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未央宫后,众官坐毕,汉昭帝说:“各位,元凤犁孤亲自试过,确实是利国之器,可省牛之劳畜,减民之辛苦,开国之田地,固国之根本。”众官高呼:“恭喜陛下!”
这时霍光说:“臣以为此犁需推及各郡国,来年春耕时便能用上,可由考工令仿造,再发往各郡国要求仿制,再要求各郡国曹掾推及各户,若来年春耕还未推及,则加以惩戒。”
这时丙吉说:“此犁利于农事,陛下可下诏,新开之田地归开垦之人,虽新地收成不及肥田,但也利于百姓国家。”
汉昭帝想了想说:“就依大司马及光禄大夫所言,此事不可怠慢。”
说完后看了看坐在下面的大遥,说道:“陈佳遥你现在可有爵位?是否愿意入朝为官?”
大遥回道:“草民目前为大夫爵,草民虽然识字,但不懂为官,怕做的不好,恐让陛下失望。”
“无妨,除诬告与杀伤人罪,孤都免你无罪,现封你为五大夫及考工左丞,协助考工令制作元凤犁,可愿意?”汉昭帝笑道。
大遥想着还要回家,还要陪老婆,本想拒绝但是转念一想若当众拒绝会不会得罪皇帝,算了细水长流便跪叩:“草民愿意。”
“来人,赏牛肉,赐酒水。”汉昭帝点了点头说。
下朝后丙吉把大遥叫到一旁,表示有话要问。
丙吉看人走差不多后说:“此元凤犁利于农事,固国家根本,实属于大功劳一件。”
大遥谨慎回道:“实不敢当,只是前些天听到农人灾年易子而食,实属心痛,此举不求功劳。”
“不必拘谨,你初立功,陛下不好赏赐过多,我会交代太仆多关照你,望你你做事勤勉,日后前途不可限量。”丙吉安慰道。
“谢过大人。”大遥赶忙施了一礼。
这时有人过来说道:“我是太仆丞张一守,明天可以来考工室找我。”
晚上大遥回到邸舍,把牛肉干跟酒水跟木匠分了,很久没吃到牛肉了。接着大遥懊恼了半天,自己在南阳才刚新买的宅子,老婆都在南阳呢,怎么就答应做官了呢。圣命难为啊,不过好处酒水不知多少想着把自己的名声传播出去,这一下自己在百官面前算是扬了名了。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算了,既来之则安之,到时大不了搬家就是了,可惜了我的新宅子。
第二天大遥来到太仆官署,找到昨天找自己的人,张一守分配好众人任务后对大遥说:“你是陛下封的考工左丞对吧,考工令一般负责制作兵器,弓弩刀铠等,这次陛下和大司马对元凤犁很重视,命我等全力配合,督造一百三十五个元凤犁,以分发各郡国做仿造,这次既然是你制作,就由你来督造。”
大遥连忙回答:“定当竭尽全力。”
然后大遥问了一些问题,比如住哪,几天休息一次,可否请假之类的。后来了解到以后住专门的官舍,五天可休息一天,大遥是作为考工令助手,只要不是有事,都可以请假。
这让大遥头都大了,好不容易有段清闲的日子,自己酒楼生意稳定,又是新婚燕尔,没想到这次又被强制上班了。不过吐槽无益,还是把事情办好,办好了这件事,再申请把家眷带过来。
接着张一守带着大遥去直属上司考工令,在一片大的工坊里有一堆人在忙碌着,有人在锯木头,有人在敲打铁,有人在搬运东西等等。一个穿素衣,断了一根小手指的人正在核对着铠甲数量。
张一守走过去后,那人对着张一手行了一礼说:“大人,今天怎么有空来这里啊,此地杂乱的,若有事叫小人去府上就行。”
张一守说:“陛下让我等督造新式元凤犁一百三十五副,需尽早完工,送与个郡国及早仿制,此事不得耽误。”
“元凤犁,怎么都没听过,怎么做。”断指男子说道。
张一守说:“就是他献上的,据说比直辕犁省力稳定,陛下亲自拉犁,据说效果很好。”然后对着大遥说:“这是你的直属上司,叫吴持杜,手让砸了,是个做事勤勉踏实的人,跟着他学能让你学到很多东西。”
大遥朝吴持杜拱了拱手作揖道:“下官陈佳遥,还请多多关照。”
“你就是陈佳遥,小子,看来你是个人才啊,放心,不会把你怎么样你的,哈哈。”吴持杜笑着露出那发黄的牙齿,看的大遥心慌慌的。
等张一守走了,吴持杜笑着对大遥说:“看你皮白柔嫩唇红齿白的,干的了这粗活么?”
大遥老实说:“愿意一试,不过我擅长的是改善以及奇特设计,并不十分擅长动手。”
“哦,行,那也是人才,活交给我们这些粗人干就行,来,我们先讨论下你那新式犁怎么做,不能耽误陛下的事。”吴持杜说道拉着大遥准备进屋。
大遥摆了摆手,对吴持杜说:“我这有图纸,还带了实物过来,还请大人看看哪里还有需要改善的地方。”说完让木匠把元凤犁带了过来。
吴持杜接过图纸看了看,再看了看元凤犁,说道:“果然是个人才,此等构思也能想出来,很好很好,不过有些小地方做的不是特别到位,我来帮你改进改进。”
大遥站在旁边小声说:“大人,我是从南阳赶过来的,家里良人还在家等着,能否跟长官告个假。”
吴持杜沉吟许久,说:“可以倒是可以,就怕若有人问起,我跟人说你告假回家了,恐有伤你清誉,这样吧,你多待两天,等这里一切顺利之后你再走如何?”
大遥赶忙鞠躬作揖:“感谢长官。”
吴持杜对着元凤犁标记了几个地方,然后叫来个老木匠,跟他说了几句用什么木头多少角度注意哪些事情什么的后,老木匠拿着元凤犁就走了,再接着叫来了一个铁匠来,交代好打什么什么形状,铁匠一听就懂,立马出门动手做。
大遥惊呆了,这些工匠跟自己市场买的跟请的果然不一样,一看就是专业的,吴持杜看着大遥的表情很是得意,似乎再说虽然是你造的又怎么样,做还不是我这做的最好。大遥有点喜欢这了。
大遥趁着空闲跟吴持杜了解了下待遇,才知道长官的俸禄一年才八百多石谷,一半发谷,一半折合成钱,这些钱还没有大遥酒楼一个月的收益多,但是转念一想,如果给百姓,这些谷子不知道可以养活很多人了,比那些普通老百姓不知道好了多少,自己真是有点不知好歹。
大遥一瞬间的神情被吴持杜捕捉到了,倒也没说什么,看来自己的一个属官有点身家啊。
许久一个新犁做好了,大遥看了看,比自己做更加紧凑结实,犁评也更加合理,弯曲的角度更加自然。而且犁铧跟犁镜的形状更加有力的美感,应该是参照了兵器的设计方法,类似于矛,能轻松刺入敌人体内。大遥不得不佩服,果然朝廷人才济济,真不是单独个人能比的,抛去俸禄离家远不说,自己算是来对地方了。
就这样大遥过上了上班生活,只是这次是在朝廷上班,大遥通过观察发现这些工匠做事是一个人把全套都下来,比如做犁,所有的部件都是一个人做好,最后拼装好,大遥说服吴持杜按照流水线方式做,一个人负责一个部件,这样不仅做的快,而且做的熟练后不容易出差错,吴持杜勉强试了一天,发现果然效率高了一些。
大遥分到了一间官舍,就是一个小房间类似于宿舍,出门在外大遥不讲究这些。这几天太仆大人过来找大遥问是否习惯,然后问吴持杜人怎么样,吴持杜夸奖大遥才思敏捷非一般人。太仆大人交代了下吴持杜,让他多多关照下陈佳遥。
大遥趁着休息时逛了逛长安,买了一些胭脂水粉跟南阳没有的布匹,过来七八天后,太仆机构的木匠跟铁匠都配合默契,稳定生产,基本上每天能做五到六个后,吴持杜跟大遥说:“允许请假一周,但是若有人问及他,只会如实相告,说你回南阳老家探亲了。”
大遥想也没想,便同意了,自己跟程静婉许久没见,不能让她担心。说完便赶忙回去收拾东西,坐上了一辆前往南阳的马车。
一路上别说,又是翻江倒海,这马车根本坐不习惯,太难受了。不过此时回去路上吃喝用度的都是花自己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