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从皇城的侧边小门出来,自有人力车夫在那里等候,这自然是宫里的人,除拱卫司廷卫冒充的车夫之外,朱钲的身边还跟着三名资深太监。

内城现在居住的全都是富家勋贵宗室,因此稍微冷清一些,但因为他们的身份,瞧见坐在人力车上的朱钲后,均是一呆,随后急忙行礼。

朱钲自然懒得理会他们,不等他们行礼,人力车已经走到了街头拐角处。

这时候自有东厂的番子悄悄的跟在他的不远处,时刻盯着,防止他泄露朱钲的行踪,直至朱钲回宫。

出了内城,人力车的速度开始减缓,到这里,基本上能够认出朱钲的人便不多了。

街道上很是热闹,糖人、羊杂、牛肉汤、包子等数百种小吃分列街道的两侧,虽然不算整齐,可也没有霸占街道,都在城道司画的人行线之外。

蹴鞠场地距离皇城并不远,不过这并非京城最大的蹴鞠场地,毕竟今天朱钲准备观看的这一场比赛,是一支成立不满两年的小蹴鞠队。

朱钲喜欢足球,也不甘前世的国内足球水平,可实际上朱钲对于观看足球比赛并没有太大的兴趣,今天想起来观看蹴鞠也着实无聊的紧了。

因为科技的缘故,现在大明帝国的风气也开放的多,至少很多的妇人、未嫁人的姑娘已经走出家门,加之京城的治安异常好,三三两两同行的花枝招展姑娘并不少见。

前往蹴鞠球场的路上,朱钲也一直在关注着街道两侧的这些姑娘们,今年他已经十五,虽然因为养生的缘故一直没有找女人,但毕竟已经是这个年龄……

朱钲不是很急这件事,但是周太后和钱太后已经不知道召进宫多少朝中的诰命,让她们带来家中的适龄的姑娘画册。

蹴鞠场的途中,街道上骑行自行车的人并不少,当然最多的还是人力车,轿子已经完全消失,同时消失的还有马匹。

轿子的取缔是因为人权,而城内骑马就是为了安全了,自古以来,城内因为纵马伤亡的百姓就不是一个小数字,又因为能够纵马的一般都是官宦勋贵子弟,因此往往不了了之。

很多还是宗室,如果真的撞死了人,那自然没说的,可如果只是撞伤,就是朱钲也不好惩罚太多,毕竟宗室掏了钱,对方也很满意,自己何必再自找麻烦?

因此,除去城外的车马行提供中短途出行外,城内禁制出现马匹,没有钱你可以选择步行,如果有,你可以选择人力车或者租赁一辆自行车。

瞧着繁华的京城朱钲非常满意的点点头,十年的时间,大明已经成功的从一个农耕封建社会变成了工业社会,而且还没有资本家,因为大明唯一的资本家就是朱钲。

道路两侧每隔一段距离便树立了一根电线杆,城外的电厂24小时燃烧着系统里的无烟煤炭,这也是京畿一带仅有冒烟的地方。

来到蹴鞠场,这里已经有不少的人在排队,朱钲的身份不需要在这里排队等待,当然他暴露的身份也并非大明帝国皇帝,而是蹴鞠场的东家。

大明皇家银行继储蓄、放贷业务之后,还负责起了股权交易相关事宜,也因此大明出现了很多“上市”工坊。

当然,如粮行、布庄这样牵扯到民生基础的不可能“上市”,真正上市的都是一些小工坊,如这蹴鞠场、连锁酒楼、家具工坊等。

验证了朱钲的东家身份,朱钲被成功的引进蹴鞠场,等待着蹴鞠比赛开始……

蹴鞠在大明的火爆,从这个小小的赛场上就能够瞧得出来,两千余人的会场现在已经坐满了人。

而随着两支蹴鞠队伍的出现,现场更是爆发出狂欢,前排的贵客更是你10两我50两毫不吝啬的往外打赏。

朱钲关注到这一支蹴鞠队也是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准确来说他是比较喜欢其中的一个队员,踢蹴鞠从没有什么花哨的技巧,就是一路莽过去,随后一球绝杀,让人热血沸腾。

见到那位队员上场,朱钲自然不会和其他人一样欢呼,但是却也打赏了100两宝钞。

朱钲有的是因此,对于钱更不在乎,但是却不会头脑一热,数千上万两的扔出去,觉得好玩,就打赏一点,现在朱钲就是这样的心态。

不过此时的朱钲并不知道,在遥远的北部草原,瓦剌的残部汇集到鞑靼孛的旗下,并且联系了莫斯科公国,在贡献了数十战场上缴获的燧发枪之后,得到了莫斯科公国的全力支持。

此时的莫斯科公国大公正是伊凡三世,去年刚刚继位的他不到一年的时间便已经纵横于诸国,利用各汗之间的矛盾,逐步兼并其它国家。

当燧发枪出现在莫斯科的那一瞬间,伊凡三世便认识到了它的威力,并且明白了它的恐怖。

对于东方的那个国家他早有耳闻,不过他知道的仅仅是那里的富裕、强大,从未想过还有这样的神兵利器。

想一想传说中那个国度的百万雄兵,就是自认为不可一世的伊凡三世都觉得胆颤。

这绝非一个莫斯科公国能够对抗的敌人,而且根据前来进贡的鞑靼人叙述,他们的王国已经崩裂,虽然不知道对方为什么没有一举消灭他们,但那只是迟早的问题。

并且,神秘的东方大明帝国手中还有一种会发出轰鸣,但是速度非常快的交通工具,他们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把其他地方的士兵调到任何需要的地方,这才是真正让他们王国崩裂的主要原因。

听说,接下来他们还要在草原上修建铁路,也许铁路修成的那一刻就是他们彻底灭亡的时候。

听到鞑靼人这样的叙述,哪怕因为兼并其它国家而导致财政有些赤字的莫斯科公国还是挤出能够挤出的全部金钱用来仿造燧发枪,随后给予鞑靼人各种的支持,如粮食、精良的武器等等。

变则通、不变则亡。

身为和大明唯一开过战也是唯一亡了国的国家,参与的瓦剌人很是聪明的学习起了大明各个方面。

首先是部落的各个首领开始收拢部落的全部资产(牛羊),然后统一分配、统一管理,雇佣牧民们放牧。

因为没有系统的支持,这样的做法利弊未知,不过也不知道是不是天不亡鞑靼的缘故,根据鞑靼人送上的几件羊毛内衫,莫斯科公国竟然制作出了织布机。

虽然是很落后的那种,但是用来梳理羊毛已经足够。

又为了支持鞑靼人,莫斯科公国给予了相当高的羊毛收购价格,并且给出了大量廉价的羊毛内衫用来保暖。

瓦剌的贵族们也学会了如何善待牧民,也有不善待的,但现在都已经去见了长生天,剩下的都是自强不息,努力洗刷耻辱的年轻一派。

瓦剌人的牛羊数量开始增长,模仿明朝的练兵方法纪律和服从力度也开始提升,而随着天顺九年莫斯科公国援助了他们百支莫斯科仿造的燧发枪,历史开始朝一个模糊的方向前进。

莫斯科大公国在扶持鞑靼人的同时,也在欧罗巴大陆大肆的宣扬明朝的强大,火车、燧发枪、数百万的陆军,这些词汇让欧罗巴大陆开始变得紧张起来。

与此同时,莫斯科公国毫不吝啬的开始售卖起燧发枪来,他明白,这个东西既然自己能够仿造,那么其他的国家自然也可以,与其等待着其他国家都仿造出自己的燧发枪,还不如现在卖给他们,大赚一笔,也好回一下扶持鞑靼人的本钱。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