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纲,“........”
显然他也没有想到李承乾会把李二拿出来当挡箭牌,脸皮也是如此之厚!
“老夫不与你说这些毫无意义的话题,老夫就想问一句,你知不知道如果那青年真的有所收获的话,对儒家会有多大的冲击,你想干什么,将儒学连根拔起吗!”
“还有,你看看现在的李恪,都快钻进钱眼里了,这哪里是一个皇子该做的事情,在让他这样下去,万一大唐商贾之风兴起,民声不再淳朴,你付得起这个责任吗!在看看李泰,当初的他是多么的聪明好学啊,现在呢!一心趴在技工署里,像那种奇yin技巧,哪里是一个亲王该接触的东西吗?他却还甘之如饴!”
“还有你,原本的你固然有些顽皮,甚至会有些胡闹,可是在我眼里你终究是一个孩子,还是中规中矩的,可自从你大病初愈后,就变了,你如今是离经叛道啊!你现在还是儒家子弟吗!”
“原本老夫还有些迷惑,可刚刚看了这本《唐颂》后,老夫才知道,你这是要撬儒学的墙角啊!你就不怕千夫所指吗!”
李纲有些激动,可李承乾却依旧不言不语,静静地看着李纲,
良久,李承乾笑了,
“先生,我从不认为中规中矩是一个褒义词!国之储君,怎么能够中规中矩呢!在本宫看来,即使是离经叛道也要比中规中矩要好上数十倍!”
“再者,青雀与恪儿他们如今有什么不好,都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要说那些皇子不应该这样的冠冕堂皇的话,难道非要让他们好好的学习四书五经才能有所作为吗!让他们学习帝王的平衡之术,让他们野心滋长,在重重的打落尘埃,然后将他们扔到封地里养猪般的供养这他们吗?李氏后代,不能有这种吸血虫!”
“有些东西并不是你不去学就不存在的,既然如此,让我皇家子弟了解。学精不是更好吗!”
李承乾准备完全的坦白了,既然李纲已经知道了自己的意图再隐瞒着就显得有些智障了,
“本宫这不是说儒学不好,儒学修心,他能够让我们大唐子民凝聚在一起,是一种精神,是一种信仰,可让我们在收到外敌的侵扰时团结一心,可李老先生,你真的认为儒学适合治理国家吗!他能武装我们的大脑,可是他能够武装我们的身体吗?”
“半部论语治天下,呵呵,笑话!治理国家要是真的那么容易,不早就天下大治了吗!为什么还会,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好,好一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李老头情不自禁的赞叹了一句,接着有感觉有些尴尬,啊然后抬抬手,
“你继续!”
李承乾虽然感觉有些奇怪,可是说到了这里,已经将他的情绪彻底的钩动了起来,有种不吐不快的感觉!
“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没有利益你靠什么来管理百姓,靠你嘴中的圣人之言吗!还是靠欺压百姓以此来蛊惑圣听,营造一片所谓的大治之世!”
“可是您口中的奇yin技巧则不然,就说青雀如今所在的技工署,您知道就是因为他们的存在让我大唐士兵少死了多少人吗?若是没有火药,死在东征之战中的大唐士兵的至少要在翻三倍!三倍啊,那就是上万人,他们每一个都是有血有肉,爹生父母养的,都是我大唐的子民啊,难道你一举奇yin技巧就能够概括的来的!”
“还有恪儿,您不要认为他只是在摆弄商贾之术,可是学生却要告诉你,仅仅只是这一点,他就能有无数的方法让大唐的经济陷入瘫痪,同样又能力让我大唐的子民真正的过上吃饱穿暖的日子,您想想如果此术没有掌握在我们手中,若是被某些不怀好意的人了解了,那对我大唐有多大威胁啊!”
“在谈谈那些科举出来的人才,他们真的有能力胜任那个职位吗?不,他们没有,一群只知道读书的书呆子如何能够胜任一县的父母官,或许如今父皇想要依靠科举来抵抗世家门阀,这本身就是一个陷阱,即使最终能将世家打到,最终的结果这也是培养出另一个庞然大物罢了,而儒学将会将这群人的利益绑在一起,人们都是贪婪的,为了利益,可以放弃自己的底线!”
李承乾这样说并不是靠他自己凭空猜测,这都是又依据的,就如那宋朝,其开国皇帝就是靠兵强马壮,造反从而夺得了李家的江山,所以其对武将十分的忌惮,也就有了此后的杯酒释兵权,
在宋轶朝,武将被压低到了谷底,甚至脊梁骨都被打断了,以至于到了明清时代都没有回复过来,一个七品的小县令甚至敢指着鼻子骂一个正四品的武将,
这就导致了文臣一家独大,而这些文臣也就是隋唐时期流传下来的科举而来的儒家子弟,而他们的出身也让他们迅速的抱成一团,这一点或许在唐朝并不明显,可随着唐朝与世家门阀的灭亡,这种弊端就暴露出来了!
然后就有了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最可笑的是当元兵攻近皇城门下的时候,这群为天子牧羊的文官竟然欣然打开了城门,欢迎他们的到来,丝毫不在意这个江山的主人是谁!
而这也是李承乾如此反感儒学的主要原因!
宋朝给后面的朝代起了一个很不好的头,此后的文人们一直在一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这个目标而努力着,而宋朝也成为了文人们理想中的朝代!
所幸明朝的开国皇帝与开创了永乐盛世的文皇帝都是杀伐果断的帝皇,他们在位期间也是一直压得那些文官抬不起头,可这两位帝皇去世后,文官们则又开始展露獠牙,后来逼迫的让朱瞻基不得不扔出宦官这一大杀器!
可以说,或许如今的科举给了寒门子弟一条出路,给了他们希望,也是李二手中一把对付世家门阀的好刀,可他也为后来的种种祸事埋下了祸根,而中原数百年一轮回的命运与其也是逃不了干系!
可是这些缘由他都不能与李纲解释,更何况如今的儒学还没有暴露如此多的弊端,在这种情况下,又有谁愿意放下一门对皇家有着巨大好处的学说呢!
所以他只能进他所能的去劝说李纲,痛其利弊,
“现在我们在回头看看在您口中的歪门邪道,他或许并不能让百姓出口成章,也不能张口就来之者呼也,可是新学所教授的正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能遇见的,他能解决的是实际问题!”
“科举固然能够给寒门子弟一条出路,可这并不是你们口中的希望,数十万中选择其中的所谓的天之骄子,是希望吗!不是,希望从来都是看得到、摸得着的东西,”
“就如那城东的二狗子因为看了《唐颂》,被城西的吴掌柜一每月两贯的月薪请走了,城南的狗剩因为学了新学,被城北的富贵人家请去当了老师,小时候一起玩儿的狗娃儿,因为新学,也成为了人们举重若轻的商贾。”
“他们能够因为新学不在靠天、靠地吃饭,还能够过的更好!这才是希望,这才是寓教于乐,当百姓们都清楚了读书的好处,那么还要朝廷耗费无数的人力物力去教化他们吗!”
“百姓并不蠢,相反他们害很聪明,知道趋利避害,当他们知道了读书的好处,自然会让他们的孩子去读书,谁想要自己的孩子一出生就意味着将来是一个卖力气的命呢!”
李承乾巴拉巴拉说了一大堆,渐渐地情绪也就平静下来了,说了那么久,口渴了,拿起桌子上的茶水就灌了下去!
李纲静静地等他喝完,淡淡的说到,
“可是如今大唐离不开儒学!也离不开科举,无论你说的时多么的有深意,多么的令人遐想,可你都绕不过这两点!”
少年愣了,是啊,那些世家的势力再朝廷中根深蒂固、盘根交错,不依靠科举那又什么办法来剔除他们的力量呢!科举是历史必然的产物,想到这,少年有些心灰意冷,
李纲沉默这,没有打扰少年的思考,可当他见到少年眼中的灰暗越来越多的时候,他也淡定不了了,
“承乾,老夫知道你心目中的未来很大,是真正的大治之世,你心中的策略与谋划或许是对的,可绝对不会是适合现在的,或许等将来你继承大统的时候可以一展宏图,可是现在不行,现在时机不行,你太心急了!”
“你口中的心血或许真的如你所说,是奠定大治之世的基石,你想要借此来开启民智,可是你想过没有,凡是都有其两面性,开启民智固然有开启民智的好处,可是你有信心掌握的了那事已经开启了民智的百姓吗!”
“到时,他们就不在是认人牵着鼻子走的绵羊,而是会独立思考的狼了!但凡你们皇家做了些有伤百姓的事情,到时可就不会像如今那么好平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