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骐一身疲惫地从巡抚衙门院里走出来,走进大门洞侧面的门房里,倒了一碗茶水。
这茶水是早晨沏的,到现在快中午了,早已经是冰凉了。
他也不管凉不凉的,端起茶碗咕咚咕咚地灌肚里。
喝了这碗凉茶,冯骐方感觉凉快些。
他现在浑身燥热,如果不是碍于门房了坐着人,他早就脱掉外套了。
在这数九寒冬,像他这么热也是少有。
冯骐这是跑腿热的,也是忙热的。
自从亮天开始到现在已经好几个时辰了,他就没站脚,不住的接待前来办事的官员。
既要迎来又要送往,很是忙碌。
像他这样的门房差役,巡抚衙门一共有四个。
虽然四个人也不少了,可都忙得脚不沾地,一个个热得满头大汗。
虽然巡抚衙门天天都人来人往的,会儿会儿的不断人,可像今天这样一窝蜂似的还很少见。
这可能跟今天的天气有关系吧,因为今天是难得的大晴天,所以全省各地办事的官员都选择今天过来。
虽然今天很是忙碌,可冯骐却很高兴,他甚至一直处于亢奋之中。
因为他今天的收入很是可观,他偷偷掂了掂棉袍里边的暗兜,沉甸甸的,少说也有十多辆两银子在里边。
冯骐担任的这个班房衙役,属于巡抚衙门里边的低等差役。
跟更夫和厨师差不多,也就是个看大门的。
可他这个看大门的油水,却是整个巡抚衙门里最多的,可以说他们四个富裕程度不比巡抚大人差。
之所以油水大,是因为他们这门房衙役担着,前来拜访和求见的各地官员引荐的职责。
不管多大的官员来了,都需要他们进去通报。
如果巡抚大人请进,他们就领着人进去。
如果巡抚大人不想见这个人,他们就会黑着脸把来人挡在大门外,连台阶也休想踏上半步。
既然求见巡抚大人需要提前通报,就有了通不通报,和通报早晚的问题了。
这两点都由冯骐这样的门房衙役决定,这就是他们的权利。
各地求见的官员为了见到大人,和早点见到巡抚大人,都会在递拜帖时,随着拜帖给冯骐他们偷偷塞些碎银子。
这些银子有多有少,多给的必是小官或急于求见的官员。
官级大的,和不太着急的就给的少些,这就是冯骐他们门房衙役的油水来源。
不管给多给少,都必须给。
否则你就别想见到巡抚大人,或者是等上好几天才能见到巡抚大人。
冯骐喝了碗水后,冒烟的嗓子方滋润些。
他本来还想再喝一碗,可听外边传来喧哗声,他赶紧的方向茶碗快步走出门房。
他想应该是又有一拨官员过来了,这就等于又有送油水的来了。
所以他得快速出去接待,去晚了,怕其他三个门房衙役抢了油水去。
冯骐出了门房,边向大门口走边急急地抬眼看去。
他想看什么人过来了,他发现门洞里的等着的官员都齐刷刷地向着大门口张望,刚才的吵杂的声音是他们发出来的。
冯骐看到两匹高头大马走过来,在大门口停下。
为首骑马的是个穿着官服的官员,他正在下马。
“哪个没长眼的,把这里当成大车店啦?”冯骐边走嘴里边嘟囔着。
这里是巡抚衙门,全省各地过来的官员在街口就要下轿,很少有把轿子抬到大门口的。
再者,在地方上凡是有点身份的,和有点官职的出门都坐轿子,骑马的很少。
就算武官也是喜欢坐舒服的轿子,而骑马的一般都是随从或者是乡下人。
冯骐走到大门口,刚想张口呵斥这骑马的官员,可一下子又憋了回去。
因为他看见正低头下马的官员的帽子顶子是枚蓝色的蓝宝石,他又往来者的官服的前胸看去,只见他前胸的补子绣的是只仙鹤。
看了这两点后,冯骐不但不敢呵斥了,还马上的脸上堆笑,快步跑下台阶。
冯骐之所以换了笑脸,是因为来者是正三品官员。
蓝宝石的顶子和仙鹤的补子,是三品官员的标志。
而巡抚是从二品,只比这个正三品大半级。
这就跟见到巡抚大人差不多,所以冯骐得恭敬起来。
一个省的官员从正二品的总督开始,文职官员按官级高低排分别是:从二品的巡抚和布政使。
正三品的按察使,从三品的都转盐运使司盐运使(负责盐务)和参政道(辅佐布政使)。
正四品的守巡道员(道台),从四品的知府。
正五品的同知(知府副手),从五品的知州。
正六品的通判(知府副手),从六品的布政司经历。
正七品的知县和按察司经历,从七品的布政司都事、盐运司经历、州判。
正八品的知事和县丞,从八品的布政司照磨(文书)、盐运司知事、训导(学政)。
正九品的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县主薄,从九品的各司使。
这正从八级文职官员所对应的帽子顶珠子分别是:二品用珊瑚,三品用蓝宝石,四品用青金石,五品用水晶,六品用砗磲,七品用素金,八品用阴文镂花金,九品阳文镂花金。
这八级文职正从官员所对应的官服补子分别是:一品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鸂鶒,八品鹌鹑,九品练雀。
武官补子分别是:一品麒麟,二品狮,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品彪,七品、八品犀牛,九品海马。
清朝的官服顺承明朝的样式,皇族用圆形的补子,官员用方形的补子。
补子的样式略同,只不过小些罢了。
人们经常说的“衣冠禽兽”的成语,出处就是官员补子。
冯骐在这巡抚衙门当差好几年了,眼力价很是厉害。
他从来者的官帽上顶珠颜色,和官服补子野禽就看出来者的官职,所以立刻换了笑脸迎接。
“大人慢点,慢点。”冯骐边说边扶着下马的官员。
“没事没事。”来者语气平淡地说道。
“大人您是?”冯骐满脸堆笑地问道。
“这位是新任按察使彭大人。”后边走过来一个年轻的随从给冯骐介绍道。
“哦,原来是彭大人啊,失敬失敬,快请快请。”冯骐弯腰行礼道。
“好说。”彭家屏说着把马缰绳交给常顺后,不紧不慢地走上台阶。
门口和门洞里站着的官员们一看三品的彭家屏走进来,都纷纷的站起来行礼。
他们虽然不认识彭家屏,可也得毕恭毕敬。
因为官大一级压死人,他们必须小心谨慎才是。
“臬台大人,您门房里请。”冯骐对彭家屏说道。
“不用,坐在这里就行。”彭家屏说着坐在了门洞里的一张长凳上。
这门洞里有两条长凳,是对着放置在门洞两侧的,这是为等候召见的官员准备的。
在巡抚衙门门口等候也是有区别的,是按官级排序的。
比如像彭家屏这三品四品的官员,是可以进门房里,坐在太师椅上喝着茶等候的。
五六品官员也可以坐着等候,不过得是坐在这门洞的长凳上。
至于六品以下的官员,连站在门洞里等候的资格都没有,他们只能站在大门两侧等候。
所以也不用看在这里等候官员的顶珠和补子,只要看他们所处的位置就知道他们的官级了,因为冯骐他们门房衙役早就给分好区域了。
古代封建社会就是这样,做啥事都要讲究规矩。
在家讲究长幼辈分,在外讲究出身势力,在官场讲究品级大小,这些都需要人人遵守的。
否则就是不懂规矩,不受规矩,就是僭越,就会被鄙视,就会被责备,甚至责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