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六月的早晨,树木苍翠,鸟语蝉鸣,太阳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金黄色的外衣。西河县高中的教学楼虽然又老又旧,但墙壁上写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依然闪闪发光。这句话吸引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选择理科类专业。

高一下学期放假前一天,班主任、数学老师欧阳全拿着期末成绩表走进教室,高声说道:“同学们,今天是本学期的最后一天。从高二开始,我们要按文科和理科的成绩重新分班。现在,你们先看一下自己各科的成绩和总分排名,然后讨论一下,学文科还是学理科。你们可以和父母商量一下,但最后还是要自己拿主意。有什么问题也可以问我。下午两点开始填文理分科表,填好就可以回家了。”说完便把期末成绩表发给学生。

同学们开始传阅成绩表。几分钟后,教室里顿时乱成了一锅粥,同学们开始七嘴八舌地讨论文理分科的问题。

过了半小时,教室里渐渐安静下来。班主任欧阳全说:“还有十分钟就下课了,你们有问题的赶快说。”

王飞云问道:“欧阳老师,我的文科和理科成绩差不多,我应该报哪一个比较好?”

欧阳全问:“那你更喜欢文科还是理科?”

王飞云说:“差不多,都不是太喜欢。我最喜欢的是足球。”

欧阳全微笑道:“足球你就别想了。就你那水平,想进国家队,门都没有。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理科的工作岗位比较多,我觉得,你还是报理科比较好。”

王飞云哦了一声,便不再言语。文曼说道:“欧阳老师,我觉得王飞云可以报体育学院。他足球踢得很好的,他是‘飞毛腿’啊。”

欧阳全冷笑一声,说:“学体育、艺术都是需要天赋的,我劝你们还是现实一点,不要把爱好当特长。”

文曼说:“我觉得,学任何一门学科都需要天赋。比如说,学理科也是需要天赋的。而且,学好数理化,不一定能横行天下。我的初中英语老师说过,学好语数英,黄土也能变成金。生物老师又说,学好物化生,工资年年增,职位步步升。到底谁说的对啊?”

欧阳全见他搬出来的都是老师说的,只好说:“老师说的都对,文科、理科都很重要。”

文曼问:“那我们是不是应该所有科目全面发展?”

欧阳全不假思索地说:“那当然,高考是要看总分的,你们不能偏科啊。”

文曼又问:“既然要全面发展,为什么还要分科呢?既然分科,那就说明人不能做全才。”

欧阳全怒道:“我看你是脑子进水了,怎么问这么弱智的问题!文理分科、全面发展都是国家的教育政策。你知不知道,这次期末考试,你的数学是班上倒数第一!化学不及格,数学只考了23分,你还有脸跟我辩论。你应该向理思科、马胜龙学习,他们都是全面发展的学霸。不管是文科还是理科,数学都是必考科目。我劝你以后还是在数学上多花点时间,别再东想西想了。”

欧阳全顿了一下,继续说道:“同学们,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什么人呢?就是数学好的人。数学不好的人,都是比较笨的。所以,要想变成聪明人,就好好学数学。”

文曼不以为然,但因为数学实在是考得太差了,因此,他被骂了一顿后,再也不想跟数学老师辩论了。同学们开始窃窃私语。

这时,女学霸马胜龙突然站起来,道:“欧阳老师,我觉得你说的不对。钱钟书的数学就很差,但他考上了清华大学,而且还成了文学家。我觉得,他是一个很聪明的人。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根据教育家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学校里根本就不应该有所谓的‘差生’或‘笨蛋’。换句话说,每个学生都是可造之才,所以每个人都是聪明人。”

有很多同学点头嗯了一声,表示赞成,尤其是数学差的人,他们似乎找到了人生的榜样。欧阳全没想到自己钟爱的学霸马胜龙也反对他的观点,只好改口道:“我说的是一般情况。马胜龙同学说得有道理,凡事都有例外的。好了,今天就讨论到这里,我等一下还要开家长会。你们先回去,下午两点再过来填表。”同学们议论纷纷地走了。

中午,学校食堂挤满了排队打饭的同学。文曼和好友肖明在食堂边吃饭边讨论问题。

肖明问:“你打算报文科还是理科?”

文曼说:“我理科那么差,当然是报文科了。你呢?”

肖明说:“我也报文科。”

文曼叹道:“好!可惜文科也要考数学,要是考物理就好了。”

肖明说:“这就叫‘有用的都不考,要考的都没用’。”

文曼说道:“真是至理名言啊!物理、化学课本上的科学家基本上都是外国的,中国的科学家可以说寥寥无几。我现在总算明白了,这是因为学校的教育重数学轻理化。我们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学数学,而物理、化学要到初中才学,到了高中,文科生还要学数学,而物理、化学却不用学了。整天做数学题,能产生科学家才怪呢。”

肖明说:“可悲的是,虽然学校很重视数学,但中国数学家的数量和成就也远远比不上外国。”

文曼说:“因为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被扼杀在摇篮里了。学校的标准化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就像工厂生产出来的肉鸡一样,呆头呆脑,没有灵性。学生有知识却不会运用。所谓的人才,在应试教育的摧残下,早就变成小拐杖了,怎么可能长成参天大树?!”

肖明吃了一口饭,说道:“数学老师说,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要想当科学家,就必须先过数学这一关;数学不好的人研究科学是不可能成功的。”

文曼说:“数学老师说的话你也信?你看看欧阳全今天上午说的话,简直是谬论。其实,数学不好的科学家有很多,比如说爱迪生、法拉第、达尔文、贝尔、胡克。我认为,自然科学的基础是物理,而不是数学。数学只是一种装饰物,过度的数学教育其实是科学的拦路虎。”

肖明笑道:“同意。”

下午一点四十,马胜龙和闺蜜程露在校园里散步。程露是班上最漂亮的女生,也是西河高中的校花。

马胜龙问:“程露,你是报文科还是理科?”

程露微笑道:“男神报什么,我就报什么。”

马胜龙问:“男神是谁啊?”

程露笑道:“我不告诉你。天机不可泄露。”

马胜龙说:“你就告诉我吧,我保证不跟别人讲。”

程露说:“不行!哎呀,以后你会知道的。”马胜龙要去挠她腰部,程露迅速躲开。

马胜龙笑道:“真是重色轻友!”

到了两点钟,同学们都来到教室,开始填文理分科表。

半小时后,大部分同学都填好了。程露见理思科填了“理科”,于是也在表格上填了“理科”。填完后,她检查了一遍,然后满意地点了一下头。

程露口中的男神正是学霸理思科——一个带着眼镜、又高又瘦、文质彬彬的男生。理思科品学兼优,总分排名永远是年级前三,尤其是数学,不仅平时考试总是全班第一名,而且在大大小小的数学竞赛中,每次都是冠军。可以说,理思科的大名在西河县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是各科老师最喜欢的学生,也是众多女生崇拜的偶像。

文曼是一个貌不惊人、外表冷酷、看起来有点愚笨的学生。他家虽在县城,但离学校比较远,所以他平时一般是住在学校。他的父亲文清源是小学语文老师,母亲是农民。父母很重视家庭教育,但他们很少打骂孩子,对孩子的管教也比较宽松。

文曼回到家里后,父亲文清源问:“你初中数学都能考到七八十分,为什么到了高一就不及格了?这次居然考了二十几分,全班倒数第一,你是怎么学的啊?”

文曼叹气道:“高中数学太难学了!老师平时讲的很简单,我都能听懂,可是到考试的时候,那些题目好像打了无数个死结似的,怎么解都解不开,所以我只好快刀斩乱麻,连蒙带猜了。”

文清源说:“高中数学我也学过,虽然有点难,但我还是能考及格。你肯定是平时在数学上花的时间太少了。”

文曼说:“数学太枯燥乏味了,一看数学书我就犯困,一做数学题我就头疼。”

文清源说:“文科也有枯燥乏味的内容,就像历史,有很多知识要死记硬背,你不觉得枯燥?”

文曼说:“不枯燥啊,我觉得挺有趣的。书中有很多历史人物,学历史、看人物传记会使人变得更聪明。而数学全是数字、符号,课本就跟鸡肋一样,食之无味,做数学难题只会让我死掉很多脑细胞。我看,那些数学知识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也没有什么用。与其在数学上浪费时间,还不如多看点文科方面的书。”

文清源说:“人在江湖飘,哪能乐逍遥。兴趣固然重要,总分亦不可少。学校科目那么多,你有不喜欢的科目很正常。但数学是主科,不学它,你就上不了大学。就你现在这个总分,只能考个专科,上本科估计没戏。你其他科目都能考到八九十分,能提分的空间已经很小了,而数学只要努力一把,就可以提高三四十分。只要数学及格了,就肯定能上本科。”

文曼觉得父亲说的有道理,于是答应道:“好,不管有用没用,先考上大学再说。”

九月一日,同学们纷纷回到了校园里,并到班主任那里报到。理思科、程露、王飞云被分到理科3班,而文曼、马胜龙、肖明被分到文科6班。

文曼和肖明都喜欢艺术,但高中既没有音乐课,也没有美术课。

有一次,文曼说:“我上初中时,音乐课少得可怜,三年下来也没上几节课,以至于我现在连音乐老师长什么样子都想不起来了。音乐课除了唱几首歌,好像也没讲什么东西。我现在连简谱都不认识。你是怎么学会的?”

肖明说:“我读初中时也一样,音乐老师教歌曲时虽然写了简谱,但也没有详细讲解怎么识简谱。我是自己看音乐书才学会的。”

“哦,原来如此。”文曼恍然大悟。

肖明说:“为什么中国有那么多五音不全的人?为什么有很多人只会听流行歌曲,不会欣赏古典音乐?其根本原因就是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太落后,学校根本不重视音乐课。有很多人甚至连钢琴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其实,在小县城,学校里的音乐老师水平也不高。要想学音乐,只有靠自己啦。”

文曼无语,他只有叹气。肖明继续说:“外国有很多世界著名的音乐家、作曲家,如贝多芬、莫扎特、肖邦、柴可夫斯基、李斯特、舒伯特、海顿、巴赫、帕格尼尼,等等,而中国的音乐家就像深山里的大熊猫一样珍稀难觅,又像老教授顶上的头发一样寥寥可数。想听音乐,要么听民乐,要么听外国音乐。现在新出的音乐就没有几首好听的。”

文曼说:“现在的年轻人喜欢听流行歌曲、摇滚、民谣等通俗音乐,对于民乐、外国音乐,没有一定的音乐修养,是欣赏不了的。听众越少,作曲家就越少,反之亦然,所以好听的音乐自然就越来越少了。”

肖明也无语了,他只有摇头叹气。过了一会儿,宿舍里响起了低沉的箫声。

文曼向肖明借了一本音乐书,并开始自学识简谱。

下午五点多钟,夕阳的余晖洒满了美丽的西河县城,人们三三两两地在河边漫步。此刻,理思科就坐在西河高中理科3班的教室里。他时而望着窗外,时而写着他的“学习秘籍”。他曾多次获得数学、物理、化学竞赛奖。现在,他又获得了全国高中数学竞赛二等奖。

班主任欧阳全老师告诉他:“这次获奖的有三个人,明天学校要开颁奖大会,你要写一篇一千字的学习方法,主要介绍如何学好数学。”

理思科说:“好的。”

他一边回忆过去的学习生活,一边写着他的学习方法。

父亲理树才虽然是农民,但他很重视孩子的学习,而且要求很高。刚上小学一年级时,理思科数学考得很差,回去后就被父亲打了一顿。从那以后,他就成了一个听话的勤奋学习的好学生。

小学三年级时,父亲就开始给他讲科学家、数学家的故事。理思科虽然喜欢听故事,但他并不是很崇拜这些像疯子一样的人。

父亲对他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数学不好,物理、化学也很难学好。所以,要想当科学家,必须先学好数学”“平时要多花时间看数理化,至于语文、政治、历史、地理这些科目很容易的,只要到考试前突击一下即可”“要参加数学、物理、化学竞赛,要多做难题……”

从那时开始,理思科便接受了父亲的重理轻文的教育思想,因此,除了上课、吃饭、睡觉,其余的时间他几乎全部用在了数学上面。

父亲之所以重理轻文,是因为他看不起学文科的。他认为文科生毕业后就是当官,没有出息。他最佩服、最崇拜的是像牛顿、爱迪生、华罗庚那样的科学家、数学家。父亲读书时不擅长理科,也没有机会成为科学家,所以他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

理思科从小就喜欢画画,他的画可谓人见人夸。上学后,他多次荣获县级绘画比赛一等奖。读小学时,有一个画家想收他为徒,教他学美术。父亲以孩子太小为理由拒绝了他。其实,父亲的愿望是要把儿子培养成科学家或数学家,所以不让他走画家之路。

“理思科,我有一道数学题不会做,你能给我讲一下吗?”一个女生打断了他的回忆。

理思科抬头一看,原来是程露在问他。程露是个肤白貌美的女生,性格活泼,成绩中上,但数学不是太好。她很崇拜理思科,和众多女生一样,私下称理思科为“数学王子”。现在教室里正好只有两个人,所以程露便大胆地向他请教数学题。

理思科说道:“你把题目拿过来,我先看一下。”

程露把题目递给他。理思科看完题目后,便开始给她讲解。程露坐在旁边,聚精会神地听着。理思科讲完题目,又给她总结这类题型的通用解法。此时,程露看了一下理思科,发现他讲题时是那么轻松,那么自信,那么帅气。理思科抬头看了一下她,程露赶紧低下头继续听他讲。

过了几分钟,教室外面有几个同学正说笑着往教室门口走来。程露说:“就讲到这里吧,我都听懂了,谢谢你!”

理思科说:“不用谢。”接着,他的思维很快又回到了过去。

为了将来能够成名成家,从小学毕业后的暑假开始,父亲就给他借了全套初中数学课本,让他在家里自学。暑假结束后,理思科就把初中数学课本全部看完了。上初中后,他就开始做综合题、竞赛题。初中的学习,对他来说很轻松,考试就像吃水豆腐一样。尽管其他科目几乎没花什么时间,但他所有的科目都能考到90分以上,总分从来都是班上第一名。

家长会上,有些老师对理树才说,“你儿子将来肯定是个数学家。”村里的人见了他也说,“你儿子真聪明,将来大学毕业后肯定能给你赚大钱。”此时,理树才有一种成就感,心里飘飘然的,就像自己成了数学家或富翁一样。

初中毕业后的暑假,父亲理树才又给他借了全套高中数学课本,让他在家里自学。暑假结束后,他又把高中数学课本全部看完了。因此,上高中后,虽然各科比初中难了很多,但他依然学得很轻松。

理思科认为,他在数学上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离不开父亲的灌输、引导和打骂教育。

父亲脾气暴躁,除了学习之外,其他事情,哪怕犯了一点小错误,父亲也会打他。父亲打人和别人不一样,他专打头部,而且打得很重,可以说每次都是往死里打。吃饭时,如果他说话,父亲就会用筷子打他的脑袋;放牛时,要是牛吃了别人的禾苗,回来后父亲肯定会把他打得青一块紫一块;走路时,要是和别人追逐打闹,回来后父亲就会揪着他的头发把他打得死去活来……所以,他特别害怕父亲,有时见了他就像老鼠见到猫一样。他不但怕父亲,而且怕陌生人,总觉得别人都是豺狼虎豹。

父母常常因为孩子的事争吵不休。如果父亲赌博输了钱,那他们吵得更厉害。父母对他的管教很严厉,他们不让他做家务,不让他看电视,不让他四处乱走……理思科就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学习的。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