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军人的天职是什么?

服从!

绝对服从!

执行命令,贯彻执行命令。

一般新兵可能没有这个意识。

在连光浩带领下,郑凯和昌羽两个人走极端了。

一直在除草浇水。

一块新开垦的荒地,哪里是一时半会就能搞完的。

太阳西下,若是在其他地点,其他视角看这个画面,绝对是有一番景象的。

可惜这块荒地这里没有。

在这里也不会有人去看夕阳。

大家更多的是看时间。

时间一到,基本就收工了。

整个菜地,实在找不出几个人了。

其他单位的人陆陆续续的都回去了。

郑凯和昌羽两人还在劳作。

可能是因为偏僻,也可能是因为人手不足,所以一直在默默的干着。

恍惚间天就黑了。

好像就在一瞬间。

人走了,光也消失了。

此刻这块荒地真的成为了荒地,荒凉之地。

习习稀风略显微凉。

这块地在山脚山窝处,三处环山,没有什么光。

太阳一落山,山影瞬间覆盖了这个荒地。

“郑凯,昌羽。”

若不是听到班长呼唤,还真不知道这两个家伙干到什么时候。

“别人都带回了,你们怎么不回去。”

郑凯和昌羽对视一眼。

尽显无奈。

草没有除完,水没有浇完,任务没有完成,你说我们为什么没有回去。

当然这些话,也只是郑凯和昌羽之间的交流,在班长面前是不会多说一句话的。

相互之间相处了这么久,早就熟悉了之家的脾性。

说什么话,会得到什么回复早就猜到了。

有的时候,说话还不如说话。

理解层次不在一个频道上。

相互之间开玩笑,开玩笑,这种事情根本不会发生。

谁能和一个极度负责,极致按命令行事的人开玩笑?

开玩笑,那不是找不自在吗?

而且连光浩总是会深刻解读别人说的话。

郑凯和昌羽有什么要求,或者有什么需求,有时候会直接和连光浩说,不好说的话,那就含蓄的说。

不管怎么表达,连光浩总是能够想到办法处理。

虽然交流起来不是那么和谐流畅,但彼此之间的交流没有障碍。

主要是郑凯和昌羽两个人都不是蠢货,能代表优秀新兵去参加集训的人,怎么可能会是蠢货呢。

相比,郑凯和昌羽两个人情商都比一般人要高一点。

不要说高一点,哪怕只要有一点,那么和其他人相处起来都不会有什么障碍。

只不过很多时候不想去交流而已。

比如现在的情况。

交流什么?

什么情况还要说明吗?

不用!

现场情况非常明显。

“回去吧,吃饭时间到了。”

“这么大一片地,就安排我们一个班搞,哼,怎么想的。其他的都是一个排搞,搞成这样可以了。”

这就是小散远单位的弊端。

人员不足。

关于小散远单位,大家要选择性的加入。

这个给大家一个忠告。

有优点,也有弊端。

如果可以选择的话,最好选择寻常单位。

吃大锅饭最大的好处就是树大好乘凉,抱团容易暖。

在小散远的单位里,绝大部分的人都会持续性堕落间歇性努力。

就像《士兵突击》里的草原五班。

老士官,那么严于律己的老马班长都会随大流。

严于律己,在很多时候都会慢慢松懈。

一直想不通,许三多的动力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可能只是小说,作者就这么写了。

但在现实中,能找到这样人吗?

找不到。

任何一个人的动力都会有一个源泉。

郑凯的动力来自于对梦想的追求。

同时附加了对生活的反抗。

所有人都不支持自己当兵,在这种情况下,郑凯一方面是为了实现梦想,另一方面就是要证明自己的选择是没有错的。

而在追逐梦想的路上,遇到了这么多人,马班长,龙班副,老兵们,排长们,指导员,教导员,团长,班长连光浩,以及各位战友。

这让郑凯感受到的不仅是战友情,跟多的是一种梦想实现的既视感。

只要自己努力,梦想就一定能实现。

自己越努力,就会离梦想越近。

所以一直以来郑凯都会努力。

拼尽全力的努力。

没有人比郑凯更加有动力。

许三多怎么努力了?

看不出来。

怎么就是一个好兵了?

更看不出来。

像许三多这样的兵,郑凯又不是没有见过,单位里的赵森就是现实的例子。

跑步跑掉坑里了,踢正步,踢个锤子踢。

干啥啥不行,就是许三多新兵连的写照。

新兵三个月之后呢?

许三多竟然能够独领草原五班的风骚,这合理吗?

不合理!

赵森天天跑步也没看到他有多大的进步啊。

有些人是天生的,比如小庄,刚刚入营超越老炮,这种人是存在的。

但许三多不是。

再然后,许三多就一直严于律己,钢七连这把剔骨刀竟然让许三多独占鳌头,这让那些拼命训练的人情何以堪?

成长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过程。

只是其中遇到的某些人是天生老天爷赏饭吃,进步神速,这种人万中无一。

正常的都是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

这个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过程,不是说悟到了那一步就能达到那一步的。

没个人都在努力。

新兵三个月之后,每个人之间产生了差距。

专业训三个月之后,每个人之间的差距拉大。

这就半年了,两年的军旅生涯能有几个半年?

时间一晃就没有了。

尤其是小散远单位。

这些单位在管理上有很多的特殊。

一般这种单位里,挑选的都是优秀的人。

而这么多优秀的人,很多都会变的平平无奇。

即使很多人都是抱着极大的热情加入到小散远单位里的。

可是有一种情况是绝大部分人想不到的。

想到了,也不会放在心上,那就是平淡。

平淡会让人看的更清楚,也会让人的激情慢慢变的平静。

平静之后,往往就会平淡。

没有什么好卷的,也没有什么好努力的。

这是很多人的经历。

耍大道理会有很多人抨击,但谁能用嘴代替经历呢?

小散远这种单位真的不建议进。

但,既然进了,那就进了吧,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生活状态和生活感受。

人手不足,战斗力恐惧,这些注意就好。

等我们回到连队,天竟然亮了。

太阳下山,只是下了最高的山,并不是落入海平面。

“炮连开饭了。”

这个集合哨让人猝不及防。

“赶紧集合。”

班长收拾着工具,郑凯和昌羽坦然集合。

不得不说,连光浩对指导员的了解,那是相当的有一定程度的。

“今天让你们理发,怎么搞出了这么多光头。”

其他的事情,指导员都没有说,单单说了这个事情。

“军人要有军人的样子,短发不是光头,光头好看吗?”

“郑凯!”

“到!”

“出列!”

“是!”

知道为什么说不要进小散远单位了吧。

这种单位,那是时刻被关注的。

做的好没有什么可表扬的。

做的不好,那是非常显眼的。

这么多人理发剃光头,唯独单单的把郑凯拖出来了。

郑凯很自觉的走到队列的前面。

而且很自觉的多走了两步。

走到了指导员边上。

这种情况下,都不用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还能不知道吗?

还不是让大家看。

郑凯索性很坦然的直面这种场面。

能有什么?

无非就是说两句。

又不是扛不住这些琐事。

什么场面没有经历过?

要说以前的郑凯或许没有这个姿态。

以前的郑凯遇到什么事情都会慌。

慌里慌张的心跳加速。

但这么长时间的磨炼,郑凯早就应付自如了。

面对全营新老兵,郑凯都能够侃侃而谈。

面对团领导,师机关领导,郑凯依然能稳如老狗一般发挥。

这么点小场面,有什么?

爱怎么说就怎么说。

你怎么说,那是你的事情。

我怎么做,那是我的事情。

“好看吗?”

指导员很严肃的说着光头这件事。

“报告!”

舆论一边倒向对自己不利,郑凯总是要试着反拨一下。

至少别让事件继续恶化。

只是,在指导员训话的时候突然喊这一嗓子,多少是有点不合适的。

一般人是做不到的。

或者说,这么做的人,一般都会引起所有人的不屑,不仅仅包含指导员。

不屑,这只是浅层的,还有反感。

什么玩意,新兵大喊大叫,什么玩意。

谁会在意说什么,只会往深思考,这个新兵不仅行为不够好,思想也有问题。

有错认错,态度要有。

郑凯的一句报告把所有人的目光都引过来了。

“理发理成这样,最伤心的人是我。”

说完,郑凯表露出了比窦娥还要委屈的表情。

冤啊,我也不想啊。

场面瞬间爆笑……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