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第五节桓温灭蜀

桓温的意图在于操控朝局,掌握大权,想掌权必先立功名,想立功有两条路,一是伐胡,一是伐蜀,而胡强蜀弱,因此桓温掌权后一改庾氏作风,意欲伐蜀。

李特占据蜀地,其死后,李氏诸子并无远谋,再加之地处偏僻,很难有大的作为。李特死后,李雄争得大位,立其兄长李荡的儿子李班为太子。咸和八年,李雄去世,李班继位。咸和九年,李雄的儿子李越将李班杀死,立自己的弟弟李期为帝,期以越为相国、大将军、录尚书事。李雄的儿子李霸、李保突然死亡,传闻都说是李期杀得。满朝大臣都很害怕,人心不安。李期杀戮之后,往往把人家的钱财妻女都收归己有。李寿驻扎涪县,李期想派兵袭击他。没过多久,李期先将李寿的养弟李攸毒死。李寿率一万兵马回成都,杀死李越和景骞等人。废掉李期,将他幽禁别宫,李期自缢而死,李雄的儿子全都被李寿杀死。李寿聘请谯秀为宾客,又数次以礼聘请龚壮,但龚壮的父亲、叔父都死于李特之手,所以龚壮不赴昭,但是这给龚壮提供了一个报仇的好机会。龚壮虽不入幕府,但却故意给李寿提了很多让他自取灭亡的建议。龚壮建议李寿兼并西部地区,然后向晋朝称藩,李寿同意了。私下却与长史罗恒、巴西解思明等人谋划攻打成都。罗恒、解思明等人劝李寿称益州牧、成都王,向晋称藩。而任调、蔡兴等人劝寿自立,李寿最终即皇帝位。寿重礼聘请龚壮为太师,龚壮坚持不答应,以布衣身份参政。李寿还派人给石虎送了很多礼物,与石虎相约一起举报,共分天下。李寿很高兴,然后开始打造战船,修缮器甲,准备粮草。群臣劝谏,以蜀地攻吴会实在不易,于是李寿让群臣陈其利弊。龚壮说:“陛下与胡人共谋,等晋朝灭亡以后,您不得不向北称臣,如果与胡人相争的话还可保一方安定。”群臣认为龚壮说的有道理,纷纷叩头劝谏,李寿只得作罢。可见蜀人并无战心,只想偏安一隅而已。后来李寿患病,解思明等人商议侍奉晋室,李寿不从。

李寿不懂治国,而又偏好严刑酷法,他听说石虎、王迅以杀伐驭众,并能控制邦邑,心里很崇敬很仰慕,于是自己也以杀伐立威。当时都城空虚,乃以旁郡之人迁徙过来充实成都。又令全国的能工巧匠广修宫室,引水入城,供自己游乐。百姓不堪劳役,满大街上都能听见抱怨哀嚎的声音,恐怕打算早反的民众十之八九。左仆射蔡兴痛心陈谏,李寿认为他胡说八道,故意造谣生事,于是将其诛杀。右仆射李嶷屡次直言劝谏,李寿都记在心里,最终找了个借口将其下狱杀死。咸康八年,李寿去世,其子李势即位。李势的弟弟李广,因为皇帝无子,也打起了皇位的主意,奏请自己为皇太弟,李势没有答应。马当、解思明等人觉得皇上兄弟不多,如果因为这事把李广给杀了,万一以后有点什么事,宗亲无人,于是劝皇上不要对李广动怒。李势觉得这几个人肯定与自己的弟弟私下有勾搭才会替他说话,遂让人将求情者全部杀死。李广被贬为临邛侯,后李广自杀死了。李奕反叛,蜀人追随者多达数万。李势亲自登城助战,李奕单骑朝城门杀过来,被守门卫士射箭杀死,其余众人皆溃散而逃。这些人散落各地,成为当地老百姓的心腹大患。李势为人吝啬傲慢,爱财色,常杀人之后霸占人家的妻子。荒淫无度,不理朝政。不仅如此,他还多疑好猜忌,经常无故滥杀大臣,导致人心惶惶。

桓温意欲伐蜀,与众人商议,大家都以为不可,只有江夏相袁桥劝他理当如此。永和二年,十一月,桓温派袁桥率两千人为先锋,袁桥军到达彭模驻扎下来。众将建议应当两路并进,以分贼势。袁桥认为,如果分两路进军的话,一路溃败那么就全完了,还不如丢弃釜锅,携带三天军粮,全军齐进。桓温同意了他的主张,令参军周楚、孙盛等人护守辎重,自己率大军直指成都。李势派兵迎战,而李势派出的大将与桓温走了两条不同的道路,于是又回头追赶,等到成都的时候,桓温已经到达多时,遂被打的大败。李势率城内全部士卒与桓温一战,结果也失败了,李势逃奔葭萌,请求投降,被送到健康,封为归义侯。这年四月,李势手下大将邓定、隗文反叛,占据成都,立范长生的儿子范贲为帝。十二月,萧敬文占据涪城反叛,自称益州牧。永和五年,四月,朝廷打败范贲,又讨伐萧敬文,没有攻克,桓温围攻六个月,萧敬文出城投降,最后被斩杀,蜀地遂平。

历史知识普及:李特。李特(?―303年),字玄休,氐族人,巴西宕渠(今四川营山)人,祖籍甘肃秦安,东羌猎将李慕之子,十六国时期成汉政权建立者李雄之父,亦是成汉政权的奠基人。

李特性格雄武沉毅,与兄弟李庠、李流率流民徙居巴蜀。301年因益州刺史罗尚的压迫起义,罗尚率兵三万偷袭义军绵竹大营,被李特将计就计杀的大败。攻克广汉后,与民约法三章,获得民心。罗尚表面上派使者向李特求和,暗地里勾结当地豪强势力,围攻李特。李特在奋勇抵抗之后,战败牺牲,其弟李流继统余众。其子李雄称帝后,追谥李特为景皇帝,庙号始祖。

家世背景

营山太蓬山天子读书台景点,这里曾是李特读书的地方

东汉末年,张鲁统治汉中,李特的祖辈从巴西郡宕渠县迁至汉中的杨车坂,号称杨车巴。曹操攻克汉中后,李特的祖父李虎带领五百多家归附曹操,授任将军之职,迁移到略阳以北地区,号称巴氐。李特的父亲李慕,官至东羌猎将。自李虎以来,李氏就是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北)氐人的望族。

据《舆地纪胜》记载,“李特微时,尝隐是山。妇人侯氏归之,昼侍几砚,夜直灯烛,后特以妇为妃”。《营山县志·李特篇》也有记载:营山古为宕渠属地,境内有太蓬山。李特“幼读书太蓬山”。太蓬山今在四川营山境内,故其籍为营山人。

李特年轻时在州中任职,其见解很不寻常,身高八尺,有材力而勇武,善于骑马射箭,性情沉稳刚毅有度量,为人仗义好打抱不平,因此州中与之志同道合的人都归附于他。

巴蜀求食

元康六年(296年),氐人齐万年造反,关西一带兵祸扰乱,再加连年大荒,略阳、天水等六郡的百姓流亡、迁移,寻找粮谷进入汉川的有几万家,其中便有李特兄弟。路上处处见到有病和穷苦的人,李特兄弟经常救助赈济、保护这些人,从此得到众人之心。

流亡的百姓到汉中后,上书请求在巴、蜀寄食,朝廷议政时不允许,派侍御史李宓持节前往慰劳,同时监督他们,不让他们进入剑阁。李宓到达汉中,接受流民的贿赂,上表说:“流民有十万多人,不是汉中一个郡所能够救济,如果东往荆州,水流湍急危险,而且没有船只。蜀地有粮食储备,百姓丰足富裕,可以让流民前往那里解决吃饭问题。”朝廷听从李宓的意见。从此,流民散布于梁州、益州,不能禁止。

李特到剑阁时,观看当地险峻的地势,不由得长叹说:“刘禅拥有这样的地方,竟然还投降别人,难道不是才能平庸、低下的人吗?”同李特一起逃荒的阎式、赵肃、李远、任回等人都很惊叹,认为李特很不是一般。

兵败遇害

太安二年(303年)正月,晋惠帝派荆州刺史宗岱、建平太守孙阜带领三万水军援救罗尚,宗岱让孙阜为前锋,迫近德阳。李特派李荡、李璜、任臧共同抵御宗岱、孙阜。宗岱、孙阜军队势力强大,各个土堡都有二心。益州兵曹从事、蜀郡人任睿对罗尚说:“李特让部众分散去吃饭,骄傲懈怠没有防备,这是上天让他灭亡的时候。应当与各土堡秘密约定,到时候同时发动,内外夹攻,一定能够击溃他。”罗尚让任睿在夜里从绳子上溜下城,到各土堡宣布旨意,约定在二月十日共同攻击李特。任睿就到李特那里假装投降。李特向他问城里的情况,任睿说:“粮食储备快要用完,只剩下一些钱和布匹而已。”任睿请求出营看望家人,李特允许。于是任睿回城向罗尚报告。

二月,罗尚派兵袭击李特的兵营,各土堡全都响应,连续战斗两天,李特因兵少不敌而兵败,收集余下的部众,退往新繁(今成都新都区新繁镇)。罗尚的军队撤回时,李特追击他们,转战三十多里。罗尚派出大军迎战,李特的军队惨败,罗尚斩杀李特和李辅、李远,焚烧他们的尸体,将首级传送到洛阳,流民非常惊惧。李荡、李雄收容残余部众退保赤祖。李雄称王后,追谥李特为景王,李雄称帝时,追尊为景皇帝,庙号为始祖。

李势:李势没有儿子,他的弟弟李广要当皇太弟。李势不肯。这是马党、解思明出面为李广求情。李势怀疑二人与李广有阴谋。边追捕二人,一方面派人攻打李广。李广闻讯后自杀。至晋永和三年为桓温所灭,迁于建康,封归义侯。升平五年死。

势字子仁,寿之长子也。初,寿妻阎氏无子,骧杀李凤,为寿纳凤女,生势。期爱势姿貌,拜翊军将军、汉王世子。势身长七尺九寸,腰带十四围,善于俯仰,时人异之。寿死,势嗣伪位,赦其境内,改元曰太和。尊母阎氏为太后,妻李氏为皇后。

太史令韩皓奏荧惑守心,以过庙礼废,势命群臣议之。其相国董皎、侍中王嘏等以为景武昌业,献文承基,至亲不远,无宜疏绝。势更令祭特、雄,同号曰汉王。

势弟大将军、汉王广以势无子,求为太弟,势弗许。马当、解思明以势兄弟不多,若有所废,则益孤危,固劝许之。势疑当等与广有谋,遣其太保李奕袭广于涪城,命董皎收马当、思明斩之,夷其三族。贬广为临邛侯,广自杀。思明有计谋,强谏诤,马当甚得人心。自此之后,无复纪纲及谏诤者。

李奕自晋寿举兵反之,蜀人多有从奕者,众至数万。势登城距战。奕单骑突门,门者射而杀之,众乃溃散。势既诛奕,大赦境内,改年嘉宁。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