干净以后,不见一丝痕迹。只有地上的一些木桩曾经插在地上的印痕还隐约可见。

一个背着篓筐带着草帽身上的衣服基本都是布丁的人,从远处走过来看了看地面冷笑一声,吹了个口哨,树林中一阵类似风吹树叶的沙沙声过后,归于平静,而这个人则唱着山歌转眼间消失在了丛林中。

招贤令引起的轩然大波还在继续发酵,不管是民间还是朝堂,亦或者军队,都在讨论这个事情,更甚着都乱传到了叛军之中,而在历史上很有名的一个人物要登场了,项羽的治粟都尉韩信同学,项羽的部队在慢慢侵吞原楚国的地盘,有项梁和范增的帮助,势力逐渐扩大,部队实力也是慢慢积蓄,士卒的战斗力应该说是叛军中最强的,出身毕竟是曾经的楚国大将,多少有点底蕴,项羽自己深信“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八个字。

韩信同学现在郁郁不得志,虽被举荐,但是奈何项羽不识货,琢磨着应该去投靠谁?目前的他还没有我就效忠谁至死不渝的想法,能把毕生所学,学以致用,闯出一片天地才是他的初衷,他可是要封侯拜相的人。

韩信同学躺在一个土坡上,琢磨着秦皇的招贤令,说不动心是假的,现在虽然反秦事业搞得轰轰烈烈,实际上大秦完全没有发力,现在的抵抗力量就是各县各郡的那点兵力,即便如此就已经打的很费劲了,占领的地盘还没有完全消化干净,百姓思安,不想再打仗的大有人在,现在的士卒一部分是拉的壮丁,一部分是游手好闲想吃白饭的,一部分是各诸侯国后裔不甘寂寞,参差不齐的组成了一支军队,不是战争后期那些已经杀出来的精锐。

要不要搏一把?韩信同学如是想到,但是自己也不是忘恩负义之人,要不再去找找项羽?

是夜,夜半三更韩信同学去拜见项羽,项羽听闻是治粟都尉,以为粮草出现问题连忙相见“何事?可是粮草出了纰漏?”项羽瞪着他那从古至今都很出名的重瞳看着在他面前有点像小鸡仔的韩信,“末将拜见将军。”韩信是好孩子,该有的礼节还是有的。

“捡要紧的说。”大晚上的你不让我好好睡觉这是干嘛?项羽翻了个白眼。

“将军,不知我军下步有何计较?”将军,不知道咱们接下来要干嘛?

屁股刚挨着椅子的项羽有点懵!干啥玩意?下一步能告诉你?军事机密懂不?

“无礼,我军下步动向岂能轻易视之?还不出去!”讲不讲理了?你是来给敌人打探敌情的吧?要不是夏侯婴举荐的你,现在就拖出去砍了。

“将军息怒,末将有点不成熟的想法,想与将军说之。”别生气嘛,我呢有点想法,不知道行不行,想跟你探讨一下。

“哎”项羽靠在椅子上仰着头,闭上眼用手指着帐外,怒骂一声“滚!”

“末将告退。”韩信同学很识时务的赶紧跑了。

谁半夜三更的把人叫起来说些有的没的,都会脾气不好吧?韩信还是好意,觉得军事机密不能轻易示人,这个点去应该是最安全的,好心出主意结果是一场并不愉快的交谈,嗯,我还是走吧。韩信同学如是想到。

韩信同学也是一名行动派,白天没事睡得饱饱的,半夜贼拉精神,找了个犄角旮旯把项羽部队的军装藏起来,换上自己以前的粗布麻衣,扛着一根棍子,上面挑了个包袱就这么溜溜达达的出了营房,一路走向未知的前方。

第二日,有人禀告项羽,韩信跑了,项羽揉揉脑门,想了想昨天半夜的事,又是一阵恼怒,居然当逃兵了?进来禀报的士卒随即讯问道“将军,需要追回来行军法吗?”

项羽揉揉眉头,想了想说道“让斥候搜索一下吧。”

划分两头,各表一枝,在老秦地,也就是函谷关以西,各县各郡衙门口等着报名参加人才选拔的一波又一波,对于如何选拔,可敬可爱的皇帝陛下肯定是不打无准备之杖,出了几道小学数学题,比如有两个相连的水池一个往池子里流水,一个从池子里往外流水,或者一个跑一个追,相距多少里,大约需要多久能追上,小时候大家都做过的,这种恨不能问问老师这题的意义何在的题…

当然了,你数学不行,可以考别的嘛,比如,你媳妇和老娘都掉水里,你先救谁?答这道题的时候你媳妇和老娘都必须同时在场,如果没有媳妇或者老娘,那么,就要考另一道题,骏马的左半边屁股,像什么?本来想写大象,但是怕秦朝人没见过,就改成了骏马。

随着日子的推移,貌似没人能答得上来,不少人质疑,这些题有答案吗?或者只是皇帝胡乱写的?可是,在得到衙门差役答复说所有的题都有答案,并且都在县太爷~~~身边的护军都尉手上的时候,就没人再质疑什么。

赢辉可不会把答案交给县令和郡守,那样答案说不定第二天就烂大街了,只能交给护军都尉这种带有间谍性质的部门。胆敢泄露答案者,斩!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