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赵文渊看着眼前那浓郁的迷雾,一副我就知道的样子,直接转身离去了,

看这个架势,没个几个时辰可轮不到,不如去那小山上喝点茶,赏一赏风景,总比在这坐着干等要强的多。

另一边,念卿和刘伯姬对视着,即使都戴着面具,她们也能感受到对方身上的敌意。

这时,华康开口了

“一刻钟时间,题目为秦为何二世而亡,你们二人谁为正?”他看了这两个女子,慢慢的说。

所谓正反不过就是选择了正的一方说出具体理由,而反方则驳斥其理由的不合理性。正反各有优劣,正反需要精准的将出历史史实,但人无完人,人的记忆力是有限度的。因此在史实的描述上或多或少的会有一些差错,而能不能将那些差错找出来就是反方的事。

但是如果正反没有差错,那么反方仍然有制胜的方法,那就是说出正方说出更精准的史实或者阐明比正方更准确的历史依据。

说一千道一万,主动权毕竟是在正反上的。虽然反方的制胜手段多,但是受制于人是不可避免的。

显然念卿不在乎自己是正是反,而是小公主刘伯姬优先开口了,“我选正。”

念卿点头示意,自己是反。

“既然如此,请正方开始,从你讲话的那一瞬间起开始计时。“

“始皇法治苛刻,且秦朝虽为法治,但执法手段粗暴,执法者效率低下,导致民不聊生。秦一统六国,统治疆域瞬间扩大,六国变为秦国土地后,虽实行郡县制但仍缺乏有效的武力统治,成为隐患。秦朝徭役过重,始皇建长城,阿房宫,皇陵皆是事实,且徭役征发群众多为关东人士,既均为大秦子民,又怎可以地域相歧视。

至于二世,显然不足以与始皇媲美,于朝廷控制力不足,竟然让宦官当政,听信谗言不说,且将秦朝强盛的根本,法治二字抛在脑后。另外其本身能力也不足以称帝,若是说始皇堪比尧舜,那这二世就是堪比桀纣。“

刘伯姬很简单的阐述了这些原因,静静的看着对面的念卿,等着她的回答。

只见念卿好似未思索一样直接说:“于二世我无法反驳。但是于始皇之功过,虽秦朝法律保留了奴隶剥削与轻罪重罚。但若说秦民不聊生是由执法者引起的明显很不现实,始皇极其注重立法,秦朝法律上至军事外交下至农田水利事无大小,皆有法制,更何况秦朝曾明确要求民众无论大小长幼,必须学法知法,为官者通晓法律,更有民众学法以吏为师之说。因此何来执法手段粗暴,执法效率低下,若是以偏概全,那岂不是可以说我大汉现在也有执法手段粗暴,效率低下之说,所以怎么可能因为执法导致民不聊生。“

念卿轻描淡写的反驳了关于秦朝法治的问题,清了清嗓子,正打算继续开口,这时刘伯姬却抢先说道。

“并非以偏概全之意,但陈胜吴广可是事实,这二人起义对秦朝统治产生了破坏和影响,究其根本一是苛刻,二难道不就是当时秦朝司法执法人员的过失,若是直接将二人头颅斩落,何来后面的一系列事情。“

“更何况,我从来没否认我大汉的执法司法存在的问题,不过相较于秦,确实是要稍胜一筹。毕竟我大汉传至我父皇之位,已是三百余年,更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皇位传至我父王之位已是十世王朝,相较于秦的二世而亡,还是要好了不少的。“

很明显,刘伯姬挖了个坑,等着念卿往里跳。若果念卿继续说下去,言外之意岂不是这几百年的王朝还比不过二世而亡的秦朝,在这个独尊儒术的汉朝,若是说出类似的言语,可就有点大逆不道的意味了。

很明显这反手的一招将念卿逼到了死胡同,就连那毫无裁判形象直接坐在木桌上的华康也是搓了搓手,很是期待接下来的回应。

周围的雾气更浓了,雾气外的人本来还能看到里面的两道人影,现在就什么都看不到了,他们眼前只有白茫茫的一片。

雾气之内,念卿沉思了一会,本来想要接着说点什么的她,好像突然下了决心,

”我放弃。“面具下传来了她的声音。

华康看着她说,”现在仍未到一刻钟,你确定?“

”确定。“她说出之后便不假思索的直接消失在这台上了,这雾气只是用来掩人耳目而已,对于她而言,形同虚设。

刘伯姬听着华康宣布自己获胜后,那面具下的面庞不喜反怒,

”想把我做为你那主子的磨刀石?好趁机搓我大汉气数,我倒要看看他赵文渊能不能做到。“

雾气散去,刘伯姬慢慢的走了下去,身上散发着一股不要靠近我否则后果自负的气息,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她输了。

众人看着只有一个人下来了,另一个人不知所踪,只当是华康将其送走了。

这复试仍在正常进行,完全没有因为这两个人的行为而受到一丝影响。

这鸿都门学看似布局简单,实则其中有不少的风水堪舆之说在内,赵文渊也不能完全看懂其中的布局,不过那小山倒是像一个阵眼,至于是什么阵,用来做什么的,就不得而知了。

赵文渊离开了那处对他而言的是非之地,欣赏着这大好的春色,虽说这学宫偏居一隅,此处的景色自然无法与长安城内外的景色相媲美,但是也算别有一番风味。

听着前方叽叽喳喳的不知名的鸟叫声,一直向前走着,不知不觉的就又走到了这小山面前。

“比完了?结果如何。“赵文渊身后突然出现了念卿的身影,她一直在赵文渊身后只是凭借承影隐藏了身形别人无法发现而已,不过赵文渊虽然无法确定具体位置,但还是能够感应到念卿就在附近的,看她一直不露面,也就没管。

”明知故问。“念卿三步变两步的走到赵文渊身边。

”你大可不必如此,那小公主尚年幼,我就是胜了她也不会搓到汉室气数,充其量就是可以在背后说一句,当今皇室无人罢了。”赵文渊伸了伸懒腰,边说边向那山中的亭子走去。

“一会就要到你了,还在这里闲逛。“念卿嘴上止不住但还是一步不离的跟在赵文渊后面。她看着前面那玩意正浓的世子,也是不禁感到无奈。

”万一之后的每组都是相辩论整整一刻钟而意犹未尽呢,那样今日可就轮不到我了啊。就算每组都像你们二人一样快,那也要几个时辰之后才能到我。”

“你就没有考虑到那老头为了节约时间把每组题目都出的极其苛刻的可能?”念卿的这句话好像一把剑,直接插在了赵文渊的后腰上,眼前的人更是直接僵住了。

“渍”赵文渊摇了摇头,回头看了念卿一眼,扶了扶额。然后还是无奈的说”走吧走吧,也是忘了这些老头一个个都不按常理出牌,为了加快速度什么事都能干出来。“

果然不出所料,这大堂里的人数相较刚才已是少了太多,在念卿和刘伯姬之后的每组两人结束的时间都很短。

能比她们二人辩论时间长的几乎寥寥无几,再一看数字,更是已经到了两百四十八号,再过一会应该就要到赵文渊了。

“回来的正是时候。”赵文渊看了看那仍旧朦胧的迷雾。

那原本拥挤的大堂现在终于让人有了一席之地,微风从四周的门窗外拂过,让这些等待的焦躁的人们缓和了不少。

不一会,只见那雾气里有两道人影一左一右各自缓缓走了出来,一方面露喜色,一方则悲痛不已,这二人的胜负也是显而易见了。

“下一组请入场。”华康平淡的声音从雾气里传出,只见其声,不见其人。

一方是带着那老农假面的赵文渊闲庭信步,一方是一个头戴商贾面具的士子趾高气昂,到也正与那面具的气质相匹配,活脱脱的像一个富甲天下的财主。

这么一看,还未开口,气势上就让人落了三成。

这二人走进雾气里,视线停留在对方的脸上,可惜都看不见彼此的真实情绪,也就无法通过表情判断对方的想法了。

华康又将规则重新给他们复述了一遍,好像为每一组参赛的选手重复一遍规则是什么趣事一样,让他乐此不疲。

见二人均点头示意对此没有疑义之后,继而开口道,“当朝宰相伊尹大庇天下寒士是否合乎情理?“

这种题目就无需正反了,老话说的好,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就看谁的言论更得那老人的心思了。

只见那商贾面具下首先传出了声音,“我认为宰相此举不可。“

华康看了他一眼,示意让他继续。

只见那人继续说道“尹公此举虽说深得民心,这些年来让我大汉上至庙堂下至朝野皆是人才辈出,且文人士子个个都是真才实学,让穷酸腐儒少了不止一倍。但是,于朝廷汉室而言,这不利于统治,尹公为人和善,对我汉室忠心不二,大庇天下寒士,深得民心,他为宰相之时,自然风调雨顺一切太平,可若是之后寒门当权,朝廷要职皆被其掌控,如果有二心岂不是又要来一场叛乱搞得民不聊生尸横遍野了。更何况,此举又何尝不是对我大汉做出极大贡献的那些人的子嗣也是不公,子凭父贵,合情合理,尹公此举也会让我大汉少很多肱骨之臣,若是战事突发,急需贤臣名将,但无位可封,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这人明面上是在表达伊尹的行为不合理,实际上就是在为那些利益受损的大家士族辩护,不过这也不是公开场合,如何言论倒是不用过于在意,可这话里表达对伊尹的不满可是不少,想必也是伊尹散权之后受到波及的大家族子弟。

华康听完他说的话之后,转而像赵文渊伸出右手,做了一个请的动作,其意思不言而喻。

赵文渊正了正脸上隐隐有要掉下来倾向的面具“伊尹此举合理就合理在了此处。“

语不惊人死不休,赵文渊很清晰的感受到了对面那张面具之下惊讶的情绪,不能说是惊讶。应该是激动然后窃喜,毕竟在常人看来这么说可是大逆不道之事,若是无法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恐怕就不是被淘汰这么简单的事了。

就连华康也是哦的一声。时间彷佛在这一瞬间凝固了,直到赵文渊再次开口才打破这僵化的情景。

“伊尹大庇天下寒士,文人才子齐聚庙堂大放光彩,既然他们都是出身贫寒,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朝廷的赏识才得到现在的一切,那若是在尹公之后出现乱党逆臣,岂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文人士子于庙堂之上无非就是功名利禄,现在利禄得到了,功名尚未得到,自古至今谁人不希望名流千史,哪有希望自己遗臭万年的,朝廷危机之时,他们出头还来不及,何来叛乱之说。

至于寒门掌权,他们皆是出自底层,做官之后,自然是为天下官为百姓官,因为他们深知民众疾苦,他们理应黎民百姓排忧解难。而百姓会感激谁?“

“当然是感激那些官员,所以他们才会得势,对我大汉统治产生威胁。“那男子咬牙切齿的说。

“他们得势不假,但是哪个清官权臣不得势的,你都清楚的事情当今天子会不清楚?鼠目寸光!“

赵文渊不给他开口的机会,接着说“百姓自然知道是这些人改善了他们的生活,但是谁派这些人来的?难不成他们还能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不成?他们感激这些官员,但是更感激派这些官员来的朝廷。谁掌管朝廷就不用我说了吧。

若是担心反叛,那我大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意义何在,仁义礼智信都是刻在了脑子之中的事,忠君之事岂能儿戏?若说我大汉皇室昏庸无能也就罢了,自高祖斩蛇起义以来,每位皇帝或文或武,各有千秋,深得民心,岂是小小地方官员或是那些所谓权臣能够搬到的?

你若是还要置疑儒学在我汉朝的正确性,或者置疑当今圣上的统治力,那我洗耳恭听。“

说罢,赵文渊拍了拍自己的袖子,好像在清理灰尘一样,因为眼前之人身上的铜臭味实在是让他觉得恶心。

那头戴商贾面具的年轻人是不甘的开口,声音听起来有些歇斯底里,“你们会后悔的,伊尹此人野心极大,散权之事不过就是用来掩人耳目,江南多少大家士族都是,“

声音戛然而止,那青年想要说话却是无论如何都说不出口了,好像有人对他施加了禁制一样,显然华康不想让这毫无意义的话题继续下去了,在绝对的力量面前,他甚至连表达自己的想法都是那么的困难。

“胜负已定,请二位下台。“

赵文渊看着那即使戴着面具都能感觉到炽热的面庞,顿了顿,转过身去离开了。

雾气的隔绝让外面的人完全不知道两人在里面说了什么,他们甚至连谁赢谁输都不会知道,只能通过二人下台的动作来判断。显然这次也不好判断了。

赵文渊看也不看下面那些神色百态,径直离开了这大堂。至于这人的身份,他已经清楚的很了。

人人生而不易,所做之事又有几件能够顺从本心?都是为了自己目的而活的可怜人而已。

这春日暖阳在这一刻,也是让人有些厌恶了。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