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刘和也要显示一下他强硬的态度,要不然天下人还以为他太过仁慈,软弱可欺,一将功成万骨枯岂是玩笑,何况成就帝王业,邺城围城一年半的时间,城中百姓死去了七成之多,还在乎这区区千余人吗。

在华歆盘查期间,刘和回了蓟城,毕竟他名义上的治所还在这里,而蓟城如今也只有荀彧、赵俨、田畴、辛毗以及大学署的徐邈、应劭、邴原、繁钦等人在,说句实在话,人才还是少了,刘和很多动作都不能施展。

刘和回到蓟城后,立即召集这些人前来议事,主要是他想了解下最近的情况,虽然在洛阳时常能收到情报,但那都是荀彧认为紧要的,关乎大局的才通报他,其他的都是没有的。

众人到来后,荀彧首先发问道:“主君,天子可愿移驾。”

刘和道:“陛下还没有下定决心,我让奉孝、季珪在做朝中百官的工作,让他们也劝说陛下,要见成效还需要些时日。”

荀彧没有再追问,他掌握着刘和麾下的所有情报,很清楚洛阳的情况,但不问一下还是不死心,刘和也能理解。

此事揭过,他对赵俨说道:“伯然,你的事情如今办的怎么样了。”

赵俨回到:“回禀主君,幽、冀两州除了邺城,其他的士族富商之家基本已经清理过一遍,所有家仆都已编撰在册。”

“清理过程中可有阻碍。”

“确实有人抱着侥幸的心理,不过在大军的威压下都被平息了。”

“如此就好,如今此事算步入正轨了,各地牙行组建的如何。”

“这件事正要和主君说,因为家仆制度是新推出的,如今的百姓还不清楚其中的门道,也不愿从事这个行业,所以如今无法推动下去。”

刘和想了想也就理解了,毕竟新的行业都不熟悉,谁愿意丢了手中的铁饭碗呢,家仆市场需要时间去发展。

刘和于是说道:“那这件事就放一放吧,但是家仆的一些规范,身契签订,以及税金缴纳这些不能忽视,文若先生,这件事情还需要你多费心。”

荀彧道:“在下省得,这些事已经着手在做了。”

果然荀彧做事还是让人放心的,刘和又问道:“上次收到情报,吕布占据了徐州,如今吕布和刘备俩是什么情况了。”

荀彧道:“自前次吕布占据徐州后,刘备据守沛县,在上个月,吕布攻陷了沛县,根据情报,刘备应该逃往了曹操处。”

刘和清楚,刘备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来投他的,都是汉室宗亲,投了刘和就没自立的机会了,刘备这人表面仁义无双,但实际也是个狠人,只可惜虽是汉室宗亲,但只顶了个名头,等于是寒门起家,这其中难度不知多少,从黄巾为祸到现在十余年了,结果手底下还是只有孙乾、简雍、关羽、张飞四人。

幽、冀、青、徐、兖、豫六州的人才没有一个投靠他的,陈登、陈群两人原本在他手底下,他却无法使其归心,徐州的人才就更别说了,基本都跑江东避难去了。

荀彧道:“主君为何如此关注刘备,此人虽有仁德之名,却成不了一方诸侯。”

刘和笑了笑道:“先生可别小瞧了他,有仁德,能力也不差,又有汉室宗亲的身份,又不甘屈居人下,总有那么些寒门士子或者忠于我大汉的人才会投靠于他,他现在只是缺少一个机会,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不要小看了这些人。”

荀彧道:“主君别忘了你也是汉室宗亲的身份,那些忠于大汉的人才有什么道理去投靠他而不来投靠主君呢。”

刘和道:“人心最是难测,这么多年了,众位可见有几人主动从其他州郡前来投靠,只有仲瑗、伯候、伯然、子绪、休伯、奉孝几人而已,我这几年先后派了两批家仆前去荆、杨两州,有谁回应了的。”

荀彧道:“主君也莫要气愤,这其一主要还是我们幽州地处偏远的缘故,其二是因为那些有才能的顾虑投靠主君得不到重用,所以还在观望中。”

刘和道:“他们都是深思熟虑之人,但殊不知现在我缺人才,能投靠我的都能能破格重用,等我人才能够转动了,就都从郡吏县令慢慢做出成绩来吧。”

刘和不得不气愤,他派去扬州寻访鲁肃、周瑜、蒋钦等等原东吴人才的家仆一无所获,不是没找到人。而是找到的人都各自托词不愿意来,还有南下荆州的也是,诸葛亮、庞统、徐庶还未成才,这些人不说,但是其他人都视他如无物,李通还领兵投靠去了曹操,要知道刘和派出去的人有专门去游说李通的,而且他当时就在洛阳,刘和早就憋了一肚子气了。

刘和又问荀彧道:“先生,当初让你寻访前京兆尹司马防的家人可有结果。”

荀彧道:“已打听到了,司马防有八子,前些年为避战祸迁去了扬州,去年又迁回了河内郡温县,只有长子司马朗如今二十五岁,次子才十七。司马朗名门之后,能与董卓应对,也是人才主君可是有意征辟他。”

刘和心道,司马八达并不比你们荀氏八龙差啊,不过荀氏八龙是过去式了,而司马八达是未来事,刘和自然不好多说。

说道这里刘和不由的想到荀氏的人才,除了荀彧、关在邺城的荀谌、目前在荆州的荀攸三人以外可是还有荀衍和荀悦,其他几脉如今都没落了,而荀悦留在了颍川,荀衍可是和荀彧一起来的,只不过因为能力的问题,被荀彧丢出去基层磨练了。

如今荀攸不知道是什么态度,荀谌在他手上跑不掉了,还剩一个荀悦他可不想放过了,于是对荀彧道:“司马朗是肯定要征辟的,这事你去安排,还有我听说先生有一位兄长名荀悦荀仲豫,可否能请来为我效力。”

荀彧道:“我这兄长才能是没问题的,只是他一直隐居在颍川未曾出仕,如今年近五十,不一定能请的来,不过我会派人去试试,主君还是某要报期望,不过趁这时候我有另一个好消息告知主君,我那侄子荀攸荀公达来信,过些时日会前来投效主君。”

刘和不由的大喜,虽然自己现在已经是一颗大树,但是还是强烈的需要这些顶尖的人才来松土、施肥、抓虫、驱除敌人。

刘和道:“如此甚好,当为先生记一功。”

众人也连忙恭喜刘和,再得一人才,众人寒暄了一会刘和接着道:“如今邺城已定,我准备把治所迁去邺城,诸位认为如何。”

荀彧道:“如此甚好,蓟城相对中原来说毕竟偏远了。”

众人也连忙附和,这事谁不愿意谁是傻子,别说邺城的地理位置,就说治所迁走后,幽州需不需要人管理,在座的就这么几个人,还能跑别人身上去?

刘和见众人都不反对,于是道:“这事还是交给文若先生你来办,至于我们走后,幽州刺史就由子泰你来担当吧。”

田畴脸上一喜,立即躬身领命道:“在下领命,毕不负主君所托。”

刘和点了点头,接着对其他人道:“命景山为邺城令,辅助文若先生迁治后上任。

根矩为大学丞不变,另命休伯为大学丞,主管大学事物。

伯然为右护军,与仲康一起负责邺城防卫工作。”

刘和说完后众人领命,只有辛毗看其他人都有安排,只有剩自己和应劭两个,心里担忧,是不是因为自己是降将才如此的,而应劭流淡定多了,毕竟他的理想就是著书研究。

而刘和也美让他多想,对辛毗道:“佐治,我上次就说过,我有一事需要你来做。”

辛毗连忙道:“主君请吩咐。”

“以前的汉律我认为不足,需要重新编订,力求其涵盖全面一点,不要让各地县令郡守以自己的道德水平来判案,而是要以律法为准则,这件事交给你主持。

仲瑗你是这方面的大家,由你辅助佐治。另外还需要什么人你们可以自行征辟,报由文若先生即可。”

辛毗有点为难,他不精通律法啊,不过好在有应劭给他做副手,要不然短期内他只能抓瞎,是的,短期内,这样的人才要学律法也不用太久,几个月的功夫足够了了解一个大概了。

不过他清楚想要往上走,就必须要客服困难,疏散虽然人要有自知之明,但是这个努把力就能做的事都要推辞的话,还怎么谈将来。

辛毗与应劭领命后,刘和就让他们散了,众人走后,荀彧对刘和道:“如今主君的势力也越来越大,也需要留些随行辅臣出谋划策以及处理事务了。”

刘和道:“正因为势力越来越大,需要人才的地方太多,先只能这样了,公达来了后有公达和奉孝两人,暂时也足够了,只是苦了先生,后方事务都需要依赖先生处理。”

荀彧道:“这是我份内之事,主君不必自责。”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