拴马庄通往东马场的关键要道已经被东耀军的人完全封锁了。
因为他们发现军马在马场里面吃草需要耗费的时间越来越长,首先需要放马需要到马场中央去,甚至到更深处去,那样来回就很耗费时间,军方也怀疑是不是周围的牧民自己在偷偷的放牧,毕竟随着时间推移,周围的牧民确实也有自己出去放牧的情况了。
因此,庞无际的行动也是越来越谨慎了,因为前期已经形成了统一的行动,每次都在傍晚时分带着河谷里面的马群出谷到东马场吃草,半夜再带着马群回到河谷山洞附近睡觉休息。
庞无际又趁着夜色来到了拴马庄,而且还饶了到,多花了半个时辰左右,这就是主要通道被封锁的不良后果,不过影响也不算太大。
“公子,关内的消息也来了,原则上同意你用那个马群消耗东耀军的马场里面的草,不过你的行动还是优先要考虑自身的安全,毕竟你也说了,就是那马群被发现东耀军暂时也没办法处理。”
“嗯,好的。”
庞无际很是高兴,还有些担心关内父亲不会同意自己的行动。
“公子,你要知道,如果从私人感情来说,将军肯定是不同意你来做这件事情的,因为将军现在已经有很大的把握守住东青关,所以并不是一定需要你冒这样的险。
将军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就是你现在既然可以粗略的只会这群马匹,那么以后你驯服这群马的可能性或者说难度就会小很多,将军其实是有希望有机会拿到这群黑鬃大马的,以后未必不能北伐征讨东耀国。
如果能在北方一举打败东耀军,这样可就一劳永逸了,毕竟东耀国觊觎宋国少说也有百年,而且这几十年已经多次试探宋国了,而二十年前的一战,主要是东青关跟东耀军结仇。
虽然俘获了东耀国主龙世全,但是没有伤到东耀国的根本,不然龙世全也不可能再天苍皇城蛰伏十多年之后,回到东耀王城就可以立马展开对宋国的侵略之举。”
“父亲想要北出东青关,直接征讨东耀国?”
庞无际都惊呆了,虽然宋国国内几乎人人仇恨东耀国,但是绝大多数人从来都没有想过要跨国擎天山脉,跟东耀国打一场。绝大多数时候都是鄙夷东耀国属于蛮族,看不起东耀国。
等到东耀国南侵的时候,又极其仇恨,如此往复,实际上宋国一直都只能占据心里上的优势,并不能占据实质性的优势。
当然宋国的国力是远胜于东耀国,但两国老百姓并不是时时对比,所以大多都是心里上的,而从来战争之中被打的都是宋国,挑事儿的都是东耀国。
……
庞无际趁着夜色连夜回到了马场,按时把马群带回河谷。
同时跟杨舟约定,每五天会回到拴马庄一次,减低回去的频率以保证庞无际的安全。
一路上庞无际都在思考着父亲的想法,宋人之中人人都想北出攻打东耀国。但这几十年来,真正想要以实际行动北出的可能只有庞青山一人。
这样想并非庞无际过于太高自己的父亲,最起码从最有力的北方三关来看,通天关和西林关根本没有想要北出一战,因为西林关的西林侯连拱手送地这种事情都干得出来。
通天关虽然占据天堑易守难攻,但如果说让通天军北出一战那完全不可能。
通天军的军事素质可以说是宋国之最,但是他们的军事装备,例如战马,可能连东青关的都不如,之前作战,为什么连关外那些二流的东耀军都不能立马解决,主要就是因为通天军最擅长的是步兵战团作战,通天军的指挥官可以很灵活的指挥大军团作战。
即使步兵,在拥有完美的配合之下,也可以跟东耀军的骑兵对峙。
但是这种高超的战术之下,又何尝不是一种无奈呢?刘守仁难道不想拥有一支更强的骑兵兵团,然后以刘守仁的能力,把步兵的大军团指挥能力转化为骑兵大兵团指挥能力。
这样的话,可能一波就把之前通天关外的东耀军给冲垮了。
可是通天军没有那么大的骑兵团,那二万多骑兵团的战马也是远远不如东耀军的军马,更何况是虎豹营的黑鬃大马。
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如果说最接近东耀国的北方三关的边关大将,都没有想要把北出与东耀军一战的想法付诸行动,那么怎么又能指望其他人有这样的想法而且可以付诸行动的呢?
宋人,文明层次远高于东耀人,但是如果有打败东耀军,在战场上与东耀军厮杀血战,可以说每个宋人都愿意展现自己内心的野蛮,为自己的家园和家人与其一战。
宋国的都城玄东城,南方的临江城等等,虽然他们战事不兴,但不代表他们没有血性。
但是让他们出一个对策,一个办法解决北方之患,只能说脑子里和笔下确实有无数建议和想法,真正能够落实的只剩下庞青山传递过来的这一条了。
这次大战之中,庞无际很明显的感受到了虎豹营的战力,是明显在东耀军的精锐实力至上的。
黑鬃大马并不是东青关独有,东耀军里面有,通天关也有,西林关也有,京城的玄东城外大营还有禁卫军都有,但是真正形成有编制有战法的战团的,只有东青军。
其他的军团都只是把黑鬃大马的部队,变成精锐中的精锐而已。
相信朝廷里、通天军里、又或是东耀军大概都在查东青军这支虎豹营是什么部队,从外部探查想要短时间内弄清楚别人的一直精锐部队的运行,肯定不是短时间可以完成的。
所以庞青山如果能够拿到更多的黑鬃大马,或者说如果这几万匹可以被庞无际“控制”的马群,真正可以为庞青山所有,庞青山可能真的有机会直接会师出关,荡平关外的东耀军。
庞无际想清楚父亲的意图之后,自然愿意全力配合父亲的策略,不过这控制暂时也只是松散的控制。
庞无际也开始给自己规划一些活动,晚上带着马群放牧的时候,可以抽空用自己的灵气对马群进行压制驯服。回到河谷之后再利用山洞里面的环境,恢复自身灵气,这样既可以为父亲以后的大战做出贡献,还能利用山洞里面的灵气强化自己的体魄。
虽然暂时没有再突破现在的修道天花板,但是多修炼打牢基础总是有用的吧。
这是任何一项事务的基本逻辑,做更充足的准备一定是有用的。
……
如此,又过了一个多月,春天已经快结束了。
东马场的草生长速度越来越快,河谷里面的黑鬃大马根本吃不完马场的草,一直都是在消耗马场北面的草,所以对于东耀军并没有形成非常大的压力。
甚至东耀军还增加了到东马场吃草的军马数量,不过福之祸之所依,祸之福之所伏,东耀军封锁东马场让周围的牧民产生了不满,东耀军放马是为了国家战事。
而东马场外的牧民更是为了生存,而且这些牧民或多或少的,跟军方有一些联系。
所以实际上东耀军军方的压力并没有减少,军方原本强势,但是跟地方打交道的时候又不能过于强势,毕竟后勤工作都需要本地支持,现在攻打东青关还是为国作战。
如果已经开始侵害当地牧民,甚至抢夺牧民的生存空间那可能就会演变成另外一个事情了。
东耀军的龙泉心里是很清楚这些的,不过他并不擅长处理政务,只能把责任推给天马城的官府或者朝廷来处理。
东耀国的吴思亮都来过几次东耀军大营和天马城,亲自做了军方和地方的一些工作,当然也起到了一些作用。
量变会引起质变,涉及到一些根本性问题的时候,就不是什么大官可以协调就解决的,只能从源头解决。比如现在牧民的放牧问题就十分难处理,天马城的官府也做了一些行动。
去东马场的通道都是军方把守,但是实际管理权有一半在天马城官府手里,城主迫于压力,再加上一些有实力的财主拉拢,为这些人开了绿灯,让他们的马拿着军用的通行令,进入马场放牧。
……
这些,都是庞无际每五天可以从拴马庄拿到一些情报。
当然还包括两军的战报,最初从通天关来的两波骑兵给东耀军带来了很大麻烦,压缩了他们的活动空间。
但是东耀军朝廷又派出了五万大军,驻扎到了通天关外,主要责任并非攻破通天关,而是守住通天关,为东青关外的大决战创造条件。
以免再次出现宋国从通天关出兵,长途跋涉袭击东青关外东耀军的情况。
这样龙泉又下令,重建了一些关键关隘的防御工事,给关内的宋军更大的压力。
庞青山自然也不是吃素的,不可能看着龙泉在门口由着性子胡来。小股部队的侵袭骚扰从来没停过,更多部队的偷袭更是断断续续不断派出。
龙泉这也尝试过一次攻关,但都是佯攻,可能更多的是试探东青关的布防和调兵情况。
情报里面还有庞青山的判断,如果东耀军的大势一成,可能就会对东青关发起总攻。
这个时间可能越来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