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瓦剌崩溃,明大都督府便收回土默特、察哈尔等部落的自治特权,分别在土默特、察哈尔、喀尔喀、和硕特建府设县。
为加强管理,对于归顺的原有的部落贵族给予一定的官职,知府知县不太现实,兵马司指挥使也不合适,但也绝非清水衙门,一般而言,那些小的那颜至少也会给一个县丞。
年纪大有些影响力的,更是特许进入通政使司衙门。
乌兰巴托,喀尔喀行政、经济中心,几年的时间,这里生活的牧民已经忘记什么叫做瓦剌,他们习惯吃中原的粮食、喝那些辛辣的高浓度酒水。
城外正是乌兰巴托的火车站,从这里到草原的任何一个角落最多也只需要两三个时辰。
城里的蒙汉相处融洽,很多的蒙古汉子都加入了地方乡勇团练营,甚至连备军现在也夹杂着不少的蒙苗裔士兵,他们享受和汉裔同等的待遇。
曾经的瓦剌人生活的都非常幸福,没有战乱、不需要担心饿肚子的事情,尤其那些中原来的奶牛,产奶量简直恐怖,生活在草原的百姓不管蒙汉都有些厌倦那个味道。
主要是当初归顺时,不少的牧民从小到大都没有吃饱过饭,当得知那些牛奶可以随便喝的时候……
整整一年的时间,生活在草原上的蒙汉族人都喝的大肚子,这才导致现在一闻到奶味,便有些想要呕吐,这样的情况可能要持续整整一代人。
莫日根是一名聪慧的老者,现任乌兰巴托府衙同知,也是现在喀尔喀官职最高蒙古人,主要负责的是喀尔喀的户政和太仆衙门。
归顺明朝之前,莫日根便是瓦剌某部落的族长,归顺了明朝,他的地位并没有下降,但从小到大的荣耀一直深藏在他的内心。
前些年他一直都在期待着那些残存的瓦剌族人能够打回来,虽然那样可能导致大量的牧民吃不起饭饿肚子,但是这和他又有什么关系?
当然,如果打不回来,那么他也不会造反,毕竟现在的生活实际上也挺好。
早上在家中小妾的服侍下吃过早餐,长包的人力车早已经在家门口等候,来到衙门也没什么事,把下面呈上来的公务审阅一遍,盖上自己的印章,一天的时间基本上就可以过去了。
午间的时候可以在衙门吃一顿丰盛的午餐,这也是他内心腹诽的地方,好歹自己也是堂堂同知,整个喀尔喀政界的二号人物,为什么要和低级的官员一同坐在这里呢?
当然,心里这样想,表面上莫日根却很是和煦的同每一个官员打招呼,尤其是对那些汉裔官员们而言,他们觉得莫日根是一个非常和善的长者。
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就是这位和善的长者,他的内心却一直对瓦剌念念不忘。
今天的午餐,这位和煦的长者显得有些躁乱,好几个同他热情打招呼的官员都没有得到回应,这让他们面面相觑,暗地里议论纷纷。
官衙下面的官员们议论纷纷,而驻扎在喀尔喀的锦衣卫、东厂罕见的凑到了一起,从景泰四年天顺皇帝定下锦衣卫和东厂的职责之后,他们便各司其职,虽然互相配合的事情不少,但是如今天,锦衣卫保护、东厂掌班凑到一起的情况相当少见。
“这件事能不能确定?”
东厂掌班是一名年轻的公公,年龄虽然年轻,可是锦衣卫百户却丝毫不敢招惹对方,对方想要自己的脑袋,也许自己连反应的机会都没有。
听到东厂掌班的话,锦衣卫百户摇摇头:“不敢确定,他们的确接触过莫日根,不过很多的蒙裔官员他们都接触过……”
这件事要归根于三天前一伙游荡的牧民,入城时他们给出了合理的理由,并且也出示了自己的籍贯文书。
天顺三年的时候,大明便研发出了相机,也因此籍贯管理更加的细致化,人口登记、抓捕犯人变得容易了许多。
问题就出现在这籍贯文书上,东西倒是真的,不过几天前察哈尔刚刚发过来了地方公告,察哈尔一名户衙书吏私自印制出售籍贯文书。
这支商队已经购买了假的籍贯文书两年多的时间,也许就是他们也没有想到自己会这么的倒霉,正准备做大事的时候事情败露了出来。
刑衙的捕快知道了这件事便准备进行抓捕,可是谁曾想,就在暗自跟踪准备实施抓捕的时候,发现对方这几日竟然连续拜访了多位蒙裔官员。
这位捕快也是聪明人,瞬间便明白了这里面也许并不仅仅是伪造籍贯文书的事情,考虑了许久,第二日来到了锦衣卫衙门,然后就有了现在东厂和锦衣卫齐聚一堂的事情。
不能确定,那么人肯定不能抓,毕竟莫日根的身份有些特殊,现在刚过去几年的时间?喀尔喀地区还不稳定,抓了莫日根是小事,影响了稳定大局那才是大事。
主要还是没有实质性的证据。
“那伙人还没有说其他的事情?”
尖锐的嗓音问起,锦衣卫百户摇摇头:“一直哭诉着冤枉,什么都没说。”
虽然东厂和锦衣卫的关系不错,但听到这话年轻的掌班公公还是忍不住嘲讽一句:“这就是锦衣卫的手段?”
锦衣卫百户的脸色非常难看,不过不能否认,这的确是自己的能力问题。
“通知都司衙门吧!近期好好的戒备一下,北边的那伙人这几年和莫斯科公国的关系可是过于近了一些。”
“宫里没有动静,但是咱们不能大意。”
锦衣卫百户点头,然后安排下面人尽快前往喀尔喀的都司衙门,告知这边的事情。
同一时间,瓦剌已经凑齐了三万携带者新式燧发枪的骑兵连同莫斯科公国借给他们的五万仆从军开始浩浩荡荡的朝喀尔喀进发。
勾连蒙裔官员的事情,实际上就是一个陷阱,瓦剌现在的执掌者额斯图木根本就没指望这些背叛了瓦剌的叛徒能帮上什么忙。
安排他们过去,就是给那些蒙裔的官员身上抹黑,如果他们接待了,那么就当做他们为瓦剌的大业牺牲,如果没有接待,那么商队被抓之后也把他们全部都拉扯进来。
乌兰巴托的商队首领什么都没有泄露,只是因为他还想要再拖一段时间,毕竟他也没有想到,这么快的时间自己竟然就暴露了出来。
莫日根焦躁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虽然谨慎起见,莫日根对于这些自称来自瓦剌的同胞并没有好脸色,可毕竟是接见他们了。
现在他们没了动静,万一真的被抓,那自己就是没有事,今后也不可避免被影响到,谁让自己的身份过于特殊了一些呢!
而就在这样的环境下,瓦剌的八万大军已经进入到喀尔喀地区。
喀尔喀很大,因为这里一共设置了三个都司衙门,乌兰巴托身为喀尔喀的重要城市,这里自然要有一个,也是为了保护铁路。
而另外两个,均在西部地区,毕竟大明的敌人主要聚集在那里。
不过这一次,瓦剌的大军还真不是从西部而来,而是绕了一个圈,从贝加尔湖的南侧过来。
西部也有敌人,那是莫斯科公国的二十万大军。
大明过于强大了,强大到让莫斯科公国不安,因此不仅仅大力扶持瓦剌,还亲自派兵二十万陈兵大明的边境。
当然,这二十万大军并不会主动出击,他们只有等瓦剌打开了局面,才会动手,如果瓦剌的大军被轻轻松松的击溃,那么没什么可说的,还是退兵吧!省的招惹一个如此恐怖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