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睡的早,今天起的早。
子欣还没到,他就在打扫店里的卫生了。
随后他看了一眼时间,发现子欣都快迟到了,他想着子欣昨晚搬家可能累坏了,正要给她发消息。
人出现在了店门口。
刘卯星只好收起电话。
子欣推门进来:“老板你都打扫完了?”
刘卯星不可置信的点点头:“对的!”
子欣走到前台,把包往抽屉里一放,打开电脑,传菜机。
转身进了厨房。
奇怪的是她居然带起网帽,罩着自己的头发,嘴里念念叨叨的,手上拿着汤匙,小心翼翼的称量着,看的刘卯星一阵莫名其妙。
这姑娘怎么了?今天画风有点不太对啊?难不成昨天下午那个阿姨交给她什么本事了?
有可能,十分有可能,他现在进去做菜,会不会被骂一句‘你影响到我了!’
谁的新手区不是又菜又爱玩儿的?
躲着走。
可是真的好饿啊。
他颤巍巍的拿出手机,也就只能这样了,他果断的掏出手机,点外卖!
大拇指一划。
没有一个爱吃的。
他好想进去,在厨房里做菜。
刘卯星盯着子欣忙碌的身影。
最后他试探性走了进去。
好在子欣的注意力都在手中的调料上,他成功的来到灶台边,摸走一包方便面,十分卑微的坐在门口啃泡面。
有那么一丝丝,七八十年代的采臣在雨中啃馒头的凄凉。
他好歹也是一带厨神啊!他不要面子的吗?
刘卯星一回头看见子欣忙碌的身影。
这些都不重要。
吃完他上了二楼。
接着继续摆烂,也不知道是不是前世加班到死的后遗症,现在他怎么都睡不够。
风微凉,他的被子又是那样的软。
好适合睡觉呀。
他裹着棉被一卷,像个春卷,不出意外,他今天早上的状态就是现在这样了。
意外还是在他睡着的前一秒,它成功降临。
耳边传来子欣的召唤:“老板!帮我看看这调料搭配的对不对?”
半梦半醒的刘卯星:“你这是在为难我?”
子欣懒得跟他废话,直接将他从床上扶了起来:“老板你就帮帮我吧。”
刘卯星打着哈欠:“好!”
他跟随子欣来到了厨房。
看着一堆大大小小的配料,它们全都被她用破壁机研磨成了细粉。
他随意蘸一点粉末,拿起来一嗅,花椒、八角、肉蔻、等各种香料铺面而来熏的他打了个喷嚏。
刘卯星随口就是一句:“什么味儿啊?”
本来是无意之举,进了子欣眼里却不是这么会事儿。
她双手环在身前:“你嘲笑我!”有几分孩子气。
刘卯星无力辩解:“没有,我只是对胡椒过敏?”
子欣拿出手里的的书签:“胡椒?什么胡椒?我记得我没有放啊!”刘卯星很是无语,他手一伸:“让我看看?”
子欣将手里的纸递了过去,刘卯星看着大大小小的调料名字。
老太太怎么想的?
对新人这么严格,一来就陪十三香?这不是把某人往沟里带吗?
他将将其全都核对后,发现只有多没有少。
手指抓挠头发几下:“不对啊!这些都是对的!”
子欣没好气的白了他一眼:“怎么可能是对的?重量和分量不对。还有!小香叶根本打不成粉末!你自己看这是什么?”
刘卯星本来就不擅长调料的搭配,被子欣这么一怼,他更不自信了。
子欣摇着头:“果然秤有所长,就有所短,人真的不是全能的。”
刘卯星被她这么一激,立即停下离开的脚步:“我就不信,我调不出来。”
他重新站在子欣的身边,仔细分辩各个味道。
紫叩、砂仁、肉蔻、肉桂、丁香、花椒、八角、小茴香、木香、白芷、三奈、良姜、干姜等。
最后他发现子欣配不对的原因竟然在于。
他拿起紫叩和肉蔻:“这两个那个是紫叩,那个是肉蔻。”
子欣一脸懵逼。
手在两者之间来回了好多次,子欣迟迟下不了手。
刘卯星找到她的症状所在,他讲两味重要的食材递给子欣,他直接给她解释:“紫叩是这种,肉蔻是这种,一个八瓣一个两道杠,不一样的。而且我这里没有白芷,三奈何良姜,你能配出来真就有鬼了。”
子欣这才恍然大悟:“噢!原来是这样。”她笑的十分尴尬。
刘卯星把纸条扔给她:“你还是多熟悉一下调配料再继续吧!”
子欣有些失落,但还是在认真的调配,一一对应着学习每一种调料的名字和作用。
刘卯星将她调配错的粉末分别放进单独的盒子里。
等有空了拿出来烤烧烤。多多少少都有提鲜味的作用,不能浪费,很贵的。
做完这一切。
叮咚,有客人上门了。
子欣在学习,他就亲自出去迎接。
来的人是一个年轻人,屁股后面还跟着自己的老妈妈。刘卯星一眼就认出,该年轻人之前来过。
没想到他对他妈妈这么好。
刘卯星很是客气的打着招呼:“二位想吃点什么?”
老母亲看着自己的孩子:“你点。”
年轻人扶着老人落座,又给老人添了一杯自制饮料,这才对刘卯星到:“来碗梅菜叩肉和佛跳墙,海鲜要烧烂一点。”
刘卯星将其记下,随后还问:“主食呢?”
年轻男人还在加菜:“火爆鱿鱼和火爆腰花。米饭一盆,两碗不够吃。”
看的出来男人很爱自己的母亲。
四个才加起来,都快赶上普通人小半个月的工资了,他眼皮都不带眨一下,就给自己的母亲点了。
刘卯星记好后,又和男人核对了一下,对方笑着加上了燕窝。
他忍不住感叹,真有钱。
转身回到厨房。
子欣还在跟配料较劲。
他从冰箱里拿出相关食材,在水池里挨个宰杀,一时腥味冲鼻,子欣忍不住躲到后门接着学习。
刘卯星将其搭理出来,稍作勾芡,以防它们脱水干瘪。
接下来就是,将熬煮的罐子,放进高汤中边滚边洗。
一来是为了余热罐子,免得内外压强不一样,使得罐子裂开,这样一来就前功尽弃了。而来是罐子吸收了高汤的味道,盖过了罐子自己本身的腥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