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刘和进入南阳地界,此时袁术就在离宛城不远的穰城,刘和知道历史,是不会拿自己的小命去犯险的,于是命刘安假扮自己前往袁术处,并嘱咐刘安告知袁术献帝密令,若袁术听令则往宛城汇合,若被扣留则找机会逃走去袁绍处告知袁绍陛下的密令,然后找机会回幽州,注意身份未泄露则安全无虞,刘和自己带张图前往宛城。
刘和与张图进入南阳郡,两人两骑直奔宛城而去,南阳为天下第一大郡,出的人才也不少,比如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说的是谁,大家都知道,诸葛亮出师表中写有“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不过诸葛亮现在还小,不知道是聪明可爱呢?还是活泼?亦或者严肃?想想一个小屁孩一脸严肃的表情告诉你,你走,我不想见你,你也别来招揽我,再想想那臭屁的表情怎么还有点可爱呢,要不要拐骗小孩呢?他家大人会不会打我,拐走了以后会不会长歪?还真有点头疼。
诸葛姓氏本就不多,为抗秦名将葛婴的后人,汉武帝追思葛婴之功绩,又怜葛婴之冤死,封其后人为诸县候,后其子孙称诸葛氏,诸葛亮就是他的后人,原是琅琊人,后随他的叔叔来的南阳,只是现在还早,诸葛亮也还小,在不在也不一定,就算在也没机会见了,毕竟他在襄阳,刘和在宛城,虽然同在一郡,不过一南一北,相距甚远,没必要为了一睹小屁孩时的诸葛亮而耽误大事。
不过下次不知何时能见,是友是敌了,只知道刘备是在隆中三顾茅庐而得的诸葛亮,才有了三分天下的隆中对,不知道有没有机会抢在刘备前下手,有机会要试试的,至于刘跑跑没了诸葛亮怎么办?凉拌。身为一个现代人怎么能没有收集癖呢,谁人不想左边站着郭嘉周瑜,右边站着诸葛亮庞统,左边羽扇一挥,东风起,右边羽扇再一挥,强撸灰飞烟灭,也不能撸太狠了,要悠着点,咳咳…。
现在是见不到了,刘和记得整个南阳郡还是出了不少人物的,像黄忠魏延都是南阳郡人,三国中魏延出场好像挺晚的,现在估计也还是一个小屁孩,拿着木刀木枪玩泥巴呢,想找他太难,况且找了也没用,黄忠倒是可以找找,顺道也打听看看南阳还有没有什么名人。
接下来十几日,刘和都打扮成家仆混迹在市井茶馆之中,没办法,身份不能暴露,那些豪门贵族之家都去不了,没名帖,谁认识你,只能从市井小民之中打听贤德之人的消息,嘿!你别说,还真能打听的着。
就说那黄忠黄汉升,已过壮年,然仍勇武过人,已投奔荆州牧刘表帐下,只不知是何职位,黄忠有一子,身体虚弱,一直带在身旁方便照顾。刘和摇头一叹,别人不知,他知道黄忠虽老当益壮,但早年丧子,后也未再娶妻,一辈子孤苦,也是时也命也。
另有一位年轻俊杰,勇武聪慧皆有过人之处,是为文聘,以二十不到的年纪于荆州牧麾下效力,刘和知道自己也是无缘。
隐士不出的也很难打听到,出仕的打听到了也无用,就比如那医圣张仲景,南阳穰城人,在南阳名声显著,不过人家现在到处游历,见都见不着,不过他的伤寒杂病论以后有机会要保护下,还有华佗的青囊书,遗失了太可惜了。
如此在城中闲逛数日,无一所获,宛城毕竟历经黄巾之祸,又有孙坚伐董时于此收刮军资,现归袁术又不善治理,整个宛城虽不说生灵涂炭,也已暮气沉沉。
刘安一直没来,估计是被袁术扣住了,刘和准备择日启程往邺城准备守株待荀彧了,这一日忽在酒馆听闻后将军袁术征华歆而不可得,仔细打听才知道名士华歆就在宛城,他是朝廷中郎将卢植及名士郑玄的小师弟,师从太尉陈球。
刘和记得他在曹氏中期时最高任三公之位,这是一位大才啊,要去拜访拜访,就算求不得也要混个脸熟啊,假如到时候自己混不下去了,要投曹老板的时候能有个熟人也好啊,刘和问清楚地址就回去了,洗漱一下,睡个好觉,养足精神,第二日上午领着张图直接去往地址处登门拜访。
刘和敲门后,只见开门的是一位正当壮年的人,一身儒袍,面相威严。刘和赶紧一拜说到:“学生幽州刘虞之子刘和,拜见子鱼先生。”
“你是刘和?皇帝陛下的侍中刘和?”只听华歆沉声到,刘虞的儿子刘和被征为侍中这是公开的。
“正是学生”
华歆打量了一下,赶紧让刘和进门,并见四周无可疑之人后关好门,引刘和进去客室,刘和命张图在外候着,就随华歆进去了。
待坐好后只听华歆说到:“不是听说你在袁术那里被扣住了吗?”
刘和心道果然,回到:“那是学生家仆。”
“为何以家仆冒充?”
“学生想先请问,先生为何不从袁术?”
“袁术欲征我为官,我劝其出兵讨董,他不愿,此等人我何必为他效命”
刘和想了下道:“不敢欺瞒先生,学生奉皇帝陛下密令逃出长安,欲往关东各诸侯处劝其出兵讨董,以迎帝东归洛阳,然前次关东诸侯讨董至洛阳止,只有典军校尉曹操率兵过洛阳追董卓。”
“此次奉命于危难之间,实知关东诸侯无伐董迎帝之心,然任抱一线希望,所以以替身行之。”
华歆听完说到:“那你之后准备如何?”
“名义上学生已被袁术扣留,学生欲再以一家仆前往袁绍处告知陛下密令,并让其劝说袁术出兵。”
“若袁绍也不从呢?”
“若袁绍不从,则天下已无人会出兵了,唯一会出兵的典军校尉曹操前次兵马死伤大半,也无力出兵,其他诸侯怕治下大乱也不敢出兵。”
“按你的说法陛下要一直屈从董贼威风之下了?你此次冒着身份暴露的危险来见我又是为何?”
“学生此次前来一是听闻先生大才,特来拜访,二是想请先生前往幽州辅佐家父。”
“你父亲幽州牧刘使君贤名达天下,幽州在他的治理下民生安定,异族敬服,何须我的辅助。”华歆道。
“学生认为不然,家父虽为幽州牧,掌一州军政大权,然北地苦寒,本身名士偏少,他处名士不愿往北地任职,家父独木支撑,若得先生相助则必然能轻松很多,幽州民众也能活的更好。”
华歆深思了会望着刘和道:“刘使君现在可否领兵伐董,以刘使君的威望或可让其他诸侯景从。”
“可以一试,但希望不大,我父虽掌军权,但麾下之兵多为郡兵,又有公孙瓒与家父理念不合,其兵马无法调动,若幽州兵调走其为祸则危害甚远,且其他诸侯若无起兵之心也是枉然。”
“公孙瓒有为祸之心?”
“家父以仁治理州府,不论内外,莫不如是,然公孙将军对外行杀戮之策,对内行掠夺之举,若无人压制,外恐其激起外族犯边,内恐其为扩军而祸害子民。”
“唉!天下纷争,唯陛下与百姓苦。”华歆叹了口气道。
“是以学生欲请先生前往幽州辅佐家父,以定境内之民,若袁绍不能成事,学生欲往幽州向家父讨兵权,练精兵,伐不臣,迎帝东归。学生不能把希望全压在关东诸侯身上,我大汉国运也不能全压在关东诸侯身上。”
“好一个练精兵,伐不臣,就冲你这番话,这幽州我去定了。”
“多谢先生!”刘和激动的道,这毕竟是自己招的第一个人才啊,能不激动吗?要不是还要顾及脸面,早跳起来了。华歆虽不是效忠于自己的,但上了战车能轻易的让他下来吗?
“只不知我是先行一步去往幽州,还是等少君一起?”华歆道。
刘和想了下道:“先生先行前往幽州吧,我写一封家书,望先生一同带去。学生先要去冀州观望下袁绍的反应。
另外学生沿途还想招募一些人才,特别是统兵之才,学生虽有大志,然也有自知之明,对统兵练兵之道不能说一窍不通,但比起那些大才还是有鴻炉之别。
还有先生如果有熟知的人才也可帮忙引荐一下,学生先拜谢先生了!”
“少君不可,子鱼如果有联系到熟知的人一定会介绍他们前来。”
“多谢先生。”随后刘和和华歆聊了个把时辰,其中部分是民间逸事,过往经历,更多的是刘和向华歆请教学问,华歆也乐得教授。随后刘和便起身告辞了,毕竟不便久呆,鬼知道袁术使者什么时候就又来了。
华歆起身相送到:“明日在下就起身前往幽州,还请少君回去写好家书令仆从送来,明日也不必来送,以防身份泄露,少君还请保重自身,大事为重。”
“学生明白,学生告退。”说罢,刘和就出门领着张图回了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