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佐之才不是浪得虚名的,如果不是荀彧的话,刘和根本玩不转,虽然融合了原本刘和的记忆,又读了两年书,但是也只是增加了一些文学知识,像荀彧这样的不仅仅是读书的问题,而是天分,这是后天强求不来的。
刘和问荀彧道:“先生,最近各郡县中可出现了可堪一用的人才。”
“要说人才还真有两个,只是都还需要继续磨炼,一个是崔琰的堂弟崔林崔德儒,现在任任丘令,我准备年后调他入府治事,另一个也是汉室宗亲,西乡候之后刘放刘自弃,年初调任容城令。”
刘和知道出人才不容易,像徐邈、杜袭、田畴等人都还年轻,只是因为史书有名,刘和算破格提拔的,文臣和武将不一样,一般的人才任用都是先地方官吏再到中央任职一段时间,然后再外放,再到中央才能到达权利的中心。
也只有这样的官员才不会空谈,都有地方为官的经历,知道民情,知道地方政治态势,才能出谋划策,对症下药,而不是纸上谈兵。当然了,武将的主流封官加爵的方式也是凭军功,但是战乱的时代遇到武略不错的起步就是领军将领,而不需要像和平盛世一样熬资历。
之后刘和也就没再打扰荀彧,移治这样的大事是很忙碌的,刘和现在事情也比较多,邺城那帮愿意投效的人员需要安排,东武阳的臧洪是颗钉子需要拔掉,太行里面的黑山军需要解决,河内郡、河东郡、上党郡还需要收复,泰山贼臧霸也需要收复,北海有个孔融,梁县有个杨奉,还有个袁绍不知道逃哪里了,再加上天子移驾,这些都需要时间,这也是刘和短时间不想攻打曹操的一个原因。
刘和先是回府拜见过父母,并向刘虞简单的介绍了下刘协的情况后,就快马回了邺城。
此时的邺城中原袁绍麾下众人中,文臣陈琳、张珔,武将郭援、邓升、严敬、何茂、王摩、夏昭、吕旷、吕翔、冯礼都愿投降,只有荀谌、辛评、韩珩三人还在硬撑着。
这些人中也就陈琳可堪一用,其他人除了张珔给华歆打下手去了,武将都给鲜于辅和太史慈分了,这样他们的麾下中层将领基本是不缺了。
刘和也不怕他们反叛,一个是职位不高,另一个是这个时代的人都有一个义字在心头,要不然不投降,投降了就不会轻易的复叛,要不然吕布、于禁怎么会被骂。
荀谌此人在历史上有些可惜了,为袁绍谋夺冀州后就没有什么记载了,但是他肯定为袁绍灭公孙,稳定势力起到不小的作用的,要不然官渡之战中袁绍也不会以他为谋主,只不过史记中他也没做什么动作,官渡之战后更没有消息了。
如今又不愿意投降他,不知道此人到底是个什么心事,至于杀他,刘和可不想,怎么说他也是荀彧的亲弟弟,还有辛评也是,毕竟是辛毗的兄长。
杀不得,也放不得,只能软禁他们在府邸了,期待荀彧和辛评回来能做通他们的工作吧,而韩珩此人也是个义士,这种人是上位者最喜欢的,也是最难办的,因为他们头都比较铁。
至于陈琳此人,历史上作为文人,不像其他人,他有点随波逐流的味道,不管谁当主子,他都不甚在意,不过也没什么劣迹,这种人现实,但是好用。
刘和在了解完这些人情况后,就单独召了陈琳来见。
陈琳到来后,躬身一礼道:“在下陈孔璋见过主君。”
刘和道:“孔璋不必多礼,请坐。”
待陈琳坐下后,刘和道:“孔璋既愿意为我效力,我自也不会亏待你,我知你文采斐然,现在可否先帮我起草两份文书,一份给如今驻守在东武阳臧洪的劝降令,一份公告天下的招贤令。”
陈琳道:“主君有令,岂有不从之理,主君可赐笔墨,我现在就写。”
邺城治所,怎么能少了笔墨和纸张,刘和当即命人取来,陈琳也不愧是未来的建安七子之一,不需两刻钟的时间就写好了,其中之文采飞扬,没丢了他凭一封檄文就让曹操冷汗直冒的名头。
刘和道:“孔璋之文采,果真天下少有,你先任我随身书记官吧,可行?”
陈琳道:“在下领命。”
之后刘和命人把劝降臧洪的文书派人送去东武城,不过为了保险,他把搜索袁绍的太史慈部召了回来,这都一个月了,都没找到袁绍,后面找到的希望更加渺茫。
不过袁绍一家老小都在他刘和手上,除非他能狠下心来。要不然怎么也是有把柄在自己手上,这些人和公孙氏族人一样,他也不想杀,用也是不可能的了,只能圈养,以后刘和还能用到他们。
刘和在邺城等了一段时间,一个是等太史慈、鲜于辅收拢军队,另一个是等臧洪的回信,柿子挑软的捏,现在就臧洪和孔融最弱,可是孔融他暂时动不了。
虽然臧洪手上有一万士卒,但是有什么用呢,他又不是吕布,手下也不是并州狼骑,他这一万人估计还比不过高顺的八百陷阵,而在他家门口的阳平县,刘和让鲜于银领一万杂胡骑兵驻守在那里。
留给他的路只有两条,投降或者刘和派兵攻城,大不了再围一次城,反正刘和现在需要时间来消化势力。
不过七日的时间,派去臧洪处的使者就回来了,臧洪严词拒绝了投降,使者说臧洪言词之中颇有怪罪因刘和之故,导致他无法救援张超,才使张超全族为曹操所杀。
也确实没怪错,当时能救张超的只有袁绍,但是刘和却把袁绍围成了铁桶一般,不过刘和会在乎吗,张超死活与他何干。
刘和立即令鲜于辅领麾下两万人马前去攻打臧洪,让鲜于银配合,杂胡骑兵虽然攻城不行,但他们可都是上好的弓箭手,只要刘和给他们弓箭,立刻可以变身。
时间来到了十一月中旬,如今的河北大地真是天寒地冻,万物萧条的时候,荀彧那边的搬迁大计不得不暂停,等到来年开春再行迁移,而徐邈则先来了邺城。
刘和见到徐邈后问道:“景山怎么先来了。”
徐邈道:“回禀主君,文若先生让我先行前来,对邺城进行一个规划,如今不比以前在蓟城的时候了,主君的府邸,主君麾下众人的府邸以及各官府的地址都需要提前确定。”
刘和想想也是,以前幽州只有一个官府,所有的事情都是荀彧一把抓,如今势力扩大了,原本三公九卿的办公场所该有的必须要有了,现在可能没人,但不可能一直没人,一个势力向要良性发展,就必须要职能明确。
刘和道:“既如此,你就去做吧,不过不要遗漏了天子百官的居住之地,规划好后不要急着实施,送给我和文若先生看看。”
天子若来了邺城后,跟随天子的百官府邸也是要提前安排的,而且这些人的府邸还不能安排在一起,要不然什么时候勾连在一起都不知道,这些人也不能直接罢了他们,高层大部分是肯定不能用的了,但是底层官吏还是可以给刘和搭班子撑下底子的,不行的以后再换就是了。
徐邈离开后不久,华歆就来了。
“主君,邺城中的士族,富商都清查了一遍,这是有恶行家族的名单。”
刘和结果来一看,不多,但是也不少,有些主要还是在邺城被围这段时间为求生而犯的错,刘和也没必要赶尽杀绝,那些轻罪的都放过了。
刘和道:“这其中恶行最重的王氏、杨氏、蒋氏灭三族,其他的罚些财物以平其罪吧。”
“遵命,不知现在还关押在府中的袁绍族人以及旧臣怎么处置。”
“袁绍族人圈禁,荀谌、辛评、韩珩软禁,其族人可以不用管,许攸、郭图、华彦孔顺、陶升、韩荀六人和那三族一起处斩吧。”
“那么主君需要亲自监斩吗。”
“我就不用去了,让徐邈去做,也该让他见见血。”
别小看监斩,后世电视剧里令牌一扔,刽子手喷一口酒,唰一声,人头落地,不要太简单,但是这也极为考验胆量,增加见识,那人头滚滚,死不瞑目的场景,还有临行前喊冤的,求饶的,怼人怼天怼空气的,疯狂的,平静的,这时候也容易看尽人生百态。
徐邈想要往上走,其才学是够的,但是阅历不够,刘和也不会给他几十年的时间去增加阅历,他需要尽快搭建属于他的班底,荀彧、华歆、杜畿、杜袭、徐邈、田畴是他手底下现在仅有的能进中央的人,至于赵俨,刘和是想培养他当政委的,毕竟他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而军队中各将领之间的关系就需要他来协调。
而郭嘉、田丰、审配这些谋士是不适合从政的,刘和也早规划好了,后世的参谋部等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