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一年前与大隋的对抗战争硬生生改变了他的想法,
高句丽所处地区虽然环境恶劣,他们的食物来源只有牛羊,或者从中土的边境附近强一些粮食,他们崇拜武力,越是强悍的人得到的就越多,这里是真正将弱肉强食这个规则演绎的淋漓尽致的,但也恰恰因此,他们民风彪悍,一个个都是天生的战士,上马就能杀敌,因为只要不战,就只能饿死,或被别人杀死!
但自互市以来,仅仅是区区两年时间,高句丽战士的欲望竟然被消磨大半,许多城池在面对数十万大军,甚至不战而降,这种情况在此前的战争中是从未出现过的。那次大战着实动摇了高句丽的国本,他不仅仅只是损失了数个重要的城池,若不是当时当时内部李承乾与世家门阀的斗法正在危急关头,高句丽已经不复存在!
最重要的是这场战争意味着高句丽人民并不是不可教化的,只要有足够的时间,是完全可以将高句丽同化为我大隋人民,从此再也不会怕高句丽会复国,会造反。
在赔付了巨量的赔款后,高元开始遏制互市的进一步发展,然而这不仅没有起到相应的效果,反而引起了国内众多贵族的不满。
要知道隋朝对他们开放的地区可不多,贵族是自然占了绝大多数,隋朝百姓的日常用品对高句丽人民来说可都是好东西,转手一卖那就是不菲的收入!
甚至在李承乾的默许之下,还有不少人通过种种渠道开始走私隋朝士兵的武器,来武装自己的军事力量,所以互市对于高句丽的贵族来说是有百益而无一害,自然是不会同意自己国王的所作所为了。
这让高元十分恼怒,但又无可奈何,如今他在高句丽的情况并不比李承乾轻松,内部世家贵族多对其不服,周围还围绕着新罗百济等国,
本想顺着与西突厥联盟之势,攻打大隋夺取物资,再借军队大胜之威一举平定国内隐患,进一步威慑新罗百济等国,却没有想到不仅仅是西突厥被灭了,就连新罗百济也是被隋朝收买,联合起来向他们施压。这一切不仅让高元十分的焦躁,就连国内的勋贵都十分的愤怒。只不过他们将这些分部全部发泄给了自家的国王,他们认为如果不是高元私自派人去与西突厥密谋攻打大隋,也不会到这个地步!
一旁的侍官见其君王愁眉不展也不仅叹了口气,“大王若是因隋朝而发愁,那微臣到是有一记可制隋朝君王!”
高元有些惊喜的看着这位侍官,能侍奉他左右的都是知根知底的人,这位侍官虽说仅仅只侍奉他不到两年,却颇受高元喜爱,也是因为他,才遏制住了高句丽的颓势,事高元他身边为数不多的人才,高元对其十分看重。
“说来听听!”
“臣日夜侍奉君主,每天到是耳濡目染听到了不少关于大隋朝堂的事!”
高元微微点了点头,他清楚隋朝对高句丽的威胁,所以十分关注大隋朝堂中的事情,又假借互市的名义,将不少探子伪装成商贾进入大隋。
“臣听闻隋朝君王本就与世家门阀交恶,前些日子又将国内贵族得罪一遍,虽说不知其用什么手段压制住了世家与勋贵,但想必他们对隋朝君王定心存不满,”
“我们趁此机会拉拢一些世家门阀,许以利益,来交换更多的物资或隋朝的军力部署,甚至在将来隋朝攻打我们时,来换取
他们的作战计划!”
“更甚一步,我们可以借助他们的力量在大隋国内建立我们自己的力量,再将这股势力伪装成土匪,若是大隋朝廷下兵来清剿,我们就伪装成世家门阀的家仆。只要我们给出了利益足够大,相信他们一定会同意的,若真是不同意,我们大可对他们说是我们的商队总会遭贼人劫持,建立这个势力不仅仅是为了保护他们,也是为了帮他们争取利益。只要他们同意,我们到时候借着土匪的名义打劫几次皇家商队,给与他们足够的战利品,那从此不就可高枕无忧的在大隋内地发展了吗?”
“而这支队伍的任务就是在大隋向我国进攻的时候向我们发出信号,趁机搅乱大隋内部,或者可以刺杀他们朝纲的重要大臣,就算是刺杀大隋皇帝也未尝不可!”
高元震惊的看着这位眼睛发亮杨侍官,他压根就没往这方面想过,或许是从小的教育不允许他这样想,他认为无论是身为隋朝还是高句丽的子民都不可能会做这种丧权辱国的事情!“这样可行?隋朝的那些世家门阀会同意?”
杨侍官自信满满的看着高元,十分笃定,“会,他们一定会,微臣曾与前往隋朝的商贾交谈颇深,那是一群为了利益可以抛弃一切的人,只要他们自家的利益不受损,他们甚至不会在乎是谁在做中原的主人!正如那句在中土广为流传的俗语所说,百年的王朝,千年的世家!”
高元依旧有些将信将疑,他毕竟是一国之主,不可能因为某人的一面之词就去下影响过奖未来走向的决定,尽管这个人是拯救了高句丽的英雄!纠结了半天,无奈这个计划如果成功,那么给高句丽带来的利益将士无比巨大的,最终他还是没有抵挡得住诱惑,
“好,那就交给你来办,有什么需求尽管和朕说,不过这件事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朕很看好你!”
那杨侍官显得十分激动,“必不负所托!”
..........
备战!!!
全员备战,此次备战与前几次不同,前几次的战争相比于这一次来说是小巫见大巫,毕竟是李承乾御驾亲征,意在消灭高句丽,几乎是将朝堂中大半的武将都带了过去。由于太子杨昭的意外死亡,监国的人选只好定为杨素,虽然这遭到了多位大臣的阻碍,最终还是定了下来。
相对于之前有世家门阀的士兵帮助,此次战争是完全由朝廷征兵,近百万的人马,而有着李承乾之前的铺垫,百姓们并没有对此有过多的排斥,对那些距离京都洛阳较近的青壮年们,那更是踊跃报名,因为那些没有去报名的大多会被乡里诟病!
你看看当今皇帝对我们多好啊!让我们吃好的,住好的,还帮我们抢回了赖以生存的土地,为了让我们的子孙后代又出息,甚至不惜得罪世家的压力,为他们开辟出了一条小道,让我们的生活有了希望,
现在皇帝要攻打高句丽,据说还是因为高句丽的使臣侮辱了皇帝,这才让我们的皇帝恼怒,要攻打高句丽,皇帝对我们那么好,主辱臣死,你怎么还能坐视不管,那你还是人吗!
再说,攻打下来的高句丽土地后来还不是分给我们这些农民了,如今好不容易有个机会让我们回报皇帝,你们这些年轻力壮的小伙子还不去争抢,反而在此推三阻四的,丢不丢人,小老儿我要是在年轻个十岁,我的会随当今皇帝征战沙场!
至于那什么高句丽使者侮辱了李承乾的,别说,这件事HIA真是真的。前几日高句丽的国王高元派出使者以两国交流为由,借此向皇帝李承乾进贡了些许美酒与美女,正愁没有理由进攻高句丽的李承乾眼前一亮,当着众位大臣与高句丽使者的面就打开了一坛美酒,喝了两口,
在回味了许久后,将酒坛一摔,勃然大怒,当场就命禁卫将按使者抓了起来,对其喊道,“尔等小国,粗鲁大胆,竟然敢拿假酒来糊弄寡人!”
被抓住的使者挣脱开禁卫的束缚,干脆的跪在地上,瑟瑟发抖,“陛下,吾怎敢那假酒来糊弄陛下,想来也许是陛下您身为天朝上国的国主,见多识广,在吾等眼里已经是最好的美酒了也依旧进不了陛下您的眼里,这是因为我国与贵国之间的差距实在太大了,非臣之罪,哪里是吾等欺骗陛下啊!”
李承乾与在场的大臣们被这段话哄得飘飘然,不过旋即李承乾就回过神来,阴沉着脸,就事论事,这个使者还是有点东西的!
“花言巧语,胡说八道,你敢说你这酒里没兑水!”
那使者一脸懵逼的看着李承乾,啥玩意,难道你家酿的酒没兑水?你这是搞我啊!
不过这次李承乾没有在给这位使者狡辩的机会,直接就让人拖了出去,打了二十大板,还说什么两国交战,不斩来使,上天有好生之德...,然后对那位被拖着进来的使者说,“你回去告诉你们君主,此事没玩,不给朕一个完美的解释,他们就等着我大隋的大军吧!”
而此时的朝中大臣们,“.......”,这是谁家的国君,太不要脸了吧!
.........
而之所以有那么多人勇于参军除了有家人鼓励之外,也是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此前的战事几乎是屡战屡胜,这给予了民众极大的信心,
我们可不是去送命的,我们是去捡战功的!当然,还有一部分是因为这些从民间临时征兆的士兵一般是不会上战场的,他们中的大多数是作为后勤部队,在战场的后方给予那些战场上的士兵提供补助与精神上的鼓励的!
.........
而当李承乾知道这种情况是也是有些惊讶的,在他的预料当中,民间的百姓没有反抗的情绪就已经算是成功了,
为了征收的人数达到目标,他做了许多准备,如在此前的战事中,只要是报名参与此次东征的人,在出发前都会得到一笔不菲的银子,若不幸战死沙场,朝廷也会给予其家人一笔能够度过余生的银子,如果有幸从战场会来了,除了战后补助外,砍下的高句丽士兵头颅数依旧能换一笔银子,
此次自然也是准备充足,甚至布告都写好了,所有是奖励全都翻两倍:名字登记在册,就能领到五两银子,一颗头颅三十两,战死补助五十两。当然,这是对那些农兵是这样的,对那些编辑在户的职业军人自然不是这样奖赏的,军队又军队的规矩!
而这对那些农户来说可是十分丰厚了,在如今这个时代,经济并不发达,一家子整年的耕地,除去吃穿用度,剩下来的银子都不足一两。
可是如今大量百姓报名的状况到真是出乎他的预料,针对此情况,他将奖励减少了三成,这到是让他省下了一大笔银子。
随后,他走到玉案前,看着上面的信封,对着空无一人的大殿轻声到,“可以开始行动了,此次必定不能有失!否则让他提头来见!”
..........
宋轶看着前来传信的黑衣人,心头不禁掀起了滔天波浪,看来此次的战争陛下是势在必得啊!之前的皇帝和不会说‘否则’之类的话,每次的命令仅仅只有那几句话,只有让他做什么,从来没有提后果,有时候即使任务失败了,皇帝也不会惩罚他,然而这次.....可见他对这次战事的重视!
崔家,
“家主,真的要如此吗!”
“唉!我们已经后悔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