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青关下,东青军已经做好许多防御工事。
这里两个月之前是被东耀军占领的,不过在东青军多次出击还有不断的偷袭之前,东耀军只能把工事往后挪,所以也就加大了工事的范围。
东青军争取来的战略空间自然不会浪费,直接用关内预备的战略物资开始在城下建立防御工事,以便让自己的步兵战阵可以彻底展开。
步兵自然是不如骑兵的,不过在这种固定阵型的中军大战中,依靠战车和长矛等武器,可以缩小跟骑兵的差距,甚至以战阵对战阵的时候,并不会落于下风,只是当军队动起来的时候,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东青军中也有三支骑兵,一支是朝廷派来支援的通天军,一支是东青军自己的两万骑兵,其中还有部分是临时征调的,还有一支就是虎豹营五千人,这一支一直都没有跟常规骑兵编入一起,从来都是单独成军的。
这种大战之中,虎豹营自然也是单独成军。
东青军中军总共有八万大军,包括朝廷支援的三万步兵,还有本地的三万步兵,其中包括预备部队。然后就是临时征调了两万将士,其中许多是退伍战士,还有一些地方的武者游侠,或者一些豪门士族的护院武夫之类的。
庞青山也是胆大之极,中军保留了一支随时冲杀的虎豹营,另外两支骑兵分列左右翼,这样中军大营就只能依靠这八万步兵和防御工事来跟东耀军进行对决。
如此看来,庞青山对于步兵战阵的战法也是聊熟于胸。
……
东耀军大营这边,原本准备天亮之后,再着急各方面的将军到中军大营商量大决战的战法。
不过当龙泉在中军大营看到东青军的中军出关,列阵与自己阵前的时候,心中就明白,商量不了了。
龙泉脸色沉重,没想到这庞青山如此大胆,竟然敢主动出击,出关与自己一战,要说自己主动攻城,其实内心根本没有底,现在敌人主动来战,自然让自己胜率增长了许多。
不过这庞青山并非莽夫,这样冲出来,未必是什么好事。
“传令下去,中军大营,全体备战,另外调拨两支一万骑兵协防左右两翼。”
命令还未下发,便不停有探子过来报信。
原本以为左右两营都只是晚上被偷袭,没想到天亮之后,袭击并没有停止,东青军更是变本加厉,持续攻击。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东青军极有可能把所有的主力骑兵都投入到了两翼。
“哼,这庞青山如此嚣张,竟然丝毫不把我的中军大营放在眼里,我中军有十多万骑兵,他难道想用不到十万的步兵挡住吗?简直是螳臂当车。”
“报!将军,中军大营的战马还未完全备齐,已经让人到东马场去唤回马匹了。”
龙泉听完大怒问到:“怎么会这样?!”
精瘦参将急忙回应:“将军,中军战马过多,中军粮草压力极大,通常我们都是轮换一半的战马到东马场,这样粮草压力就会小许多,现在中军也少说有五万战马可以作战,并没有大问题。”
龙泉听完淡定了许多,同时说道:“东马场那边赶紧把军马都调过来,没有战马我东耀男儿如同少了一把利刃,先把五万骑兵调出,其他人先按照步兵阵型列阵。”
……
东青关是龙世全开发出来的,但是龙世全从未经营过一天,这个东青关从来都是庞青山在经营。
东耀军对仇恨的就是庞青山,可是庞青山又何尝不是呢?
东青关并不是天堑,而且可以进攻的范围也是十倍于通天关,可以进攻的路径也比通天关多许多。
庞青山对于关外的地形监测从来都没有停过,庞青山很清楚,东耀军总有一天会回到关下,所以战备也从未停止。
关下五里之内,哪里高哪里低,哪里是树林哪里是沟壑,庞青山都一清二楚,经过这十多年的改造,关外的地形已经改成了完全适宜于步兵作战的地形,尤其是加上现在的防御工事之后。
所以两个月前东耀军陈兵关外的时候,只要东耀军一靠近东青关,庞青山就会派出骑兵骚扰。这样既加大了东耀军的工事建设压力,同时又保留了自己反击的战略空间。
原本从东青关北出,都是一片坦途,非常适合骑兵作战,但是经过庞青山的改造之后,已经变成了第二个关隘,每隔二十丈都有一个战车的停靠位置,既可以停在原地做弓箭手射击高塔。
等到东耀军的骑兵发起冲锋的时候,战车上面的弓箭手,以高对低,自然是占尽优势。
即使东耀骑兵的射术也不凡,不过东青军以逸待劳,总是优于东耀军,东耀军的第一步冲击在东青军弓箭手的弓箭压制之下,进攻气势减弱了许多。
可以很明显的看出,东耀军的战损是远远大于东青军的。
东耀大军自然是不服,主动出击的损失也是在医疗之中,看到第一波冲击的气势被压下来,后面补充的骑兵马上跟上。
等到靠近东耀军百丈左右距离的时候,这些战车忽然动起来了,上面的弓箭手齐齐下车,换上了手持刀斧的陷阵士。东耀军骑兵靠近大约五十丈左右的时候,东青军这边换阵完毕。
原本被当做高塔的战车,忽然换上了许多一丈多长的长矛,每辆车大约七八根长矛。同时后面的士兵,也在战车之间绑上了巨大的圆木柱,等到东耀军靠近大约二十丈的时候,东青军的战车忽然动了起来,同时这些圆木柱也都被电上了火。
原来这些停靠点都向下保留了一些坡度,这都是这些件改造地形刻意为之的,战车动起来,可以做陷阵士冲锋的起点。
如此,百余战车就如同冲入羊群的饿狼,或者说是怪兽。
第一波战车冲击,东青军的陷阵士先躲在战车之中,让战车依靠车身跟骑兵做第一波对冲。
骑兵冲击步兵是小儿科,这种怪兽一般的战车冲击骑兵,又何尝不是小儿科呢?
如此这般,几里长的战线,几百辆战车都动了起来。
场中都是东耀军士兵的哀嚎声,或是被长矛戳穿身体,戳断肢体,或是战车碾压,或者是燃烧的木柱冲击……
这一下把原本憋了很久,士气旺盛的东耀军给吓到了。
人和战马都是血肉之躯,如何可以对抗这些钢铁战车。
不远处的龙泉看到这番情形也是心中一惊,前方骑兵的冲击暂停下来,他也没有让监军继续催促冲锋。
……
不过这样凶猛的战车,也自然有战车的劣势,一波冲锋之后,战车停了下来。
让战车四周幸存的东耀骑兵都愣住了,不过只是几个呼吸之间,战车里面的陷阵士就动了起来。
陷阵士都是九死一生的死士,战场上不可能有比他们杀气更中的兵种了。
陷阵士卸下战车上面临时装上的长矛,依托这些一丈多长的长矛,开始对东耀军骑兵攻击。
如果是完整的骑兵团,对上完整的长矛军团,长矛军团只会在初期占据优势,后面作战,还是骑兵占优。
不过此时此刻,气势正盛的陷阵士,对上慌乱的骑兵,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甚至,可以说这些陷阵士就是冲出来给东耀骑兵最后一击的。
同时,刚才跟在战车之后的士兵开始挪动战车。
按说这些大站车,重量那么大并不好挪回去,不过这里的地形非常不一样,关下的整个展现,大约没隔一百多丈左右会有一个驰道。以便战车回撤。
原本东青军中军占据略高的地形往下冲击,不过这些驰道确是回来略低,然后回到阵型之中的一些低坑之中,再用一些畜力和一些工具把战车从低坑里面拉出,重新备战。
冲下去的时候,战车带着巨大圆木柱,还有陷阵士和长矛,回来的时候,就只有空车,所以重新备战的难度也并没有太大。
前方的陷阵士也没有真正的拼死搏命,而是依托后方的重弩车的火力压制,对眼前的东耀骑兵进行清理之后,等到所有战车安全之后就直接回撤。
如此,东耀军进入东青军阵地两百丈开始,重弩车就进行缓慢压制,然后六十丈左右弓箭手开始第一波大范围压制,然后就开始利用战车对冲过来的骑兵进行全面回击和清理。
东耀军第一时间也没有任何办法,只能在损耗了几波骑兵之后,才彻底看清了东青军的战法。
龙泉也不是个莽夫,急忙鸣金收兵。
龙泉已经很清楚了,东青军并没有那么强,只能依托关下的那些地形发挥他们战车的作用。
而同时龙泉已经派人检查了中军大营周围的各处地形,确定并没有其他这样的适合东青战车的适宜地形,心中大石才算放下。
幸好自己的中军大营,并不在这样地形的冲锋攻击范围之内,不然大营可能要重新换地方了,那样对士气的打击就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