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前废帝之败
宋氏多猜忌,孝武及明帝尤其如此。孝武帝末年,每夜喝的大醉。早上醒来,又叫人拿酒来继续喝。而且孝武帝性格残暴,睚眦必报。还喜欢拿大臣开玩笑,竟把诸大臣比喻成牲畜。孝武帝宠幸一个奴才,大臣稍有不如其意者,便让这奴才大加鞭笞。满朝文武除柳元景外,几乎都受过他的鞭打。江智渊原本在刘诞手下做事,他察觉到刘诞有反迹,于是自己就请假走了。刘诞叛乱后,江智渊被任命为尚书吏部郎。智渊爱好文雅,起初孝武帝待他很好,后来慢慢的开始疏远他,最终,智渊忧郁而死。沈怀文任侍中,为人正直,常忠直进谏。孝武帝每次大宴群臣时,都让大臣们喝的大醉。而智渊不好饮酒,也不好嬉戏,因此,孝武帝以为他有二心,吩咐庭狱将其捉拿杀死。还杀害了其他很多股肱之臣,孝武帝喜好阿谀之人而痛恨忠直敢言之士,刻薄寡恩到极点。其所任者,颜师伯,巢尚之等人都是娇纵奢华之人,不堪大用。因此,孝武帝死后,朝中竟无可托孤之臣。
大明八年,孝武帝驾崩。太子刘子业即位,史称前废帝。孝武帝遗诏:江夏王义恭任尚书令,加中书监。柳元景领尚书令,入住京师。事无巨细,皆由此二人决定。其余,沈庆之、颜师伯、王玄谟等人也有所任。景和元年,赐死戴法兴,巢尚之、颜师伯被贬官。义恭、元景等人密谋废掉皇帝,立义恭为帝。并且把想法告诉了沈庆之,庆之揭露了他们的罪行。皇帝亲率禁卫军诛杀叛贼。
晋熙王刘昶,是文帝第九子,时任徐州刺史。民间一直盛传刘昶有异志,废帝诛杀群公后,心中感到很自豪,不把其他人放在眼里。废帝发兵北伐,刘昶据郡起兵反叛,但将佐文武并不想叛乱,刘昶知道自己必然不能成功,于是便趁夜逃往北方异族。
刘子鸾,是孝武帝第八子。大明四年,年方五岁被封为襄阳王。他的母亲殷淑仪,非常得宠,子鸾在孝武帝诸子中也得尽宠爱。六年,殷淑仪去世,皇帝将其升为贵妃,丧葬礼仪仅次于皇后。殷淑仪丧葬结束后,子鸾加封司徒。前废帝即位后,子鸾仍任司徒,持节回到封地。废帝原本就担心子鸾,诛杀群公后,就命人将其赐死,时年十岁。
前废帝的皇后何氏,父亲是何瑀,娶了高祖的小女儿。他的儿子何迈,娶了太祖第十女为妻。何迈有异志,召集了一批党徒,打算行废立之事。事情败露,废帝亲自率兵讨伐,将其诛杀。孝武帝第三子晋安王刘子勋,时任江州刺史。何迈反叛之时,打算迎立子勋。事情泄露,刘子勋被赐死。
何迈被杀以后,沈庆之接着被处死。史书记载说,废帝日趋残暴,庆之仍然坚持忠直劝谏,皇上已经感到很不舒服。等废帝要杀何迈的时候,担心沈庆之又要反对,于是干脆将通往皇帝寝殿的小桥全部毁掉。庆之果然去了,因为渡不过河去才作罢。废帝性子变得越来越怪,将朝中大事托付给沈庆之、徐爰等人,后来又因此怪罪他们,使有司查办。宗室外戚在外作乱,废帝在朝中又疏远众大臣,只靠勇将抵御外侮,这也是废帝最终失败的原因。
南平穆王刘铄有三个儿子,分别是:刘敬猷、刘敬渊、刘敬先。废帝召刘铄妻子入宫逼迫她与自己行男女之事,并且恐吓她如果不从的话就杀死她的三个儿子。江氏还是不肯答应,于是废帝派人杀死了刘铄三子,还鞭杖江氏一百。这天晚上,废帝就去世了。废帝淫亵大臣妻子的事情很多,例如,废帝曾经在休仁面前逼迫休仁的女儿杨太妃。
文帝的儿子尚存人间者,还有六人,分别是:东海王刘祎、湘东王刘彧、始安王刘休仁、晋平剌王刘休祐、桂阳王刘休范、巴陵哀王刘休若。废帝忌惮诸位叔父,将他们全部囚禁殿内。休仁、太宗和休祐三人体格较肥壮,废帝命人将他们用竹笼装起来称重。因为太宗最胖,因此叫他猪王。休仁叫做杀王,休祐为贼王。并且因为这三王年纪最长,因此吩咐所有人不得随意接近他们。休祎被叫做驴王,休范、休若年少,情况稍微好一点。经常用木槽盛饭,里面掺杂着乱七八糟的东西搅拌在一起,在地上撅个大坑,用泥水填充,把太宗赤身裸体扔到里面。让太宗就着木槽吃里面的脏东西,并以此为乐。废帝打算谋害太宗、休仁及休祐三兄弟前后有十多次。休仁诡计多,每次都以嬉笑胡说八道躲避过去。当时廷尉刘矇的妻子怀孕将要临盆,被废帝召入宫,希望她生个男孩立为太子。太宗有时不遵旨意,废帝命人将太宗衣服扒光,像抬猪一样抬走,说:“今日就要屠猪了”。休仁笑着对废帝说:“猪今日不该死”。皇帝问他为何,休仁答道,等皇太子降生以后,再杀他不迟。废帝才稍稍平息愤怒,命廷尉将其收押。废帝要出游荆、湘二州,打算先杀掉各位叔叔。太宗与阮佃夫、王道隆、李道儿暗中结交废帝左右亲信,密谋杀掉废帝。一天夜里,废帝在竹林堂射鬼,歹徒闯入,将废帝杀死。
历史知识普及:宋废帝。刘子业(前废帝,449年-466年),小字法师,彭城绥舆里(今江苏徐州市)人,宋孝武帝刘骏长子,母为文穆皇后王宪嫄,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暴君。
453年,被册为皇太子。464年即位,改元永光。刘子业在位时,凶残暴虐,滥杀大臣。466年1月,因刘子业的乱lun残暴,被叔叔湘东王刘彧等人弑杀,葬于丹阳郡秣陵县南郊坛西。
刘子业生于元嘉二十六年正月十七日(449年2月25日)。元嘉二十八年(451年),其父宋孝武帝刘骏镇守寻阳,刘子业留在京城建康(今江苏南京)。
元嘉三十年(453年),宋孝武帝讨伐叛逆的刘劭,刘子业被拘留在门下省,几次差点被害,最终无恙。同年四月,宋孝武帝即皇帝位,立刘子业为皇太子。
大明二年(458年),刘子业住进东宫。大明四年(460年),刘子业在崇正殿讲解《孝经》。大明七年(463年),举行冠礼。
刘子业从小很偏激,在东宫时经常被孝武帝训斥。孝武帝西巡,刘子业报告起居情况,笔迹很不严谨,孝武帝斥责他:“书不长进,这是你的一条过错。听说你一向懈怠,偏急暴戾一天比一天厉害,为何顽固如此?”
大明八年(464年)闰五月十六日,宋孝武帝去世,同日,皇太子刘子业即位,改年号为永光。大赦天下。免去太宰江夏王刘义恭尚书令职务,封为中书监,骠骑大将军柳元景任尚书令。五月十九日,设置录尚书,太宰江夏王刘义恭任录尚书事,骠骑大将军柳元景加封为开府仪同三司,任命丹阳尹永嘉王刘子仁为南豫州刺史。七月,尊祖母皇太后路惠男为太皇太后,母亲皇后王宪嫄为皇太后。
即位后,刘子业悖然变色无哀容。刘子业起初还害怕戴法兴等大臣。戴法兴被杀后,再没人能够震慑刘子业,朝廷内外百官,性命不保。皇太后病重,派人呼唤刘子业相见,刘子业却说:“病人间多鬼,可畏,不能去。”太后大怒,对侍者说:“拿刀来,剖开我的肚子,怎么会生这种儿子。”太后去世数天后,皇帝梦见太后说:“你不孝不仁,没有人君之相,刘子尚愚悖如此,也不是当皇帝的料。孝武帝险虐灭道,结怨人神,儿子虽多,没人有应天之命。皇帝之位,应该还给宋文帝之子。”
当时,刘子业日益凶残暴虐,不断杀人,朝廷内外百官,性命不保。起先有传言说,湘中出天子,刘子业将要南巡荆州和湘州,以肃清流言。刘子业首先想杀各位叔叔,这样就引发了废帝事件爆发。
景和元年(465年)十一月,刘子业的叔叔湘东王刘彧与亲信阮佃夫、王道隆、李道儿,暗地与刘子业的亲信寿寂之、姜产之等十一人联络谋划共同废掉刘子业。景和元年十一月三十日(466年1月1日)夜,巫师诱骗刘子业说,华林园竹堂有鬼。所以刘子业亲自到华林园竹林堂射鬼。他的亲信寿寂之带刀冲进去,姜产之作为寿寂之的帮手。刘子业想逃走,寿寂之追赶并杀了他,时年十七岁。葬于丹阳郡秣陵县南郊坛西。
《宋书·卷七·本纪第七》《南史·卷二·宋本纪中第二》有记载。
轶事典故
疑似乱lu
刘子业的姑姑新蔡公主刘英媚,是卫将军何瑀之子何迈的妻子。景和元年(465年)十月,刘子业宣其姑刘英媚入宫见面,逼迫与她发生关系,并让她离开丈夫何迈。刘子业把刘英媚留在后宫,称她为谢贵嫔。而对外谎称刘英媚已经去世。刘子业又杀了一名宫女,送到何迈府中,用公主的礼仪殡殓埋葬。十月二十一日,刘子业封谢贵嫔为夫人,并特别许可,允许刘英媚乘坐有龙旗鸾铃的御车,出入时,所过街市实行戒严。刘子业常怀疑何迈有野心,而何迈平素豪爽,有侠士风范,而且蓄养了许多为他效死的人。他不能忍受这种侮辱,就计划趁刘子业出游时,将他废黜,拥立晋安王刘子勋为皇帝。事情走漏风声,十一月初三日,刘子业亲自率兵杀了何迈。
刘子业还与自己的亲姐姐山阴公主刘楚玉乱lun。刘楚玉淫乐无度,曾对刘子业说:“我与陛下,虽是男女有别,但都是先帝的骨肉。陛下后宫美女数以万计,而我只有驸马一人。事情不公平,怎么到了如此地步呢!”于是刘子业就赐给刘楚玉面首(后引申为男宠)三十人。
狂悖无道
当时刘子业狂悖无人君之道,杀害各大臣,忌畏各位叔父,把他们囚禁在殿内,百般殴打侮辱,不再有人性情理可言。刘子业的叔叔建安王刘休仁和湘东王刘彧、山阳王刘休祐,身体都很肥壮,刘子业于是用竹笼把他们装起来,称一称重量,以刘彧最肥,称为“猪王”,刘休仁称为“杀王”,刘休佑称为“贼王”。因为这三王年纪最大,刘子业尤其对他们有所耽心和害怕,所以常常把他们抓来囚禁,不离自己身边。东海王刘祎平庸低劣,被称为“驴王”,桂阳王刘休范、巴陵王刘休若年纪小,因此两人都能和刘子业相处。
刘子业曾经用木槽盛饭,再放进各种杂食,搅和拌合,又在地上挖一个坑,装满了泥水,把刘彧衣服脱光,放进坑内,把盛杂食的木槽放在他面前,命令他像畜牲一样地用嘴去槽中吃食,以此欢笑取乐。刘子业想要杀害刘彧及刘休仁、刘休佑前后有十几次,亏得刘休仁很有计谋,常常用戏谚巧言、阿谀奉承使刘子业高兴,所以能够推延杀害之事。
当时廷尉刘蒙的妾怀孕,刘子业在她临产时接进后宫,希望她生个男孩,打算立为太子。刘彧曾违背其旨,刘子业大怒,于是剥光他的衣服,捆了他的手脚,用棍杖从手脚内穿过,派人抬着交付太官,说:“即日杀猪。”刘休仁笑着对刘子业说:“猪今日不该死。”刘子业问什么原因,刘休仁说:“等皇太子生下来,再杀猪取它的肝肺吃。”刘子业才解除杀刘彧的主意,说:“暂且交给廷尉。”过了一夜就放出来了。十八日,刘蒙的妾生了一个儿子后,刘子业就称之为皇子,并为此下令大赦。与此同时,全国凡是同时有了儿子的臣属,也都赐爵一级。
刘子业狂悖无道,他的叔祖江夏王刘义恭和尚书令柳元景等人商量想废除刘子业另立新帝。景和元年(465年)八月,刘子业率领羽林军到刘义恭府第将其杀害,并将刘义恭肢解,剖开肠胃,挖出眼珠,以蜜浸泡用来做“鬼目粽”。
变态
先前,刘子业出游华林园竹林堂时,命令宫女赤裸身体相互追逐、戏笑,有一宫女拒不从命,就杀了她。夜里,刘子业做梦,梦见自己在竹林堂,有一个女子骂他说:“你悖逆不道,活不到明年小麦成熟的时候。”于是,刘子业在宫崐找到一个和自己梦中所见模样相仿的人杀了。夜里,又梦见了所杀的女子骂他:“我已经向上帝控诉你了!”于是,巫师、巫婆们都说竹林堂里有鬼。
刘子业还常常在叔叔建安王刘休仁面前使左右侍臣强迫奸yin刘休仁的生母杨太妃,左右侍臣都是不得已而听从他的命令,以至于让右卫将军刘道隆做此事,刘道隆却高高兴兴地奉旨行事。
景和元年(465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刘子业召集所有妃子、公主排列在自己面前,然后强迫左右侍从侮辱奸yin她们。刘子业叔叔南平王刘铄的妃子江氏不从命,刘子业大怒,杀了江氏的三个儿子南平王刘敬猷、庐陵王刘敬先、安南侯刘敬渊,并抽打江氏一百鞭。
辱祖
景和元年(465年)八月,刘子业命令在太庙另外绘制祖先的画像,画成之后,他进入庙内观看,指着曾祖父宋武帝刘裕画像说:“他可是一位大英雄,活捉了几个天子。”又指着祖父宋文帝刘义隆的画像说:“他也不错,只可惜晚年被儿子砍了头。”然后,指着父亲宋孝武帝刘骏的画像说:“他是个大酒糟鼻子,可现在怎么没有了?”说完,立刻叫画匠把刘骏的酒糟鼻子画出来。
沈庆之:沈庆之[公元三八六年至四六五年]字弘先,吴兴武康人。生于晋孝武帝太元十一年,卒于宋前废帝景和元年,年八十岁。晋末,孙恩作乱。时庆之未冠,随乡族击之屡捷,以勇闻。年四十,未知名。后为宁远中兵参军。竟陵蛮屡为寇,庆之为设规略,每击破之。由是致将帅之称。元嘉中,累功为建威将军,讨平诸蛮元凶劭杀逆,庆之助孝武帝讨劭。旬日间内外整办,时谓神兵。孝武帝即位,论功封始兴郡公。竟陵王诞反,又讨平之,进侍中、太尉。孝武帝尝欢饮,普令群臣赋诗。庆之手不知书,眼不识字,帝亦逼令作诗。庆之曰:“臣不知书,请口授师伯。”帝即令颜师伯执笔,庆之口授之曰:“微生遇多幸,得逢时运昌。朽老筋力尽,徒步还南冈。辞荣此圣世,何异张子房?”帝甚赏悦。废帝凶暴,诛戮大臣。庆之尽言谏争,遂被害。明帝立,追谥襄。
续前节:元嘉十六年(439年),进大将军,领司徒,辟召掾属,与宋文帝嫌隙加深。
不过,刘义康为人率性而行,不作避嫌,又因刘义康权倾朝野,各处进贡物品时都会将最好的送到义康府,较次的才给皇帝。而义康亲信的左长史刘斌、从事中郎王履、主簿刘敬文及祭酒孔胤秀见宋文帝病重不但表示应该册立长君,请刘义康准备顾命诏书,而且还在刘义康不知情下到尚书仪曹那里取晋康帝继位往事的资料,宋文帝病好后都知道这些事。刘斌等也结为朋党支持为相的义刘康,图将其推上帝位,遂诬陷尽忠于国的异己者,令其获罪被黜。于是皇帝和宰相之间就生了嫌隙。
刘义康曾经想让刘斌任丹阳尹,但话未说完宋文帝就察觉其心意,立即就决定让刘斌任吴郡太守。后来会稽太守羊玄保求还朝,刘义康又想让刘斌接任,特地去向宋文帝询问继任人选,宋文帝当时还未想好,但仓卒之间还是说已决定了用王鸿。
而自元嘉十六年(439年)秋季起,宋文帝再也没有去过刘义康的东府,宋文帝至此见帝相之间的矛盾已经趋于明显,担心会生大祸,于是就元嘉十七年(440年)收杀刘义康的亲信刘湛、刘斌等一干人,又流放了刘湛党羽何默子等,废王履于家。当日,刘义康在中书省,在收到文帝所宣布刘湛等人的罪状后,便上表求退。宋文帝遂改刘义康都督江州诸军事、江州刺史,出镇豫章。
元嘉十八年(441年),刘义康到豫章辞任刺史,文帝加增督交广二州湘州之始兴诸军事。
元嘉二十二年(445年)十一月,徐湛之告发范晔、孔熙先等密谋拥立刘义康,于是范晔等以谋反罪被处死刑,刘义康被废为庶人,流放至安成郡,更命宁朔将军沈邵为安成公国相,领兵防守。
元嘉二十四年(447年),胡诞世等人在豫章叛变,图立刘义康为帝,但很快被镇压。当时江夏王刘义恭上书称刘义康有怨言,动摇人心,建议流放到更偏远的广州。宋文帝听从并命沈邵领广州事,但刘义康未出发沈邵就去世,遂一直留在安成郡。
元嘉二十八年(451年),北魏大军南下至长江以北的瓜步,南朝形势严峻,刘义隆深怕有异心的人会趁乱推举刘义康反叛,遂命中书舍人严龙带毒药赐死他。刘义康以佛教称自杀者不得再世为人而拒绝服药,严龙遂以被子闷死他,享年四十三,以侯爵礼节在安成郡下葬。
宋孝武帝大明四年(460年),女儿刘玉秀等人上书请求让其还葬宗族墓群,得到批准。宋前废帝时更获恢复宗籍,但在宋明帝时又被追废为庶人。
衡阳文王刘义季(415-447年),年幼时平易质朴,没有浅陋庸俗的毛病。刘义隆出任荆州剌史,宋武帝刘裕让刘义季随从往江陵,因此特别被刘义隆钟爱。元嘉元年,封衡阳王,食邑五千户。五年,任征虏将军。八年,领石头城防务。九年,迁使持节、都督南徐州诸军事、右将军、南徐州剌史。十六年,代替临川王刘义庆为安西将军、荆州刺史,持节如故,给鼓吹一部。
先前刘义庆在任,正遇巴蜀—带动荡不安,征战不断,府库空虚。刘义季接任后,躬行节俭,积累资财,节省开支,数年间,府库又充实了。队主续丰,母亲年迈,家中贫穷,收入不足以供给家用,于是决定不食肉。刘义季哀怜他的孝心,每月供给他母亲白米二斛,钱一千,并命令续丰食肉。刘义季平常不善书写,皇帝听任他使人代写书信,只要署上自己的名字就行。二十年,加散骑常侍,进号征西将军,领南蛮校尉。
刘义季一贯喜爱饮酒,自彭城王刘义康被废后,就通宵达旦地饮酒,很少有清醒的日子。皇帝多次加以诘责,刘义季承认过错表示谢意。皇帝下诏书回报说:“谁能没有过错,能改过就很可贵。饮酒不仅有害事业,也自损性命。世间许多嗜酒者,都是你所熟悉的。最近长沙王兄弟,都是因为嗜酒而亡故。将军苏徽,嗜酒成疾,日夜不停地喝。我试着禁断他饮酒,并供给他药膳,到现在他已能控制饮酒了。饮酒应该是可以节制的事情,只是嗜酒者不能立志裁减。晋元帝是人主,尚能有感于王导的劝谏,终身不再饮酒。你既有美好德行,又加上我殷切期望,为何不能慨然深刻地自我约束,以至于要严加制裁,因种种过失而得罪,然后才逐渐控制饮酒呢?希望不要到这一地步。我们一家无人如此迷恋于酒,你是从哪里学来的?当我书写至此,不禁喟叹。”
刘义季虽然接到这道圣旨,但依然纵情酣饮如初,结果得了病,皇帝下诏对他说:“你饮酒太多而吃食太少,平常又瘦弱多风,我常常担忧你的身体状况,如今果然衰弱不堪。纵然不把家国大事放在心里,与你切身相关的性命也不顾了。可叹可恨之处,岂只有一个方面。我本希望你用道理来自我约束,不想为难你。现在派遣孙道胤同杨锂等早晚照料你,并调理你的饮食。你可以开怀虚心接受,千万不要躲避。我看过很多人戒酒,纵情饮酒没有别的原因,只是当时喜欢饮酒而不顾性命而已。如今我所担忧的,正是你的性命,还顾不上希望你建立重大业绩。你为什麽要使我难受痛苦到这一地步呢?”刘义季一直到死都始终末改。
二十一年,刘义季任都督南兖徐青冀幽六州诸军事、征北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南兖州剌史,持节、常侍如故。上船赴任的那天,帷帐器具服饰,诸般应随剌史带走的物品,全都留下来,在荆楚一带传为美谈。二十二年,进督豫州的梁邓,迁任徐州刺史,持节、常侍、都督如故。
第二年,北魏进逼,北部边境动荡不安,刘义季有戒于刘义康的祸难,不想以功劳来自建业绩,没有任何谋略部署,惟有饮酒而已。刘义隆诏令说:“杜骥、申恬在仓猝之际,尚能以疲兵弱卒,拦截寇盗,相互援助。你身为元帅,兵强马壮,没有奋发进取之志,接连得到朝廷旨意,还是徘徊不前。难道仅仅是严重违背应召赴敌的大义,实在也辜负了百姓对你的期望。况且鲜卑轻视汉人,将从此开始。贼军最初起兵迅捷,难以预知其去向,所以整装准备,兼有观察之意。几天后,形势逐渐明朗,就应该积极部署谋划,何以安然处之,以至于不敢举动。领军作战就在于抓住机会,拯救危急,从而展示军威。本来就没有驱驰平原,在平坦宽阔的地段争强斗胜的道理。加上山路易于凭借,何至于畏首畏尾显得如此软弱呢?如果说事理本应如此,那麽选拔大将出镇,征集兵甲,岂不是自寻烦恼吗?“
二十四年,刘义季病势沉重,皇帝派中书令徐湛之问候病情,把他召回京城。刘义季来不及出发,死于彭城,时年三十三岁。太尉江夏王刘义恭上表请求解职迎丧,未被允许。皇帝派东海王刘禕北上迎回刘义季灵柩。追赠侍中、司空,持节、都督、刺史如故。
《荆楚岁时记》是南朝梁代宗懔撰写的一部记载荆楚岁时***俗的著作,也是保存到现在的我国最早的一部专门记载古代岁时节令的专著。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战乱频仍的时期,也是一个民族大迁徙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便利的交通使大量的流民迁入长江中游地区,大量迁入的流民又使荆楚地区尤其是江陵一带成为人口聚集的繁华地区,《荆楚岁时记》既是对荆楚地区岁时活动的记录,也是作者对自身及其家族亲历社会生活的记录
此书很早就流传到国外,尤其是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东亚诸国。一般认为,早在奈良时代初期,《荆楚岁时记》就已传到日本,在现存的藤原佐世《日本国见在书目》中,就载有“《荆楚岁时记》一卷”。《日本国见在书目》据考成书于宇多天皇的宽平三年(891年),约相当于中国唐昭宗大顺二年。在稍后成书的惟宗公方《本朝月令》一书中,曾多处引到《荆楚岁时记》,如“五月五日节会事”条,就引有五彩丝系臂为长命缕等***俗。《本朝月令》一书是日本学者记载当时岁时***俗的专门著作,其之所以引用《荆楚岁时记》,是用以说明当时岁时***俗的源流,说明日本正是以《荆楚岁时记》作为岁时***俗的典范来学***仿效。实际上,《荆楚岁时记》所记载的许多岁时***俗都在日本流传。如《荆楚岁时记》载元日门前系苇索立松柏枝驱邪,现在日本正月挂在门上的“门松”与“注连绳”据说就是由其演变而来。《荆楚岁时记》所载元日饮屠苏酒俗,自平安时代流行于日本宫廷,后扩散到民间,一直延续到今天。在韩国,端午节像《荆楚岁时记》所记载的那样,挂艾蒿、吃粽子、赛龙舟,他们把宗懔的家乡视作中国岁时文化的故乡,上世纪90年代,曾特意派人到中国湖北江陵来考察端午***俗。在古代日本和古代朝鲜时期,还都出现过仿效《荆楚岁时记》体例撰写的岁时著作《日本岁时记》、《东国岁时记》,并引述《荆楚岁时记》来说明本国一些岁时***俗与中国岁时文化之间的渊源关系。
通过《荆楚岁时记》我们可以追寻许多节日的发展演变轨迹。宗懔在《荆楚岁时记》序言中谓:“率为小记,以录荆楚岁时,自元日至除日凡二十余事。”在《荆楚岁时记》所记载的20余种岁时节日***俗中,有些是汉代沿袭下来的,如元日贺尊,腊日祀灶;也有些是首次见于《荆楚岁时记》所载,如四月八日香水浴佛,七月十五营盆供佛。即使汉代沿袭下来的节日***俗中,其随时代变迁所发生的演变也有许多是首首次见于《荆楚岁时记》中,如腊日驱傩由方相氏改为“金刚力士”。所记载的节日中,有些流传至今日,如元日、端午、重阳、除夕等;有些则已经消失,如社日、腊日;有些节日虽然消失了,但节日***俗通过新的节日仍在流传,如腊日的祀灶移到了小年举行。正是《荆楚岁时记》的记载,为我们探寻岁时文化的变迁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一、爆竹庭前辟除邪恶
[原文]
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春秋》谓之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按:《神异经》云:西方山中有人焉,其长尺馀,一足,性不畏人,犯之则令人寒热,名曰山臊;以竹著火中,[火朴][火毕]有声,而山臊惊惮。《元黄经》所谓山[犹巢]鬼也。俗人以为爆竹起于庭燎,家国不应滥于王者。
[译文]
正月初一是一年、四季、十二个月起始的一天。《春秋传》上将正月叫做端月。这一天,当雄鸡高唱的时候,人们便开始了迎接新年的礼仪活动,先在堂阶前烧响竹筒,用来辟除山臊恶鬼。
按语:《神异经》上说:西方山中有一种怪人,高一尺多,一只脚,生性不惧怕人。若触犯了它就叫你发冷发热,生起病来。这种怪人叫做山臊。如果用竹筒子放在火中烧着,发出[火朴][火朴][火毕][火毕]的音响,山臊就吃惊害怕。这就是《元黄经》上称做山[犹巢]鬼的怪物。一般见识浅溥的人认为爆竹起源于帝王的庭燎,诸侯大夫和普通老百姓不应该滥用王者的这种仪式。
二、依次拜贺饮椒柏酒
[原文]
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胶牙饧,下五辛盘。进敷于散,脚却鬼丸。各进一鸡子。造桃板著户,谓之仙木。必饮酒次第,从小起。
按:《四民月令》云:过腊一日谓之小岁,拜贺君亲,进椒酒从小起。椒是玉衡星精,服之令人身轻能老。柏是仙药。成公子安《椒华铭》则曰:“肇惟岁首,月正元日。厥味惟珍,蠲除百疾。”是知小岁则用之,汉朝元正则行之。桃者,五行之精,厌伏邪气,制百鬼也。董勋云:俗有岁首用椒酒,椒花芬香,故采花以贡樽。正月饮酒先小者,以小者得岁,先酒贺之。老者失岁,故后与酒。
周处《风土记》曰:“元日造五辛盘,正元日五熏炼形。”五辛所以发五藏之气。《庄子》所谓春日饮酒茹葱,以通五藏也。敷于散出葛洪《炼化篇》。方:用柏子人、麻人、细辛、干姜、附子等分为散,井华水服之。又方:江夏刘次卿以正旦至市,见一书生入市,众鬼悉避。刘问书生曰:“子有何术以至于此?”书生言:“我本无术。出之日,家师以丸药绛襄裹之,令以系臂,防恶气耳!”于是刘就书生借此药,至所见鬼处,诸鬼悉走,所以世俗行之。其方:用武都雄黄丹散二两,蜡和,令调如弹丸。正月旦,令男左女右带之。
周处《风土记》曰:“正旦,当生吞鸡子一枚,谓之练形。”胶牙者,盖以使其牢固不动,今北人亦如之:熬麻子、大豆,兼糖散之。
按:《练化篇》云:“正月旦,吞鸡子、赤豆七枚,避瘟气。”又,《肘后方》云:“旦及七日,吞麻子、小豆各二七枚,消疾疫。”《张仲暗方》云:“岁有恶气中人,不幸便死。取大豆二七枚,鸡子、白麻子,酒吞之。”然麻豆之设,当起于此。梁有天下不食荤,荆自此不复食鸡子,以从常则。
[译文]
(正月初一)全家老小端正穿戴,依次祭祀祖神,祝贺新春。敬奉椒柏酒,喝桃汤水。饮屠苏酒,吃胶牙糖。吃五辛菜。服“敷于散”和“却鬼丸”。每人吃一个鸡蛋。做两块桃木板,悬挂在门上,这桃板叫作仙木。喝酒的次序是从年纪最小的开始。
按语《四民月令》说:过了腊祭的第一天叫小年。过小年这一天向尊长双亲祝贺。喝椒酒从年纪小的开始。椒是玉衡星的精灵,吃了能使人年轻耐老。柏是一种仙药。魏朝人成公绥写的《椒花铭》里说过:“一年开始的日子,是正月初一。椒味精美,吃了它能免除百病。”
由此,我们知道过小年要喝椒柏酒的,到了汉朝正月初一就很盛行了。桃木是五行的精灵,可以镇压邪气,制服百鬼。魏朝人董勋说:***俗上正月初一喝椒酒。椒花很香,所以采摘来浸入酒里,贡献给长者。正月喝酒先从年纪小的开始,因为年轻人过年意味着长大了一岁,先喝酒有祝贺他的意思,老年人过年意味着又失去了一岁所以在后给他斟酒。
周处写的《风土记》说:“正月初一做成五辛菜。用韭、薤、蒜、芸苔、胡萎这五种带辛味的菜来修炼形体。”五辛菜是使五脏之气顺通的食物。《庄了》上讲的春天喝酒吃葱,就是为了顺通五脏。“敷于散”这种中药,出自葛洪《练化篇》。那处方是:用柏子仁、麻仁、细辛、干姜、附子等粉碎成屑末状的药,舀些干净的井水将它吞服。另一个术方:江夏刘次卿在正月初一清晨到集市上去,看见一个书生到了集市,很众鬼都躲避起来了。刘次卿问书生说:“你有什么方术能做到这样(指“多鬼悉避”)呢?”书生回答说:“我本来没有什么法术,只是出来的那天,我的师傅给了我一颗丸药,用红色的袋子包着,叫我把它系在臂膀上,预防邪恶之气罢了。”于是刘次卿就向书生借了这种丸药,到曾见到过鬼的地方去,(果然)各种鬼都逃跑了,因此现在很时兴这种丸药。这丸药的处方是:用武都雄黄丹散二两,用蜡调和,使它象弹丸一般。正月初一早晨,男的佩带在左臂上,女的佩带在右臂上。
周处《风土记》说:“正月初一早晨,要生吞鸡蛋一个,说这叫做炼形“胶黏麦芽糖或谷芽糖的原因,大概是使它牢固不动的意思。现在北方人也兴这么作:熬煎麻子、大豆、加放些糖,做成粉末状的食物。
按语:葛洪的《炼化篇》说:“正月初一早晨,吞食鸡蛋和七颗赤豆,可以辟除瘟疫之气。”另外,《肘后方》也说:“从元旦到初七,吞服麻子、小豆各一十四颗,能消除疾病。”
《张仲景方》说:“年年有邪气伤人,不幸遇上邪气就会身亡。用大豆十四颗和鸡蛋、白麻子、和酒吞服(可以预防)。”这样看来,陈设麻豆的风俗,应当是从《张仲景方》中开始记载的。南朝梁有正月初一全国不吃荤的规定,(所以)荆楚从梁以后正月初一就不再吃鸡蛋,来顺从俗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