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的西瓜,很好吃。
同时也喜欢哪里的人文情怀和当地的习俗。
尤其是那个文化活动中心。
有点像祠堂,也有点像宗庙。
那是一种文娱活动中心,文化传播的中心。
比什么街头巷尾,什么棋·牌室要有格调。
走在里面会有一种诚实的感觉,踏实。
举头三尺有神明。
历代列祖列宗都在位。
有大型的活动,都在那里举行,感觉比什么酒店都有意义。
或许这就是建设祠堂的意义吧。
吃过饭之后,别人是休息。
我们几个新兵就坐在边上继续训练。
题库不知道被我们翻了几遍。
但是依然要训练。
速度,没有最快,只有更快。
而且作战的时候,可不会一直待在安静的房间里训练。
也有可能是在这种环境下。
所以,一定要适应各种环境下的作业。
那一次的训练,也是头一回,记忆还是特别深刻的。
虽然没有什么特殊的事情发生。
但是这件事情本身不就是一件特殊的事情吗。
虽然处在地方上,身在社会中。
但是内心依然扑在训练上。
纯粹到根本就不会去想任何事情。
只有训练。
在那个时候的我们,心中只有不断的提升。
因为这种技能的提升根本就没有上限。
计算的种类特别多。
可以换想另外一种东西。
函数。
高数。
等等各种专业。
每个专业都有很多内容。
不能说掌握了一个题型,就学会了所有的题型。
所以还是要训练。
累。
这个字,在我们的字典里没有。
我们的字典里只有一个字——练!
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
也不放过任何一瞬间。
只要没有倒下,那就不停的训。
这种节奏或许很多人听着,都会感觉到枯燥。
但是真正在执行的时候,也就那么一回事。
这个时候,训练,已经不是枯燥的进行了。
基本都是在不断的提升。
这个状态怎么说呢。
就是,区分一下。
刚刚开始的时候,可能是因为刚刚接触,很多东西都不懂,经常出错。
然后因为各种心理生理因素导致有点反感。
然后还没有反抗的心,就导致训练特别的枯燥。
但是现在,训练,所有的流程全部熟悉了。
计算方式也是流利熟练的运用。
这个时候的训练,更多的是在提升。
提升,也是不一样的。
前期的提升是对计算方式的熟悉程度。
而此刻提升是对计算速度的优化。
相比较而言,前期虽然有目标,但是整个过程还是比较空洞的,毕竟方法比较少,有的只是努力的训,不断的重复。
而此刻一点都不迷茫,完全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也知道自己还可以怎么提升。
所以这个时候训练,基本都是主动的训练。
不像一开始都是被动的填鸭式的训练。
心态变了,训练状态自然也就变了。
这种状态掌握的有点迟了。
虽然在这一圈里,不算迟。
但是对于郑凯本身来说,是迟的。
如果早几年就有这种状态,什么文化知识,什么考试分数,直接都是学生的东西,轻飘飘。
根本就没有学不会的东西。
也不存在懂了,却不会的东西。
就像以前上课,老师经常问的懂了吗?
现在都是,记住了吗!
这就是差别。
而且,还有一点,就是效率。
之前学校学习的时候,对于每一种题型,每一种解题思路只是懂了,会了。
而此刻不是!
懂了,算什么。
会了,又算什么?
主要就是速度,效率。然后把结余的时间放在攻关克难上面。
之前若是做一道函数题。
可能会一边想着,然后一边写着,在一边看着。
看完之后,再进行下一步计算。
这都是学生的套路。
老师的思路,基本都是一眼就看到了结果。
写下的过程,无非是在给别人讲解。
甚至有的题型在老师眼里都不想写了。
直接说了。
勉为其难的在书写,无非是在考虑到有的学生还不会。
而如果到了现在的训练状态。
不用几分钟就能把几节课的内容搞定。
千篇一律的解题思路。
千篇一律的公式运用。
千篇一律的字母符号。
没有什么比学习还简单了。
只是可惜,很多的学生只是在学习知识。
却没有试着接触学习高效率的学习方法。
真是为自己的以前学生时代感到可惜。
事半功倍的方法没有学,尽是在做着事倍功半的愚蠢行为。
有了这种状态,加上本身的学习热情,在掌握了这些方法,那如虎添翼真的和玩一样。
难怪其他同学平时轻松学习,一边玩一边看,也能上985211……
相比较前半生的生活,现在掌握这些东西确实迟了。
但是此刻!浪子回头金不换。
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接下来要面对的东西远远比学习要繁重的多。
现在学的这个计算,操作,还有地图,什么的都是简单的。
以后训练还有安全防范,什么入侵探测器,警报系统,监控设备以及系统,什么系统集成,防范工程,实体操作多了去了。
就一个入侵探测就能出一本书的内容了。什么开关探测器,震动探测器,声波探测器,什么什么微波探测器,激光探测器,信号探测器。
多了去了。
这还只是安全防范技术层面的东西。
还有运用更多的训练作战,什么感官武器与战斗,视觉方面怎么的特点,怎么保护,怎么运用,怎么攻击,怎么躲避。
听觉,嗅觉,平衡觉,位置和方向感,就这些潜意识东西,在以后特种作战中,每个战士都要学习的。
侦查与反侦察,审问与反审问,行为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作战对抗啥的。
完全就是各种技能,各种学习。
学习的结果,无非两个,一个是会,一个是不会。
但是要运用的话,结果可能只有一个。
那就是活着。
学习和运用是两回事。
背资料,背书,谁都能做。
但是投入到战斗当中,一个侦查,一个微表情,一个形式判断出错,那最后的结果就是可能就是被淘汰。
若是不想被淘汰,可能就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谋划更多的策略。
准备更多的后手,才能让自己生存下来。
但是若要到了那一步。何必不把技能提升到位呢?
现在提升计算速度,是为了以后在实战中,能够在随机应变之前,想好策略。
现在掌握技能,是为了以后在对抗中,能够掌握更多的主动性。
而不是被动的手忙脚乱的防御。
学习的样子变了。
学生时代,军人时代,学习的东西听起来都是书本上的东西。
但是仔细比较多话,就会发现,过程不一样,结果不一样。
学习的过程中,军人时代学习比学生时代学习要多出很多方法。
同时也是多出了更多的要求。
学生时代学习好与不好,无非就是成绩的好与不好。
而军人时代,学习好与不好,那是一连串的事情。
一个技能学不好,在接下来的运用中就会拖拖拉拉。
一步落后,那就会处处落后。
同时学的东西,不只是记在脑子里,更主要的是要运用到实践中。
从前学习从来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学习方法。
而现在学到了,原来学习是要用心。
用心这个词很宽泛。
展开来说用心是仔细去辨别。
提高对细节的把握。
提高学习的效率。
不再纠结于一星半点。
在学习一个知识结构的时候,不要想着扎实的从第一个字开始理解。
而是先要进行全面的理解,先对一个章节有全面的认识。
然后对于各个小节进行分部学习。
一章,一节,逐渐的补充,逐渐的完善。
直至完全掌握整个章节的脉络。
一门课程有多少个章多少个节,若是再次回到校园生活,估计就用这一种方法都能比以前的学习轻松很多。
以前学习,虽然脑子里装了很多东西,但是都是凌乱的样子。
就像是盖房子的砖头,知识储备有了。
但是却没有一个全面的认知,这是学生时代的不足!
没有想到,在这里有了新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