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业五年三月,太子杨昭薨,仅仅留下了两个年幼的孩子,这也彻底打乱了李承乾原本的计划,甚至导致朝廷一时间乱作一团,太子可是国本啊!如今太子之位空悬,定会引起无数人的野心,而大隋这几年也是刚刚安定,接下来的国本之争必定使国力损耗巨大!
齐王杨暕与赵王杨杲已早早赴藩,且不堪大用,即使如此他们也不自知,在世家的鼓动下,也是蠢蠢欲动,都在盯着那个位置,开始想方设法的回到京都,拉拢人脉,想要更进一步。
于此同时,世家进一步在民间传播谣言,皇帝不仁,以万物为刍狗,逆天而为开凿大运河,死亡无数百姓,喜好奢侈,兴建东都,.......试图使李承乾与民间离心离德,
而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李承乾也没有下令停止开凿,大运河的完工就在明日,他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妥协,为此李世民也不知道劝了他多少次,但李承乾总是一意孤行,他不能确定他死后会发生什么,所以他必须要在生前完成这一壮举。简单的说,就是他不相信下一任皇帝是否会继续开凿运河。
这种怀疑不是没有根据的,就如那历史上明朝的文皇帝,多么英武的一位帝皇,可以说如果他的儿子朱高炽能够继承他的遗志,明朝可以延续的更久,毕竟当时的大明就已经是世界上最顶级的大国了,无论是科技,还是文明,都是最顶尖的,可惜,朱高炽一上位就全面推翻了他爹文皇帝的政策!
而对李承乾来说也是如此,所以他不得不抓紧每一分钟,时间的紧迫与世家的压力使李承乾焦头烂额,现如今他到是并不担心民间的骂声,
大运河的开凿固然死了不少人,这是不可避免的,在这个时代,就是发个烧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都有可能死亡,更别说有数十万人聚集在一起,不说病毒极易滋生,这么多人就是天下所有大夫来了也没那么多精力照顾每一个人!并且其中九成还是那些俘虏,大隋农户的待遇还是很好的,因为有着香皂厂与玻璃厂的财力支持,还有与高句丽互市的盈利,李承乾给这些农户的钱财还是十分可观的,
虽然现在百姓们被世家门阀蒙蔽,但相信等运河完工,等到这些农户都回家之后,那些骂声自然就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可能是无尽的歌颂了!
现在最让李承乾头疼的就是削弱世家门阀的军事力量所带来的后遗症,因为每次对外战争世家都会参加,李承乾这才有机会消灭他们的军事力量,然而这就导致了世家他们手中的财富有了巨大的提升,几乎占了整个大隋的八成,在减去皇家占去了一成,这就意味着全天下九成的百姓才拥有这一成的财富!
这还仅仅只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当初世家门阀为什么会出兵帮助李承乾攻打其他国家呢!还不是当初他抛出来的利益太过诱人,或许刚开始还意识不到什么,但当占领越来越多的土地就会发现,这些土地朝廷尽然只掌握了一半,还有一半尽数掌握在世家门阀手里,这可不是几十万亩地,而是数千万甚至上亿亩地,或许在那些大臣们眼里那些土地太过贫瘠,种不了粮食,最大的财富也就是那些牛羊。
但在李承乾眼中这些土地可远远不止如此,那里可是有着数之不尽的矿产啊!铜矿、银矿、金矿,这是什么,这是货币啊!或许现在还没有什么感觉,但只要王朝没有毁灭,还在发展,那么社会就会越来越需要这些稀有金属,这暂时不是纸币能取代的,即便是将来要发行纸币了,那在国家的国库里依旧要存储这相当可观的金银,否则国家的信用一旦破产,那可就挽回不过来。
其中铁矿的重要更可以说是人尽皆知,如今大隋军队每年淘汰下来的武器装备就是一个天文数字。石油这种战略资源更是不必多说,国家的发展是离不开石油的!然而这些资源如今有一半掌握在世家门阀手中!因为土地权在他们手里,
这种情况或许一开始是对大隋又利的,大隋短时间内占领了太多的土地,但是又没有足够的人口去居住,去开垦。
现在的百姓谁会愿意放弃生活了百年的地方,跑去鸟不拉屎的地方生存呢,况且还要动身跋涉千里!而李承乾又不敢也不想逼迫他们去,毕竟他的名声本来就不好,若是在干这种事,怕到后来怎么洗也洗不白了,
要想让百姓自愿去就只能给出足够的利益,这还是面对那些无家可归的人,诸如灾民,乞丐之类的,毕竟只要有一条活路又有谁愿意远走他乡呢,
而这三年来李承乾也就一直在为此事奔波,那些退役伤残的将士啊,被灭了国的妇孺啊,本朝的灾民啊,还有一些罪犯,或者被发配的罪臣啊,统统都塞了过去,这才使突厥,契丹等地的经济没有拖垮大隋,也进一步的同化了当地人民。
而这还是在只有一半土地的情况下,如果没有世家门阀分担的话,那打下这些领土对于大隋来说真的就不知道是好是坏了,
相比于李承乾的艰难,世家门阀对这些土地就十分的得心应手了,他们有足够的财富与渠道去开发这些土地,这里有无数的马匹牛羊,无边无际的草原,这里简直就是他们的财源之地,还不用受朝廷控制,
于是世家门阀自然是不遗余力的开发,在看到李承乾移民无数百姓过去后,甚至将不少本家的产业搬到那些地方,有样学样的,将族中的旁系族人与大量奴仆都移民了过去,
世家门阀这样做无疑是帮了李承乾大忙,解决了许多麻烦,但是,他们讲这些地方据为己有,一点返还给朝廷的意思都没有,这就让李承乾有些苦恼了,这些土地是必须收回来的,但是人家肯定不愿意,而他也是金口玉言答应了将这些土地交由他们保管,唯一还能翻盘的可能只有这个承诺是口头对他们说的吧!
不愿意也在情理之中,世家门阀死了那么多人,又花费了无数的人力物力在这些一毛不拔的土地上,如今你李承乾想要回去,这怎么可能,
就好像,世家他们花费了大价钱买了长生果幼苗,又花了许多时间精力培养他成熟,如今终于开花结果要长生了,你李承乾在此时横叉一杠子,那世家还不与你拼命。
李承乾本想在他继位这段时间将土地国有这个制度抛出来,即使会受到世家门阀巨大压力,但只要宣传的好,定能让百姓熟知这项制度,会慢慢将百姓拉向皇权这一方,
待到太子杨昭继位,在由李密与李世民辅佐,即使在这段时间内世家的力量可能会有反扑的趋势,但在皇权没有威胁到世家根本的时候,世家不会与皇权不死不休的,所以即使世家的力量在增长,但土地国有,这项制度也早已深入人心,
待得再下一任皇帝继位,就可以对世家门阀动手了,在李承乾死之前,会将他所知道的技术写在书上交给李世民,诸如造纸、印刷、炼铁、晒盐之类的技术,由李世民之手交给杨昭之后的皇帝,协助他根除世家,
有了李承乾的这些技术之后,相信大隋也会快速的发展,至于能不能在百年内进入工业时代,李承乾就不知道了,不过这是他能想到的最好办法,
然而太子杨昭的死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虽然他性格有些懦弱,偏向儒家,但也是一个很好的守成之君,却没想到年纪轻轻就死了。
他本想从赵王杨杲和齐王杨暕中选出一个人代替太子杨昭,然而这一段时间两人的表现着实让李承乾失望,
他们明明知道世家的危害,也知道自己在动手打压世家,但为了皇位他们依旧拉拢世家,甚至对世家做出种种承诺,
单凭这一点他们就不如太子杨昭,他虽然性格有些软弱,但却分得清是非,在多次监国期间也秉持着李承乾的思想,不与世家深交,最主要的是这是因为性格软弱,他看得到世间疾苦,能苦百姓所苦,他可能不是一个好的统治者,但对于百姓来说,他绝对会是一个很好的皇帝,这也是李承乾决定让他继位的原因,
然而..........
现在的李承乾有些茫然,他再没有余下的时间做其他安排,太子杨昭的死让他这三年来做的努力全都白费了,历史并没有以为他的到来而改变,反而可能会因为他而加快隋朝的灭亡,百姓如今的生活可能变好了,但是他们的将来开会比历史上更加凄惨,
想到这里,李承乾不免有些心灰意冷,
他没有隋炀帝的残暴,却顶着暴虐的帽子!
他没有隋炀帝的豪奢,却被称为好大喜功!
他做着千秋伟业,却不被世人所认可!
他东征西讨,却被认为穷兵极武!
他实施科举,却处处受阻!
他开发荒地,却受人们诟病!
现在的他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往下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