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曰:忆昔建炎南渡时,兵间脱死命如丝。
奉亲百口一身在,许国寸心孤剑知。
坐有客瘖堪共醉,身今病忘莫求医。
出门但畏从人事,临水登山却未衰。
再说飘荡在东海上面已经四五个月的赵构,见韩世忠在黄天荡重创完颜兀术。
岳飞已然收复建康,将完颜兀朮打的北上,心中大安便从海上回到陆地。
一行人如丧家之犬,漏网之鱼一般行至吴江。康履,蓝珪等宦官见吴江水面上的水鸭在水中溪水。
这般宦官见不得动物们成双成对的嬉戏,宦官变态本性发作命军士以射水中水鸭为乐。
江南军士见此集体愤怒。
到了杭州,宋朝宗亲赵叔近帅军士在城外迎接圣驾回銮。
王渊先以通敌的罪名命张俊帅人捕杀赵叔近。
王渊在以前在东京之时,和一个行首叫周瑶的有染。
后来周瑶被赵叔近纳为小妾,王渊因为自己被横刀夺爱,头顶戴绿,不由得内心愤恨赵叔近。
正好如今乱世借着赵构此次回銮,以赵叔近通敌为罪名,找来张俊道:“叔近在杭州城中,只恐为祸不小。”
张俊被王渊救过命,自然对王渊的意思明白,领兵先至杭州。
此时赵叔近出迎,张俊命左右即刻挥刀,砍断其右臂。
赵叔近疼的在地上不住的吼叫道:"我乃是朝廷宗室,你这般无礼。"
张俊道:"你既然是宗室,为何要投降金人!"
话还没说完已将赵叔近的头砍在地上。赵叔近的部下徐明等见赵叔近死,遂在城中造反,纵火驱掠。张俊帅人斩关入,捕杀徐明等人。将周瑶献给王渊。
张俊便上报杭州城内有金人余孽已被扫清。
赵构见杭州有叛乱以为果然是赵叔近在作乱,也不怪罪张俊乱杀。
但是军士们全看在眼里,见张俊可以滥杀无辜,心中对朝廷不由得失望。
赵构到了杭州钱塘江处观看大潮,康履等人命军士遮道不许他人行走。
此时的宋朝,平等、博爱的思想已经深入百姓的灵魂,众人见宦官为祸如此,心中更加愤怒。
此时的杭州城被完颜兀术焚毁一部分,其余的地方也是破败不堪,只有少数的百姓在城中,大多数的百姓都逃在山里不敢下来。
城中粮食短缺,步兵十分疲劳,颇有怨言。
这些怨言,王渊早就习惯,赵鼎却感到可怕。
部下告诉赵鼎,兵士们有的骂着欠饷,骂着行军辛苦;有的抱怨说,白替朝廷卖命,没有意思,哪冤大头愿跟敌人作战!军官们平日喝兵血。
此时的官军在平地里席地而坐,正中午时分太阳依然相当毒热。
官军数万将士在烈日照耀之下,在滚滚黄尘里边,步骑杂沓,人困马乏,又饥又渴。各营的战马由于经常克扣豆料,步兵更是不愿再走,到处都有闲言,有的怨天尤人,骂个不休。
到了中午吃饭的时间,众军士一听开饭,都闹哄哄的跑到军锅处。
负责分饭的军士每人只是分一勺高粱和野菜。
其中一人是威州刺史刘正彦,见只有这点吃的,骂道:“官家若不是我等,早就被兀术捉去了,如今兀术走了,只给我们这点吃的。”
分饭的军士苦笑道:“刘刺史不必为难小的,小的也是奉命行事,刺史若是要找还是去和王都统说罢。”
刘正彦拿着碗便去找王渊去了。
到了王渊的军营,见王渊正和新得来的周瑶在饮酒调笑。
刘正彦见王渊的桌子上摆满了乳猪和鱼肉,两个人竟然在享用十多个菜。周梦瑶还时不时把烤乳猪的肉喂给自己的宠物狗。
刘正彦大怒,便要进去理论。
王渊的军士阻拦道:“王都统有令,除了官家其余人等一概不见。”
刘正彦看了看碗里的野菜,望着周氏的宠物狗在嚼着猪肉,不禁怒火中烧,将手中的碗狠狠地摔在地上。即刻回去找苗傅商量。
见了苗傅道:“我等出生入死,随官家出海受罪,反到头来吃的还不如一个婊子的一条狗。”
苗傅切齿道:“这帮狗东西使天下颠沛至此,还敢如此放肆!”
这苗傅是鼎州团练使,也自负世将有劳,因为王渊无才却受赵构赏识官职在自己之上,心中很是不平。
刘正彦也是招降剧盗丁进等功劳,因为赏赐少而怨望。
王渊和康履平时屡次呵斥苗傅和刘正彦。
二人一拍即合准备诛杀王渊和康履。
二人遂与王世修及其党羽王钧甫、马柔吉、张逵等密谋先斩王渊,然后杀康履。
苗傅等暗中调拨兵马,在城北桥下埋伏。
第二日是宋神宗忌日,百官到临时的祭祀场所行香。
苗傅,刘正彦令王世修仗兵等候王渊退朝。见王渊出来随即一拥而上把王渊从马上拖下来。
诬以结宦官谋反,刘正彦起手一刀杀了王渊。
遂遣人围康履家,分兵捕内官,只要没有胡子的人都杀。康履在赵构身边暂时没有找到。
城上王渊的旧军见王渊被杀急忙关上城门。苗刘二人苦于没有攻城器械只能在在城北门下齐声高呼。
王世修即刻写安民榜文安抚民众不必惊慌,此行不过是诛杀宦官而已。
虽然如此但一时间杭州大乱。
宰相朱胜非带着百官,请赵构到城楼上安定军民,否则无法制止叛乱。
赵构听闻有人作乱,即刻披挂,登上城楼,凭栏问苗傅带兵造反的原因。
苗傅见了赵构,仍然山呼下拜,随即厉声指责赵构说道:"陛下信任宦官,结交宦官就可获得高位,汪伯彦、黄潜善昏庸误国却尚未流放,王渊遇敌时不能有效抵抗,却因结交康履而得到枢密的高位,臣立功不少,却只在偏远的郡担任团练,臣已经替天行道杀了王渊,并捕杀了在外的宦官,如今希望陛下以天下苍生为重,杀了康履、蓝圭、曾择这三个最害人不浅的宦官以谢三军。"
赵构道:"若宦官有过错可将他们流放海岛,请将军们赶快回营。"
赵构希望靠语言就可以让政变就此平息。但是叛军并不买账。
苗傅说道:"今天的事情都是臣一人所为,于其他人没有关系,希望陛下以天下苍生为重,杀掉那些危害江山社稷的宦官,如果不杀掉他们,我们绝不回去。"其余的将士在城门下纷纷摇旗呐喊。
赵构说道:"我知道将军们忠义,我现在就任命苗傅为承宣使及御营都统制,刘正彦为观察使及御营副都统制。其他军士一律无罪。"
苗傅还高喊:"如果臣只想升官,只要趋炎附势连络宦官就好了,何必来此冒着被夷三族的危险,陛下若还是不肯处置宦官,只恐军士们不答应,唐明皇为了江山社稷尚且可以舍去宠妃,陛下为了江上社稷就不肯舍去这几个宦官?"
赵构询问身边近臣的意见。宰相朱胜非道:“灾祸是由宦官造成的,若不把宦官全杀了就无法平息,还望陛下一社稷为重。”
赵构不忍心将康履等人送出去,毕竟康履曾经带着太上皇的手诏来让自己做天下兵马大元帅,也算是帮助自己登基的有功之人。
赵鼎在在一边说道:"陛下何必珍惜康履,唐明皇尚能割爱杨贵妃,陛下难道为一宦官要激怒军变?若是因一宦官激怒军士,后世之人如何议论陛下。"
赵构无奈只好心中一横,命人将康履、蓝圭、曾择捆了用竹篮垂吊下城交给叛军。
康履见要把自己交给城下的苦大兵。不住的哀求赵构饶其性命。
赵鼎内心也早想除掉这些宦官,生怕时间久了再勾起赵构的恻隐之心,急忙亲自和大臣们动手将康履等三人捆到竹篮里,放了下去。
刘正彦在城下见康履、蓝圭、曾择下城。几百号人立马围了上去。
康履三人就如同三只绵羊入了鬣狗群一般,虽然这帮苦大兵不会活生生的把他们掏肛而死,但能把他们活生生的掏心而死。
三人不到一根烟的功夫已被军士们剖腹挖心,撕成了碎片。
赵构见军士们如此凶残忙转过身去,命赵鼎宣谕道:“康履等人已然正法,卿等可退兵。”
苗傅和刘正彦想要退军,王世修急忙道:“且慢,如今我等已是犯上作乱诛灭九族之罪,若退军此是灭族之道,既然已是骑虎难下何不趁此逼宫让官家退位,当今官家只知道一味逃命,丝毫不顾及百姓,要他有何用。”
苗傅刘正彦二人心中同意,便在城下喊道:"陛下的帝位来路不正,是自己自立为帝的,以后如果二帝归来,将何以自处?"
赵构见二人得寸进尺,竟然公开质疑自己的皇位不禁大怒,强忍气愤派宰相朱胜非下城和叛军谈判。
不一时朱胜非回城奏道:苗傅等请求孟太后出来垂帘听政,以及与金国议和。
赵构只好答应,下诏请孟太后垂帘听政。
苗、刘二人听诏竟拒绝下拜,进一步要求赵构退位,策立年仅三岁的皇太子赵旉为帝。
御前都统吴湛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望陛下今日之事应以社稷百姓为重,况且已有太上皇禅位的先例。"
赵鼎一听要让赵构退位不由得大怒大骂叛军不已。
赵构此时已经压制不住内心的悲愤,起身让出座位悲愤道:"朕已经不配坐此座了。"
此时孟太后听闻有兵变前来视察。
到了城墙见状如此命人开城门自己要亲自出城安抚叛军。
百官都认为此举危险,担心叛军挟持孟太后。宰相朱胜非独力排众议道:“苗刘二人断然不敢加害于太后,太后若是出去还可以探明贼人的虚实。”
孟太后乘轿出城。苗、刘见是孟太后前来,一齐下拜道:"百姓无辜,生灵涂炭,望太后出来维持局面。"
孟太后道:"道君皇帝任用奸臣,随意更改祖宗法度,又妄图与金联合灭辽国,才造成今日的局面,当今皇帝神圣孝明,只是被奸臣汪伯彦、黄潜善所贻误,现在两人也都被放逐了,尔等莫非不知?"
苗傅道:"此事非臣一人之愿,乃是军中众人之意,望太后速准。"
孟太后道:"既然如此,那我和当今官家一同执政如何?"
苗傅道:“若当今陛下不退位我等绝不罢兵。”
孟太后道:“这是要犯上作乱不成?便是是承平之时,以一妇人和幼子也难以执政,更何况此时国家危如累卵,卿等三思。”
苗傅假装哭泣道:“若太后不从,他等只好立时解衣就戮,以明此心。”目视身边的军士。
其余的军士纷纷鼓噪呐喊。赵构知道事已无法挽回,怕苗刘二人再伤了孟太后,只好同意禅让皇位。
朱胜非在赵构的一旁哭泣道:“臣身为宰相应下楼大骂叛军,以死谢罪,不想让官家到了这般地步。”
赵构屏退左右道:"且看事情如何发展,如果失败再死也不迟,朕如今方才明白太祖皇帝杯酒释兵权之良苦用心,若不如此,朕必为苗刘二贼所弑。"
于是命令朱胜非向苗傅宣布让位的条件,一是要像对禅位的太上皇一样对待让位的赵构,供奉需丰厚。
二是让位之后所有的军国大事情要听太后及即位的幼君处置。
三是下诏完毕后苗刘二人就要帅自己的部队回到营区。
四是约束军士,不可抢掠纵火、骚扰百姓。
此时兵部侍郎李邴已写好诏书。
朱胜非手捧诏书到城下宣读道:朕自即位以来,强敌侵凌,远至淮甸,其意专以朕躬为言。朕恐其兴兵不已,枉害生灵,畏天顺人,退避大位。朕有元子,毓德东宫,可即皇帝位,恭请隆祐太后垂帘同听政事。庶几消弭天变,慰安人心,敌国闻之,息兵讲好。
宣诏完毕。
苗刘二人觉得大事已定便帅军退去,沿途不住的喧闹于市集并大叫道"天下太平了!"
赵鼎恐怕叛军乘势屠杀百姓,出城慰抚。
吴湛将赵构带到显忠寺。
隔天太后垂帘听政,大赦,尊逊位的赵构为"睿圣仁孝皇帝"。
并将显忠寺改名为睿圣宫,只保留宦官十五人,其余都编遣解散。
吴湛帅人看着赵构的一切饮食和日常。赵构这才知道自己的御前都统吴湛暗中私通苗刘二人。
刘正彦扛着大刀帅人直奔王渊的府邸,将王渊的一家除了女眷尽数杀死,将王渊的女眷都赏给了自己的军士。
刘正彦的军士欢声雷动,不住的拜谢刘正彦。刘正彦直入周瑶的卧室,见周瑶正在抱着自己的宠物狗哭泣。
刘正彦哈哈大笑,一把将那宠物狗摔死在地上,扯住周瑶道:“今日之事,该当如何?”
周瑶见刘正彦手持大刀前来,虽然心中害怕,但毕竟是风月场的老手,当即搂着刘正彦假意笑道:“小女子能侍奉将军这样的男子汉真是三生有幸。”
刘正彦笑道:“果然不愧是东京城的行首,是个识时务的人。”
刘正彦便帅军在王渊的府上住了下来。
苗傅和刘正彦当政后,想要改元及迁都金陵,孟太后和朱胜非担心若两件事都不答应会惹恼苗傅,只好答应改年号为明受。
孟太后以金陵靠近江北难以防御金兵为由婉拒迁都。
苗傅又企图以所部士兵代替禁军。
朱胜非道:“若以你部代替禁军,你等与董卓尔朱荣何异。”苗傅方才罢手。
刘正彦私下找苗傅道:“如今赵构在我们手中,可劫持赵构到建康,若事不成反投金国,也必定封侯。”
苗傅道:“我等有赵构在手不怕张浚等人不从命,去了金人那里万一兔死狗烹岂不失策。”便不用刘正彦的计策。
孟太后召韩世忠之妻梁氏,勉令韩世忠速来勤王。
梁氏领命,即刻写信给心腹的丫鬟让她带信去韩世忠军中。
韩世忠接到信不由得大惊,忙到平江找张浚商议。
此时驻防平江的张浚也接到苗傅和刘正彦的信,苗刘二人邀请张浚到临安共同主持局面。
张浚大惊方才知道情势有变并通知驻守吴江的张俊起兵会合。
驻防江宁的吕颐浩也得到消息,和部属讨论后确定为兵变,当即决定讨伐。
一方面派遣使者回杭州安抚叛军,一方面写信通知张浚和刘光世政变消息。
苗傅、刘正彦在临安害怕张浚起兵讨伐自己,雇人刺杀张浚。
张浚在平江,警备不是很严,夜里突然有人至近前。张浚尚在诵读出师表,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之处不禁流泪叹息。
那刺客见此从怀中掏出一张纸,说道:“此苗傅、刘正彦许诺事成之后的赏赐。”
张浚问:“那你想怎么办?”
那此刻道:“在下是河北人,粗读书,知逆顺,八尺之躯岂能帮助贼人做谋逆之事?今日见相公守备不严,恐苗刘二人后面再派人前来行刺。”
张浚感动不已下台阶要拉这名仗义刺客的手,问其姓名。但这刺客不告姓名而去。
张浚当即在平江起兵,此时韩世忠、刘光世和张俊率兵已经到此会合。
张浚和刘光世、张俊、韩世忠联名传檄天下勤王,从平江大举出发声讨苗刘二人。军马直奔杭州而来。
苗傅得到消息后,打算扣押韩世忠的妻子梁氏及儿子为人质。
朱胜非表示只要派这两人到平江安抚韩世忠,事情就可解决。
苗傅见说的有理便让梁氏和韩世忠之子去平江说服韩世忠归降。
韩世忠见苗刘二人竟然没扣留让自己的夫人和儿子,反而让她们来劝降自己,心知这帮人简直是愚笨到了极点。
韩世忠请命为先锋帅五千人马星夜往临安杀来。
苗刘二人闻听韩世忠的军队已经逼近杭州,大为惊恐。
此时朱胜非建议苗刘二人:率百官奏请赵构复辟,太后下诏还政,请皇帝复大位,以皇帝的手诏让张浚等人退兵。
苗刘二人见事态紧急,被迫只好如此。
赵构还宫后,诏尊太后为隆佑皇太后,恢复被苗傅策立的幼君赵敷为太子。
任命苗傅为淮西制置使,刘正彦为淮西制置副使,将他们引出朝廷。隔天下诏恢复年号建炎。
苗、刘二人要求赵构赐予免死的铁券,准予免于追究他们政变的责任。
赵构知道两人学识不多,在铁券上写着"除大逆外,余皆不论"。
苗刘二人不察,以为安全了,谢恩之后便欢天喜地的回自己的营地去了(多读书,多识字,多理解,否则你都要被砍头了还要谢主隆恩)。
当天,勤王军到达叛军驻扎的临平,韩世忠大破叛军苗傅之弟苗翊与马柔吉。
韩世忠顺利挺进杭州的北城门。
苗、刘二人率精锐两千人,拿着赵构所敕赐铁券逃出杭州,同时命令手下纵火,但天降大雨,火不能起。
勤王军刘光世、张浚、韩世忠、张俊、吕颐浩等相继入城。
张俊入城后先将周瑶从刘正彦的住处抢到自己的府上,然后再去随众将拜见赵构。
赵构握住韩世忠的手痛哭道:“全朕之命卿等之力,但吴湛此贼私通叛军,在显忠寺逼迫朕实在太甚,卿定要帮朕除此贼。”
韩世忠道:“此事容易的很。”
随即到宫门,寻到吴湛。吴湛此时已内不自安刚要向杭州城外逃跑,派兵严加守备自己。
韩世忠单人到吴湛处。
韩世忠道:“请与吴都统叙旧。”
吴湛见只有韩世忠一人方才放心让韩世忠进来。
韩世忠见到吴湛忙施礼,吴湛忙还礼。
韩世忠趁着吴湛还未抬起头来,腾的上前折其中指拖着就往外走。
吴湛兵卫惊扰纷纷拔刀向前。
韩世忠按剑骂道:“朝廷只诛吴湛一人,余人敢动诛其三族。”
一声断喝之后,声若惊雷,目如闪电,吓得吴湛的军士无人敢动。
赵构即刻下诏将吴湛斩于市。
赵构同时下诏表示只追究苗傅、王世修、刘正彦、王钧甫、马柔吉、等人的责任,其他军官士兵皆不追究。
于是苗刘的亲军背叛苗傅,将王钧甫、马柔吉、王世修捉住送到杭州,这三人都被斩于市。
苗傅、刘正彦两人率军向南逃亡,侵犯许多郡县。
刘正彦在浦城与官军对峙时被韩世忠擒获。苗翊为部下所擒来献,其余残部也被韩世忠派军迅速平定。
苗傅则变更姓名,在逃亡到宜兴之时被岳飞的军士发现,押送至韩世忠处。
于是韩世忠宣布班师,押着苗傅、刘正彦、苗翊三人献到杭州。三人人在杭州被斩首弃市。
刘正彦在行刑时还大骂苗傅不用自己的计策,因而失败。
赵构封赏平乱功臣。封韩世忠为少保、武胜、昭庆两镇节度使,御书"忠勇"赞扬其忠心。另外封其夫人梁红玉为护国夫人。一人兼两镇节度使及功臣之妻受封赏开始于此。
另外,赵构追赠王渊开府仪同三司,追康履"荣节"谥号。
韩世忠因在卑微时曾受王渊赏识,此时知恩图报安葬了王渊。
再说苗刘兵变局势动荡,三岁的赵旉立为太子后不久就生病。
宫人见溃兵四逃受到惊吓,不小心踢到金炉发出声响。
太子受到惊吓,随后病情急转直下,不出半月去世,年仅3岁。
赵构见自己如今唯一的儿子死了,伤心的死去活来,哭了整整3天。
将宫女和保姆一并处死,追封儿子赵旉为:“元懿太子”。
先前赵构对于隐疾之事还未曾放在心上,如今唯一的儿子夭折了不由得害怕起来,秘密派人到处寻找名医治自己的隐疾。
赵构见苗刘兵变平息,大赦天下,封赏文武百官之后。见建康的收复着岳飞从未见过,便下命让张俊统领岳飞,让岳飞押着建康之战的战俘来杭州献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