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的事情完全就是一场闹剧,随着所有的落座,四皇子赵文华端坐主位,身侧坐着六皇子赵策。
而赵文华另一边坐着的一位熟人,正是大街上遇到的少女。
楚权猜测大概是哪位公主。
此次宴会本身也不是什么正式场合,所以大家所坐位子大多也并不是按身份所排,各自好友相邻而坐。
一时间,欢声笑语四起。
大殿宽敞至极,一百多人依旧不显拥挤,案几陈列,东西各三列。楚权不喜喧闹,就坐在角落里,而他前面坐着李秀婉和身侧则是李韫峰。
李秀婉身侧少女身着黑色长袍,身着精装,背影纤细,二女此时嬉笑打闹,哪有先前的冷若冰霜。楚权回想起少女的模样,心中腹诽难怪二人能成为好友。
楚权盘膝坐在蒲团上,看着面前不及小腿高的案几,忍不住打量一下做工。
李韫峰出言道:“皇家所用之物,无不是精品中的精品,镶金嵌玉再寻常不过了。”
楚权点了点头,环视四周。
这殿内陈列雅致精美,看着对面的屏风上绣诗赋,屏风后青铜编钟排列,还有一只箜篌。因为屏风遮挡,看不见是何人,但却能见一只玉手轻轻按在箜篌上,只是还未拨弄。
楚权后头看了看自己身后的屏风,里面人影攒动。
无聊之际,赵文华端起酒樽起身后,说道:“诸位!”
一时间,嘈杂声渐小。随着赵文华站起,大殿内,一时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目光都齐齐看向他,静待下文。
“此时正值盛夏,借此乞巧佳节,我们京城中的惊艳才俊得以相聚。”赵文华谈笑之间,他身侧的两位赵策和少女也端着酒樽缓缓起身。
之后,赵文华说了说大致的节目,无非是比比歌词诗赋、御射武功之类的。来之前,李秀婉已经基本告诉楚权了。
所以,楚权此时百无聊赖,一手撑着脑袋,一手轻摇酒樽,独自斟酌,好不快活。
“闲话我也不多说,就请诸位尽兴。”赵文华扬起手中酒樽,众人皆向赵文华扬起酒樽。
大央一向看重节日,无论大小节日,都会隆重以待。
乞巧节有“女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的习俗,所以也称为七巧节、七夕节。
最初相传,天上仙子织女七姐是织布的能手,她聪明美丽、心灵手巧,所以大央的女子都会在月下向七姐“乞巧”,乞求她传授一些心灵手巧的手艺。
后世沿袭,少女们在庭院摆上瓜果,朝天祭拜,向织女星乞求智巧,乞求上天女神能赋予她们聪明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能有所精进。
随着传习,后来有了浪漫色彩,除去向织女七姐乞求巧手以外,更乞求婚姻巧配;因为婚姻大事对女子来说是关乎一生幸福的终身大事。
所以,世间痴情女子在当日会焚香沐浴,穿着华贵衣裳,梳妆打扮,涂抹脂粉,在月下祈祷自己能遇良人,姻缘美满。
随着宵禁的解除,渐渐也就衍生出很多风俗,夜市开放,等到七夕当日,人们会赶至,然后搭制香桥。
更有彼此心生爱慕的恋人,牵手漫步灯火下,在月下诉说彼此的心意。
除去香桥会,还有许多习俗,如:拜七姐、斗巧、种生求子、储七夕水、七巧供案、迎仙、拜神、拜魁星……
数不胜数,当然,不同地域,风俗节目也大有不同,不过初心都是相同,无非是百姓对美好的向往。
众人饮罢酒后,三位皇室子嗣坐下后,楚权就听到屏风后一阵悉悉索索,有女子将声音压得极低。
“准备了!都给我好好表现,万不能出差错!”
然后,十几位衣着鲜艳、身形窈窕的女子从屏风后,莲步轻移,来到大殿中央。
竟然是舞姬。几位舞姬衣着得体,没有什么鲜艳的场景。
舞姬们对着四座微施礼节,面容娇好,除去为首见女子,其余人都是低垂眼目,赵文华点头后,为首女子缓缓起身。
女子秀口微张说道:“此舞名为《瑶光君出塞》。”
先是钟鼓声响起,之后抚琴声,随后舞姬和歌而舞。
乐声婉转悠扬,令人心神陶醉,舞姬舞姿曼妙,女子腰肢轻扭,宛若无骨,好似翩翩起舞的蝴蝶。百余人聚集的大殿本该嘈杂,所有人不约而同安静下来,目不转睛的欣赏着舞蹈,同时耳边乐器声音绵长。
楚权歪头细细打量。他不是什么雅人,赏不来什么舞蹈,只知这几位女子貌美如花,舞姿好看仅此而已。
忽然,楚权感受着一道极为锐利的眼神,正死死盯着自己。楚权下意识转头望去,就见赵文华身侧的少女此事正面露不善的看着自己。
楚权有些摸不着头脑,自己应该没有惹恼那位公主吧,与她先前唯一的一次碰面,还是先前后院里少女爬假山下不了,自己帮忙而已吧,可是为什么那位公主,似乎很是敌视自己呢?
不解所以然,只见少女白了他一眼,端起酒樽一饮而尽。
“呃……”楚权漠然无语,自己怎么得罪你了?
李韫峰余光瞥见楚权没有看舞,没有转头,只是出言解释道:“这曲《瑶光君出塞》已经创作有五百年的历史。而这瑶光君是嘉宗最为疼爱的公主,美貌无双,精通乐理,才学更是连当时的祭酒也夸赞道‘瑶光貌倾国,才亦倾国’,这位公主为了同岚落国修好,毅然前往岚落国联姻。”
李韫峰说着眼睛却始终盯着舞姬们的曼妙身影:“瑶光公主离京之时,正是初夏,而她到达岚落时已经进入寒冬。从未离京的瑶光,此次出塞几乎横穿了整个大央王朝。西北之地飞沙粗砾,京城的世家子恐怕都难适应,何况女子?当瑶光寄来来信之时,所有人以为是她会乞求嘉宗让她返回京城的信,她却寄来的是沿途所见所闻,文字间皆是轻快。”
“但是,仅是读到书信开篇两句‘六月离京雨出塞,牒作夜雪抵岚落’,就已经泪流满面。”
“而这《瑶光君出塞》正是,瑶光公主在赶赴岚落国途经过‘月牙泉’旁边时写下的,曲分三段,第一段是离京时的场景,曲中满是磅礴大气,彰显大央的浩荡国威;第二段欢快惬意,箜篌声、玉罄声、琵琶声清脆悦耳如亲闻瑶光君嬉笑戏水,萧声笛声悠长如亲见瑶光君游山观景;第三段是瑶光君思念亲人,琴声绵绵令人心碎,二胡声如泣如诉,令人落泪。”
楚权看着舞姬们的舞步,从开始端庄大气;中间随着曲子,她们身影开始翩翩起舞,欢快至极,好奇的眼神东张西望,脸上笑容明媚,有一人轻拍为首女子的肩膀,遥指远方,似乎在示意后者看远处的美景;到后来,为首的女子眉目低垂,泫然欲泣,就连其余的女子身影脚步也变得轻慢,似是相思。
楚权宛若看到瑶光君出塞的场景,为首女子是那瑶光公主,其余的女子是那随行的婢女。
楚权屏息倾听曲子,除去女子的舞姿,乐声也让他内心复杂。
心中对那位瑶光公主佩服,佩服她身为女子,佩服她身为皇帝最为宠爱的公主,若是她想返京,嘉宗必然会同意,可她并未那般做,佩服她为大央做出的牺牲。
同时,心中却也愤愤然,家国大事,竟然需要弱女子以这种方式维护,没由来的感到悲愤。
曲终,只见为首女子坐在地面,轻拨发丝,似是对镜梳妆,原本面带愁苦的表情,再次扬起笑容,起身后舞步和音乐再次欢快,同时也有几分磅礴大气之感。
楚权嘴角也是挂起一丝笑容,这是瑶光君在月牙泉旁对着泉水梳妆呢,这是她扫除心中黯然神伤的思念,要继续赶赴岚落国,要彰显她身为大央公主的风采和自信,因为她代表着整个大央王朝。
舞罢,曲才渐渐停歇。
舞姬们技惊四座,同样也是瑶光君的风采惊艳了所有人。
一时间,大殿之中鸦雀无声。
不知是何人率先鼓掌,所有人这才回过神,纷纷献上掌声。楚权也是不吝啬的鼓掌,这是他第一次听曲赏舞,他毫不怀疑日后再无法欣赏到这般引人入胜的舞蹈和曲子。
掌声和喝彩声渐歇,舞姬们微微躬身后离去。
紧接着,只见一群婢女涌入大殿,手中拖着托盘。
宴会真正开始了!
等到府中婢女端上菜放在他的案几上,他忍不住眉头微挑。
婢女没有让他多等,介绍道:“此菜名为九扣三丝塔,需要二十七种食材,切成雨丝一般的细丝。”
婢女跪坐在楚权身侧,拿起一副筷子,夹起菜放入楚权碗碟中。楚权这才发现所有人案几边,皆是跪坐下一位婢女服侍。
楚权微微点头,拿起另一幅筷子,夹起碗中细丝,放入口中。
楚权想着若是御、射、武三科排在最前面才是好,他也能赶紧比完早些离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