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转凉,因为施行了军管,各地的情况趋于稳定,随着各郡各县派出驻扎士卒清缴周边乱民,信路也逐渐通畅,各地奏疏也慢慢的传回了朝廷。比对护军都尉传回的消息,很轻松的就能找到有没有偷奸耍滑的地方官。这些都是小事,真正的大事就是,姬安,这个自称太子丹之子的人,在占领宣化以后没有再去蚕食周边,而是牢牢的钉在那里,开始准备登基称王的准备,意图复辟燕国。
不过蒙恬带领大军就驻扎在宣化不远处,入秋了,再过些日子冬天就要到了,寒冬腊月的不是的动刀兵的好时候,只有双方的精锐斥候来回的在荒野里切磋着武艺,输的就是丢掉性命,秦军这边呢,自然是胜多输少,相同的人数下,叛军那边只有被碾压的份,然后叛军那边就只好把每队斥候的人数加了再加,这才再战损上平稳住。
赢辉搓搓手,对着手心哈了口气,每天的早晚都开始凉了,看了会奏报抬头对旁边候着的书记官说道“大军的冬衣准备的怎么样了?”
“回陛下,陛下放心,冬衣已经开始发放,作坊那边也在加紧赶制,足够了。”这个书记官是冯去疾派过来,准备随时应对皇帝讯问的,自从皇帝陛下被老侍从提点了之后,下面的官员越来越不敢直面皇帝,皇帝身上的那股子气势日重,仿佛那个踏平六国的始皇帝又回来了。回答后书记官又低下头,书写着皇帝让他回复给各地的奏报。
“走,去作坊看看。”好奇心起,许久没去,不知道给大军准备的武器和装备都准备的怎么样了,自从上次去给冶炼作坊教授了炒钢以后就再没管,虽然时不时的有点消息,但是也不是很全面,今天正好去看看。
现在的作坊,比上次来的时候又变了,房屋都盖好了,道路也清洁了,俨然是一副乡间村落的模样。再次来到武器作坊,薛老三和薛老四,依然在忙碌,“两位老哥,你们好啊,呵呵。”赢辉热情的打着招呼,这倒是把那哥俩下了一哆嗦。
老哥俩赶紧拜倒“陛下万年,陛下万万别如此称呼小人,折煞小人了。”“哈哈,快起来吧,天气凉了,你们这里还是热乎乎的啊,跟朕说说,朕的武器都怎么样了?”赢辉找了块看上去黑漆漆的不知道是啥的玩意一屁股坐上,也不在乎脏不脏。
两个老汉笑嘻嘻的起来,由薛老四开口说道“陛下,自从钢材敞开供应以后,俺们哥俩,带着武器作坊的所有人,基本上完成了陛下计划的数量,陌刀,臂盾,三发弩,都差不多了,就等着验收了,呵呵。陛下放心,俺们和俺们作坊的所有人,一定不误了陛下的大事。”
赢辉看着这朴素的二人,看着他们站在自己面前,依旧是黑乎乎的脸,粗糙的手,身上的衣服早就看不出原本的颜色,心被他们暖的热烘烘的“好啊,等着大军凯旋,朕请你们吃庆功宴!”说完转身,被人带着走向缝衣铺。
走到半路的时候,听到一户人家有人嚎哭,驻足以后说了一声“去”,一名侍卫行礼之后就奔向那户人家。不多时回来奏报“陛下,那户人家老人前几天得了风寒,如今差不多已经...”哎,贫苦人家得了个小病要了命的事再寻常不过。
“哎,给这户人家送点钱粮,让他们节哀。”没有办法,这个时代的穷人得不到有效的医治应该是很稀松平常的事,如果有大量的大夫的话,突然眼睛一亮,好像想到了什么,随即命令道“让全城医生,包括御医都到勤政殿等着。”又是一名护卫领命而去。
到了缝衣铺,和武器、冶炼作坊露天不一样,这里是一间一间房舍,每个房舍都有个牌子,有点像流水线,每个房间所做的就只有手头这点工作,然后有人运到下一道工序的房间继续生产。
对啥都有点好奇的在缝衣铺负责官员的带领下大体都看了下,仓库里成堆的冬衣,因为这个年代没有棉花这个东西,所谓的冬衣,就是大量的麻布,大面的叠成厚厚的一层,做成衣服的形状,穿着笨重,保暖还差,但是聊胜于无,看来是需要派人去西边找棉花了。
“来,朕给你画一个图纸,你现在找人做一下,很简单的。”说罢,身后跟着的书记官就递上了纸币,随手把口罩和耳罩给画了出来,“去,找人把这个做出来,这里抠一个空,对就这里,然后还有这两个东西,中间找个绳连着,对就这样,快去快回,这玩意简单。”
缝衣铺的官员双手捧着图纸,兔子一样的跑了,召集了缝衣铺最好的手艺人,没多久就搞了出来,可是没人知道这是干嘛的,两个圈中间一块布,布中间还有个小洞,及其简单的东西,那俩椭圆一样的小布套,中间还有根绳,一个人一天能做好多。
“陛下,您看,是这个东西不?”小心翼翼的递给皇帝。
“哈,就是这个,你来,朕给你带上。”赢辉笑嘻嘻的对着那个官吏招招手。
那个官吏快吓尿了,这是要干嘛?赐死吗?我的天呐,是勒死还是吊死?这俩窟窿好像自己脑袋也塞不进去啊?不去不行啊,颤颤巍巍的走到皇帝跟前,头都不敢抬,腿肚子都在哆嗦。
赢辉看他那样,想笑但是为了皇帝的威严,憋得都快出内伤了,把口罩给他戴上以后,耳罩给他套耳朵上,调整一下,让鼻子能从中间的小孔里呼吸,一脚给那个官吏踹了出去,“试试,怎么样,如果冬天朕的大军戴上这个,脸部是不是会暖和很多。”
那个官吏反应过来,哦哦哦!这个是挡住口鼻的啊?冬天戴上那岂不是再也不怕脸冷了?耳朵也不怕冻疮了,原来那跟绳是防止耳套掉落找不到,而挂在脖子上的啊!
“陛下啊!大军有了这个...”那名官吏说着,都有点泣不成声了,他的父辈就是出征之时,天气寒冷,耳朵生了冻疮,到现在耳朵都烂的不成样子。
“知道怎么用了,就给朕多多赶制,还有啊,士卒的手也需要套上,图纸给你,怎么改进你自己琢磨,这个你比朕懂。”刚刚在等的空隙,把手套的图纸也给画了出来,之时一个大概而已,“这些东西太单薄了就没用,多想想怎么搞厚实点,能防冷才是主要的,冬天眼瞅着就要到了,别给朕耽误了。”赢辉起身准备离开,身后那个带着耳套和口罩的官员一头拜下“臣遵旨,请陛下放心。”虽然他现在的模样有些滑稽,但是没人笑话他,反而是有些羡慕,经过皇帝的启发,这个小吏又开发出了厚实的冬鞋,总共形成了冬装新的四件套,冬鞋,手套,口罩,耳罩。
从此以后,皇帝给那个小吏亲手戴上的口罩和耳套成了这个小吏的传家宝。家族后代也一直担任缝衣铺官吏。有来找茬的上官,在请出口罩耳套以后,除了在地上磕头就没胆子干别的。终有秦一朝这个小小的缝衣铺都是一个传奇,唯一有御赐之物的作坊。
在回到勤政殿以后,至高无上的皇帝陛下,就看着眼前这些几十名大夫,御医就占了一半,硕大个都城就这么点大夫,实在有些无奈。虽说军队里有医官,但是相比较战斗部队庞大的基数,还是太少了,更别提整个都城之中了,都城都这样,那满天下就可想而知了,“你们,都是那方面的大夫啊?”对于赢辉的问话,众人相互看看,没人出声,御医馆中的一个老头说道“敢问陛下有何差遣?”
更加无奈的赢辉只好把心中的想法说了出来“朕要你们广收学徒,把一身的本事都交出来,偌大个都城,就你们这点人手,百姓都看不起病,朕的军队也需要军医,今天回去准备,明天给我轮番下部队,朕会下令,让军队那边抽调人手出来跟你们学习,如果有人胆敢藏私,活着故意乱教,小心全家老小的脑袋。”挥舞完了大棒,那么甜枣就该上场了“你们所教授军队里的军医,将组成各自的队伍,将冠上你们的名字,比如谁谁谁医官队,另外,如果你们谁发明了更好的药物活着疗法,那么这个药物或者疗法也将用发明者的名字命名,只要救治的人多,你们其实不是名利双收?流芳百世?”
本来还对赢辉这强迫性的要求不满的众人,现在眼睛里都是小星星,本来同仇敌忾的氛围,一下子被瓦解,并且把刚才的队友都看成了对手,绝对不能让他们在自己面前出风头,每个大夫如是想着。
“微臣(小人)遵旨”御医和各位大夫拱手应诺。出名的机会谁不想?御医虽然不愁吃穿,但是打响名号是必须的必呀!
“下去吧,明日去军营报道。”挥挥手,让他们退下,赢辉很满意自己的杰作,一分钱不花,就冠几个名而已嘛,部队的人少战死才是关键,残疾了不怕,现在的人口还是太少太少,医疗条件不发达,一个冬天下来不知道又要死多少人,这天下,终归是用百姓的尸骨堆积而成的,能少死一些人还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