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盖苏文脸色十分难看,对李承乾的霸道很是恼怒,却又无可奈何,不得不忍耐下来,
“十万太少了,即使我高句丽同样要面对百济新罗两个国家,他们同样在虎视眈眈,十万大军都不够我们阻止他们的进攻,更何况还要镇压国内的叛乱并维持秩序,最少要十五万!”
“大人!”他身后的那官员神色激动,在他看来十五万依旧太少了,
可泉盖苏文却挥手制止了他,直直的看着李承乾,等着他的答复!
李承乾沉思了一会儿,“可,不过你们还要另外给我大唐二十万匹战马!”
“可!”
两人都对大唐在安市城、卑沙城驻军只字不提,因为泉盖苏文知道,这个条件是不可能被否决的,他虽然将程咬金率领的数万大军打败了,却依旧被他们死死守在安市城,
虽说安市城对高句丽来说是一座无比重要的城池,将辞呈割让给大唐可谓是损失惨重,可却比灭国好上太多了,如果仅仅只是付出这么一座城池就可以稍微平息一下大唐的怒火,相信国内的人也十分乐意如此!
看着李承乾脸上的笑容,泉盖苏文突然感觉自己就像个跳梁小丑!看看人家大唐的太子,答应的人家的要求就给你好脸色,只要露出一丝反抗的意图,马上就跟你翻脸,从不掩饰自己的情绪,为所欲为,而自己呢,只能从头到尾的陪着笑,要知道他在高句丽的地位可是和李二一样的高啊!这就是强国与弱国之间的差距!
结束了,李承乾也达到了他预想中的结果,可是他的心情却没有那么的美好,从今天泉盖苏文的反应来看,荣辱不惊,对属下有着极大的掌控力,能及有效的压抑住自己的感性,给他的感觉不像是一个掌权没多久的青年,他太懂得隐忍了!
看着那一行人离去的方向,李承乾陷入了沉思.......
另外一边,泉盖苏文等人在令狐德棻的带领下回到了驿站,在交代了几句过后,令狐德棻离开了,原本还都一脸愤怒的众人突然平静下来,默不作声的来到泉盖苏文的房间。
“你们都说说是如何看待我们这位大唐的太子殿下吧!”泉盖苏文给自己倒了杯茶,然后淡淡地问道,
那个在谈判中屡次插话,如愤青般的官员此时到十分平静,此前的愤怒已然消失的无影无踪,一脸的平静,“是个大才,恐不下于大人您!”
泉盖苏文不由的点点头,旋即又摇了摇头,“我不如他!”
那官员皱了皱眉,“他即使再过的出众,也不过是个十多岁的娃娃罢了,大人竟如此的忌惮他!微臣看来,即使他才华横溢,可是现在恐还不能与大人相比吧!”
他沉默了,没有在回答,而是将这个机会交给了其余的官员!
“在微臣看来,若大人与那大唐的太子处于相同的环境下,两者或会有一番龙争虎斗,只是如今大唐国力太过的强盛,还展现了对土地的极具渴望,压得周围各国喘不过气来。在这种形势下,想来即使是大人也没有信心与他抗衡,所以大人才会说不如大唐的太子吧!”
泉盖苏文依旧没有说话,不可置否,这个中年官员自觉的退下,给后面的人让出了位置。
“从这次谈判来看,这位太子极具攻击性,有着极大的野心,从他的言行举止来看,恐怕他不止想吞下我们高句丽,就连吐蕃与西域也不会放过,而我们也可以借此与这两方打好关系,想来即使是大唐也承受不住我们三方势力的同时进攻吧!”
“.........”
“..........”
“.........”
随行来的可不是那些一般的使者,都是在泉盖苏文手下真正手握权力的一股人,如果李承乾真的不顾李二的反对将这股人不惜一切代价留在大唐的话,不久高句丽就会再次陷入混乱,就是不知道会不会再次出现泉盖苏文这等枭雄了!
每个人都畅所欲言之后,泉盖苏文才放下来茶杯,
“你们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不过我最为忌惮的不止是这些,太子李承乾就不说了,大家今天都已经见识到了,我忌惮的还有大唐皇帝与他的儿子们!”
“按理说,太子如此的强势,还有那么大的野心,都应该会导致皇帝对其十分忌惮才对,可在大唐不同,皇帝不仅没有限制太子的实力,反而对其极为的信任,这就说明要么大唐皇帝有信心自己能够掌控那位太子殿下,要么就是两人的关系极为的亲密,而无论是那种情况对我们来说都是极为不利的!”
“其次,我听说前些年大唐的那些皇子们之间的争斗颇为激烈,可不知是什么原因竟让这场战争平息了,在我看来又两种原因,一是大唐皇帝出手制止了,二是那场战争本就是虚假的,”
“虚假的?”
“不错,虚假的,太子故意示弱,皇帝有意提拔其他皇子当替罪羊!如果真是这样,那就恐怖了,皇帝与太子有着共同的目标,这就意味着大唐内部不会再有国本之争,不会再内耗,那我们就真的没有机会了!”
“我们可以挑拨其关系!”
“.........”
..........
泉盖苏文没有继续在长安带着,想李二告别之后,就率众人离开了,不过那个‘愤青’被留了下来,泉盖苏文以向大唐学习的理由将助游利留了下来,尽管李承乾对此有些抵抗,但是好面子的李二还是十分欢喜的答应了下来!
并命令李承乾给他安排好住处,还允许其进入国子监学习。这到是让李承乾松了一口气,无论如何,如今国子监中的人都还是对《唐颂》有着极大的抵触,所以李承乾到是不担心助游利能学到《唐颂》之中的东西,毕竟如今《唐颂》才刚刚开始起步,若是真的让他学到某些知识的话,对大唐来说可不是一股好消息,
然而李二对这些又不是太过的重视,帝皇总是有着身为天朝上国的骄傲,认为这是应该的,他们来学习正好彰显了国家的强大。
而事实的确是如此,只有你足够强大了,别的国家才会向你学习,不过在李承乾看来,这种学习是畸形的,一方单纯的从另一方汲取知识对大唐来说太不公平了,何况来学习的学者已经注定了将来是大唐的敌人,
非我族人,其心必异,他不会感激你允许他在大唐学习这件事,反而将来会反咬一口,历史上的倭人就是如此,
他们漂洋过海,来学习大唐的技术与文化,甚至不惜接种回过,当时的确是彰显了大唐的繁华与强大,可是后来呢,到了唐朝后期,倭寇肆虐!
而现在的人们对维护专利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这也是匠人身份低下的原因之一。
而李承乾不同,他知道技术与文化的利害,他就是《唐颂》的作者,所以更要维护好这个知识产权!
谈判结束,一切就都交由李二管理了,什么派谁去驻守卑沙城,派谁去安市城,从哪里抽取这上万的士兵,粮草怎么解决,又如何向大唐的百姓来解释这件事情,等等等等,都是他要麻烦的事情!
李承乾就更加的忙碌了,在李泰的带领下,他的徒弟们终于算是明白了技工署要工作的方向和技术要求,虽说还是不如张二牛等人熟悉,却已经勉强能够让技工署运转下去了。
而张二牛他们的去处又让李承乾头疼无比,虽说他们的祖辈已经做出来能够在大海中驰骋的大船,并传承给了张二牛等人,可世事进迁,张二牛已然有了更好的想法,对此李承乾自然是欢喜的,
可是有想法就意味着要实验,可在大海中的蛟龙又怎能在内湖中展现他的神姿呢,所以张二牛等人必定要去沿海地区,可是那里即使是李承乾也是鞭长莫及,没有充足的保护力量,李承乾怎么敢让这样一批人才贸然去冒险呢!
况且实验也是需要那些又经验的人来,总不可能让他们亲自去航海试试效果吧!最主要的是虽然如今的海盗还没有到猖獗的地步,可是这并不是说那些沿海地区不受海盗的侵略,每年死在海盗手中的人口还是很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