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赵青侧目望向沈武,只是觉得有些熟悉,但是一时之间却也没有想起来。

反而是旁边一直认真听着教习念诵文章的王仲回答道:“他叫沈武,是扬州知州之子,与我父亲也是同窗好友。”

王仲虽然只是在几年前才见过沈武一面,但是依旧将他认了出来。

听见王仲的话,封长生才了解的点了点头:“原来是知州之子。”

封长生不仅仅在学院里面观看圣人古籍,还将整个唐朝的官员等级也了解了一遍。

知府是一州之地最大的官员,在朝廷中也是从四品的官员,而知州这个官职可谓是比知府还要少,当然这并不是说知州比知府更高级,知州也只是相当于从五品的官员而已,说他少是因为知州的权利基本上与知府相差无几,而一地只需要一位知府就可了,没有必要画蛇添足,当然凡事皆有例外。

沈武的父亲便是扬州的知州,这扬州将近临海,是海盐制作的圣地,加上前朝开通的大运河也正好路过扬州,是以扬州比杭州更繁华几分,而扬州如此重要,陛下自然不会将如此之地交给一个人打理,于是沈武的父亲沈清秋就被陛下派来了扬州,做了个知州,与扬州知府一起共同治理着扬州,并且每隔半年便要回京叙职,面见陛下,将扬州的发展等等据实以告,同时也会商量扬州下半年如何发展。

所以这知州虽官职不如知府,但是见面依旧是同级相称,虽不能独自掌握一州之地,但是得到了圣上的垂青,也算是有得有失,福祸自知。

在封长生出神的时候,台上的教习已经读完了整篇文章,带着一股意犹未尽的语气宣布道:“第一场,浮云队获胜。”

说完后教习将手中的纸稿交于一旁等候的杂役,继续说:“下一场,浮云队出题,鸿雁队答题。”

宣布完之后,教习看了看双方的人,说道:“你们准备好了没?”

在收到肯定的眼神之后,教习说了句“比试开始!”就回到了台下。

鸿雁队。

在李鸿的身边一个瘦弱的男子低声说道:“这第一场这么大的优势都被逆转了,我看这一场有点玄啊!”

“竹子,别长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上一场也就那几个人运气比较好而已,这次可没这么好运了。”另一个微胖男子听见之后,立马回道,不过这话他自己也有点不太相信,接下来众人皆将眼神看向了自己的队长李鸿。

此时李鸿可谓是顶着巨大的压力,不仅仅是因为这一场如果不赢那他们的比分就是二比零,浮云队完胜,而输给这个俞柳他自己也会不甘心。

更是因为第一局是自己决定要现场拟定题目,而不是用早已准备好了的问题,说不定这样就算他们会赢也绝不可能这么轻松。

李鸿拳头紧握,并没有注意到其他队员的表情,而是一直盯着对面,下一局自己必须赢。

浮云队出题比起上一局鸿雁出题的速度可是快了不少。

俞柳走了出来对着李鸿说道:“李兄,你我二人皆是喜爱诗词之人,这第二场便定为填词如何?”

“填词?”李鸿脑海中一闪而过这两个字,“俞兄先请。”

填词也就是对方说出两句诗词,你负责将诗词补充完整,与对对子比较相像,但是又截然不同,对对子下联只要符合上联的排列与韵脚便可以了,但是诗词不一样,你想要填词自然要弄懂别人的残句当中想要表达的是什么,然后依照作者当时的感情,将诗词全部写出来。

所以不仅仅是要求对手诗词的基本功,还要有超强的理解能力。

填词也算是最难的一种比试方式,殊不知现在也有许多古代的残句流传下来,没有人能够完善。

俞柳也不客气,将自己队伍之前商量好了的残句说了出来,至于沈武,他在比赛开始之前便已经说好,只有他们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时,他才会帮他们,否则不会出手,这其中自然也包括提问的环节。

“不知情字写几何,却道千千结难舍。”俞柳说完后,看着李鸿说道,“李兄,这是小弟前几日偶然得之的一首残句,还望李兄赐教。”

偶然得之不假,但是这句诗却不是他自己想出来的,而是他在西湖散步时偶然自,身旁路过的马车中听到的,当时俞柳并没有反应过来,加上马车又太快,所以俞柳只听得了这么两句。

回家后,俞柳也曾试图将这首诗还原,也曾寻遍了古籍,但是依旧没有任何头绪,今天在这里将这几句诗说出来,既是希望能将这首诗填补完整,又是希望可以凭借着这首诗找到当时马车当中的那位女子。

想着当时柳树成荫,微风将车厢的帘布吹开,露出了一边侧脸,让俞柳也是一怔失神,可惜等他反应过来之后,也只是剩下这两句残诗而已。

“不知情字写几何,却道千千结难舍?”李鸿几人也没有懈怠,在俞柳给出题目之后,就围在一起讨论开来。

而不管是台上的沈武或者是台下的封长生与王仲也对着这句诗默默思索,特别是沈武,这俞柳是是什么水平,在跟他在一起这一个月里,他怕是再清楚不过了,今日说出这样的诗,说是俞柳写的他也不会相信。

虽然不信但是沈武也没有揭穿,低头自己默默思索了起来,人也不是一生下来就是天才的,之所以沈武与封长生几人被称作天才,不仅仅是因为封长生开了挂,更是与这份时时专研的精神分不开。

虽然这是鸿雁队的题目,但是也不影响他自己想着。

鸿雁队在想着答案,浮云队却是什么也没有动,安安静静的看着他们。先前也说过,比赛的规则是他们自己制定的,第一场鸿雁队出题的规则是一回合只有这一道题,双方各写一篇文章,而这第二场填词的规则便是一方出一方答,答完之后另一方也出一句残诗,若是双方都答不出来,就是平局。

一炷香的时间过得很快,特别是对认真做着某件事的人来说就更快了。

显然这首诗并不是用几分钟就能写出来的,李鸿几人虽然想了许久,也只是勉勉强强拼出了一首诗,说是拼也算是勉强,在场的诸位都是整个杭州未来的基石,自然不需要台上的诸位评委夫子评判也知道此诗的质量如何。

听到李鸿念出自己的诗句之后,俞柳也有些黯然,终究还是补不齐这首诗。

不过他回头的时候看见沈武也在闭目思索,于是心里升起了一点希望,“表弟,你写出来了吗?”语气带有三分期冀。

听到俞柳的话,沈武才睁开了双眼,张口说道:

“沙场征战几时休,残阳老马惹人愁。

曾记年少醉当歌,恣意百花罗扇侧。

不知情字写几何,却道千千结难舍。

若是当年初见时,霓裳为衣莫相辞。”

一首诗吟完,一旁的俞柳眼睛便亮了起来,这诗与那首残句匹配非常,如果不是知道沈武才来到杭州没有几天,俞柳都认为他也见过那位女子,听过这首诗。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